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118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昌县岚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档格式.docx

(二)竖向设计

十四、工程管线规划…………………………………………………11

(一)给水工程规划

(二)排水工程规划

(三)供电工程规划

十五、导游标示设计…………………………………………………15

十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

十七、分期建设项目实施安排及投资估算…………………………16

十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17

一、现状基本情况

会昌岚山公园位于县城区西北部,为岚山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处于贡江、湘江、绵江交汇之西侧,城市道路从公园东南边缘经过。

其四至范围为东至黄坊石角,南至岚山脚下,西以最高峰(海拔400.6米)往西山脊为界,北以岚山最高峰为界。

整个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长约2564米,南北宽约853米,总面积为122.68公顷。

园内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坡地为主,土壤主要由浅变质花岗岩发育的黄壤、黄红壤构成,地势最高处海拔为400.6米,最低海拔为159.3米,最大相对高差241.3米;

植被以马尾松、杉木为主,少量针阔混交林及次生灌木丛。

中部凹地分布着少量冷水稻田(大多种植一季),靠东侧有一水库。

会昌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降水量1624毫米,月平均气温为19.3℃,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自然景观以山林植被为主。

人文景观主要有粤赣省红军医院旧址、“八·

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会昌战斗遗址(战壕、防空洞)、毛泽东诗词纪念碑、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及会昌县地震台、书画苑、善园缘、翠竹祠、六祖寺等,山上分布有八个休息亭廊,大部分以毛泽东诗词《清平乐·

会昌》里的字、词命名,如独好亭、未老亭、君行亭、欲晓亭等。

现状分布有县化工厂、县物资公司仓库、县酒厂等工业及仓库建筑用地。

山上分布有7户村民,沿山脚居住着少量居民。

目前厂房、仓库、居民、农户住宅的建筑质量均较差。

1、树种单一,缺乏阔叶树;

2、森林遭砍伐、破坏,山体滑坡、裸露较严重;

3、防火道目前修建了上山游步道,无林荫大树;

4、游步道大部分做成水泥制品,城市化色彩太浓;

5、景点小品及其附属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打通景观视线;

6、沿岚山脚下搬迁或拆除建筑质量较差的厂房、仓库及居民住宅建筑,给公园留出可建设用地。

二、项目背景

会昌,历史悠久,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置县。

置县时恰逢县治凿井得砖,有篆文“会昌”二字,遂以“会昌”命县。

目前县城保留有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的会昌县古城墙。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八仙文化和盘古文化都是会昌特色文化。

同时会昌人基本上属于客家人,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羊角古城堡是会昌客家建筑的代表。

会昌有悠久的米粉制造工艺。

1931—1934中共苏区时期,会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粤赣省治所在地,是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中心县。

毛泽东和一批革命先辈在此进行过较长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贺龙、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八位元帅在这块红土地上纵横驰骋,屡建奇功,先后有7700名优秀儿女英勇献身。

岚山岭原名明山、南山,又叫会昌山,雄峙于贡江河畔,最高峰海拔400.6米,满山林木苍茏,郁郁葱葱。

盘山公路由南麓蜿蜒而上半山寺(粤赣省红军医院旧址),东、南麓各有曲径通往山顶,该县具有良好的登山活动传统。

登临四顾,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远山连绵直奔天际;

山下湘江、绵江、贡江蜿蜒而过,山光水色令人留连往返。

因当年毛泽东登临并填词《清平乐·

会昌》闻名的会昌山(俗称岚山),以其“郁郁葱葱”的满山苍松,给人“风景这边独好”之感。

登上这名副其实的“会昌城外高峰”,县城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三、设计理念

岚山公园规划设计将始终坚持和运用以下科学理念:

(一)环境生态为根本

当今人类共同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更需要一个以良好生态为依赖的优美生活环境,正是由于岚山公园位于会昌的西北部,处于岚山森林公园的核心部位,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

