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9916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切刀者以刀角直入印后而成一画之痕,略规矩如二陈一赵,侧则如钱松。

后来所谓钱松切中带削,披削兼用之法实在是侧得过头,薄薄切人或是向笔画直接刻去或是呈割之态而已,手段丰富罢了。

且一印之局面由切刀之法使用而趋稳定,如禅宗言,定则生慧。

若要稳定必然是一种法,非冲即切,则不乱,如刀法稳定则印面安定,为一种气息,气闲神定,水流花开,遂得佳妙之姿。

画面起伏不稳定则乱(如当今社会某几个法院断案,令贤者生疑,令世人眩目),而痕迹外露,则乱象丛生,其法纯粹遂有安定之感。

当然若能将数法合一法而不乱,则是技进乎道,如佛教之定慧双修,净土、律宗、禅门合一而不厄者,必佛门之龙象也,印中能若此,必大宗师也。

冲刀之法易于理解,观吴让之一人则可作解,也可观齐白石,唯白石老人非单刀硬人,此不可不明,老人用刀刀叠加之法成一笔,或亦可观黄牧甫,牧老也一刀冲去,唯肆无忌惮。

述理至此,冲切两法可稍明,但若用刀法来解说篆刻又谬矣。

无成法、无定法、无角度之解,无深浅之分,无有快慢之理,因人而异,因印而异,因石而异,迁想妙得。

以刀法来阐明皖浙则大非,刻则刻之,无法也。

我数年前曾向童晏方老师请益刀法,师出让翁两巨印令我视之,我茫然不知何法,师笑曰,然。

我僻居乡野,自习篆刻以来,以二十年之力追踪刀法,真是缘木求鱼,一日被师问倒,竟不知篆刻为何了,蹉跎岁月,年届不惑,徒增哀叹。

当然全盘否定又陷入虚无主义之魔障。

刻印之道,削摹做三字要了无痕迹,犹羚羊挂角,以切刀之涩,冲刀之爽,唯不求大过,过则张牙舞爪,不耐看矣。

当然一刀若能到位,何须言做印之目,刀刀实在,则印章虽小道,也反映出艺术之根本、之大道。

大宗师不出,吾辈枉然。

切刀的定性自然是浙派中陈赵之功,然也亡于此。

初,丁敬叟之无法渐成一家面目,末了,钱叔盖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挽浙宗之衰,两公于切刀之意理解至深,非徒于形式,千变万化,故入无法说之妙境,岂曼生次闲之示人也。

魏稼孙访让翁于晚岁,让翁感慨陈赵,实在是高手寂寞处,非赵之谦偏激作否定语独开生面者,而赵氏正是个中最擅道场者,遑论浙宗、皖派。

刀法论至赵之谦,实在是赵子昂与管道升故事,我泥中有侬,侬泥中有我,后来所谓如何起伏,如何卧刀向石之种种皆谬,以行动论方法。

古人谓冲切两种,以我看则冲切也必问,只顾将刀之角自右向左或重或轻,斜势下刀即可。

也无所谓笔画内侧外侧下刀,只要安定即可。

赵之谦曾在款中慨叹,古人刻印有笔犹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足见赵之谦对刀的理解,妄谈刀法,引人入魔道自不是大宗师所为,更令人耻,有误入尘网之慨,有野狐禅之嫌。

是故,不论刀法,是刀为笔之助也,非刀之本性,使刀如笔方为得。

印犹以笔墨为上,脱此则非篆刻,非文人之篆刻。

昔人以“但有刀与石”为耻,今人又老调重弹,真是陷入了二千年中国王朝之不断更替,却没有显出一丝新意来,不过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万般劫难中。

