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492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二是监督检查机制。

制定完善了扶贫项目资金申报、扶贫项目综合验收、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账、群众监督员、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工程项目招投、大宗物质政府统一采购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扶贫项目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透明运行、阳光操作。

三是扶贫投入机制。

制定《夹江县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助农增收工作的意见》,成立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集聚各部门、各行业支农资金,向贫困地区集中投入,捆绑使用,提升开发效果。

20xx年,县财政投入市列重点贫困区域扶贫攻坚资金200多万元。

4、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20xx年以来,我县实施了扶贫项目3个,获得省上专项扶贫资金、市上扶贫资金50万,县上配套。

先后建成新场镇黄林村、普益村、江山村4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新增大棚面积100多亩;

建成三洞镇建新村、双路村、仁心村、永青乡永兴村2779.4亩茶叶基地,并建成水井水塔10套、灌溉管网500多亩、蓄水池57口;

建成歇马乡、麻柳乡2万亩石斛种植基地,带动歇马、麻柳、木城、龙沱等贫困山区修建村、社道路36.9公里。

5、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是开展行业扶贫工作。

加大行业资金整合力度,全县在涉农资金的安排上尽量向贫困地区倾斜。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部门在20xx年的涉农资金中投入贫困地区,20xx投入贫困地区的资金达到,呈现逐年递增之势。

二是开展社会扶贫工作。

通过“挂包帮”活动的开展,全县落实了定点帮扶单位84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xx56.3万元,帮助625户3456人摆脱生产生活困难;

每年争取市扶贫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对特殊贫困群体进行看望慰问,两年来争取到市扶贫基金会近30万元资金,整合县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资金近,直接资助贫困学生和看望困难群众;

加大社会扶贫宣传,引导社会成功人士对口帮扶。

三是认真落实金融扶贫。

建立了马村乡碧山村和中心镇杨湾村两个互助合作社,互助资金总量达51.xx万元,扶持农户总数271户,其中扶持贫困户62户,社员户均增收,有力的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员的资金需求,促进了产业发展。

出台各种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政策,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四是加大智力扶贫力度。

每年组织安排职业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6万人次。

目前,全县农民已有五分之一接受过各种培训,计划通过5年时间,力争让每户农民掌握一至两项农村实用技术。

同时,我县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于20xx、20xx年分别对金口河的林丰村、铜河村、新乐村、建设村各给予,共的对口扶贫资金,帮助彝区贫困村脱贫致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

从20xx-20xx年,三年内仅有省级扶贫资金708万、市级扶贫资金50万,实施的扶贫项目只有3个。

由于项目少、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扶贫规划实施推进缓慢。

(二)扶贫项目实施难度大。

一是有的行业和部门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

二是项目实施管理难。

由于扶贫项目限制的条款太多,很多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使方案和实际操作不能做到很好衔接,甚至出现无法按规划实施的情况;

三是贫困对象多为老弱病残,有的扶贫项目到户后无法实施。

(三)社会扶贫资金参与力度不够。

一是扶贫项目中,扶贫资金只能到扶贫户,不利于吸引和引导社会人士参与投资扶贫项目。

二是扶贫项目只在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不能形成连片和规模效益;

还有项目区有的贫困群众素质不高,不利于社会资金进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参与扶贫。

三、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十年扶贫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各扶贫联席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

要继续争取省、市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增加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

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加大扶贫投入力度;

联合金融部门开展好政府主导的贴息或无息创业贷款,扩大互助合作社数量,政府要尽可能将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县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仔细筛选,给每一户贫困户建卡立制,做好每一户人员情况、房屋情况、贫困原因、发展意愿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实好扶贫到户到人的基础材料。

试点推进“精准”对口帮扶,通过小微项目的实施,切实帮助贫困户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扶贫开发目标考核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并结合下派“第一书记”等活动,加强贫困村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建设,选好致富“带路人”。

要继续加强扶贫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扶贫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

