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22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22520Word文件下载.docx

⑶声环境:

航道最高淹没线及工程施工期临时场地外200m范围。

⑷环境空气:

⑸环境风险:

河道进口东梁山至出口慈湖河口断面,总长34km的长江水域。

⑹社会环境:

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包括马鞍山市当涂县、和县。

1.4评价等级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工程特征及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表1评价等级划分

环境要素

工作等级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水环境

二级

依据HJ/T2.3-93和JTJ227-2001,本工程属A类航道工程项目,营运期排放的污水主要是航道内的船舶污水,污水排放量<1000m3/d,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整治范围内分布有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但整治工点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范围内。

生态环境

依据HJ19-2011和JTJ227-2001,本工程属A类航道工程项目,占用水域面积1.22km2<20km2,长度24km<50km,评价水域是江豚等长江珍稀保护水生动物洄游通道。

环境空气

三级

依据HJ2.2-2008,本项目位于平原地区,营运期航道本身不排放任何污染物,间接影响为船舶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属无组织排放且发生量很小,评价按三级进行。

声环境

依据HJ2.4-2009,本项目位于GB3096-2008的2类区,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等效A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不涉及特殊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风险

依据HJ/T169-2004,项目本身不存在物质危险性和功能性危险源,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由间接行为导致,主要环境风险为船舶燃料油泄漏,非重大危险源。

1.5环境保护目标

⑴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所在长江左、右岸及江心洲分布有生活用水取水口7个。

⑵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彭兴洲、江心洲左缘护岸加固工程评价范围内分布2个居民点,为彭太村、联合村,列为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江豚、中华鲟等珍稀保护动物也是本江段的生态保护目标。

2.0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

江心洲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河段上起东西梁山,下至人头矶,全长约24km。

河段左岸属安徽马鞍山市和县;

右岸自东梁山至采石矶以上属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采石矶以下属马鞍山市。

2.2工程建设方案

2.2.1项目建设标准

⑴建设规模:

整治河段全长24km。

⑵建设标准:

I级航道,通航2-4万吨级船队和5000吨级海船,利用航道自然水深通航1万吨级海船。

⑶通航代表船队:

4413Kw+16×

2000t、1942Kw+4×

5000t和4413Kw+9×

5000t。

⑷航道尺度:

7.5m×

200m×

1050m。

⑸保证率:

98%。

2.2.2工程整治方案

本工程由江心洲心滩守护工程(包括心滩洲头护岸工程、上何家洲头护底带及护岸工程)、太阳河口护岸加固工程、彭兴洲及江心洲左缘护岸加固工程组成。

⑴江心洲心滩守护工程

①对江心洲心滩滩头高滩进行平顺护岸JXH,JXH护岸长度约1800m。

②在上何家洲洲头实施护岸工程,SHH护岸长度约1713m。

③在上何家洲洲头设置三条护底带其尺度分别为SHH1长约260m、宽度120m。

SHH2长约425m、宽度120m。

SHH3长约585m、宽度120m。

护底带由系砼块D型软体排+排上抛石(厚度100cm)组成,在护底带轴线脊抛筑一宽10m压载块石棱体,棱体宽度10m,厚度2.0m。

⑵太阳河口护岸加固工程

对江心洲心滩对开左岸太阳河口以下一带岸线进行抛石加固。

加固长度为3100m。

⑶彭兴洲及江心洲左缘护岸加固工程

一期工程护岸目前岸坡总体稳定,但随着主流、深槽右摆,一期护岸工程压力急剧增加,一期工程附近仍存在一定程度冲刷,为保证一期护岸工程稳定,需要对其进行加固。

对原已实施一期工程护岸加固,岸线加固长度为4252m。

2.2.3工程投资

推荐方案总投资估算费用为42284.26万元。

施工时间为两年,其中主体施工为两个枯水期。

3.0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在整治河段进口东梁山、江心洲和小黄洲设置三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

工程所在长江江段各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2环境空气现状

在长江左岸金河口和江心洲头联合村设置2个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TSP、SO2、NO2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3.3声环境现状

在江心洲上的联合村、新锦村、金河口设置3个监测点,3个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

3.4航道底质环境现状

在彭兴洲头、上何家洲中部设置2个底质监测点位,2个航道监测点的底质Cu、Pb、Zn、Cd、Hg、Cr、As及Ni共8个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