以形造意是艺术的本义之一,而中国文字造意,起于书法,篆刻更于图案之效果另起炉灶,以文字作表象企图以此感染人的心灵。

篆刻以朱色为底,以空白来获取人的感知,又超乎书法之本义,的确是超乎其他艺术,窘于表现,难于宣泄,获取他人的认同,而又合乎篆刻精髓的。

今天犹明清之际一般,超乎想象的群体创作加上超乎想象的巨大人数,然而仔细思量又有多少热情化成理性去深入思索篆刻本义呢。

这是门技进乎道的艺术,非沉淀其中无有出来者。

像蒋仁有丁敬开道,赵之谦有魏稼孙之助,不然区区一己之力若无天人之助亦徒枉然。

固然篆刻之不易,其之道义在留白,在文字,以动人心。

古来文字颇多,我三十岁时即言,以某种文字入印者绝误,若集字成章与电脑无异,皆非艺术。

艺者,人心,若赵之谦之取,方为得意,得艺之术,得乎道。

以某种特定字入印,成一面目示人,绝是后来人自道,非法也,更非艺术之手段,为艺之道。

然世间若赵之谦者,又有何人,得意忘形,放浪形骸。

那么文字取法上又该如何呢,这个问题确实难倒了不惑的我,因前二十年确实没有从篆书上下苦工,甚至刻意不去写,因无法与篆书作一沟通。

也无法参破篆刻用字上的问题,但现今似乎到了一层窗户纸前,光明已现,然一无自由之本事,去看窗外的风景。

只是从吴昌硕、齐白石、易大厂、来楚生公的印上看,似乎并不以单纯手写的方法入印,而是遵循另一种方法去看,或许是错的。

僅止步于斯,本想停止写作,然留一个疑问去让知天命的生命境界去体悟不枉也是一件乐事。

但用字上某些弊病确实可以明确地讲了,如后来陈巨来刻印中,印文笔画间故意用一种被后人称之为焊接点的东西。

时至今日,又有人放大此法,实在是违背书写的本意。

巨翁自选印谱中有一方《吴郡》朱文小印,我曾见过陈氏原拓,原印则未见,其笔画之圆转,字态之鲜活超过了他的其他印,确有一股神仙气息。

现在,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将笔画故意刻断如“丰”作“非”或“丰”,实在是门外汉,野狐禅了。

探究篆法上的形而上的表象与书法的表达方式总是距离来得太远。

赵之谦的印中朱文常表现得左松右紧,与其篆书相通,正是篆刻写稿后水印上石的效果。

而刻正好反向来感受,故而要控制内心的变化去适应,恐怕也是赵之谦哀叹篆刻之不易原因之一了。

上述篆刻文字取法之大意,实在难于表述,无法表述,以我之浅陋,尚无法讨论,只有隐隐的观念袅绕胸中,无法说。

凡于文字须合文字书写之法,篆书不通,不能篆刻。

于篆刻用字,《三十五举》最为简要,其三十一举曰,“听其自空”一语得印之布白秘境,后来邓石如言“宽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容针”也为其意之深发,完白山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非在其呼应之妙,实在是师法自然之妙,任其空也。

邓散木《篆刻学》中举法多种,以印示人,粗观甚为在理,然若金氏武侠小说《易筋经》《九阴真经》乃武学正宗,其断章取义者若《吸星大法》、《葵花宝典》皆邪门也。

故文字之取法,合乎书法之妙,大道至简,行之最不易也。

写到行文中段,修远楼主陆国强来电晤谈,言及印之布白、留白。

兄通绘事,言三流而下绘事中常言空白,吾未见八大、石涛持此论。

故原本欲作留白之讨论暂搁,免入自己魔障。

文人篆刻自文何始,而皖浙两宗兴起始为篆刻定下标杆。

然篆刻远宗秦汉,凡论印辄言宗秦汉。

宗秦汉者古人解说纷杂,依其论行则苦不堪言,盖秦汉人面目百千,又有言取法唐宋,缘于丁敬高论,欲于中取一面目以某种腔调出之自以为得,然《集古印存》中面目千万,又有何面目可言。

东施效颦,面目可憎,直是有病。

白石借古语有云,“不似之似似之”,区区六字,道破天机,不似为面目之不似,之似为神似,似之为得古人心,得道,得古法。

其另一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学我之我,为我之道,我之理,我之法;

