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
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
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
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
而乙生表现为:
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
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8、根据《论语》记载:
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答:
“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
”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
“听到了就马上行动!
”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
孔子解释说:
“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
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
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
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
它是如何形成的?
10、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
11、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中不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一个人独居;
她动作迟缓,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
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
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
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12、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
(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
13、“放松而不放纵,忙碌而不盲目”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用来形容注意状态它应该属于那一类?
14、请分析以下现象的原因:
A、闭着眼睛倾听更清晰;
B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
C、黄色调产生温暖的感觉,绿色产生清凉的感觉。
15、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
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
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
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16、小明是个聪明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过,可他到老师跟前就背不过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小明?
17、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
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
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
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
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正确。
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正确?
18、瓦特由壶盖被开水蒸汽顶起的事例发明了蒸汽机。
鲁班受茅草能割破手指的启发,发明了锯子,上海铁路医院眼科医生受汽车驾驶盘的启发,研制了人工角膜。
以上发明是不是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19、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
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也大胆做起来。
20、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留在孤儿院的儿童智力发展慢、智商平均只有53,而被领养的儿童智商发展快,平均智商达到80,特别是年龄很小时被领养的儿童,他们的智商可达到100。
分析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
21、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依然会把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是为什么?
22、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
同一口是井水,你冬天觉得它很温暖,夏天觉得很清凉,其实温度没有变,这是为什么?
23、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
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
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这是为什么?
1、回答要点:
根据目前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④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⑤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回答要点:
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
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应。
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
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
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
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
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3、回答要点: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
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4、回答要点:
该生抑郁气质类型。
要多给预翔、帮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等良好品质,防止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
5、回答要点:
①从众心理;
②消愁心理;
③交往心理;
④虚荣心理;
⑤好奇心理;
⑥娱乐消遣心理等等。
6、回答要点:
“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深情。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7、回答要点:
(1)甲属于抑制质气质类型;
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
对甲的教育:
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给予翔、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积极参加活动,降低或调查。
要求:
克服迟缓、忧闷;
增强自信、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
对乙的教育:
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
教育时,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8、回答要点:
(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
(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9、回答要点:
(1)辕马狂奔属于条件反射;
(2)是经过多次强化而形成的。
10、回答要点:
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一样。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即使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11、回答要点:
此同学为抑郁质气质类型。
教育过程中应发展其认真、心细等特点;
克服其迟缓、好哭等特点,培养其胆大、机敏、灵活、勇敢等特点。
12、答案要点:
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某些微弱的刺激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加强提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降低意志努力的程度,因而降低神经兴奋的水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
“绝对的死气沉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而且会降低智力工作的效果。
”
13、答案要点:
是有意后注意状态,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状态上是无意注意的轻松,目的上象有意注意的明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14、答案要点:
感觉的相互作用。
15、答案要点:
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16、答案要点:
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学习程度应该是刚好掌握程度的50﹪才能达到熟练程度。
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熟练了。
17、答案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记忆效果明显地提高。
18、答案要点:
原型启发
19、答案要点:
通过观察模仿可以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获得的行为。
20、答案要点:
环境教育和爱的作用
21、答案要点:
知觉的恒常性
22、答案要点: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23、答案要点:
技能学习的迁移性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
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
”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
“老师,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
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
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
“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
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