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二)

根据《xx县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5月15日、18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分别带队到富林镇青富村、太平村督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县人大办、县发改经信局相关同志参加督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督查调研组先后走访富林镇青富村和太平村,通过走访贫困户、召开座谈会和查看精准识资料等形式了解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驻村帮扶等工作情况。

(一)青富村调研情况

在青富村督查调研组先后走访了33户贫困户,核实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了解贫困户家庭现状、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脱贫致富需求和愿望。

督查调研组召开由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青富村基本情况、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和下一步脱贫规划。

青富村总人口为570户160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550人,贫困发生率35%,原来该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和土豆为生,加之交通条件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014年精准识别时年人均纯收入为。

近年来,富林镇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改变青富村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主要种植有大樱桃、枇杷、核桃和黄果柑等经济作物,贫困户拓宽了增收渠道,收入逐年增加,脱贫致富前景可观。

现在制约该村的主要是缺水、缺电、道路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缺乏经果林管护技术。

(二)太平村调研情况

在太平村督查调研组先后走访31户贫困户,核实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了解贫困户家庭现状、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脱贫致富需求和愿望。

召开由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太平村基本情况、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和下一步脱贫规划。

太平村位于中高山区,海拔1200米至2700米,总户数606户,人口247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714人,贫困发生率39.44%。

太平村位于高山区,原来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主要种植土豆和玉米为生,加之基础设施差,2014年精准识别时年人均纯收入为。

近年来,富林镇投入大量资金改变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主要种植有大樱桃和红富士苹果。

现在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通组公路建设不完善和缺乏经果林管护技术。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富林镇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达到万,占总人口的58.3%,且城镇区域与中高山区发展不平衡。

2001-2010年扶贫快发进入新阶段,富林镇2个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和全省“万村帮扶”重点村,共有贫困人口1913人。

2014年,完成减贫任务251人,2015年,减贫任务414人。

(一)认真开展精准识别

富林镇党委、政府把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摆到重要位置,严格按照建档立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以识别精准、成因精准、类别精准为目标,按时完成了相关工作要求,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1.把握原则,确保识别精准。

严格执行《xx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业务培训会,对镇、村、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一个参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人员都了解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

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识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识别、建档等任务,同时做到“两公示一公告”,确保过程公开,结果公平、公正,群众公认。

全镇共识别贫困村2个,识别贫困户561户2045人,经省市县审核最终进入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的贫困村2个,贫困对象529户1913人。

2.统筹分析,找准致贫原因。

富林镇精准识别的两个贫困村青富村、太平村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未形成规模,产业基础弱;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民生底子薄;

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其它村存在较大差距,减贫任务重。

其中,因病致贫5户,占贫困户的0.95%;

因灾致贫1户,占贫困户的0.19%;

缺土地致贫17户,占贫困户的3.21%;

缺水致贫12户,占贫困户的2.27%;

缺技术致贫20户,占贫困户的3.78%;

缺劳力致贫54户,占贫困户的10.21%;

缺资金致贫100户,占贫困户的18.9%;

交通条件落后致贫147户,占贫困户的27.79%;

自身发展力不足66户,占贫困户的12.78%;

其他原因致贫107户,占贫困户的20.23%。

3.严格把关,做到分类到位。

坚持分类管理促进精准到户扶贫,严格按照贫困户电子信息系统规定的类别进行录入,划分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贫困人口。

其中,扶贫户527户,1903人;

低保户0户,0人;

扶贫低保户2户,10人;

五保户0户,0人。

无劳动能力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2户10人,其余扶贫对象均可通过发展产业、技术培训和改善基础设施实现脱贫。

(二)切实推进扶贫开发

富林镇党委、政府始终将精准扶贫与全面统筹开发相结合,坚持把资金整合、示范带动、农村改革、联系帮扶等作为主要抓手,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抓资金整合,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充分利用全县“农村公路大会战”、“水利建设大会战”契机,整合财政、扶贫、移民、交通、农业、水务、国土等资金,用于新建和改造村组道路、新修整治人蓄饮水工程、堰渠等基础设施,为脱贫解困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累计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

完成全部通村公路硬化改造,硬化改造通村公路27公里,硬化通组公路10公里,通组公路通达率达97%。

解决7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维修整治堰渠20公里,新建、整治堰塘17个共计2400?

