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9806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科目二解答题梳理小学Word下载.docx

1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12、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治教

9、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5)、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及

10、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11、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2、学生的本质属性

第一,学生是能动性的人;

第二,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第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第四,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13、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

5.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协作性

14、教师职业素养

(一)崇高的职业道德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三)合理的专业知识

(四)精湛的专业能力

(五)强壮的身体素质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15、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第一,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第二,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第三,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

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与策略可以有:

(1)日常教学反思

(2)个人行动研究。

(3)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4)同伴交流与合作。

(5)“跳出”教育谋发展。

1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方法与途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这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

因此,师生关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而且要在课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

从教师方面看,具体策略有: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三、热爱、尊重学生;

四、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五、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也要努力做到:

一、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

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三、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17、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5.实行终身教育

18、学校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

5.社会公益活动。

1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

20、教育研究的特点

第一,教育研究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第二,教育研究的周期较长。

第三,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强。

第四,教育研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五,教育研究要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

 

21、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22、贯彻疏导性原则的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方式地进行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4、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和少先队教育;

5、校级教育工作;

6、班级教育活动;

7、家庭工作。

25、运用说服法的要求

1.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服。

这是要针对学生具体存在的道德问题来说服。

2.教师说理时要待人以诚。

在说理时要态度诚恳,以诚服人。

3.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技巧来说服学生。

4.教师的说理要形象生动和具有趣味性。

教师的说理如果太枯燥、干瘪,学生会缺乏兴趣。

5.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说服学生。

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6、运用锻炼法的要求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实际锻炼法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适当加以指导。

3.坚持严格要求。

4.给以适当的赏识以鼓舞学生坚持锻炼。

27、运用奖惩法的要求

1.奖惩必须公正合理,符合实际。

2.奖惩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

3.奖惩要适度,切忌滥用。

4.奖惩要得到集体舆论的支持。

28、教学的基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基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第一,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0、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第四,尊师爱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

2.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生理、心理和认知等。

4.依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5.依据教学的时间、设备和条件。

3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3、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2.反馈调节功能。

3.区分和鉴别功能。

4.激励功能。

5.导向功能。

34、教学机智的特征

1.实践性。

2.个性化。

3.集成性。

4.高效性。

5.创新性。

35、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

(1)充实完备自己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2)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3)要有良好的个人道德情操。

(4)坚持教学反思。

36、处理突发事件应采取的策略

(1)沉着冷静

(2)机智果断(3)善于总结引导

37、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5)注意不要牵扯太多时间、精力,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进度。

3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

(二)课程标准的变革

(三)教师角色的变革

(四)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课程评价的变革

(六)课程管理的变革

39、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二、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40、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能够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4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2、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对孩子炽热的爱心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意识

6.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7.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43、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

2、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

3、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联想,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这是想象的方法基础。

4、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44、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

(3)教育含义:

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最佳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优化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6、简述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8、简述如何增强学生的注意品质(注意力)

1、作好课前准备。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听课的毅力。

49、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联想。

5)情感与动机状态。

6)个性因素。

50、简述知识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51、简述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如: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52、如何培养观察力

1、确立观察的目标,提高观察责任心。

2、明确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

3、观察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4、培养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5、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储备。

6、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

5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5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55、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56、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7、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

恰当的教学方法;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58、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

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59、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6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70、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8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8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测验法;

量表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法;

轶事记录评价法;

成长记录袋。

8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精选教材内容;

合理组织材料;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8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8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学习观;

教学观;

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

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8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定势与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与联想;

情感与动机状态;

个性因素;

86、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严格要求。

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水平,具有创造性。

87、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要求;

教育目的对学生德育所要求达成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88、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目的明确,着重启发;

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8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

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90、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③学习兴趣与习惯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9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③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92、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93、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4、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实际锻炼法;

陶冶教育法;

品德评价法。

95、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96、小学生注意力特点有哪些

①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②注意的品质较差③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97、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99、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

整体性发展原则。

10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0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代表人物是谁?

基本观点是什么?

有四种典型观点: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

①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

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决定的。

②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基本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③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④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

,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

102、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科技活动;

学科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社会活动;

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103、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①受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②受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③受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④受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10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和转换。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他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105、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善于学习;

恒于研究;

勤于反思;

勇于实践。

10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107、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龄期的学习转化的特点。

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②低年级儿童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动感兴趣;

中年级以后,游戏因素在儿童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反映了儿童从学前期的学习向学

108、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

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建立健康的班集体的舆论和合理的班集体规范。

109、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110、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促进家校合作的途径主要包括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沙龙、组织家长委员会、电话互访、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法。

11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①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②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112、简述夸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