3.5生态环境现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于2011年4月、2012年5-6月以及2012年9月在当涂县、马鞍山、南京等长江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于2011年3月27日-4月20日、2012年5月25日-6月15日对该江段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评价区有浮游植物9门83种,其中蓝藻门15种,占18.07%,硅藻门26种,占31.33%,绿藻门31种,占37.35%,裸藻门3种,占3.61%,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均为2种,各占2.41%,隐藻门、轮藻门均为1种,占1.20%,浮游植物密度平水期603ind./L、枯水期22676ind./L,平均为7999.2ind./L,平均生物量0.14mg/L,多样性指数值为2.23;

浮游动物共108种,以轮虫为最多,有45个种,占41.66%,其中原生动物12个种,占11.11%,枝角类25个种,占23.14%,桡足类26个种,占24.07%,浮游动物密度平水期3.86ind./L,枯水期90.55ind./L,平均密度为47.67ind./L,平均生物量0.31mg/L,多样性指数为4.63;

底栖动物45种,其中环节动物门10种、软体动物门13种、节肢动物门22种,各调查点位底栖动物密度范围为52.34~116.86ind./m2,平均密度为91.32ind./m2;

生物量范围为0.11~0.70g/m2,平均生物量0.32g/m2,多样性指数值为3.27,底栖动物主要优势种类为中华颤蚓、钉螺属、日本沙蚕、河蚬和苏氏尾鳃蚓;

工程江段共有鱼类15目31科109种,其中鲤科鱼类48种,鳅科和鲿科各7种,鰕虎鱼科6种,鮨科5种,银鱼科和塘鳢科各3种,鳀科、鲶科、鲻科、弹涂鱼科和鳗鰕虎鱼科各2种。

调查期间渔获物中数量百分比前五位的种类依次为

、贝氏

、粗唇鮠、瓦氏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

重量百分前五位的种类依次为

、鳊、贝氏

、翘嘴鲌、鲫。

工程江段鱼类资源中居前十位的优势种群依次为

、粗唇鮠、瓦氏黄颡鱼、鲫、光泽黄颡鱼、翘嘴鲌、鳊、鳜和蒙古鲌,调查的鱼卵密度为3.55个/m3,仔鱼密度为10.83尾/m3。

评价区无集中的四大家鱼产卵场分布,不属于渔业养殖区。

4.0环境影响评价

4.1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⑴水下施工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

护滩、护岸工程采用的材料主要是石料、水泥、钢筋、丙纶布、长丝机织布和无纺布,在水下不会老化腐烂,这些材料在汉江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中游界牌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表明,对水质总体污染影响较小。

联合自来水厂取水口位于整治工点上游2.2km,本河段非感潮河段,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不会对该取水口水质产生污染影响。

当涂县第二自来水厂、马鞍山市二水厂取水口位于江心洲右汊水域,而整治工程全部位于江心洲左汊,施工悬浮泥沙不会对该2个取水口水质产生污染影响。

和县第二自来水厂、恩那社水厂、马鞍山市一水厂、四水厂取水口位于整治工点下游7.0km外,类比施工期监测资料分析,枯水期沉排、抛石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不会对该4个水厂取水口水质产生影响。

整治河段范围内涉及长江左、右岸5个饮用水源地,其中太阳河口护岸加固工程位于和县第二自来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5.0km,心滩护岸工程分别位于马鞍山一、四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5.5km、10km,类比施工期监测资料,枯水期沉排、抛石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不会对该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产生影响;

当涂县第二自来水厂、马鞍山市二水厂饮用水源位于江心洲右汊,而彭兴洲左缘护岸加固工程位于江心洲左汊,中间相隔江心洲,施工悬浮物不会对该2个水源地水质产生污染影响。

⑵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

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应委托有资质的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处理,不得任意排放,对工程河段水环境造成的石油类污染影响基本无影响。

⑶陆域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居民房屋,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农舍中既有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不排入长江,对水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

预制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全部经过沉淀后用于晒水抑尘,不会对长江水环境产生影响。

4.1.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⑴到港船舶舱污水

航道整治后,水体的自净能力将得到提高。

随着大吨位船舶比例的逐步提高,大吨位船舶的防污设施明显好于小型船舶。

过往船舶舱底油污水应委托有资质的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处理,不得任意排放,基本不会对工程河段水环境造成石油类污染。

4.2生态环境影响结论

4.2.1工程对陆域生态的影响

本工程临时施工场地设置1个,面积共计2.5万m2,临时施工场地主要用来预制混凝土块和透水框架制作、施工机械以及块石堆场存放。

为了减小陆域生态损失,临时施工场地选择已有空地或预制场,在江心洲水道彭兴洲对岸的长江右岸安徽中远船舶有限公司基地,有一处空地(江心洲~乌江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所采用的预制基地),可通过水路直达施工现场,同时船厂临江已有简易码头,以跳板连接陆地,用于预制件和建筑材料的装卸。

