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0633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

(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

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

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

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

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

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

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

(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

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附板书设计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

会写本课9个生字。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__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

  学生的识字水平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理解生词的意思。

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

你们想读吗?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__,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

老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

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

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

指导“规矩”的写法。

(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

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

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

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

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

(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

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

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

(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

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

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

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

不够不够。

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省3:

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

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

挂在大街上。

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挂在家里

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一时沉默,接着读书。

)一人突然举手:

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

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

(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

(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习俗的资料。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

现在,我们按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

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

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

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

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教师及时表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

我随即指导观察,建议大家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习: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

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又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

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断的升上天空。

鞭炮声日夜不绝。

妈妈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忙。

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部分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习说话:

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

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

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潜能被激发起来。

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习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

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

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

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

(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习书写、组词。

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效率。

  三、拓展练习: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

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

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

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习的安排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

歌曲《恭喜发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集体交流所了解的有关春节的习俗。

  3、(出示有关春节习俗的幻灯片)自由读幻灯片中的内容,了解有关春节的习俗。

  4、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齐读。

  5、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交流、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内容)自读了解。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集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词,指名读,集体订正,再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

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想一想:

__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可分为几个时间段?

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习惯呢?

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

(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

(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内容)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

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

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

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

(出示课件内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

杂拦儿;

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

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

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

),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

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从正月初一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中,我们感受到北京人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春节中最令你开心的事。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但是,却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师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联系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出示课文内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集体交流感受。

(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4、学习本段首句的特点(总起句、中心句),以及由总到分的写法,体会“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先自己体会,再集体交流,然后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

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这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指名展示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了北京春节的年味,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内容。

收获真大。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六、作业超市:

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并选取一样,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

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__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1导语:

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2现在,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1回忆: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请你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3交流后,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

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汇报重点:

(预设)

  1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农业展览会。

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幽默。

  

(2)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几个饺子。

体会老舍语言的简练。

  2除夕:

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3正月初一:

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4正月十五:

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

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五、课后小练笔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

6北京的春节

  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

  热闹团圆喜气

劳动,我们共创和谐的基本,我们建立友谊的桥梁。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喜闻乐见。

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

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

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

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

关于童谣的课件;

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

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

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

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

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

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

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

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