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1003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六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同时要注意前面命题趋向预测提到的重要知识,注重本专题一些同类知识的比较:

⑴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二者之间的比较。

⑵重要国际战争,如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⑶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比较。

【综合比较】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背景:

①这三个体系都在战争之后建立起来。

维也纳体系在拿破仑帝国战争失败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后。

②都是战胜国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形成。

维也纳体系通过维也纳会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体系通过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

目的:

都是战胜国中的大国、强国寻求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和平。

内容:

①从体系的建立者来看。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者除英国外,都是封建国家,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者是帝国主义列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者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英。

③从具体条款看,都反映了大国的利益。

维也纳体系的获益者主要是英、俄、普、奥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获益者主要是英、法、美等国,雅尔塔体系的获益者主要是美、苏等。

③都有维护体系的国际组织。

维也纳体系是“神圣同盟”“四国同盟”;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国际联盟;

雅尔塔体系是联合国。

④从格局看,前两个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的两极格局。

⑤从范围看,维也纳体系主要限于欧洲,后两者带有全球性。

瓦解的原因:

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化可了大小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在一系列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瓦解。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大小国家之间的矛盾,德、意、日都对这一体系不满,随着德国重新的崛起,三国联合起来打破了这一体系。

雅尔塔体系使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于“冷战”对峙状态,由于苏联的瓦解而结束了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

评价:

⑴三者都具有进步性,但大小不一。

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局面;

国际联盟的建立,初步克服了世界的无政府状态,为联合国的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在~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

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的原则,表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愿意合作,可以和平共处,使世界顺利地实现了由战争向和平构转变,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出现。

⑵都有负面甚至反动作用。

维也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掠夺分赃,激化了各种矛盾,很快导致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此体系下的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

雅尔塔体系造成了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和大战危险的根源,这一体系下美、苏凭实力重划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

 

二、主要国家的重要对外政策

1、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⑴含义:

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

⑵实施:

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①联合抗法:

拿破仑帝国崛起后,英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强大的法国。

②联合败俄:

1853年-1856年,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

③联合抗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在一战中联合法俄击败德国。

④扶德抑法:

一战后,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⑤纵德反苏:

20世纪30年代,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入侵苏联,直到二战结束后,英国因实力削弱,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

⑶原因:

①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这一政策。

②英国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掌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

③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之外,对于欧洲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俄、德为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为英国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

2、日本的大陆政策

⑴制定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②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极力发展军国主义,疯狂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③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⑵内容:

以征服中国为中心。

3、英法的绥靖政策

一战后,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⑶“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

⑷西方推行绥靖的原因

①英法一战后经济、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试图通过对侵略者做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②“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③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交替频繁,且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④帝国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仇视和希特勒制造的假象。

⑤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⑸绥靖的表现:

①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实行经济制裁,但未把石油等战备物质列入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仍供意军使用。

②日本侵略中国,国联偏袒日本,企图把东北变成各国共管的殖民地。

③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国联采取不干涉政策。

④美国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推行中立政策,实质也是一种绥靖。

⑤1939慕尼黑阴谋(顶点);

静坐战争(战时体现)。

⑹绥靖的目的与实质:

为了保全自己,避免与德日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强烈矛头引向苏联。

⑺绥靖的恶果

①“绥靖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4、美国的中立政策

⑴中立的背景:

(理解)①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

②垄断资本经济利益的驱动:

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美国有两洋天险,任何外来威胁都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不卷入欧洲或国际纠纷,实行中立政策,既可免于国内分裂造成的社会动荡,又可维护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

③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

当时美国既要遏止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还要遏止英法的扩展,中立政策正是使苏联、法西斯势力和英法三股力量相互牵制和削弱的最好外交手段。

⑵中立的演变:

①1933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认为将武器运往某国会危及和平时实行武器禁运。

②1935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向发生战争的交战国输出武器和军备。

③1939年,由于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开始调整中立法案。

④1941年以租借法案代替中立法案,开始公开反对法西斯。

⑶中立的影响

①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壮大了美国的势力。

②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⑷中立的实质:

