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96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8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PA审计审计抽样.docx

CPA审计审计抽样

第四章审计抽样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在2011年-2013年总计考核了26分,年均8.7分,属于稳定的高分章。

下表说明,各类抽样在考试中“均匀分布”。

年度

题型

题量

分值

考点

2011

简答

1

6

传统变量抽样的操作与计算

2012

简答

2

12

传统变量抽样的计算

2013

单选

4

4

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PPS抽样的特点

多选

2

4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样本规模

2013年改变了本章连续5年考简答题的惯例,改考选择题。

题型的改变通常导致考试范围的变化,进而要求在学习方法上作适当改变。

例如,简答题往往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是属性抽样,可以是传统变量抽样,也可以是PPS抽样]。

这个主题“窄而深”地圈定了该简答题的知识范围。

如果以选择题的题型命题,则不存在对知识范围的限制,考核的知识很可能“广而浅”。

在学习方法上,“窄而深”需要深刻的理解,“广而浅”则需要广泛的了解。

简答题“窄而深”的特点决定了简答题很少涉及第一节。

实际上,2008年至2012年的简答题从未涉及到第一节的内容。

选择题“广而浅”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涉及任何内容。

例如,2013年就有2个选择题出自第一节。

2013年审计抽样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属于意料之中,尤其是连续考核5年简答题之后这种变化更是合乎规律的。

在审计考试的历史上,审计抽样还曾经连续考过3年的综合题。

见下页表。

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

年份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选择

简答

PPS

属性

PPS

传统

传统

综合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三句开场白:

1.抽样的根本目的:

在合理保证质量[体现在可信赖程度上]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简而言之,图的是“少快好省”。

2.抽样的基本原理:

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

从推断的总体错报中减去已发现的样本错报作为被认可的一种错报——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

(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

样本规模即审计程序的范围;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

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误受风险(+误拒风险)+非抽样风险。

如能适当地估计非抽样风险,恰当地控制变量抽样风险,则可以基本控制检查风险。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

(一)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否重大]。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二)适用范围

审计程序

具体内容

是否适宜抽样

(1)风险评估

所有

(2)控制测试

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执行

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执行

(3)实质性程序

细节测试

实质性分析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审计抽样/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A.从总体中选取特定[不是100%]项目进行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被抽取的机会

B.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不抽样],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控制测试不宜100%检查]

C.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构成审计抽样

D.审计抽样更适用于控制测试[细节测试]

[答案]B

二、审计抽样的目的与种类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的目的是对总体的某种发生率[属性]得出结论。

最常见的属性抽样是测试某一特定控制的偏差率[偏差的发生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

[属性]。

在属性抽样中,设定控制的每一次发生或偏离都被赋予同样的权重,而不管交易的金额大小。

例如,规定对销售发票要逐张复核,如有2张销售发票未经复核,就发生了2例控制偏差。

虽然这2张发票的金额分别100万元和1万元,金额差异很大,但被视为相同的偏差。

可见,属性抽样不考虑金额的变异性,不太精细。

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注册会计师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

(二)变量抽样

抽样的目的是对总体金额[通常是错报额而不是正确额,因为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错而不是评优]得出结论。

主要用途是进行细节测试,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正确[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

可见,变量抽样针对总体的金额得出的结论[比较精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注册会计师对细节测试的态度]。

类型:

非统计变量抽样、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与PPS抽样)。

PPS抽样是个混血儿,它运用属性抽样的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同时具备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特征。

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1.概念

抽样风险,是指根据样本得出的总体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也就是抽出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风险。

[什么叫不能代表?

抽样推断形成的结论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超过了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类似于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2.导致抽样风险的原因

(1)属性抽样

总体的实际情况

内部控制可以信赖

内部控制不可信赖

样本推断结论

内部控制可以信赖

正确结论

结论错误[信赖过度]

内部控制不可信赖

结论错误[信赖不足]

正确结论

(2)变量抽样

总体的实际情况

不存在重大错报

存在重大错报

样本推断结论

不存在重大错报

正确结论

结论错误[误受]

存在重大错报

结论错误[误拒]

正确结论

3.降低抽样风险的方法:

无论是属性抽样还是变量抽样,都可通过增加样本规模来降低抽样风险:

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

(二)非抽样风险

1.概念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1)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2)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

(3)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5)其他原因。

3.降低非抽样风险的方法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可以降低、可以防范。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适当改进实务,都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非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3/非抽样风险]

A.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抽样风险

B.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均可能产生非抽样风险

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监督和指导降低非抽样风险

[答案]CD

[解析]A:

抽样风险是抽样技术自身的风险,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非抽样风险;B:

通过扩大样本规模可以降低抽样风险。

四、审计抽样的依据和方法

(一)统计抽样

1.特征

(1)随机选取样本项目;

(2)依据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2.优点

(1)能够客观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量化]控制风险;

(2)有助于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定量评价样本结果。

3.缺点

(1)统计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因此使用统计抽样需要增加额外的支出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培训;

(2)统计抽样要求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这些也可能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

(二)非统计抽样

1.特征

依据职业判断,也可能依据统计方法,但不同时具备统计抽样的两个特征。

2.优点

成本低,易操作,能运用职业判断。

如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的结果。

3.缺点

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根据职业判断定性评价和控制。

(三)选择

1.选择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2.根据具体情况[如抽样目的]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

例:

在控制测试中,如认为对偏差的发生进行定量分析[抽样目的]更重要,使用统计抽样可能更为适当;如认为对偏差的性质和原因进行定性分析[抽样目的]更为重要,使用非统计抽样可能更为适当。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3/审计抽样/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A.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B.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

C.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

D.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不需要考虑抽样风险

[答案]D

[解析]不考虑风险的抽样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任何类型的审计抽样,都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设计样本

(一)确定测试目标

目标是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

测试目标即具体审计目标,取决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抽样应服务于测试目标。

考试中,测试目标通常以“某某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或“某某项目的某某认定”的形式给出。

如“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

(二)确定审计程序

如何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不是本章的内容。

根据测试目标确定审计程序属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应当有能力确定最好地实现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组合[这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而非抽样知识]。

例如:

如果测试目标是某一交易在特定阶段的适当授权的有效性,审计程序就是检查特定人员已在某文件上签字以示授权的书面证据;

如果测试目标是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审计程序就是向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函证。

(三)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1.总体

总体是审计目标的载体。

总体应具备适当性与完整性。

(1)适当性

属性抽样中,总体所包含的控制活动应当与测试目标中的控制相关联;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则总体是反映赊销审批情况的全部销售单;

在变量抽样中,总体所包含的抽样单元应与测试目标所提及的财务报表项目相关联。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应付账款的存在认定,总体可以定义为应付账款明细表中的全部应付账款。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设计样本

(三)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1.总体

(2)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与测试目标相关的项目均包含在总体中。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

少一周不完整,少一张凭证也不完整。

又如,如果测试目标是2013年度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则总体应当包含该年度入账的所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少一天,或少一项业务,都不完整。

再如,如果测试目标是存货的存在认定,则总体应包含账目记录的所有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包括所有存放地点,少一个都不完整。

总体特征

例:

测试“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具销售发票”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适当性

总体应是已发货的业务,不应是已开票的业务

完整性

应将全年的已发货业务作为总体

2.定义抽样单元

定义抽样单元,既要考虑审计目标,同时也要考虑拟实施的审计程序。

确定抽样总体后,抽样单元应当定义为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