似我则是我之面目,我之皮相。

区区而下,其画若楼师白,固似也,细观不见白石笔意,笔法,得外在之皮毛,正是似我者死之类。

宁斧成之印仅得白石支离之面目,也为似我者死之目。

学白石翁固不易,而白石师缶翁,为其衰年变法之最成功者,正是学得缶翁画之精神,印之神髓,书之意态。

若有兴趣,细看缶翁晚年题画行书,与白石晚年之行书落款,即可知何为神似也。

再看白石之印,白石自谓有三变,以参三公山而大成,实在是听取了陈师曾之语。

白石中年刻印有“净乐无恙”一印,绝类赵之谦,而白石印款中有人喜我愧之意,颇恨恨,而求之变法。

正遇陈师曾,陈师曾印宗缶翁,而先学牧甫,故欲合两家方折圆转之妙,尚在探索中,巧遇白石,白石遗貌取神,变化出方折中写意来,仔细读来即暗合牧甫,又取缶翁之法。

若深究两家,体悟牧甫之神,缶翁之法,则不难理解白石之印,当然此处所言之合,即是所谓印宗秦汉,不似之似之法,我参白石印十数年僅得此一理,写出博诸君子一粲。

我常与修远楼讨论艺术之大意,说的最多的是授人以渔之渔,点金成石的金手指是什么,即是对艺术之法之核心的讨论。

即使讨论某家面目也僅为此而来。

晤之十数年,以我之愚也稍解其理,凡生理之为手段;

目之为所见为控制之法,终于心境;

人格伟大是为核心,深知艺术、生命、宇宙连绵不绝之意。

然道不清,法不明直坠五霄云中,不能明了,故障眼者为各家之形。

若以印论则徒斤斤于各家面目,各家手段(刀法)则形外求意,失之远矣,然法亦在各家面目中,综述为结篆、笔意、留白三者。

然述之笔端又入不可说、无法说之境矣。

篆刻之笔意,其源自书法,而略有不同,其一是连绵不绝之势,若前人作大草,二王而下,善书者都有连绵不绝之意,印中字也当是如此。

一停一顿即气势失也,犹壮士断腕,绵绵不绝则若气贯长虹,是为得。

其次,若晏方先生论我印“秀润”则力弱也,笔画刚劲有力,则笔势之外兼得笔意,方可。

故学印参某家以求得此中意,而非外在之形也。

东坡曾有语“若以形似论,见与儿童邻”,学某家要活,而非形似也。

犹易大厂之学黄牧甫,脱胎换骨,方为善学。

此中意正可解前人所谓印宗秦汉之意,无一印雷同,而具秦汉人面目。

来楚生公有一印“领略古法生新奇”,黄山谷句,正是此意。

古法不解为不合法,新则为怪,为异数;

古法腕下生,则新奇自生,方可称道,否则门外汉一个,怎可大言不惭,谓之创新哉。

近人常谓吾眼有神,吾腕有鬼,实际是神鬼不分,若分则不神亦仙耳。

今人但谓刻印,先出朱文印一面目,年岁增长则参透白文印,成熟则大名家矣,实在大谬,应是白文自出一种面目,而朱文自然显现也,如钱松正是苦学汉人而机杼自运,人怪之,不知高人之取法也。

