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89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模积累古诗汇编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焚香品茗下棋赏雪D.品茗焚香下棋赏雪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

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

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①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

②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③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④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

三、(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明)李梦阳①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②,将军弢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④,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⑤?

[注]①李梦阳(1473—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

弘治间进士,任户部主事,迁郎中。

明代“前七子”的领袖。

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

诗人前线犒军,有感而发。

②野马:

尘埃。

③弢:

装箭的袋子。

④飞挽:

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急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⑤郭汾阳:

唐代名将郭子仪,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3.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A.征人怨B.古渡吟C.秋望D.望月

14.对本诗分析不恰当

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共有五个字押韵,读上去朗朗上口,显得很有气势。

B.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构成西北边境特有景象,意境开阔而略带萧瑟。

C.颔联描写诗人骑着战马,快速跨过壕沟,显示一副踌躇满志、勇敢威武的形象。

D.颈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对比,突出了战争来临之前的肃杀氛围。

15.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深长。

请联系背景,加以赏析。

例3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浦东开发开放走过而立之年,从筚路蓝缕到世界标杆,成就值得骄傲,未来更加可期。

B.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意在同各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繁荣。

C.台湾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当前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极具必要性。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现代体育,还需要强调“拼搏”吗?

如今的竞技体育,早已走过了当年那个只需高强度训练,拥有顽强比赛作风就能获胜的时代。

的确,科学技术、大数据统计以及营养医疗等专业的介入,让现代体育在训练、比赛以及伤病管控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和保证,即使一支队伍再有拼劲,再有血性,也必定无法立足世界舞台。

_____,,,。

①然而,你问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答案依旧是肯定的

②如果此时没有坚定

信念作为支撑

③因为在竞技体育中,当体能达到极限,球员将会陷入到心态失衡,动作变形等困境中

④即使有再完美的战术布置和后勤保障,也只能成为徒劳

A.③④②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

次汤碧山①清溪

(元)许有壬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

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

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

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

风帘下,扁舟泊。

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

为向九原江总②道,繁华何似今凉薄。

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注】①汤碧山,作者的友人,做了一首写清溪的词,作者这首词是和作。

②九原江总:

九原,春秋时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称墓地。

江总,南朝人,陈时任尚书令,受到陈后主宠幸,不持政务。

1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满江红B.踏莎行C.水龙吟D.雨霖铃

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作品的一项是()

A.雄奇瑰丽B.质朴清雅C.苍凉委婉D.旷达豪迈

15.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上下阕诗人情感的变化。

例4

2.小松最近学习成绩滑坡厉害,如果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

B.既然小茗同学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_______·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金)辛愿①

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

清朝无路到公卿。

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

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②。

他年联袂上蓬瀛③。

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注】①辛愿:

金代诗人,一生寥落。

词中钦叔、裕之,皆词人忘年挚友。

②“挥毫落纸”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挥豪落纸如云烟”句。

③“蓬瀛”,借指翰林院。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A.临江仙B.踏莎行C.苏幕遮D.沁园春

14.对词的上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谁识”句劈头发问,奇峰突起,直泄胸中隐痛

B.“少年”句抒写少年心事,高气盖世,豪宕不羁。

C.“清朝”句运用反语点缀,含讽刺揶揄愤懑之意。

D.“萧萧”“白发”句状景绘人,叹好友暮年凄凉

15.下阕是怎样抒写“留别”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例5

2.按要求选择。

(l)疫情的压力之下,校长引用诗句以鼓励毕业生,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千淘万滩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进博会网站的主页上有“展馆介绍”栏目,请对以下信息进行梳理,选择最合适的语序,形成清晰的展馆简介。

( 

)(3分)

①国家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近150万平方米。

②国家会展中心可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包括4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

③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厅由13个3万平方米的大展厅和3个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小展厅组成。

④国家会展中心各展厅周边有60多个大小不等的会议厅,配套的会议设施充足。

⑤国家会展中心由展览场馆、商业中心、办公楼、酒店四部分构成,通过8米标高的会展大道联成一体。

⑥国家会展中心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通过地铁与高铁站、机场紧密相连,周边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⑤①⑥②④③

D.⑥①②③④④

(三)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第12—14题。

(8分)

满庭芳·

归去来兮

[北宋]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①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

①李仲览:

苏轼好友,名翔。

②再闰:

阴历三年一闰,苏轼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战云“再闰”。

12.“莫剪柔柯”“时与晒渔蓑”与上阕中的“__________”相照应。

(1分)

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与抒情相融 

 

B.实写与虚写结合

C.现在与过去对比 

D.比拟与比喻兼用

14.这首词借留别抒怀,却哀而不伤。

结合具体语句,对此加以赏析。

例6

(1)江边景观带的一座水榭上要挂一幅楹联,要人们遵从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保护生态环境,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A.江我并生,天人合一。

B.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C.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D.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

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 

,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独自芬芳。

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超然事外、高高挂起

②处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之中

③大家犹如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④国际社会像是一个大家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春阴 