本次规划首先应尊重现有的景观,突出生态设计保护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提供具有优越自然环境生态条件的最佳共享空间。

环境生态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岚山森林公园游乐区的建设必将成为会昌县整个城市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域文化内涵为主导

现代人的生活日益追求品位和质量,追求高尚的文化精神内涵。

游乐区的建设正是依托于会昌独特优异的人文背景条件,着力发掘和利用这一丰厚人文资源优势,形成以地域文化内涵为主导的风格特色,既有效地展示出会昌历史的辉煌,也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文化公园的主题,极大地丰富了公园景观和活动内容,提升了公园建设的整体品位。

规划将以会昌最具代表性的不同时代文化精萃——历史、民俗与客家文化、近代红色文化、现代城市文化,运用跨越时空的链结布局手法,作为公园体现会昌地域文化的三条主线,使其成为全园主体构架和内涵主导。

(三)依山而定势

山依脉而走向,脉固形则势定,此乃天成之法则。

造园(指自然地形公园)亦莫不属此;

故而岚山公园的规划设计,必须依山而定势,就是说:

园内各种不同活动功能的用地选择和布局,应当紧密结合山形走势,充分运用地形地貌与环境条件,尽量维护原有地貌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改造的痕迹。

(四)理水而蕴秀

因循“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的造园基本法则,岚山公园用地为低山丘陵地而匮有水面,故规划中拟充分利用原有水库及山丘间沟谷地形营造适量水面。

“水因山而活,山得水而媚”,理水而蕴秀,山水结合,相得益彰。

着力做好水文章,创造优美的山水景观环境,是公园(游乐区)设计的重要内容。

(五)置景而巧于因借

“园外有景妙在借,园内有景妙在时”。

亦或说:

造园之微妙,既要迎合时令,做到四时皆有景,又要善于因借,使园外和园内之景皆可因借,互为借景、对景、衬景、烘景,丰富景观层次,提升艺术魅力。

故而规划中将对每一处置景均反复琢磨,对其选址方位、高程、成景环境、对景关系和视通效果都要认真加以研究。

置景不在于景多而泛,在于精而巧,在于意境深邃,使有形之景和无形之景交响成曲,此为造园之重要理念与手法。

(六)兼融体现历史和时代感

岚山公园作为精神风貌的载体,将跨越年代和时空,与城市发展及人们生活共存,始终应体现出其历史和时代感,求得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经得起时间磨验,并适当留给未来发展、更新的必要演泽空间。

同时,对于已进入高科技发展的当今时代,应崇尚科学,寓教于乐,增强活动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使公园成为开展启智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四、规划依据

1、会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

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江西省会昌县会昌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江西农业大学1998)

5、江西省会昌县岚山公园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2006)

6、其他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

五、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适应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着眼区域环境,崇尚自然归真,突出湖光山色风貌,体现地方文化和时代内涵,将其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游线便捷,特色鲜明,融生态游览、健身娱乐、文化熏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森林公园。

1、为城市提供一个绿色的背景。

2、美化城市景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3、充分体现岚山红色文化特色。

4、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游览娱乐的佳处。

5、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且能对周边地区起一定的经济带动作用。

六、规划定性

以自然山林为基础,红色旅游为特色,综合活动、休闲游憩为主要活动内容,合理进行林相改造,巧妙构筑景观点,布置文化、休闲、体育等服务设施。

建成一个集生态、红色、休闲、旅游为一体,兼有城市公园功能的森林公园。

七、结构布局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和构景需要,将公园设计为三个视觉控制点(主要景观区),即:

岚山顶(全园最高峰)、岚湖水景(轮回广场)和主入口(三江阁)。

1、水体

水面聚散相结合,岸线曲折有致,南北三条水岸线结合山溪水往里延伸,形成深邃、悠远的水际线。

水体面积为2.30公顷,形成二级滚水,三段水面,其中主体岚湖为1.32公顷。

2、山体

岚山公园为低山丘陵地势,主峰雄踞园区西北,视野开阔,南可远眺县城,东、东南、东北可俯看园内景色,尽收眼底;

