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讲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182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讲座.docx

《中考复习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讲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讲座.docx

中考复习讲座

 

政治中考复习知识讲座

 

邹兰旺

 

2010年6月

 

明确方向,把握策略,务求复习效益最优化

——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距离中考时间短暂,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我们怎么复习,怎样复习才能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要求,才能对中考命题的思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中考考分的最优化,这是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思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的发言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抬头看路”,主要讲复习要明确的方向问题;第二部分:

“埋头拉车”,主要讲复习要把握的策略问题。

第一部分:

“抬头看路”——明确方向:

研究中考,认清学情,揣摩2007年中考命题走向

抬头看路就是要明确方向。

哪些因素可能会左右我们的方向?

重要的有两个:

一是中考,二是学情。

为了确保我们的复习不偏离方向,我们必须研究中考、研究学情。

一、深入研究中考

研究中考是老话题,老话题我们要谈出新内容。

中考我们年年研究,但今年我们要特别加以研究。

首先,今年是泰州地区第一次使用粤教版教材组织中考,也是近年来初一内容第一次纳入中考,教材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本届初中毕业生是自2003年5月国家颁布新的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用新教材精心培养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应该最适应也应该最适合接受新课程理念命题的考查。

如果说前几年新课程理念在中考试卷上是“渗透”、“体现”的话,那么,今年就会近乎于“遍地开花”。

1.研究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是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的“神”,是“灵魂”,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研究中考,就不能不研究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如何通过开卷、书面考试的形式力所能及地考查?

即中考命题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我们应该多加思考。

如:

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迁移到中考命题上该怎么体现?

我们认为应该就是“用教材考”,就是命题既离不开教材,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也就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教材中的信息可以直接转换成命题的载体,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造、整合、组装并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试题答案突出表现为“生成性”特点。

“用教材考”不同于“考教材”,“考教材”是简单的教材知识再现,就是现成的题目、现成的答案,答案就在教材之的某一处,学生考试“无需思考,只要会找”。

再如: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中考命题怎么考?

试题强调答案的生成,学生选择、判断、说理、简答等答案以及答案的形成过程,就是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的体现。

中考试卷是集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的“三位一体”,我们的复习如何对中考的路?

就是要思考我们的复习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

中考命题怎样来体现“新”?

我们认为可能会立足于这些角度来体现:

(1)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成功做法一定会延续保持,这是续“新”(近年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熟的题目,如建议类题目,2005年出1题:

第26题第4小题,为使你家餐饮业越办越红火,你打算向家人提出哪些建议);

(2)把这些成功做法再放大一点,这是扩“新”(同样是建议类题目,2006年出3题:

第22题第2小题,提供一个节约资源的小窍门;第23题第3小题,为新农村总体目标中的“乡风文明”提几条好的建议;第25题第4小题,提供一个“金点子”,帮助大家做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好公民);(3)可能会有一些原来未曾出现、今年可能会出现的内容,这是创“新”(这需要我们大胆设想与猜测):

这一突破很有可能出现在最后一大题,应该是在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上展开。

尽管现实情况是多数学校没有实实在在地推进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探究活动,但中考决不会因为这一现实情况而改变,相反,会通过考的手段来促进活动开展,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江苏省2006年高考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考是必然。

2.研究新的考试说明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当中,泰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考纲)是新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要仔细研读。

要把握相关知识的能级要求(识记、理解、运用),做到心中有数;要关注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相关的考点内容(如:

未成年人保护、诚实做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等),要多想想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复习时注意把握深度和广度。

另外要特别注意比较2006与2007泰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的变化要点,应该说,今年的变化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

(1)在考点数目上。

由72变为80个,初一内容14个考点,初二内容21个考点,初三内容45个考点;

(2)在考试内容上。

涉及七、八、九3个年级,分为心理品质、法律知识、国情教育3块;(3)在考查能力要求上。

增加了“体现学以致用,引领有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过程中力求创新的导向”的内容;(4)在命题方法上。

列举了某些类型的思考题和题干示例,《中考直航》上有不少题目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设问方式,可以借鉴。

这些变点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3.研究现行教材

对新教材的认识我们都经历了一个过程,由第一印象的“低幼、空洞、否定”到现在的“可读、可教、欣赏”,我感觉粤教版教材就象一位“因为可爱而美丽的姑娘”,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当初对这套教材之所以产生“低幼”的错觉,追根求源,可能还是因为我们教学理念的问题:

习惯于灌输,而不习惯于引导、探究。

我们现在对新教材的把握到底如何?