(南宋)陆游

老境三年病,新春十日阴。

孤舟镜湖客,万里玉关心。

出岫云多态,呼风鸟独吟。

读书惟恐尽,倾酒却愁深。

12.本诗共有几联对仗?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13.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的语言,精练而自然,晓畅平易。

B.本诗的风格,沉郁而浑厚,慷慨悲壮。

C.本诗的意境,瑰丽而凄迷,浑茫开阔。

D.本诗的体式,谨严而天成,整饬工稳。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

例7

(1)某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下诗句作为宣传标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B.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C.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D.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的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旧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

,,,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

①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

②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

③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有团体合作的时候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赠别诗选》 

B.《古诗菁华》 

C.《咏物选集》 

D.《律诗集萃》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清新雅致 

B.刚健豪迈 

C.深沉隽永 

D.平淡质朴

14.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两句。

例8

(1)老师想在教室里挂一幅联来鼓励同学们紧时间就苦学习,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2分)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C.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D.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不断活跃的社会力量和新涌现的利益诉求共同作用下, 

,从而保障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的稳定

①使其获得共享发展收益的机会

②国家政权展现出更多的适应性和弹性

③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融入到国家治理结构之中

④通过政治吸纳扩大政治参与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

庾岭①

【明】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②,花露欲霏微③。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庾庾岭:

山名,在江西与广东省交界处。

②暗霭:

昏暗。

③霏微:

濛濛细雨。

12.根据诗意,填入题目方框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早行 

B.秋发 

C.夜游 

D.春过

13.对第三、四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三联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岸山光水色。

B.“江光”与第一联中的“夕晖”相照应。

C.作者以“孤鹊”自响,表现内心的孤寂。

D.最后一句巧妙化用古人诗句来抒发情感。

14.本作品对光影色彩的描写颇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例9

(1)小冬要向北方网友介绍江南的春天,他想借用古人诗句,以下适合他选用的一项是(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C.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D.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所谓知行合一,并非主张知行总是一回事,而是说,知到切身处,知与行就合一了。

“知”和“行”本来是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知行合一”初听起来则似乎“与常识相融合”②正因为它们是两回事③这差不多已经表明“知”和“行”是两回事④“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这些话才是可解的

A. 

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_____________〔唐〕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①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①腻红:

一作“腻香”,此处指代花。

腻,浓。

12. 

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葬花 

B.惜花 

C.春雨 

D.秋夜

13. 

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写远近高低之景,画面有立体感。

B. 

不限于写眼前之景,扩大了意境。

C. 

先悲后喜,欲扬先抑,情感丰富。

D. 

情景交融,笔触细腻,感染力强。

14.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

(5分) 

(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②“挥毫落纸”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挥豪落纸如云烟”句。

12.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A.临江仙 

B.踏莎行 

C.苏幕遮 

D.沁园春

13.对词的上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谁识”句劈头发问,奇峰突起,直泄胸中隐痛。

B.“少年”句抒写少年心事,高气盖世,豪宕不羁。

C.“清朝”句运用反语点缀,含讽刺揶揄愤懑之意。

D.“萧萧”“白发”句状景绘人,叹好友暮年凄凉。

14.下阕是怎样抒写“留别”情感的?

例11

2.按题目要求选择。

(1)小区举办元宵灯会活动,张贴楹联以增添节庆气氛,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A.晴空一镜悬明月,夜市千灯照碧云。

B.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C.火树银花家家晓,淑气鸿禧处处春。

D.笙歌曲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史前人类处于蒙昧时期, 

,部落所在的位置总是获取水源、食物的理想地带。

①因而对环境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②以延续自身生命为目的

③将寻觅食物视作根本之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游凤林寺西岭

(唐)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2.从体裁看,这首诗属于( 

A.律诗 

B.绝句 

C.古体诗 

D.曲子词

A.典雅绮丽 

B.清新明快 

C.豪迈奔放 

D.空灵飘逸

例12

(1)杜老师善用古诗句评价学生的作文。

一位学生的习作堆砌材料、事例冗长,杜老师的评语选用哪一句最合适?

)(2分)

A.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B.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C.玉经雕琢方成器,字要丰腴句要安。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宇宙间万事万物乃是一个无限联系的网络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万有一体相通”现象

②这就表明我们对当前的有限事物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③科学如果能把未显现的无限事物与已显现的有限事物综合为一个整体

④任何一个当前显现出来的感性事物,都以其背后隐藏的其他事物为来源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____________》

(清)张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竭来①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①竭来:

去来。

12.本作品的词牌名是( 

A.《八声甘州》 

B.《水调歌头》 

C.《江城子》 

D.《水龙吟》

13.对于上阕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非”与“复”,表现出时光流逝中生命状态变化无常。

B.第二、三句作者采用设问,发现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就是读书。

C.第四句作者向东风发问,以自然荣枯象征生命无法避免的荣枯。

D.最后一句“渺渺”,将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突出个人生命的渺小。

14.结合下阕内容,赏析画线句。

例13

(1)学校举行足球赛,小明作为年级足球队的守门员在出征前宣誓,他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做守门员的信心,你认为下列合适的一联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