是绥靖政策的翻版。

【思维拓展】各国对外政策的制约因素

国际关系的特点受各国对外政策的制约,各国制定和推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是由国际国内的各方面因素决定的。

这些因素主要有:

⑴各国的历史传统。

各国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自己的特色。

近代中期,俄国、日本、德国的积极扩张政策与他们的军国主义、封建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⑵各国的国家实力。

各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必然引起各国国家利益的变化,为此,必然调整外交政策。

19世纪末德国的扩张政策、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都是他们国家势力膨胀的结果。

⑶各国的国家利益。

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

国家利益的有无、得失、大小,决定着外交政策的走向。

⑷各国的意识形态。

一国的意识形态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需求,影响到其外交政策的制定。

极端的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是负面的,正常的则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⑸各国的国内斗争。

在近代民主制度下,使得对外政策的制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

5、美国的扩张史:

⑴美国独立后到19世纪中期(内战前):

19世纪上半期美国领土扩张以北美大陆为主,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进行领土扩张。

到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对拉丁美洲,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排斥欧洲列强向美洲扩张,反映出美国要统治整个美洲的野心。

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美国内战中北方战胜南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再加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刺激与推动,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装上双翅,对外扩张的野心随之壮大。

这个阶段美国的扩张还是以拉美为主。

⑶“一战”后到“二战”:

“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凭借其经济实力对外推行“金元外交”,妄图支配世界各国。

进入30年代,美国因经济危机打击,为保住其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外宣布“中立”,实质是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二战”中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⑷“二战”后至今:

“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原子弹。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厚的黄金储备,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并通过关贸总协定,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在欧洲采取“冷战”,在亚洲赤裸裸发动侵略战争,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与抗争。

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美美苏争霸局面出现。

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到70年代帝国主义阵营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国已不像以前那样可以随意支配、影响西方盟国。

这段时间美与苏的争霸互有得失,各有胜负。

6、特定地区的国际关系:

⑴西欧:

由纷争到联合

西欧国家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后削弱了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心地位。

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先是建立欧洲共同体,后发展为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

⑴巴尔干半岛:

从独立到纷争

19世纪以来,巴尔干半岛许多国家摆脱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获得民族的独立。

之后因欧洲大国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巴尔干半岛矛盾错综复杂。

这使得巴尔干地区纷争不断,如克里米亚战争、一战、波黑战争、美国攻打南联盟等。

⑶东亚:

从大国争夺到共同发展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对象,大多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二战后,东亚各国谋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如成立东盟组织),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但是日本对所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态度问题一直是东亚和平与发展的阴影。

⑷中东:

从战争到和平

因历史原因,中东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

二战后,根据联合国的决议,犹太人的以色列建国,但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始终得不到尊重,中东战争不断。

目前,巴勒斯坦和平问题成为中东地区各种问题的焦点。

7、主要大国间的关系

⑴英法关系

①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七年战争)。

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非考点)

②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

③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④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组成三国协约),共同对德。

并在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⑥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⑦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⑧二战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⑨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⑵法德关系

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②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③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④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并最终打败德国。

⑤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

⑥巴黎和会后,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

1923年法比联合出兵鲁尔,造成鲁尔危机;

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罗、南等国结盟;

30年代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⑦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法国灭亡,贝当在维希建立傀儡政权,戴高乐领导法国人民英勇抗德。

⑧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参加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⑨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⑶英德关系

①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②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疯狂扩军备战。

④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大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⑤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⑥20年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英国偏袒德国;

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

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⑦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

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

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制造慕尼黑阴谋;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确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⑧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

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

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

诺曼第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⑨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

在纽伦堡队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⑷英美关系

①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②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引起英国不满。

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

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③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企图同英、法等国争夺战利品。

④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

国际联盟成立后,英美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英国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

