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18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刺激强度>

原阈强度

刺激强度稍<

刺激强度稍>

持续时间

0.3~0.4ms

3ms

12ms

70ms

对应关系

相当于动作电位的峰电位

相当于动作电位的负后电位前期

相当于动作电位的负后电位后期

相当于动作电位的正后电位

生理机制

Na+通道完全失活后不能立即再次被激活

部分Na+通道开始恢复

Na+通道大部分恢复而膜电位靠近阈电位

钠泵活动加强,使膜电位值加大,膜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加大

3.下列关于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开放状态B.都有关闭状态C.都有激活状态D.都有失活状态

【答案与解析】DNa+通道和K+通道都是电压门控离子通道,两者均有开放、关闭、激活和静息状态。

但K+通道没有失活状态,即使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也处于开放状态,只不过净外流为0而已。

【参阅1999N04】,原题。

4.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B.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C.血小板发生收缩D.纤维蛋白发生收缩

【答案与解析】C血小板的收缩能力与其收缩蛋白有关,在血小板内存在类似肌肉的收缩蛋白系统,包括肌动蛋白、肌凝蛋白、微管及各种相关蛋白。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中的血小板被激活,胞质内的Ca2+增高,引起血小板的收缩反应。

当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发生收缩时,可使血块回缩。

5.心肌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主要原因是

A.心肌收缩能力增强B.肌节的初长度增加C.横桥联结的数目增多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答案与解析】A心肌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包括等长调节和异长调节。

①等长调节是指通过改变心肌收缩力(A)来调节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无改变。

②异长调节是指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初长度来调节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有改变。

不同的初长度可改变心肌细胞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程度、活化横桥的数目(C),使心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发生改变。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则心肌初长度增加,因此BD均有心肌细胞初长度的改变,解题时首先排除BD。

6.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它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C.具有自动节律性D.呈“全或无”收缩

【答案与解析】B参阅【2004N06】解答,本题【2002N05】、【1996N06】也考过,原题

7.下列选项中,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是

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B.使心率加快C.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D.使骨骼肌血管收缩

【答案与解析】D肾上腺素可与α、β受体结合。

①在心脏上,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作用,使心率增快(B)、心肌收缩力增强(A)、心输出量增加。

②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和β受体的分布情况。

在皮肤、肾脏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上,α1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可引起血管收缩(C);

在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可引起血管舒张(D错)

8.下列关于汗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成分为水分B.渗透压高于血浆C.Na+浓度受醛固酮调节D.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

【答案与解析】B汗液中水分占99%,固体成分不到1%。

在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NaCl,也有少量KCl和尿素。

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约0.25%)。

汗液不是简单的血浆滤出物,而是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

刚分泌出来的汗液与血浆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管腔时,在醛固酮的作用下,汗液中的Na+和Cl-被重吸收,因此最后汗液是低渗的(B错)。

当机体大量出汗时,常表现为高渗性脱水

9.下列因素中,能引起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是

A.c02分压降低B.pH值降低C.2,3一DPG降低D.温度降低

【答案与解析】B 

参阅【2002N09】。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能使氧解离曲线右移(可增加氧的利用)——PCO2↑、2,3-DPG↑、体温↑、pH↓。

能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可减少氧的利用)——PCO2↓、2,3-DPG↓、体温↓、pH↑。

pH降低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

2,3-DPG为2,3-二磷酸甘油酸 

10.CO2通过呼吸膜的速度比O2快的主要原因是

A.原理为易化扩散B.分压差比O2大C.分子量比O2大D.在血中溶解度比O2大

【答案与解析】D 

参阅【2001N011】,本题【2000N010】、【1998N06】也考过,原题 

11.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是

A.HCI灌注刺激幽门部勃膜B.肉汤灌注刺激幽门部勃膜

C.扩张刺激幽门部豁膜D.刺激支配幽门部迷走神经

【答案与解析】A 

促胃液素是胃窦和上段小肠粘膜的G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经血液循环达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