本工程的预制场可以继续租赁此处预制场,施工单位对预制场及码头进行维护。

临时施工场地远离居民点,利用已有空地,不破坏植被,选址较合理。

本项目施工营地、停泊基地利用现有设施,不需另外单独征地,不会破坏地表植被。

4.2.2工程对水生生态影响预测和分析

⑴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抛石、沉排过程中扰动局部水体,造成水质浑浊,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降低了江水的透光率,因而影响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浮游生物会因水质的变化而减少,导致施工区域内生物量减少。

根据水环境预测分析,悬浮泥沙影响范围为作业点下游150m以内,影响范围小且主要在近岸,同时由于浮游生物具有普生性,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工程水下施工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可得到很快的恢复,工程对江段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施工对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影响较小,且都是暂时性的,在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随水体自净能力恢复而得到改善,浮游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⑵底栖动物的影响

抛石、沉排形成的护底带,将影响局部的底栖动物的数量和种类。

本项目施工期底栖生物总损失量为5.1t,但沿线水生底栖动物在附近其它地区相似的环境中亦有分布,并非是本地区的特有种,因此从物种保护的角度看,工程的建设不会导致这些物种的消亡。

工程施工期对水体中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小,且大多是暂时性的,施工结束后可恢复。

⑶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整治建筑物占用水域面积造成鱼卵仔鱼的损失,工程造成鱼卵仔鱼损失折算成鱼苗总损失量约为1047258尾。

施工水域范围小,施工期间噪声和人群活动会对鱼类有驱赶作用,基本不会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

为减小不利影响,施工期选择在枯水季节(11月~3月)进行施工,这期间鱼类处于越冬期,大多栖息于深水区,且每年5~8月份是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活动高峰期,可以有效避免不利影响。

本工程施工范围较小,不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

工程完成后,原有的鱼类资源及其生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对评价范围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小。

航道整治后,有利于增加枯水期水深、航宽;

有利于水流归槽,流速加快;

有利于鱼类洄游。

4.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4.3.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

施工船舶主机、运输车辆及其它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小,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陆域临时施工场地内材料的运输和堆放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尘污染。

根据现场调查,长江南岸江边临时预制场地布置在居民500m外,施工作业粉尘不会对其产生污染影响。

4.3.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航道内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船舶废气。

船舶废气为无组织排放源,具有近距离的污染特点,废气的排放将对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污染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排放点50m范围内,均发生在航道范围内,不会对航道两侧的居民产生污染影响。

4.4声环境影响评价

4.4.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

心滩、上何家洲头护岸主要作业机械为推土机、挖掘机,其单机噪声昼间影响在10m内范围,夜间影响在65m内范围;

两台机械同时施工噪声昼间影响在15m内范围,夜间影响在85m内范围,护岸工程距离江心洲上居民点300m外,施工作业昼、夜间噪声不会对居民产生干扰影响。

临时施工场地预制件制作机和装载车,其昼间影响在40m内范围,夜间影响在185m内范围,施工场地附近500m范围内无居民,昼、夜间施工噪声不会产生干扰影响。

施工期噪声影响面相对较窄,具有暂时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影响即消失。

4.4.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

航道整治后,附近居民离航道中心线的距离均在350m以外,航行船舶噪声影响范围主要是在长江上,基本不会对航道沿线居民造成噪声超标影响。

4.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外运。

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及时进行清场、平整,建筑垃圾用于场地回填或运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基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营运期航道本身不排放认为固体废物,间接污染为船舶废物。

船舶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物,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由船舶设置容器收集后送交海事部门指定单位处置。

5.0环境保护措施

5.1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措施

5.1.1水污染防治措施

⑴施工期

抛石、护岸(滩)等水下施工作业应安排在枯水期内完成。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场,建筑垃圾不得弃至航道中。

舱底油污水送船舶污水接收船或岸上的油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

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后送芜湖海事局认可的接收船只接受后处理。

任何船舶不得向施工水域排放舱底油污水或生活污水。

严禁将船舶垃圾投入航道中。

船舶运输施工材料过程中应采取遮盖措施,加强管理,避免施工材料坠入航道中,造成水环境污染。

施工时可租用临近航道的新锦村居民房屋作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农舍中既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

临时施工场地设置旱厕,生活污水经过收集后定期送附近农田用作农肥。

临时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排水沟、沉淀池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禁止任意排放生产废水。