次峰横于北,一可分隔空间,二可障冬日北风长驱,为岚湖之北屏障。

园内除局部地段造景需要改造地形外,基本保持现有地形地貌,尽量不做人工挖掘,以求自然成趣。

全园共分为五大功能区:

1、主入口景观区:

位于公园东南中部,面积为3.05公顷。

规划内容:

1)三江阁

2)历史浮雕

3)文化腾柱

4)思源广场

5)摩崖石刻

6)管理服务

7)游船码头

2、岚湖游憩区:

位于园区中部凹地,面积为12.22公顷。

1)岚湖水景

2)轮回广场

3)四季园(春园、夏园、秋园、冬园)

4)客家园

5)盆景园

6)荷花池

7)茶室、水榭

8)游客服务中心

3、红色文化纪念区:

位于主入口西侧,面积为6.92公顷。

1)“八·

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会昌山战斗遗址

2)红色纪念广场

3)无名英雄纪念之路

4)毛泽东诗词碑廊

5)会昌地震台科普馆

4、健身娱乐区:

位于园区西侧,面积为6.04公顷。

1)文体健身广场

2)老年活动中心

3)青少年活动中心

4)儿童乐园

5)“成长之路”

5、山林生态观赏区:

公园自然山林地,面积为94.45公顷,其中包括1.50公顷苗圃用地。

1)马尾松林

2)杉木林

3)红枫林

4)针阔混交林

5)苗圃生产区

6)森林栈道

7)重阳(传统登高)石刻

8)观景亭台

(四)出入口

公园出入口的安排是根据公园周围的环境,城市人流的主要走向,用地条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分析、统筹布置的。

本公园基本人流主要来自东北向会昌县新城区及东南向老城区,规划在沿江路县化工厂西侧安排主入口,东部靠近苗圃安排一东次入口,西部靠近文体健身区安排公园西次入口,保留现状南次入口。

规划在主要入口和西次入口设置人流进出、集散、停车的广场用地。

八、总体设计

1、主入口景观区

主要根据公园周围的环境,城市人流的主要方向,用地条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分析,确定南主入口为公园主要出入口。

该区处于三江交汇处,紧邻会昌最早建立的寺庙—六祖寺。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并结合周边环境,将该入口区规划为一具有会昌传统历史文化风格的入口区。

主入口景观区由思源广场、三江阁、摩崖石刻、游船码头、生态停车场及服务管理组成。

思源广场:

三江阁下的两侧陡壁用仿古城墙装饰,广场上设置一组反映会昌历史文化的浮雕墙,与文化灯柱结合布置。

在广场中央设有文化腾柱(体现八仙文化和盘古文化)。

三江阁:

从入口思源广场上5米台阶,进入平台,在中部靠后筑高台地建设三江阁。

三江阁邻近六祖寺,规划要求三江阁的建筑风格必须与六祖寺的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使之成为主入口,乃至全园的标志性景观,并与贡江对岸古城墙形成良好的对景关系。

摩崖石刻:

在三江阁左侧,依托天然陡坎镌刻名人字画。

游船码头:

结合六祖寺、临江台地综合考虑。

2、岚湖游憩区

以水为背景,进行展开布局设计,分三段水面,两级滚水,依次高低跌落。

水面设计依山就势(根据地形地貌特征),顺应自然,自成一趣。

规划深入挖掘会昌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并结合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特征,因水而生,因水而活。

水岸为自然坡岸,叠石自然成型。

主要设计思路以传统民俗为文化背景,休闲活动为基本界面。

以三级水面为功能小区划分,第三级(水面宽、水域广):

水上活动、游船码头、水榭、组亭及依山傍水的客家风情园;

第二级:

设置茶室(沁茗轩,品味茶道文化)、综合服务点(游客服务中心);