用HCl灌注幽门部粘膜,当胃窦pH≤2.0时,通过负反馈机制可抑制促胃液素分泌,从而使胃酸分泌减少。

当进食后,食物机械性扩张刺激胃底、胃体和幽门部的感受器,经迷走-迷走神经反射,促进胃液素分泌,使胃酸分泌增加。

12.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A.胆色素B.胆固醇C.卵磷脂D.胆盐

【答案与解析】D胆汁中除97%是水外,还有胆盐、磷脂、胆固醇、胆色素等有机物及Na+、Cl-、K+、HCO3-等无机物。

①胆盐随肝胆汁排到小肠后,约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组成胆汁排入肠腔,这个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的胆盐可刺激胆汁的分泌,是一种重要的利胆剂。

②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是使胆汁呈金黄色的主要物质。

③胆固醇是脂肪的代谢产物,是混合微胶粒的组成成分之一,若胆固醇过多可结晶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

④胆汁中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13.下列关于糖类在小肠内吸收的叙述,错的是

A.与Na+的吸收相祸联B。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单糖的吸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D。

果糖的吸收速率快于半乳糖

【答案与解析】D食物中的糖类一般须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只有少量的二糖被吸收。

肠道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①葡萄糖和半乳糖是通过同向转运机制吸收的。

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上Na+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低Na+,并在顶端膜区的膜内、外形成Na+浓度差。

顶端膜上的Na+-葡萄糖或Na+-半乳糖同向转运体,利用Na+的浓度势能,将肠腔中的Na+和葡萄糖或半乳糖分子一起转运至上皮细胞内。

这一过程中Na+的转运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是转运过程的驱动力,而葡萄糖或半乳糖分子的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间接利用Na+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完成的主动转运。

②果糖是通过易化扩散吸收的,不伴N+同向转运,因此果糖的吸收速率比葡萄糖、半乳糖慢(D错)

14.如果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为零,其血浆清除率

A.等于零B.等于肾小球滤过率C.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D.等于每分钟肾血流量巧

【答案与解析】C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1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是该物质的清除率。

如果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血浆在流经肾脏后,肾静脉中的浓度为零,则表示该物质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集合管转运后,被全部从血浆中清除,因此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

临床上,符合此标准的物质是碘锐特或对氨基马尿酸。

15剧烈运动使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D.醛固酮分泌增多

【答案与解析】C①剧烈运动→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减少(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②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和毛细血管血压是下降的,而不是增高的(A错)。

③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最重要因素)、血容量减少(次重要因素)、恶心、疼痛、应激、血管紧张素等。

刺激醛固酮分泌的因素包括低钠、高钾、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等。

可见剧烈运动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增加都不是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16.下列因素中,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最强的是

A.循环血量减少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饮大量清水

【答案与解析】B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

其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①体液渗透压的改变是最重要的因素。

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而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是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每升高1%,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可升高1pg/ml。

②血容量减少是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次要因素。

③其他因素包括恶心、疼痛、应激、血管紧张素作用等

17.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的折光异常是

A.近视B.远视C.散光D.老视

【答案与解析】B①远视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所致,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后方,不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因此,远视眼在看远物时,就要使用眼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平行光线的成像位置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看近物时,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晶状体极度凸出)才能看清物体。

因此远视眼无论看近物,还是看远物都需要进行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②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能力过强所致,看近物时不需作调节或仅需作较小的调节就能看清物体。

18.下列关于生长激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速蛋白质的合成B.促进脂肪的合成C.促进生长发育D.升高血糖水平

【答案与解析】B①生长激素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性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组织均有影响,尤其对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的作用更为显著。

②生长激素对代谢过程也有广泛的影响:

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B错)、升高血糖。

19.支配小汗腺的自主神经和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分别是

A.交感神经,乙酞胆碱B.副交感神经,乙酞胆碱

C.副交感神经,肤类递质D.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与解析】A支配小汗腺的自主神经为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属于交感胆碱能纤维,分泌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ACh)。

因此ACh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温热性发汗)

20.γ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

A.直接诱发梭外肌收缩B.直接发动牵张反射C.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D.引起腿器官兴奋

【答案与解析】脊髓前角存在大量运动神经元,即α、β、γ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β运动神经元

支配

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

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

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

骨骼肌的梭内、外肌纤维

放电

阵发性放电

较高频率的持续性自发放电

--

作用

支配所有肌纤维的收缩

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

不清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内外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腱反射和肌紧张的感受器都是肌梭,由于肌梭与梭外肌并联,与梭内肌串联,因此梭内肌收缩时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增高,梭外肌收缩时,肌梭感受器的刺激减少。

由于α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梭外肌,γ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梭内肌。