行文至此,该有个了断了。

所谓道在瓦甓,岂真在瓦甓,只不过法存瓦甓,而大道在焉,故言之。

和尚禅机更甚,言道在屎溺,正是此理。

故以形求法,大缪,诸法于名迹,形不同而道合,斯为至理,得此则无无为,无不可为。

然心主神,心法不妄,道合乎神,乃得。

前些年见上海韩天衡先生论印谱,大意是经过印刷后白文笔道变细,朱文则加粗,末了提醒能看原拓本为要。

原石、原拓确实非常要紧,最好能上手看看,此印刷品与展柜中所见更佳,吾得地利之便,深幸之。

此《丁丑劫余印存》为民国藏印名家之集粹,此通评论可以说以一孔之见,阐明印史。

当然仅凭此谱,仍未能而而,因某些印家特别是赵之谦,吴昌硕诸公之印更未能精。

故晚清数家皆作一小引,以明吾心所思,不仅及此册所见,以偏执而论。

然我虽言之凿凿,犹未能阐胸中所欲言。

亦未能穷篆刻之流变,更妄于自己所作,祈诸君子一笑。

未了,我重申一通,我无意与人争,不针对任何人,更无意与古今作对比。

唯于未法时代作一个印人的四十小结,不当处祈诸君子一笑。

南无阿弥陀佛。

戊戌正月又改,我因病失约,此原拓本印谱尚未见,憾事也。

1.文徵明1.1

山中多字印

质牙,王福厂款中言为张廷济故物,然《古器物文》中失载,后归当湖葛氏,葛氏初收印为汤临泽所误,此未能判也。

2.文彭1.2

琴罢依松玩鹤

印在中国印学博物馆,文国博用青田灯光冻刻印,开文人篆刻先河。

历来所记不过数印为真,此印款书尚稚,若真亦是文氏早年之作。

嘉靖丁末,XX知为1547年,文彭是年恰五十,或书未能佳,然此与真本较之大不类,石更非灯光冻。

3.文彭1.3

七十二峰深处

印在上海博物馆,外壳呈石青色,有龟裂,古雅殊耳。

剥落亦多,印面细朱文,亦有剥落,然恰到好处,前赞曰有天成之妙,然印之篆刻颇似民国时人趣,印底我曾侧身仰视,似牙白尚可观,深镂其底,文字能得如此若隐之妙,恐民国诸君子自知而存一奇而已。

4.何震1.6

沽酒听渔歌

雪渔印不选“听鹂深处”,因其固佳,用此实在是邑人钱君匋翁有“放情丘壑”一印,较之此五字,知匋翁走眼矣。

甘暘1.9

古墨林未编号

文人篆刻草创之初用刻字法入印,虽不妥,然雅致之趣已成。

5.归昌世1.10

负雅志於高云

此印结篆已入篆刻妙境,历来为人称颂,已开后世元朱之先河,且留白之妙令人遐想。

6.苏宣1.12

流云风包

啸民之声名非唯印章一道,开泗水派,宗何主臣,然仅得主臣之肌肤,本不足论,甚或开恶俗之门径。

然或启丁敬,取其一二而得高趣。

7.苏肇1.13下

辛未进士

大有可观,为敬叟取法,西 

泠一脉结篆之先声也。

8.梁袠1.16

兰生面芳

千秋是印一望便知是汉印中来,然气息淳雅,绝非周亮工贬而毁之者,妙极。

9.朱简1.17

海阔多字印

朱修能此印未见锯齿之恶俗,前人论浙宗辄指修能之切刀先声,刀其次也。

10.汪关1.20

子孙多字印

汪尹子此印,明人印式之典范,后为人弃,实失之摆布,学印依笔画排布者工艺而已,当痛贬之,害人不浅。

11.程邃1.23

徐旭龄印

垢道人开皖派,然佳者仅此一方,他印不足观,此印左二字犹佳,印字不尔尔。

12.丁良卯1.33

餐英馆

此式后为赵叔儒取法,刻“有帖斋”胜过前人不少。

13.林皋1.44

桉有多字印

鹤田此印绝非其佳制,常熟藏其大宗,温文尔雅,实是一代宗师。

册一毕

14.傅山2.1

韩岩私印

这数年傅山归来犹王者,他书未见一载,篆刻定非专擅。

然粗白文能此,只有后来吴缶翁了。

15.顾苓2.2

傅是楼

此印元朱布局令人拍案,部字本颇不佳。

16.张宏牧2.10左

动正用龢

若不是邑人,辄不置一语,然疲俗犹不可恕也。

17.林霔2.15右

从来多字印

欲重笔意而失之结篆,由此可见篆之不易也。

篆书之深入也可影响篆刻之文雅。

18.高翔2.17右

龙丘旧令

此由汉人满白而来,若有巧思,不同时俗。

19.丁敬敬身2.23左下

谱至砚林敬叟,光彩奕人,篆刻至敬叟门户始开,无一印不佳妙,持其一印足可名世,后来学浙派者斤斤于切刀,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以敬叟不可学焉,还是真本不传,不可窥见老人心血。