第一级:

“一池三山”中国传统山水园林之精华的布局手法,以民俗文化为特征,以轮回广场为中心,大片草坪绿地,春、夏、秋、冬四季园围合布置。

在水池以北,种植荷花,设置垂钓台;

在水池以南结合自然跌水,展现古代农业的生产过程,小块农田,农房布点,再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

同时在跌水处设水车、水磨,安排会昌千年米粉制作坊,并进行古农具展示(展现悠久的农业民俗传统)。

沿水体西北山溪处安排盆景园。

盆景艺术是中国园林文化和园艺技术的结晶。

盆景园顾名思义,展览盆景是最基本的功能,在设计上分室内和室外展两种。

规划根据本区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盆景展以室内为主,室外为辅。

在上主峰入口处,设计一处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景观小品——铜壶滴漏:

这套漏刻雕小品由四个漏壶组成,分别安置在阶梯式的坐架上,高2.64米。

由上而下,最上层的漏壶叫做日壶,第二层的叫月壶,第三层的叫做星壶,最下层的叫做受水壶。

日、月、星壶的下部都有一个滴水龙头,水依次沿龙头下滴在受水壶铜盖中央,插着一把固定的铜尺,自上而下刻有子到亥时,共十二时辰,另外还有一个木质的浮箭,固定在浮舟上,紧靠铜尺,指向时辰刻度。

3、红色文化纪念区

岚山是会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次规划为了更好地加强该基地的建设,结合现有项目共设置了下列项目:

“八·

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会昌山战斗遗址:

建设一处会昌山战斗介绍碑,搬迁现电视差转塔和蓄水池,整修原战壕、防空洞,拆除现有破旧杂物房,尽量恢复原貌。

毛泽东小道:

将原毛泽东登会昌山的小路修整,并命名为“毛泽东小道”。

毛泽东《清平乐·

会昌》诗词纪念碑:

在毛泽东小道的起始端,设置该诗词碑。

毛泽东诗词碑廊:

在山脊,沿毛泽东小道两侧设置一些毛泽东诗词碑,形成毛泽东诗词碑廊。

粤赣省军区红军医院旧址:

该旧址为省级文保单位。

规划要求按文物保护法进行修复,并兼陈列会昌革命历史。

纪念广场:

红色文化纪念区的中心,设有元帅墙、纪念广场等,用以纪念曾在会昌土地上纵横驰骋、屡建奇功的元帅及革命烈士。

无名英雄纪念之路:

沿路设有红军墓、“送郎当红军”雕塑场景(序曲)、“革命标语”石景小品(进展)、“革命胜利”雕塑场景(高潮)、革命烈士纪念塔等。

用以纪念在革命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无名英雄。

书法院:

征集全国书法名家、画家的有关历代描写会昌的名篇佳句作品,进行陈列展览。

另外,保留和修缮欲晓亭、君行亭、未老亭、独好亭、望粤亭等观景亭或休息亭。

4、健身娱乐区

健身娱乐区布置在公园西南角,规划利用山缘平地、山凹地组团式安排四个小功能区。

文体健身广场。

位于西入口西侧,占地2.56公顷。

主要满足市民晨练、健身,组织多种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

规划由健身中心、树阵广场、运动草坪(下设户外健身器材)三部分组成。

主要设有室内健身房、网球场、音乐廊、书报栏、健身步道、旱喷、模纹花坛、公厕等。

老年活动中心。

规划选择半山腰台地僻静处安排老年活动区,占地0.48公顷。

主要设有老年康乐苑、棋艺室、晚晴亭、金鱼池、花架等。

青少年活动中心。

位于西次入口东侧,占地0.88公顷。

服务对象为青少年,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安排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满足他们在游戏、健身、探险、求知等方面的要求。