因此,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梭内肌感受器装置被动拉长,肌梭的传入冲动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活动和梭外肌收缩,从而形成一次牵张反射。

但单独刺激γ传出纤维并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因为梭内肌收缩的强度不足以使整块肌肉缩短。

γ传出放电增加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

21.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弱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B.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

C.分泌过多时可引起脂肪重新分布D.对保持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有重要作用

【答案与解析】A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①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蛋白质的分解,抑制其合成,因此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等。

②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肝内氧化、加强糖异生。

由于全身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不同,当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体内脂肪可发生重新分布,出现向心性肥胖的特殊体形。

③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不能直接引起血管收缩,但必须有少量糖皮质激素存在,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才能表现出来,此为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

④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垂体释放ACTH增加,导致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增多,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和生存能力(A错)。

22.下列关于肇丸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储存精子B.促使精子成熟C.输送精子D.分泌雄激素

【答案与解析】D①睾丸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包括:

由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由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

②曲细精管是生成精子的部位,新生成的精子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需经输精管输送至附睾进一步发育成熟,停留18一24小时后,才能获得运动能力。

23.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肤键的断裂D.蛋白质的水解

【答案与解析】A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A),从而导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无肤键断裂,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24.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哪一波长附近?

A.280nmB.260nnC.240D.220

【答案与解析】B核酸分子的嘌呤和嘧啶环中均含有共轭双键,因此,核酸在240一290nm的紫外波段有强烈吸收,其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类似的:

色氨酸、酪氨酸最大吸收峰在280nm附近;

茚三酮反应生成的蓝紫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

25.核酸变性后,可产生的效应是

A.增色效应B.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溶液黏度增加

【答案与解析】ADNA(脱氧核糖核酸)变性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

①DNA变性时,解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在紫外区260nm处的吸收值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称DNA的增色效应(A对,C错)。

)DNA变性时,由原来比较“刚硬”的双螺旋结构,分裂成两条比较柔软的单股多核苷酸链,从而引起溶液粘度降低(见1版生化教材P44。

此知识点5,6版生物化学上没讲到,常考。

③DNA变性前后,其最大吸收峰都在260nm处(B错)。

26.下列关于ribozyme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即核酸酶B.本质是蛋白质C.本质是核糖核酸D.其辅酶是辅酶A

【答案与解析】C①某些RNA本身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完成rRNA的剪接,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小RNA称核酶(ribozyme)。

可见ribozyme的本质是RNA,即核糖核酸。

②绝大多数的酶本质上都是蛋白质,但核酶例外。

③核酸酶是指能够水解核酸的酶,包括DNA酶(DNase)和RNA酶(RNase)。

27.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的酶是

A.丙酮酸梭化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C.果糖二磷酸酶D.丙酮酸激酶

【答案与解析】B①除3个能障外,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反应。

催化糖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都是不可逆的,因此排除这两种反应的关键酶就是答案所在。

催化糖酵解的关键酶包括:

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D);

催化糖异生的关键酶是葡萄糖-6一磷酸酶、果糖双磷酸酶一1(C)、丙酮酸羧化酶(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②磷酸甘油酸激酶是非关键酶,催化的反应可逆,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

28.脂肪酸β氧化,酮体生成及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

A.乙酞乙酞辅酶AB.甲基二经戊酸C.HMGCoAD.乙酞乙酸

【答案与解析】A①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都是以乙酰CoA为原料,其大致过程如下:

可见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乙酰乙酰CoA(A)和HMGCoA(C),答案只可能在这两者中产生,因此可首先排除答案项B和D。

乙酰乙酸是酮体的成分之一,不可能是两者代谢的中间产物。

HMGCoA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o②脂酸β氧化的过程为:

活化后的脂酰CoA进人线粒体基质,依次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4步反应,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C的脂酰CoA。

后者可再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反应,如此反复进行。

含偶数碳原子的脂酸生成丁酰CoA,最后再进行一次β氧化,生成乙酰CoA;

含奇数碳原子的脂酸生成丙酰CoA。

即完成脂酸β氧化。

可见在脂酸β氧化过程中无HMGCoA和乙酰乙酰CoA产生。

但给出的答案为A。

29.下列关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藕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A.ADP磷酸化作用加速氧的利用B.ADP磷酸化作用继续,但氧利用停止