高浓度的SS采用沉淀法去除,并在沉淀池添加中和剂调节废水酸碱度。

废水经过排水沟收集后直接进入沉淀池,同时添加中和剂,充分沉淀,反应后上清液回用洒水除尘。

⑵营运期

航道管理部门和当地环保部门应督促航道沿线的港口码头配备合格的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理装置以及船舶垃圾接收设施。

过往船舶舱底油污水应经委托有资质的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处理,不得在本航道河段内任意排放;

船舶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与生活污水发生量相适应的处理装置或储存容器,任何船舶不得向内河水域排放生活污水。

5.1.2减缓生态环境破坏及生态恢复措施

⑴禁止将施工场地布置在长江河道内滩地上,不得随意破坏洲滩和岸坡上的植被。

陆域施工时严禁随意砍伐工程附近区域的树木或破坏植被。

⑵利用工程构筑物营造利于水生生物附着的亲水护坡、护岸等,在部分河段的护岸(滩)过程中,将丙纶布换成编织物,由石块压基脚,岸上部分打不装来稳定编织物,以给水生维管植物的生产留出固着基质;

部分砌石、混凝土护岸营造成蜂窝状,利于水生生物吸附和生存。

⑶建设人工鱼巢的目的是恢复或重建部分受破坏的河流鱼类产卵场,使其能为鱼类生存繁衍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可通过结合人工增殖放流、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完善管理措施等手段恢复或重建河流、湖泊鱼类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

⑷目前长江航道整治上已经普遍采用的是钢丝网护垫结构铺筑的护岸,钢丝网格采用耐腐蚀、高强度、柔性好的钢丝编织成网笼,其内充填石料而成,具有整体性和透水性好、可适应变形、耐久、防水流冲刷和防浪、不破坏垫层、网垫内充填物选材范围广等优点,可有效防止水流对岸坡淘刷而导致岸坡变形。

由于网垫表面粗糙,泥沙易于落淤在网格内,在护坡上撒上草籽后可以长出草皮,形成一片绿色护坡,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周边的环境。

“生态护坡”护坡上人工栽植的的小型绿色植物。

⑸施工单位应加紧与渔政部门的联系和协商,水下施工过程应接受专家指导,尽量避开鱼类洄游产卵季节,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驱赶鱼类,以避免对鱼类的伤害。

⑹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7]130号《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进行生态补偿,后开展渔业资源恢复工作,每年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放流品种为胭脂鱼、长吻鮠、鳜鱼、瓦氏黄颡鱼、三角鲂、鳊、河蚬、螺蛳。

⑺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

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保护江豚等珍稀水生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水上作业之便捕捞珍稀水生保护动物。

②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定的承包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

③建立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珍稀水生生物的保护。

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工程水下施工应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及鱼苗摄食育肥期(4月~7月),以及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活动高峰期(5月~8月),选择11月~3月的枯水季节进行,避开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高峰期。

④优化施工管理和施工工艺

为避免施工期间对江段珍稀水生生物造成伤害,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工艺方案,控制施工作业。

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作业时间。

从保护水生生物的角度,优化施工方法特别是水下施工方法,尽量减轻水下噪声。

陆上施工时也应尽量减轻噪声污染。

水下施工应避免昼夜连续作业。

⑤减少水域污染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放。

施工中的弃渣不得排入江中。

⑥控制施工船舶数量,尽可能给江豚留出活动通道和空间,枯水季节尤其要特别注意控制施工船只密度和数量。

一般而言,施工船舶之间距离不小于200m。

⑦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可采用“海豚记录仪”对江豚实施有效监控。

5.1.3防治环境空气污染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⑴对临时施工场地以及运输道路应定期洒水,以减少施工车辆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要求运输车辆减缓行车速度。

⑵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及船舶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燃油废气的排放。

5.1.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⑴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施工设备低噪声运行状态。

⑵应尽量避免夜间作业,减少噪声污染影响。

⑶航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舶的管理,对船机设备噪声达不到船检要求的船舶应禁止其进入航道从事运输活动。

5.1.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⑴施工期陆域施工人员居住场地附近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定期清运至附近垃圾处理场处置。

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应及时平整,清场要彻底,建筑垃圾用于场地回填或统一收集送附近垃圾处理场处置。

⑵船舶垃圾严格按照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执行。

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后送岸上处理,严禁将船舶垃圾投入航道中。

6.0结论

工程的实施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后,工程所在江段通航条件将得到一定的改善,航行安全将显著提高,对促进区域水运事业的发展、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作用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有短暂的污染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管理,是可以避免或减缓的,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消失。

公众参与调查表明,航道沿线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均支持本项目建设。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工程实施不会造成水文情势重大变化,生态影响有限,通过合理的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减缓对生态环境影响,可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并能够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的条件下,长江下游江心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