同时,积极争取市发改委定点帮扶,投入190余万元,完成坛子山引水工程项目,初步解决了太平村人蓄用水问题。

2.抓示范带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改变过去单纯补助资金、物质的扶贫方式,转向通过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通过整村推进、整体连片扶贫开发等项目,完成经果林建设9207.85亩。

其中,栽种大五星枇杷2365亩15万株、红富士苹果1500亩27万株、黄果柑4000亩8.5万株,栽种李、桃、樱桃、核桃等水果1320亩等。

同时,大力扶持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共培育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8个,带动群众7000人。

3.抓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新村建设。

抢抓“5.12”灾后农房重建、瀑电移民搬迁安置、“4.20”灾后农房重建等机遇,推进农房重建2个新村聚居点建设,全镇农村8000户群众多数建起了新房,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高山区与城镇区域发展不均衡情况有了较大改变。

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五好家庭”、“重建之星”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四个依靠”“三个自治”等基层治理机制,切实让广大贫困山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同时,稳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全镇已流转土地5000亩,这些土地大多数分布在中高山区,通过务工、分红,切实拓宽了贫困地区群众增收渠道。

4.抓联系帮扶,持续改善民生事业。

以挂包帮、联村帮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为平台,镇领导带头联系1个村和5户困难户,镇干部联系1个村和2户困难户,通过上门家访、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定期回访“四访”,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诉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全镇干部走访群众1251人次,先后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民情恳谈会60余次,梳理汇总反映强烈的意见建议28条,撰写党建、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调研报告16篇,为全镇贫困群众拓宽了视野,树立了信心,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积极推进“兜底”扶贫,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三年来共发放医疗救助198人次元,高龄补贴元,五保孤儿救助金元,自然救助金元,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元,核查优抚信息313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督查调研组认为富林镇党委、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绩显著,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所需资金量大,扶贫投入资金有限。

富林镇扶贫开发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投入,投入资金十分有限,青富村、太平村因地处中高山区受地理、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明显,且缺乏主导产业,收入来源匮乏,扶贫投入资金需求量大。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缺乏感恩奋进精神。

部分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

同时,部份贫困户对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捐赠有一定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给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未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主动发展生产实现自我脱贫。

(三)精准识别满足指标性安排,程序不规范。

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从县到乡镇、村组按照指标数进行分解,虽然有相应的标准和程序,也建立了贫困户动态管理数据系统,但以农户收入为主的贫困户识别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因农户收入渠道多且细难以介入衡定和农户藏富思想仍显困难。

同时,因贫困区域差异,部分贫困群众因指标不足未纳入贫困户。

部分村组因时间节点要求和维稳考虑,在识别过程中未全部按照省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流程进行,主要体现在村组代表会议初步确定、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再让农户填写申请表。

同时,普遍存在公示时间不足等情况。

(四)驻村干部落实不到位,帮扶措施不明确。

县、镇虽落实相应帮扶人员并组成相应驻村工作组,但普遍存在驻村工作组人员未到位、到村情况。

有的帮扶计划不具备针对性,未对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方式进行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没有根据贫困对象的具体需求来帮扶。

部分贫困户未落实帮扶责任人,或已落实帮扶责任人但未采取任何帮扶工作。

四、工作建议

督查调研组希望富林镇党委、政府在继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的同时,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为全镇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规划,引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建议由县联系富林镇领导牵头,帮扶部门与富林镇具体负责,科学编制《富林镇精准扶贫工作规划》,以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全面谋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片区为统筹搞好产业发展规划,以行政村为主体搞好整村推进规划,以致贫原因为基础搞好到户扶贫规划。