先生以贩夫酒保之身交郡中诸名公,晚年声播海内,弟子中黄小松司马传其正灯,篆刻为之昌隆,无公则篆刻晦涩,终为小道也。

20.丁敬2.22右

古杭

此开粗朱文之先声,敬叟独善之,至吴缶翁乱头粗服又显其姿。

21.丁敬2.22左

杭州郡

白文能刻成如此,令我重生一通也不为过。

22.丁敬2.23上二方

自用六面印选二

印在上博,石经火,敬叟从时风,然雅者自雅,时俗何关。

23.丁敬2.24右

玉几翁

粗朱、粗白之道,粗而有骨;

细朱、细白之道,细而见笔。

此,粗白正灯也。

24.丁敬2.25左

两湖多字印

此一创格敬叟何其活也,学此者徒可一叹。

25.丁敬2.27右

文章多字印

陈秋堂仿此,印款谓斯印已为人磨去,不知据何言,此中印显,又不知据何。

谓真不易,谓佚亦不易,此岂斯印之妙哉。

乙未花朝后三日。

此三年前记,宜东自录。

26.丁敬2.28右

涔(?

)勤多字印

敬叟作方正规矩之印,疏朗散淡,看似不经意而巧妙至极,正所谓大巧若拙。

后来似拙而真拙,貌平整而板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7.丁敬2.28左

印已简到无言,然印之三法俱见,计白当黑,结篆之妙,笔法至纯。

28.丁敬2.29左

菭花老屋

白文平正,视笔墨之妙外,多看红底,犹朱文之留白,如观夏云之多变。

29.丁敬2.32左

曙峰书画

此种白文后来定格为浙派面目,其笔画外衍生之小切口均为用笔之法,亦出留红妙处。

30.丁敬2.34

石畬老农印

敬叟之拙岂可及。

31.丁敬2.38右

袁氏止水

明清印中偶一见之,敬叟化为神奇,后来钱叔盖,深得其趣。

32.丁敬2.40右

丁居士

古鈢之法,而神采自出。

33.丁敬2.41(两方)

梅坨对印

敬叟曾言,朱同朱用、白同白用,此正合乎者。

34.丁敬2.43

曹焜之印

无匹。

35.丁敬2.45左

杨州罗聘

粗朱文能此,敬叟一人而已。

36.丁敬2.46右

且随缘

敬叟最擅似俗非俗,学者慎之。

 

37丁敬2.48(两方)

寂善白文对印

细白文能此,后世唯大厂居士。

38丁敬2.49左

荔帷

敬叟刻印存半字亦足启来者,犹古人言得前人真迹二三行即可得古人法。

近人斤斤于布局,言整体,言调整,言某处理法,俱可叹。

犹佳字画,存一角亦足启诸人,因法生相也。

39丁敬2.51(两方)