空间构图主题为“飞向宇宙”,由文化科普园、艺术剧场、游戏训练场组成,设有少年宫、露天剧场、绿色广场、科普栏(壁)、环形林荫道、攀岩训练壁、攀爬竹竿、障碍沙坑、凉亭、少年艺术绘画展壁、探险谷道等设施。

儿童乐园。

位于南次入口北部,占地1.35公顷,主要为满足学龄前儿童在精神和身体上的需要,创建了多种类型的活动场地(游戏、绘画等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和美好、安全的休息环境。

由入口小广场、游戏草坪、儿童娱乐城、电动游戏场组成,主要设有儿童宫、灰姑娘城堡、电动火车、电动飞机、谐趣式旱喷、戏水池、人造游戏草坡、林荫赛车道、幼儿粉笔地画廊、植物迷宫、卡通雕塑、休息花架亭廊等。

幼儿游戏草坪上安置秋千、跷板、滑梯、云梯、转椅、组合运动器械、沙坑等设施,种植色彩丰富(黄、橙、红、绿等)、无刺、无毒的乔灌木和一年生的耐践踏的花卉草地。

沿乐园外围种植结构紧密的乔灌木结合的浓密的隔离林带,在满足幼儿活动安全的同时对园区起防尘、防风、防噪音的作用。

儿童运动场地采用简便的铺装类型,利用沙土并加些胶质填充物;

在人多、美观等功能需要的地方,如广场铺设花岗岩、自然石块或小块混凝土板路面。

儿童乐园与青少年活动区间通过一条百来米的“成长之路”相连接,沿途布置成长脚(手)印、身高柱等让孩子们品味“成长”的快乐。

5、山林生态游赏区

保护公园自然生态环境,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科学合理地进行林相改造,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氛围。

主要安排马尾松林、杉木林、红枫林、针阔混交林、苗圃生产区。

沿山林设置森林栈道;

在制高点及游览线路旁设观景亭台,新建有旷然亭(“旷然”出自清朝刘大中的《登明山》)、明山亭、若霞亭(“若霞”出自清朝沈开进的《九日登明山绝顶》)、松涛廊、岚山廊等;

在登山入口处设重阳(传统登高)石刻。

园林建筑力求在位置、材料、形式和体量上,均应与不同分区功能性质、使用要求和景点环境取得和谐统一,既要体现单体个性,又能形成一个多彩有序而有机协调的园林建筑景观序列。

红色文化纪念区的建筑屋顶为红色颇屋面,亭阁建筑小品选用歇山暗红琉璃顶;

管理服务建筑均选用山墙式灰黑顶白墙(与客家建筑形式相协调)。

其他功能区内的建筑小品均选用灰黑顶。

参照《公园设计规范》,新建公园游人容量按下式计算:

S

Q=───

m

其中:

Q——公园游人容量(人)

S——公园总面积(公顷)

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平方米/人)

考虑到本公园以山林地为主,坡度较大,规划取120平方米/人,则游人容量为:

S1217000

Q===101417(人),取整数1.0万人计。

m120

九、景观策划

以公园最高峰(海拔400.6米)、轮回广场、望江阁(三江阁)为主要景观区,以纪念广场、露天剧场、客家园为次要景观区,确立6条景观轴线。

在主要景观区、次要景观区分别策划若干景观视线。

规划通过构建主要景观区、次要景观区、景观轴线、景观视线,并置景而巧于因借,使园外和园内之景皆可因借,互为借景,对景,衬景,烘景,丰富景观层次,提高意境魅力。

规划策划公园八景如下:

1、江阁城览:

三江阁、思源广场、历史浮雕、文化腾柱组景

2、松海听涛:

大片松林、森林景观组景

3、岚湖荡舟:

客家园、岚湖、水榭、游船码头、组亭组景

4、沁轩茗香:

茶室(沁茗轩)、滚水坝、廊桥组景

5、四苑画屏:

轮回广场、四季园、荷花池、曲桥亭组景

6、明顶晨晓:

独好台、战壕、防空洞组景

7、红园情缅:

毛泽东诗词纪念碑、元帅墙、无名英雄纪念之路等组景

8、南山红叶:

在南主、次入口之间,贡江西岸,结合林相改造形成大片红枫秋景

十、游线组织

规划考虑功能区划,充分展现景观线上各景点的序列风貌,提供多种形式的视觉画面组合,规划设置以下四条特色游览线:

1、生态游览线:

主入口——中部山林——重阳石刻——松涛廊——旷然亭——北部山林——若霞亭——大草坪——独好亭——西部山林——岚山廊——西次入口

2、水景游览线:

主入口——水榭——春园——夏园——轮回广场——荷花池——秋园——冬园——客家园——滚水坝——茶室——游船码头——岚湖——主入口

3、文化游览线:

主入口(三江阁)——摩崖石刻——春园——纪念广场、赣粤省军区红军医院旧址、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诗词碑——翠竹祠——岚山亭——"

八.一"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会昌山战斗遗址——地震科普教育馆——会昌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名英雄纪念之路——书法院——六祖寺

4、健身娱乐线:

西次入口——少年宫——露天剧场——成长步道——儿童娱乐宫——棋艺室——康乐苑——文体健身广场——西次入口

十一、植被抚育与绿化规划

岚山公园主要是人工林,保留了部分以常绿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天然林群落。

据现状调查结果,公园内主要有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经济林、马尾松疏林、竹林等类型的森林景观。

主要有马尾松、柏木、桉树、刺槐、泡桐、杉木、枫香、酸枣、檫树、湿地松、木荷、樟树等多种针阔叶乔木树种;

有继木、乌饭、黄杞子、铁芒箕、茅草、侧楠、满山红、栀子花等植被。

近年来,岚山公园修建了部分游步道,建设了一些亭、台等服务设施,初步形成了森林公园游乐区的功能,在登道的两侧新栽的园林植物有:

樟树、桂花、杜英、山茶、海桐、红枫等十机种植物。

岚山公园分成以下几种主要的景观林类型:

1、天然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景观林

本类型景观林分是公园的主要景观林分类型。

主要针叶树种有马尾松、杉木。

阔叶树种有木荷、樟树、栎树、枫香、乌桕。

该景观林分林相,季相变化复杂。

林内马尾松高大挺拔,树木通直;

阔叶林分枝庞大,杉形浑圆,针叶浅淡、阔叶深绿;

樟树高大、浓密,枝叶四季常青;

枫香则树形宽大,枝叶稀疏、叶大,有春绿秋红冬枯黄之色。

秋季,各种野生果树,果实累累。

整个林分以绿为主,林木高低大小、错落有致。

树叶宽窄长短厚薄相间,垂直郁闭,浓荫稠密。

是进行森林观光游览的极好场所。

主要景观有:

稠密型林分景观,较稠密型林分景观,稀疏林分景观,以及小块单树种群丛景观等。

2、天然马尾松景观林

主要分布在正西山观赏林区,由天然更新形成的异龄林林分组成。

林内混有少量的杉木等树种,林下有杜鹃、柃木、乌饭等灌木树种。

生长较好的林分树干高大挺拔、树冠浓郁伸展,气势雄伟。

而山脊及山坑贫瘠地带马尾松景观林则由于土壤瘠薄和雪压等原因生长缓慢,树干扭曲,树冠异,形成的景观独特迷人。

成片的长势良好的马尾松景观林则朴实无华。

马尾松密林水平郁闭,马尾松垂直郁闭景观,马尾松疏林景观,以及山脊马尾松林景观等。

3、柑桔经济林

主要分布在半山寺周边。

柑桔四季常绿,花乳白,具清香,果圆四色金黄,果实累累,独具特色。

4、橙经济林

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域的中部和西部。

形成了规模生产,植物的生长状态佳,挂果率高。

现状绿化统计表

绿地类型

面积(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