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307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30文档格式.docx

  A.中央前、后回肿瘤——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B.额叶肿瘤——精神异常,如淡漠、情绪欣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

  C.颞叶肿瘤——视野改变和幻觉;

  D.枕叶肿瘤——视觉障碍;

  E.小脑肿瘤——共济失调;

  F.鞍区肿瘤——视力改变和内分泌功能障碍。

  3.影像学检查

  ◆CT和MRI——最常用。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早期发现肿瘤,确定脑肿瘤恶性程度及脑功能。

  ◆血清内分泌激素检查——垂体腺瘤。

  【治疗原则】 

  1.手术——主要。

  2.放疗。

  3.化疗。

第二节 颅内动脉瘤

  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多数位于大脑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

  病因:

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破坏所致。

  中老年人多见。

  小的动脉瘤破裂前可无症状,较大动脉瘤压迫邻近结构出现相应症状。

  动脉瘤破裂出血多突然发生,有运动、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

出血流至蛛网膜下隙,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因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而危及生命。

  脑血管造影——确诊。

  【治疗原则】

  及早手术,或介入治疗。

第三节 颅内动静脉畸形

  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动脉与静脉直接交通,其间无毛细血管网,周围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

多在40岁以前发病。

  1.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畸形血管破裂致脑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2.癫痫。

  3.运动、感觉、视野以及语言功能障碍,智力障碍及精神症状。

  4.婴儿和儿童可因颅内血管短路出现心力衰竭。

  1.手术切除——最根本;

  2.伽马刀——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直径小于3cm的颅内动静脉畸形;

  3.血管内栓塞术——血流丰富且体积较大者。

第四节 脑卒中

  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

分为:

  ①缺血性脑卒中

  ②出血性脑卒中

  一、缺血性脑卒中

  1.脑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引起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

  2.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造成脑缺血性坏死。

  诱因——血流缓慢和血压下降,常在睡眠中发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并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可反复发作。

  表现:

突发单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感觉麻木、单眼短暂失明及失语等,多无意识障碍。

  椎动脉系统闭塞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步态不稳、复视、耳鸣及猝倒等。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表现似TIA,但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达数天,也可完全恢复。

  ③完全性脑卒中(CS):

昏迷,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

  诊断——

  1.脑血管造影;

  2.CT——发病24~48小时后CT可显示缺血病灶;

  3.MRI——可提示动脉系统狭窄和闭塞。

  1.内科治疗:

卧床休息、扩张血管、抗凝、血液稀释及扩容。

  2.手术——脑动脉完全闭塞者24小时内,通过手术重新建立脑部血供,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

  二、出血性脑卒中

  又称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

  部位:

多在大脑半球深部的基底核壳处。

  出血是因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血肿压迫脑组织,发生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高血压主要死因。

  常与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饮酒、便秘有关,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病。

  病人突然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语言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半身麻木;

严重者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以及大小便失禁;

呼吸深而有鼾声,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甚至去皮质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可伴发消化道出血。

  急性脑出血——首选CT(而不是MRI)。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止血、脱水、降低全身血压及颅内压等治疗。

  病情仍继续加重者——手术清除血肿,控制活动性出血,解除脑受压。

包括:

开颅血肿清除并行减压术,或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吸除术。

第五节 颅脑疾病的护理

  【护理评估】几无可考点,略。

  【护理措施】

  1.术前——略。

  2.术后护理

  

(1)体位:

  A.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护理。

  B.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15°

~30°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C.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

  

(2)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2~4天是脑水肿高峰期——脱水治疗。

  (3)营养和补液:

  24小时后,病人意识清醒,可进流质饮食,第2、3天给半流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颅后窝手术易发生舌咽、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而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严格禁食禁饮,采用鼻饲供给营养,待吞咽功能恢复后逐渐练习进食。

  长期昏迷病人,主要经鼻饲提供营养,鼻饲后勿立即搬动病人以免引发呕吐和误吸。

  (4)呼吸道护理:

  昏迷或后组脑神经(第Ⅸ~Ⅻ对)麻痹者,吞咽、咳嗽反射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保持通畅。

  (5)脑室外引流的护理——重要!

