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1401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Word下载.docx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 

)骨。

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 

)奔倚( 

)其下,弛( 

)担持( 

)刀。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④少时( 

),一狼径( 

)去,其一犬( 

)坐于前。

久之( 

),目似瞑,意( 

)暇甚。

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

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

乃( 

)悟前狼寐,盖( 

)以( 

)诱( 

)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

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幼时记趣》

1.解释字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帐中( 

(4)果如鹤唳云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土砾( 

)②怡( 

)③壑( 

④癞蛤蟆(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凹者为壑( 

②不觉呀然惊恐( 

③捉蛤蟆,鞭数十(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②使与台齐(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④余年幼,方出神( 

5.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峡》

一.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略无阙处

三、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林寒涧肃

3、空谷传响

五、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六、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3.则素湍绿潭( 

)( 

4.良多趣味( 

5.属引凄异( 

6.不见曦月( 

七、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5、写山高的句子是: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九、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

论语>

八则》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是知( 

)也 

罔( 

)殆( 

而内自省( 

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 

2、原文填空:

⑴ 

,不亦说乎?

⑵ 

,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 

⑷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愠,(      ) 

⑵学而不思则罔( 

⑶思而不学则殆( 

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⑸学而不厌(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温故而知新( 

)(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9)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E.思而不学则殆。

6.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

1.

(1)lǚ

(2)suì

(3)nì

ng(4)jù

(5)duó

2.

(1)同“座”

(2)拿,携带(3)同“返”(4)立即,匆忙(5)渡,从水上经过(6)不,不要

3.

(1)量长短,是动词

(2)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

4.

(1)这,这儿

(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

5.之①:

指量好的尺码之②:

到……去之③:

指剑

(1)①③

(2)②

6.

(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

”(3)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4)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5)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6)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7)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狼》略

《幼时记趣》检测与评价 

1.

(1)比做

(2)僵硬(3)白色的(4)鸣叫。

2.①砾(lì

)②怡(yí

)③壑(hè

)④癞(là

i) 

3.①山谷②惊异的样子③用鞭子打

4.①在②同③把④正 

5.①自己②丛草、虫蚁、土砾③二虫④癞蛤蟆 

6.

6.

(1)我心里这样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我把这个景象)比做“青云白鹤”的景观。

(3)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4)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

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

)属引凄异(zhǔ)

二、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

有时 

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

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

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1.至于夏水襄陵(襄:

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

白色)(湍:

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

很)

5.属引凄异(属:

连接)6.不见曦月(曦:

阳光或日光)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早发白帝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

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

词中“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唐代文学家韩愈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7.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

其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

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9.《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0.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1.《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欢迎大家来到我校。

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⑩《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

谈学习态度的有: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方法的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3.《三峡》选自《水经注·

江水》。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文中引用了两句渔者的歌词: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人曰: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15.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

16.“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出自《天上的街市》。

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17.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18.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认识,反映了作者豪迈达观的襟怀。

19.苏轼《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0.《我的思念是圆的》中有“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一句话,与之相应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强烈思念亲人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和痛苦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1.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是在我国传统的中秋 

佳节写的,其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道出了天下分离之人共同的心愿。

诗中的“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2.《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一句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

23.《浣溪沙》中写眼前景色,描绘出三个画面的句子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4.《秋词》中一反古代文人悲秋的传统情调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绘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的句子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繁星》)

2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社戏》)

27.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济南的冬天》)

28.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华西实验学校七上语文诗句复习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是唐代诗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 

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4. 

的《赤壁》中,“ 

”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

更妙的是“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 

写的一首词。

词中“ 

6. 

代文学家 

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后两句“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7.南宋爱国词人 

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和“ 

8.唐代文学家 

   

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

其中“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

9.《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

“终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间, 

10.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 

、 

诗人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1.《幼时记趣》选自《 

》。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