这取决于我们对教材研究深入的程度,我们对教材怎么研究都不为过分。

(如:

比喻个人与集体关系,流沙与塔)

(1)要研究教材体系。

3个年级5本教材,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知识、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各部分都有各自的逻辑线索。

(2)要研究心灵导航、法律导航、国情导读。

也就是所谓的理论知识,这是全部考点所在,我们老师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基本是深入的,能挖掘教材正文部分的每一个知识要点,甚至能发现教材有些不完善的地方(如:

九年级P24)。

《中考复习指南》每套练习前的考点回顾,比较详细、具体,可以参照。

(3)要研究探究园、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

教材编者设计探究园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初步获得学习与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能。

实践评价是设计新的情境和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识尝试解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块内容其实很有探究价值。

而我们对这一内容的研究可能是不够的。

要特别注意那些篇幅不长、加工组合比较容易、与现实生活能够对接的题材,这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好载体,命题最能体现“三维目标”,也就最容易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假如命题老师直接运用教材内容命题,我们怎么办?

(七下P71阅读感悟:

自我保护学几招)

(4)要研究在教材中反复出现的同一知识点。

相关知识点交叉的现象,在整个教材中出现得很多,如“合作”,就分布在八上“竞争与合作”、八下“社会合作与公平”。

再如“孝敬父母”,在七上“我和父母”、八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中都涉及到。

还有“负责”,八上有“自我负责”、八下有“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等。

这恰恰是出带有一定跨度的试题的很好的知识点。

4.研究中考试题趋向

中考不会“突变”,只能“渐变”,2007年中考试命题既有“遗传”,更有“变异”,“遗传”就是继承性和稳定性的一面,“变异”就是与时俱进、发展性的一面。

试卷可能呈现以下趋向:

(1)以德育理念统领试题,凸显德育功能。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

“思想品德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我们的现行教材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这就要求我们淡化政治理论,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要正确认识知识与品德的关系,自觉增强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外显为学生的素质的教学意识。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中考,必然要体现本门课程的性质,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方面做一些文章,当然也会适当考虑教学一线的实际,既体现学科教学又体现素质教育,通过一系列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在考试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如:

一碗面条:

你对如何与父母相处有何感悟?

(2)以逐步扩展的学生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提出:

“思想品德课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学习。

中考命题也就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就是要针对初中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如:

小明是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为配合学校围绕“八荣八耻”开展的专题教育活动,他抓拍了以下校园镜头,想以此为素材编制一个专题短片,以引起大家对某些校园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

校园镜头

(1):

课间休息时,一位靠窗而坐的同学将废弃的纸屑随手抛出窗外。

校园镜头

(2):

早餐后,一些尚未吃完的馒头、鸡蛋被扔进了垃圾桶。

①请你结合上述内容,帮助小明给这个专题短片写一个主题。

②请你以编写“校园镜头”画外音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想法。

③小明还想搜集一些健康的“校园镜头”,请你为他提供一组素材。

这是一道依据学生的生活画面、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而设计的试题。

这类试题的问题设计呈现在考生头脑中,形成“观察生活现象(校园镜头)——生成现实问题(社会公德、节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针对责任、节约问题进行说明)”的逻辑思维,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问题生成的能力和问题解答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中考命题“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走向。

(3)以时事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关注社会发展。

中考命题一直与时事、社会热点紧密联系。

时事、社会热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

加强时事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2007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有利于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中考命题对时事热点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纯时事问题。

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般都是当年出现的国内国际大事。

如:

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李振声获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②运用教材知识分析社会热点。

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设问,既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又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义务教育法的修订等。

(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出发点,注重实践探究。

新课程突出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

因此,“引导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探究实践题成为中考命题的一种必然趋向题型。

探究实践类试题的内容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它的命题形式、发问方式也非常灵活,特别是答案,不再用标准答案来束缚考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有意为学生创新提供平台。

比如这么一道题:

某校初三⑴班在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准备进行法制宣传活动。

请你设计:

活动形式:

(提示:

写出一种具体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