在亚太地区,英美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制海权,并拆散日英同盟。

⑤二战期间英美联合反法西斯侵略,召开四次会议,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⑥二战后英国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成为美国进行冷战的战略伙伴。

⑸美日关系

①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

②20世纪初美国扶日抗俄,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

③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美日矛盾尖锐,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④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美国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⑤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国在华利益,美由纵容日本侵华发展为援华抗日。

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国打败日本取胜。

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按照自己意图改造日本。

(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⑦朝鲜战争后美国为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据点,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⑧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崛起,开始奉行相对独立自主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⑹美苏关系

①十月革命后,美国武装干涉苏俄。

②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表示援助苏联。

③二战后期,苏、美首脑讨论协同打败法西斯和战后合作问题。

④战后初期,由于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同盟破裂,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⑤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三、特定时期的外交活动:

1.20世纪30年代的外交活动

法西斯国家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

最后结成同盟;

英美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被侵略国家展开最早的反法西斯斗争。

2.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外交活动

召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的重要会议,着重于协调彼此之间的针对法西斯国家的军事行动,也开始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3.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的外交活动

欧洲国家力图实现彼此之间的联合,共同摆脱美国的控制;

日本与美国之间也不断发生贸易摩擦;

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活动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变化、围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联合国内外进行的“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活动

5、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际关系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关系,各个主权国家的相互交往构成特定阶段的国际关系。

对这种交往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⑴国家实力的变化。

国家实力往往决定该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目的和方式,从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全局,从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整体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开始在整个世界进行扩张,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整个世界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形成世界性的瓜分战争。

⑵国家利益的得失。

各国往往谋求一些国际条件以更大限度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为了这些国际条件,各国推行相应的外交政策、进行不同的外交活动。

16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大肆掠夺财富,18世纪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努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确立了全球战略,这些都影响到各个阶段的国际关系局面。

⑶地缘政治的存在。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国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特定的国家间关系。

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政策、中国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这都是地缘政治的重要表现。

6、当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问题

⑴全局性问题:

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多极世界。

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解决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途径如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活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

③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问题——包括实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防止核扩散、美国退出反导条约等环节。

⑵地区性问题:

①朝鲜半岛的形势由缓和到真正实现自主和平统一能否实现。

②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关系为核心的中东和平进程能否继续。

③非洲政局动荡。

④反恐与反霸问题。

关于巴勒斯坦问题:

含义是指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并不断扩张,导致阿拉伯和以色列冲突而引起的国家问题。

7、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转移(时期或时间主要事件总体特征主要矛盾)

⑴欧洲中心舞台的确立和延续:

①15世纪~17世纪下半期:

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西欧国家与亚非拉殖民地的矛盾;

②17世纪下半期~18世纪中期:

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英殖民霸权的建立;

从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③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中期:

拿破仑战争、反法同盟、维也纳体系、克里米亚战争、美国扩张;

列强积极争夺世界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④19世纪晚期至一战:

两大军事集团、一次大战、美建立西半球霸权;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⑵欧洲中心舞台的动摇和转移:

⑤战后初期~20年代:

干涉苏俄、殖民体系动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赔款问题;

帝国主义战后分赃,确立国际统治新秩序;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东西方矛盾。

⑥20世纪30年代:

德日扩张、英法美绥靖、局部战争、大战爆发;

法西斯势力崛起,世界战争危险日近;

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到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

⑶两极格局的兴衰和新趋势:

⑦20世纪40~50年代:

反法西斯同盟、雅尔塔体系、联合国、两大阵营、冷战、朝鲜战争;

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从对立到联合,又从联合走向对抗;

从同盟国、轴心国矛盾到北约、华约矛盾

⑧60年代~70年代:

美苏争霸、美欧日三足鼎立、第三世界兴起;

从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

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

⑨从80年代至今:

第三世界发展,殖民体系崩溃、苏东剧变、多极格局发展;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

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

【归纳】欧洲大国之间在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斗争中,欧陆霸权几经转移:

法国(拿破仑战争)—俄国(神圣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