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15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docx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及历史古迹附照片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

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

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儒学的影响

  作为齐鲁文化核心的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由孔子开创,孟子、荀子等继往开来,而且在孟、荀所处的时代在周边的齐、卫、燕、赵、魏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发展。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客观上为儒学的进一步走出山东创造了时机。

但是,儒学复古和崇尚仁义的思想观点并不被崇尚法制、专权的秦始皇所重视,反而制造了“焚书坑儒”的文史劫难。

直至西汉,齐鲁的儒生们才得以施展才干抱负。

汉武帝在位时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儒学在山东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山东人的性格。

比如,山东人淳朴厚道,与人为善,任劳任怨,顾大局,重实干。

  【戏曲文化】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

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

  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地区流行。

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山东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

  山东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响最大。

在演出方面,职业戏班增多,活动频繁。

  到清代中叶已有数十个不同的戏曲剧种同时活跃在山东境内。

大致可分为梆子腔剧种、弦索腔剧种、肘鼓子腔剧种等。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即河南梆子)、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

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十余个市地。

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经过弦索清唱阶段,进而发展为戏曲声腔。

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

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

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

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

吕剧、坠剧、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诸葛亮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墨子、郑玄、仲长统等;

  在政治军事方面,有晏婴、司马穰苴、戚继光等;

  在历史学方面,有左丘明、华峤、崔鸿、马骕等;

  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鲍照、王禹、张养浩、冯惟敏、李开先、李攀龙、孔尚任、王士禛等;

  在艺术方面有李成、高凤翰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鲁班、刘洪、何承天、王朴、王祯、燕肃等;在医学方面,有扁鹊、淳于意、王叔和等。

  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文圣”,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兵圣”,孙武,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其所著的《孙子兵法》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力。

  “书圣”,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管子,齐国名相、著名经济学家。

  山东历史上还出现过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曾子。

  贾思勰,以《齐民要术》闻名的古代农学家。

  孙膑,以《孙膑兵法》著名的古代军事学家。

  诸葛亮,三国名相,被中国人尊为智慧的化身。

  刘勰,以《文心雕龙》闻名的文学理论家。

  辛弃疾,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代表。

  李清照,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

  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张择端,宋代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甘德,战国时期著名天文学家。

他与宋人石申(今河南开封人)合著的《甘石星经》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氾胜之,古代科学家。

  单父,相传单卷(shàn卷)为远古后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

  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

  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山东文化符号:

1、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2、以大汶口、龙山为代表的黑陶文化

3、大运河的开通使用山东运河沿岸出现了运河文化

4、以临沂地区为代表的红色沂蒙文化

5、以孔府宴为代表的中国四大菜系的鲁菜文化

山东简称“鲁”,古为齐鲁之地,因在太行山之东,故称山东。

山东历史悠久,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的历史文化名人。

一、孔子: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就诞生在这里。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全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与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合称为“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济宁历史古迹:

孔庙、孔府、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故城(三孔)景区是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自公元前478年始建,历经2400多年从未中断祭祀,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宇,也是中外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

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埋葬人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孔府作为孔子后世嫡长子孙的府第,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孔庙:

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

孔子殁后,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岁时奉祀。

隋朝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已有正殿、两庑等建筑30余间。

北宋天禧年间建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堂廊庑316间,明弘治年间奠定现存规模。

1730年(清雍正八年)火后重建的孔庙“巍焕崇闳,坚致壮丽,纤悉完备,焕然一新”,正殿及其大门仿皇宫制改用黄色琉璃瓦和金龙合玺彩绘。

孔庙南北长:

东侧637米,西侧;东西宽:

南侧141米,中部153米;面积约9.6万平方米。

共九进院落,前三进为引导性庭院,从第四进庭院起建筑增多,第六进以后分为左、中、右三路布局。

整体建筑疏密有致,布局严谨,中贯轴线,左右对称。

现存殿、堂、亭、门、坊等104座,466间,建筑面积达1.6万余平方米,分别建于金、元、明、清诸朝及民国时期。

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的历代碑碣一千余块,是历史、文化、书法等研究的珍品。

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明故城(三孔)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被公布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孔府:

即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

1377年(明洪武十年)始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重修拓广,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扩修。

1885年(光绪十一年)重建遭火焚的内宅七座楼房。

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重修,现保存良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明故城(三孔)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被公布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孔府占地7.5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楼房厅堂463间。

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五间等,最后为花园。

东路为东学,有家庙、慕恩堂等。

西路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等。

  孔林:

又名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处,是孔子及其后裔墓地。

初不过顷余,后经历代、特别是明清两次增广,面积达2平方公里。

公元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2400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

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仪。

孔林是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宗族墓葬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明故城(三孔)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被公布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林周筑有围墙,前有至圣林坊及二道林门。

门内有一南北林道,长1266米,宽44米。

林内现存石碑4千余块,树木近10万株。

二、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叙写的是神仙虎归精美的故事,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蒲松龄故居:

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

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

“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

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淄博历史古迹: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临淄区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灿烂辉煌的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现有的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中国古代蹴鞠(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