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Ⅰ卷河南广西陕西等Word格式.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Ⅰ卷河南广西陕西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Ⅰ卷河南广西陕西等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辽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
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文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之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追力”;
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遭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白世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勃质文化遗产:
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遵感人,而且历久弥斯。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之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凸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稚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
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
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
“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
”竞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均曰:
“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
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夷,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
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均乃下书日:
“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
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每有驳议,多合上旨。
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
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均顾厉色曰:
“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
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
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
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建初元年,卒于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
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
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
祭祀。
D.帝菩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
阻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②诣闻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
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
撤除槛阱;
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
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
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Ⅱ卷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译文: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劝学》)
(2)长太息以掩滋兮,。
(屈原《离骚》)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行路难,行路难。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
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
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
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
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
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
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
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
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
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
有话流传:
“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
”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
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
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
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
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
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
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
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
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
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
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
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
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
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
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
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
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
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
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
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
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
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
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六、(15分)
18、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
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
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19、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
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5分)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品,外出就餐的频率也高了,这都将给肠道传染病
① ② ③ ④ ⑤
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
79%的痢疾患者有过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
⑥⑦⑧
的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的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
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
⑨ ⑩
13%为有野炊经历。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20、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察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
A中娇健应为矫健,B中拾人牙惠中的惠应改为慧,D中磬竹难书中的磬应为罄。
2答案:
B
本题考察了成语方面的知识。
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故选B。
3答案:
A
B中缺少语句成分,C中语序不当,D中主谓不当。
4答案:
考察对语境的体会。
时而在水上遨游对应时而在岸上嬉戏,则排除B,C。
然后根
据语境得第五句和第二句搭配,故选A。
5答案:
C与原文意思不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要求各个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6答案:
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7答案:
A原文没提到这一点,C原文只说是更有价值并不代表更值得保护。
D并不是所有社会传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8答案:
D
挠的意思是屈服不是阻碍。
9答案:
此题可用排除法,①为皇上所言,排除了B,D由A,C差别可知③正确,故选C。
10答案:
“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11答案:
(1)译文:
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
(2)译文:
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
本题考察了对原文的理解,注意对个别关键字的翻译,然后将句子愿意翻译出来
即可。
12答案:
(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
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的角度:
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13答案:
(1)輮以为轮虽有槁曝輮使之然也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哀民生之多艰也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多歧路直挂云帆济沧海
考察记忆能力,须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记忆,对一些必背词句要熟练掌握,写准确。
14答:
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
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理解。
15
(1)答:
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答:
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文意的理解,须结合全文思考。
16答:
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
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17答:
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
见大,深化主旨。
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在一起。
18①将惊悉改为获悉;
②将造访改为探望;
③将阁下改为您老;
④将馈赠改为敬献。
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19
(1)必须删去的是:
⑤⑾
(2)不能删去的是:
③④⑥⑦⑨⑩
本题考察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语句不通顺等能力,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练习,还有锻炼语境的感觉能力。
20答:
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
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本题是开放题,根据要求写句子,语言要通顺,比拟要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