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表达准确,标点恰当,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三、考试题型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题型主要有: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词语解释题、填空题、文言短句翻译题、简答题、简析题、作文题。
阅读篇目可参考现行使用教材的课文。
记叙文单元:
1.《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2.《燕昭王求士》(《战国策》)
3.《管晏列传》(《史记》)
4.《苏武传》(《汉书》)
5.《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
6.《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7.《怀念萧珊》(巴金)
8.《洞庭一角》(余秋雨)
9.《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议论文单元:
10.先秦诸子语录(《论语》等)
11.《谏逐客书》(李斯)
12.《驳<
复仇议>
》(柳宗元)
13.《留侯论》(苏轼)
14.《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
15.《文学的趣味》(朱光潜)
16.《失败了以后》(林语堂)
17.《论言谈》(培根)
诗歌单元:
18.《采薇》(《诗经》)
19.《渔夫》(屈原)
20.《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1.《蜀道难》(李白)
22.《长恨歌》(白居易)
23.《醉花阴》(李清照)
24.《天狗》(郭沫若)
25.《雨巷》(戴望舒)
26.《光的赞歌》(艾青)
27.《西风颂》(雪莱)
小说戏剧单元:
28.《游园(选)》(汤显祖)
29.《席方平》(蒲松龄)
30.《伤逝》(鲁迅)
31.《围城(选)》(钱钟书)
32.《春之声》(王蒙)
33.《老人与海(选)》(海明威)
34.《赫克托耳之死(选)》(荷马)
35.《哈姆雷特(选)》(莎士比亚)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识记:
高等教育的四个阶段及其内容(P2~P6)
常用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高等教育价值观及其观点:
1、个人本位价值观:
A:
高等教育的价在于促进个人的理智发展。
B:
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
C:
高等教育在于通过实施自由教育、普通教育、人文教育来达到目标。
2、知识本位的价值观: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
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3、社会本位的价值观: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识记+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A、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制约。
B、受社会制度制约。
C、受文化传统制约。
2、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
A、服务于经济建设.。
B、服务于制度建设。
C、服务于文化建设。
第三章:
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基本规律。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教育目的:
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得设想与规定。
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
专才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于某一专业领域的需要的人才教育;
通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作用:
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
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3、激励教育主体
高等教育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2、职业教育目的
3、普通教育目的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历史唯物主义是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基础
2、私有制下的社会分工,使人片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
1、面向全体学生
2、全程培养学生
3、全面发展学生
确立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
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2、依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
3、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与层此设计
4、根据学校的类型与特点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水平结构(层此结构):
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学本科教育、专科教育。
能级结构:
本科与研究教育并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以培养应用性、技术性人才为目的的专科院校。
高等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其基本功能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高等学校职能:
1、培养人才
2、发展科学
3、服务社会
4、创造新职能:
(引导社会、创造新职业、国际合作)
第五章:
大学生发展阶段:
1、低年级:
“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
2、中年级:
“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过渡阶段
3、高年级:
“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1、文化素质:
专业知识。
科学基础。
教育智慧。
2、心理素质:
情感品质。
意志品质。
个性品质。
3、道德素质:
热爱学生。
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
D:
团结协作
4、能力结构: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组织能力。
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规定:
1、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
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生发展的楷模
3、人类文化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理论:
1、“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
2、“主导-主体论”与“双主体轮”
3、教育主体的“一体双面论”
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1、民主与平等
2、交流与理解
3、自由与宽容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1、超前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结构优化原则
5、宽口径原则
6、特色发展原则
教学内容和组织的原则:
1、适时增删原则
2、完整构建原则
3、个性发展原则
4、知识拓展原则
5、调动师生积极性原则
教学过程:
在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潜能、形成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2、学习主体性逐步增强
3、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4、教学与生活、生产联系逐步增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相长规律
2、教学科研互动规律
3、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4、教学的教育学规律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原则
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原则
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相有机统一原则
4、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一结合原则
5、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统一原则
6、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与开放化、变通化、灵活画有机统一原则。
7、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原则
高校教学方法应用原则:
1、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2、讲习知识方法与训练智能方法的统一
3、常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统一
教学评价:
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过程。
高校教学评价的作用:
1、管理作用
2、导向作用
3、鉴定作用
4、激励作用
5、改进作用
教学设计:
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教学目的设计
2、教学起点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
A:
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进行设计B:
根据程序性知识特点进行设计C:
根据策略性知识特点进行设计
4、教学时间设计:
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尽可能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
E:
防止教学时间流矢。
5、教学措施设计:
A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6、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风格:
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
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
1、独特性
2、多样性
3、稳定性
4、发展性
高等学校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明显
2、创新人才培养是主旋律
3、教学内容更新须更重视
4、教学趋向个性化
5、教学管理活跃化
6、自主学习得以倡导
7、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加强
高等学校改革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
2、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
3、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6、改革教学管理
第七章:
高等学校科研的意义:
内部意义:
1、人才培养的意义。
2、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3、学科建设的意义。
4、经费筹措的意义。
外部意义:
1、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
2:
服务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
解决国际学术难题。
高等学校科研的任务:
1、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关键项目的任务
2、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3、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4、优化资源配置,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高校科研原则:
1、教学与科研互促原则
2、社会经济效应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原则
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原则
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原则
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原则
第八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
1、对办学方向的意义
2、对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
3、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
1、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者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正轨的教学服务。
B为当地政府、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岗位培训。
C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
2、科研服务:
科技开发。
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
科技咨询。
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
3、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
A高校参与社会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
图书馆、体育馆对外开放,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知识普及做出贡献。
第九章:
学校建设的内容:
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合理的队伍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互补的学源结构),确立三大观念(教师为本的办学观、海纳百川的师聘观、中西交融的师培观)
2、专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合理规划、优化结构、重视梯队建设、突破原有模式),高校课程建设内容及评价。
3、高等学校教学基础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传统文献、电子文献、文献信息共享),实验装备建设(合理规划、强化项目管理、建立灵活投资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管理原则:
1、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原则
2、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
3、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