  目的:

暂时解除颅内压增高及监测颅内压变化。

  1)妥善固定:

使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

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避免颅内压骤降。

  3)保持引流通畅:

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原因:

  ①颅内压低于10~15cmH2O——处理:

将引流瓶降低到有脑脊液流出;

  ②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处理:

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的水平,重新固定;

  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处理:

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④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处理:

挤压引流管或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

  4)引流量和性质:

血性——脑室内出血,混浊——感染。

  5)无菌操作:

预防逆行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或脑脊液逆流颅内。

  6)拔管指征:

引流时间一般为1~2周,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不超过5~7天;

拔管前行头颅CT,并夹住引流管24小时。

  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拔管,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6)创腔引流的护理:

  手术后创腔引流瓶(袋)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

  手术48小时后,可将引流瓶(袋)略放低,以期较快引流出创腔内的液体,使脑组织膨出,以减少局部残腔。

  引流3~4天后,当血性脑脊液转清,即可拔除引流管。

  (7)硬脑膜下引流: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患侧卧位,保持体位引流。

  引流瓶应低于创腔30cm,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药,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压过低影响脑膨出。

  (8)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重要!

  1)出血:

多发生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

病人表现为意识清楚后又逐渐嗜睡甚至昏迷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并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

  处理:

及时报告医师,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2)尿崩症:

  垂体腺瘤等手术累及下丘脑影响血管升压素分泌,病人出现多尿、多饮、口渴,每日尿量大于4000ml,尿量增多>200ml/h,尿比重低于1.005。

垂体后叶素——根据尿量的增减和血清电解质含量调节用药量。

  3)应激性溃疡:

  丘脑下部及脑干受损后可引起应激性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

表现:

呕吐大量血性或咖啡色胃内容物,并伴有呃逆、腹胀及黑便等症状。

  ①雷尼替丁等预防。

  ②一旦发现胃出血——立即放置胃管,抽净胃内容物后用小量冰水洗胃、经胃管或全身应用止血药,并预防休克。

  4)癫痫:

  多发生在术后2~4天脑水肿高峰期,系术后脑组织缺氧及皮层运动区受激惹所致。

抗癫痫药。

  【实战演习·

自己做题】

  颅脑手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通常情况下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

  A.200ml

  B.300ml

  C.400ml

  D.500ml

  E.600ml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颅脑手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通常情况下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ml为宜,避免颅内压骤降造成的伤害。

  女性,45岁,因脑肿瘤、颅内压增高,行脑室引流术后3小时,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将引流袋降低

  B.报告医师

  C.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D.生理盐水冲洗

  E.必要时换管

『答案解析』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可能是被血块堵塞,可挤压引流管或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

  脑室引流术后病人引流管护理方法正确的是

  A.引流管开口与侧脑室齐平

  B.定期夹闭导管

  C.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

  D.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E.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即可拔管

『正确答案』C

所以选项C正确。

  判断脑室引流管是否通畅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根据

  A.病人病情是否缓解

  B.是否有引流液

  C.引流液的量的多少

  D.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

  E.导管是否扭曲、受压

『答案解析』观察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通畅。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是

  A.情绪激动、剧烈活动

  B.睡眠状态

  C.头部创伤

  D.使用抗凝药物

  E.寒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脑出血常与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饮酒、便秘有关。

  颅内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A.意识障碍、头痛

  B.癫痫

  C.头晕、呕吐

  D.运动障碍

  E.视力障碍

『答案解析』颅内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由于畸形血管破裂致脑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颅内肿瘤病人最常见的共有表现是

  A.意识障碍

  C.颅内压增高

『答案解析』90%的颅内肿瘤病人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

  颅内动静脉畸形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

  A.抗凝治疗

  B.扩容治疗

  C.尽可能避免诱因

  D.手术治疗

  E.脱水治疗

『答案解析』手术切除是颅内动静脉畸形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A3/A4型题

  男性,78岁,高血压30余年,因与他人争吵,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跌倒在地,之后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

体检:

昏迷,左侧瞳孔8mm,右侧3mm,血压180/100mmHg,呼吸16次/分,脉搏54次/分。

头颅CT示一侧基底节内囊区高密度影。

  1.考虑病人出现上述病症的原因

  A.脑出血

  B.脑梗死

  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肿瘤破裂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患者出现了两慢一高症状,可以判断是脑出血导致的颅内压增高。

其原因就是脑出血。

  2.目前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使用药物降血压

  B.使用止血药物

  C.脱水降颅压

  D.立即手术

  E.行脑室穿刺

『答案解析』对此患者应先降低颅内压,应用脱水利尿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