C.ADP磷酸化停止,但氧利用继续D.ADP磷酸化无变化,但氧利用停止

【答案与解析】C①下图为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示意图。

图中,呼吸链抑制剂作用部位以“↓”表示,解偶联剂作用部位以“=”表示,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作用部位以“||”表示。

从上图可知,当解偶联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仍可进行,即从NADH→FMN(Fe-S)→CoQ→Cytb→Cytc1→Cytc→Cytaa3→O2,电子可传递给氧,氧利用继续;

但ADP磷酸化(ADP→ATP)停止。

②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的基本机制是:

使呼吸链传递电子过程中泵出的H十不经ATP合酶的Fo质子通道回流,而通过线粒体内膜中其他途径返回线粒体基质,从而破坏内膜两侧的质子电化学梯度,使ATP的生成受到抑制,以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30.肌肉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A.嘌呤核甘酸循环B.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C.转氨基作用D.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的联合

【答案与解析】A氨基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脱去氨基。

肝肾等组织主要以联合脱氨基、转氨基、L一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等方式进行。

肌肉组织(骨骼肌和心肌)由于L一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低,不能将L一谷氨酸氧化脱氨成a-酮戊二酸,故主要通过嘌呤核昔酸循环方式脱去氨基(见下图)。

31.氨由肌肉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进行转运的机制是

A.三梭酸循环B.鸟氨酸循环C.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D.甲硫氨酸循环

【答案与解析】C①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

丙氨酸经血液运送到肝。

在肝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出氨,用于尿素合成。

转氨基后生成的丙酮酸可经糖异生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由血液输送到肌肉组织,沿糖分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后者接受氨基形成丙氨酸。

此为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

其生理意义是使肌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送到肝,同时,肝又为肌提供了生成丙酮酸的葡萄糖(见下图)。

②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最终的代谢通路,鸟氨酸循环是尿素合成的途径,甲硫氨酸循环主要为机体的代谢过程提供活性甲基。

32.合成dTMP的直接前体是

A.dUMPB.dCDPC.dUDPD.dCMP

【答案与解析】A参阅[2006N0112J。

本题}1999N028J、[1996N029]也考过,原题。

33.三梭酸循环中的不可逆反应是

A.草酞乙酸─柠檬酸B.唬拍酞CoA─叶唬拍酸

C.唬拍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

【答案与解析】A三羧酸循环包括9步反应,见右图。

其中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有3个:

草酰乙酸→柠檬酸;

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

a-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其他均是非关键酶催化的可逆反应。

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合酶柠檬酸+CoA本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乙酰CoA的高能硫醋键,由于高能硫醋键水解时可释出较多的自由能,使反应成为单向的不可逆反应。

34.下列关于细胞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于DNA病毒中B.存在于正常真核生物基因组中

C.存在于RNA病毒中D.正常细胞含有即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答案与解析】B原癌基因,也称细胞癌基因,是指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B对)。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基因处于静止或低表达状态,不仅对细胞无害,而且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受到致癌因素作用被活化并发生异常时,才导致细胞癌变(D错)。

存在于DNA或RNA病毒中的癌基因称病毒癌基因,不属于细胞癌基因。

35.基因启动子是指

A.编码mRNA的DNA序列的第一个外显子B.开始转录生成n识NA的那段DNA序列

C.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D.RNA聚合酶最初与DNA结合的那段DNA序列

【答案与解析】D①真核基因启动子是原核操纵子中启动序列的同义语,是指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周围的启动转录的特异性DNA序列,一般含7一20bp。

启动子的核心序列是TATA盒(共有序列为TATAAAA)、其他还有GC盒(GGGCGG),CAAT盒(GCCAAT)等。

典型的启动子由TATA盒及上游的CAAT盒和/或GC盒组成。

②编码阻遏蛋白的是原核调节基因I,与真核启动子无关,故可首先排除答案C。

36.RNA转录与DNA复制中的不同点是

A.遗传信息储存于碱基排列的顺序中B.新生链的合成以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

C.合成方向为5'

"

3'

D.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

【答案与解析】D①DNA和RNA对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都是依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而实现的。

②DNA复制和RNA转录都是以DNA为模板的酶促核苷酸聚合过程,新生链的合成都遵守碱基配对原则,其合成方向都是5'

→3'

③DNA-州有3'

→5’外切酶活性,故有校对功能,合成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