曹尚䌹对印

古法。

册二毕

40丁敬3.1右

小梁

凡印非方正者易俗,敬叟则无畏。

41丁敬3.3右

同书

此敬叟择字颇俗而格自高。

42丁敬3.6右

赵贤对印

早年极喜此对印,盖有后世家耐青翁意欤,敬叟天人也。

43丁敬3.7左

冬心先生

44蒋仁3.18

蒋山堂印

山堂世之高士,未亲炙敬叟而得敬叟之神,然作书颇洒脱,而刻印颇纠结,观其印不单从其印观,而从其质观,前人评价甚高,然总觉得学敬叟而眇一目。

45蒋仁3.23

真水无香

结篆颇妙,而刻之若犬齿。

46邓石如3.28左

一日之迹

完白山人印颇罕睹,近人集有一册,中有印大损吾趣,盖山人印吾目之如敬叟,此册中印甚精绝,无一印不佳妙。

47邓石如3.29右

我书多字印

再过一分则坠恶趣。

48邓石如3.29左

㬔城一日长

如一古雅君子踱步而来。

49邓石如3.30

江流多字印

能于平正中得大自然者,古今第一流。

50邓石如3.31

意与古会

完白山人印,文字佳绝,发人深省。

意与古会正是中国艺术之核心,合古通变为艺之道,别无他途。

51黄小松3.35

乙酉解元

小松司马,敬叟嫡传弟子,早岁作辄可目为一代宗师,可见天分。

魏稼孙赞之不绝,守敬叟之平正而成浙宗者,司马之功也。

较之敬叟,然吾每多恶语。

52黄易3.36右

自度航

自度二字浙派后来面目,航敬叟面目。

即便若司马此等大家,也有字法不逮处,况吾辈乎。

53黄易3.36左

师竹斋

守敬叟真气,而功力不逮。

54黄易3.37右

小松多字印

吾目此为小松司马最得意者,观此可得浙宗精髓。

55黄易3.37左

茶熟香温且自看

此与西冷出版者略异,温之曰部颇不爽,欤,伪者?

较之同年款,只有呵呵二字。

56黄易3.39左

魏嘉谷印

嘉字自佳

57黄易3.42左

覃溪鉴赏

此印曾见人论真伪,此中间一白线及左右留白,的是高手莫能到。

58黄易3.43右

一笑百虑忘

世人称道,东也称道。

59黄易3.43左

文渊多字印

恶俗。

60黄易3.44左

戊子经元

此似不及钱叔盖。

61黄易3.45

姚立多字印

恶俗之门

62黄易3.47右

金石癖

朱白同参之范例,此等终不可为,恐俗。

63黄易3.48右

梁肎(肯)堂印

犬牙。

64黄易3.50右

苏门所藏

仿汉,终不及汉人大方

65黄易3.52右

两峰

此式恶俗不忍观,然曾见“黄九”自用印极佳妙,可见心心念念,俗不可脱。

66黄易3.55左

潛云

云之未笔不可名状。

67黄易3.56左

鹤渚生

三字横排,佳妙无匹。

册三毕

68董洵4.1右

小琅环

董小池虽解敬叟之法,较之小松司马醇雅逊之,较之蒙泉外史则散淡逊之,虽刀头爽利终不及西泠诸家。

69张燕昌4.10左

心太平斋

吾少年时常恨恨于张氏未入八家之列,言某人可去,某人也可出,然年齿徒长,渐知虽用地域称诸人,而芑堂不入西泠亦自然之。

张氏虽添列敬叟门墙,终为外道所惑,不知老实为正,盖聪明人为聪明误也。

70张燕昌4.11左

学然多字印

敬叟犹佛门龙象,芑堂此竟取法雪渔,岂独独眼光哉。

虽矻矻于金石,不知老实念佛,终出傍门。

71张燕昌4.12左

沧海一粟

此印神来。

二十余年观此心境未变。

72张燕昌4.14右

海上胡焯

单刀硬入,颇为不易。

73张燕昌4.17右

即此是学

即此二字颇妙,是学则失之结篆,心但一念,只可意会。

74桂馥4.22

押印

一代学人,一印野狐,慎之慎之。

75丁佺4.26

藉豁多字印

敬叟三子,家学宛在,父子不济。

76奚岡4.28右

蒙泉外史

铁生翁较之前四家诸名公则散淡出焉,其画亦然。

为后四家中二陈,一赵之引导者也。

77奚岡4.28左

姚氏八分

黄奚二人均早慧,时代使然焉,又守正灯,遂得法乳之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