既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扶贫的思路,加快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重大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内的贫困村、贫困户。

又坚持精准扶贫的思路,从扶贫开发角度精确到能够把握的个体上,具体到个人、家庭、村组。

(二)夯实基础,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要抓住灾后重建、移民后扶、扶贫攻坚等机遇,积极和上级部门衔接,从不同渠道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推进基础设施的改善。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资金,扶持和推进区域内“五小”(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水利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富林镇青富村、太平村饮灌水难题。

加强通组公路建设,强化与交通部门沟通,实施村级公路通达工程和村间道路硬化工程,硬化剩余通村公路和通组公路,解决群众行路难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

加强农村能源和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推广户用沼气池、太阳能资源利用,带动改厨、改厕、改圈、建园,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重点解决村内道路、排水、人畜混居等问题,实现家园清洁、水源清洁。

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强化与电力部门沟通协调,加快实施区域内村组电网改造,着力解决供电不足、用电不稳定的问题。

(三)培育产业,增强农民自主增收能力。

结合富林镇实际情况,要坚持把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实现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在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同时,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系统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

以果蔬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按照因地制宜、老百姓种植习惯及资源禀赋的原则,借鉴九襄镇水果种植特色产业经验,大力推进苹果、大樱桃、核桃、枇杷、黄果柑和反季节蔬菜为代表的果蔬经济作物的种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行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推动贫困村的产业发展。

以土地流转为重点,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创新转包、租赁、入股、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引导土地向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推进经果林产业规模连片开发。

充分发挥国家产业发展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作用,大力培育扶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结合赶街网等电商平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前谋划农副产品的销售,切实保障群众未来收益。

以旅游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开发重要途径,利用青富教堂建设欧洲风情小镇、太平村山顶平台、经果林产业带等乡村风光、民风民俗和自然生态,大力发展民俗乡村旅游,精心打造欧洲风情旅游小镇、星级农家乐、水果采摘乐园等景点。

以强化服务为抓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鉴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情,成立镇劳务经济服务机构,在劳务人员重点输出的区域设立服务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外出务工群众遇到的种种问题,创造使农民出得去、回得来、能增收、能创业的转移就业环境。

同时,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的双向良性流动和奖励机制,输出劳务,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和资金,达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以技能培训为平台,切实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加强与农业院校的联系,以职业教育“9+3计划”、“雨露计划”、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等为载体,整合财政、发改、人社、教育、扶贫、科技、科协等部门职业技术培训资金,切实做好技能培训与扶贫开发项目、生产生活所需的对接,确保培训质量,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关注民生,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坚持把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群众作为重点,研究配套政策。

强化民政救济,对于无发展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农村弱势群体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做到应保尽保。

强化大病保障,在积极开展医疗下乡等活动同时,建议市、县设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通过基本医疗救助后仍然很困难的家庭,例如血透、癌症、器官移植、白血病、严重慢性病等,制定审核办法、补助标准,进行专项补助,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

强化基础教育投入,落实项目资金或设立基金免除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中职教育)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考入国家计划大学(本科)予以补助,避免出现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等情况出现。

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对太平村等村组因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就地脱贫无望的群众,在坚持依托本地资源推进就地扶贫的同时,以群众自愿为原则,引导其向交通便利的村组搬迁。

并建立健全搬迁农户住房安置奖励办法和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确保农户能迁得出、安得住、能发展。

(五)巩固堡垒,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扶贫开发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落实贫困村“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探索将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经营大户、科技人员吸引进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其参与村级事务和服务贫困农民的作用。

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把扶贫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素质、就业素质、文化素质,通过典型宣传和推广,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充分调动扶贫对象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增强自主“造血”功能。

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切实落实干部帮扶责任并配套政策资金,发挥驻村帮扶干部牵线搭桥、引资引智、参与管理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