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96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docx

给水排水管网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课后习题

1、从某市一场暴雨自记雨量记录中求得5、10、15、20、30、45、60、90、120min的最大降雨量分别是13、20.7、27.2、33.5、43.9、45.8、46.7、47.3、47.7mm。

试计算各历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min)及q(L/s·10㎡)

解:

由暴雨强度的定义和公式计算如下表:

最大降雨量〔㎜〕

降雨历时〔min〕

I=(㎜/min)

q=167i(L/s·10㎡)

13

5

2.6

434.2

20.7

10

2.07

345.69

27.2

15

1.81

302.83

33.5

20

1.68

279.73

43.9

30

1.46

244.38

45.8

45

1.02

169.97

46.7

60

0.78

130.00

47.3

90

0.53

87.77

47.7

120

0.40

66.38

2、某地有20年自记雨量记录资料,每年取20min暴雨强度值4~8个,不管年次而按大小排列,取前100项为统计资料。

其中i=2.12㎜/min排在第二项,试问该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为多少年?

如果雨水管渠设计中采用的统计重现期分别为2a,1a,0.5a的暴雨强度,那么这些值应排列在第几项?

解:

观测资料的年数N=20,最后取了100项,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M=5

(1)i=2.12㎜/min一项,m=2

其重现期P===10.1(a)

(2)P=2a时P=2=m=10.1该值应排列在第11项

P=1a时P=1=m=20.2该值应排列在第21项

P=0.5a时P=0.5=m=40.4该值应排列在第41项

3、市某小区面积共220000㎡〔22ha〕,其中屋面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30%,沥青道路面积占16%。

级配碎石路面的面积占12%,非铺砌土路面占4%,绿地面积占38%。

试计算该区的平均径流系数。

当采用设计重现期为P=5a、2a、1a及0.5a时,试计算:

设计降雨历时t=20min时的雨水设计流量各是多少?

解:

Ψ=

==0.537

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q=

降雨历时t=20min 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时,暴雨强度计算如下表:

设计重现期

暴雨强度q=

5a

293.33

2a

187.23

1a

187.21

0.5a

141.50

 

设计降雨量计算如下表:

t=20min;F=220000㎡;Ψ=0.537

设计重现期

暴雨强度q=

设计降雨量Q=ΨqF〔L/s〕

5a

293.33

3465.4

2a

187.23

2211.94

1a

187.21

2211.70

0.5a

141.50

1671.68

4、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如下图,图中个设计管段的本段汇水面积标注在图上,单位以10㎡计,假定设计流量均从管段起点进入。

当重现期P=1a时,暴雨强度公式为:

暴雨强度

经计算,径流系数Ψ=0.6。

取地面集水时间t=10min,折减系数m=2。

各管段的长度以米计,管流速以m/s计。

数据如下:

L=120,L=130,L=200,L=200,v=1.0,v=1.2,v=0.85,v=1.2.。

试求各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为多少L/s?

〔计算至小数后一位〕

解:

汇水面积计算如下表:

设计管段编号

本段汇水面积10㎡

转输汇水面积10㎡

总汇水面积10㎡

1-2

2.30

0.00

2.30

2-3

2.10

2.30

4.40

4-3

2.42

0.00

2.42

3-5

2.20

6.82

9.02

各管段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如下表:

t=10min;Ψ=0.6

设计管段编号

管长L(m)

汇水面积F(10㎡)

流速

m/min

管雨水流行时间(min)

集水时间

t=t+t

暴雨强度

i=(㎜/min)

设计流量

Q(L/s)

t=∑

1-2

120

2.30

60.0

0.00

2.00

10.00

1.45

2.0

2-3

130

4.40

72.0

2.00

1.81

12.00

1.37

3.6

4-3

200

2.42

51.0

0.00

3.92

10.00

1.45

2.1

3-5

200

9.02

72.0

3.92

2.78

13.92

1.31

7.1

 

5、试进展某研究所西南区雨水管道〔包括生产废水在〕的设计和计算。

并绘制该区的雨水管道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条件:

(1)如下图该区总平面图;

(2)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

q=(L/s·10㎡)

(3)采用设计重现期P=1a,地面集水时间t=10min;

(4)厂区道路主干道宽6m,支干道宽3.5m,均为沥青路面;

(5)各实验室生产废水量见下表,,排水管出口位置见平面图;

(6)生产废水允许直接排入雨水道,各车间生产废水管出口埋深均为1.50m,〔指室地面至管底的高度〕;

(7)厂区各车间及实验室均无室雨水道;

(8)厂区地质条件良好,冰冻深度较小,可不予考虑。

(9)厂区雨水口接入城市雨水道,接收点位置在厂南面,坐标x=722.509,y=520.00,城市雨水道为砖砌拱形方沟,沟宽1.2m,沟高〔至拱顶〕1.8m,该点处的沟底标高为37.70m,地面标高为41.10m。

各车间生产废水量表

实验室名称

废水量〔L/s〕

实验室名称

废水量〔L/s〕

A实验室

2.5

南实验楼

B实验室

Y530出口

8

Y433出口

5

Y515出口

3

Y463出口

10

D实验室

Y481出口

5

Y406出口

15

C实验室

6.5

Y396出口

2.5

解:

1、由题中给出的条件划分排水流域并管道定线如图

2、划分设计管段如图

3、计算和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

汇水面积计算表

设计管段编号

本段汇水面积10㎡

转输汇水面积10㎡

总汇水面积10㎡

1-2

15.48

0.00

15.48

2-3

18.38

15.48

33.86

3-4

14.70

33.86

48.56

4-5

33.08

48.56

81.64

5-6

32.30

81.64

113.94

6-7

9.36

113.94

123.30

7-8

20.27

123.30

143.57

9-10

17.49

0.00

17.49

10-11

31.86

17.49

49.35

11-12

11.58

49.35

60.93

12-13

31.86

60.93

92.79

13-14

4.99

92.79

97.78

14-15

8.82

97.78

106.60

15-16

8.82

106.60

115.42

16-17

25.89

115.42

141.31

17-18

10.14

141.31

151.45

18-19

21.72

151.45

173.17

19-20

11.58

173.17

184.75

20-8

14.48

184.75

199.23

8-21

0.00

342.8

342.8

21-22

0.00

342.8

342.8

4、平均径流系数

屋面面积:

85.2〔10㎡〕

道路面积:

64.01〔10㎡〕

绿化面积:

193.59〔10㎡〕

Ψ===0.42

5、,设计重现期P=1a;集水时间t=10min

6、单位面积径流量q=q·Ψ

7、各管段处设计流量计算如下表:

Q=q·Ψ·F;m=2.0

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8、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设计管段编号

L

m

汇水

面积

F

10㎡

流速

m/s

管雨水流行时间min

t=t+m·t

暴雨强度

q=L/s·10㎡

雨水

设计

流量

Q

L/s

生产废水转输流量

Q

L/s

管段设计流量

Q

L/s

管径

坡度

I

管道输水能力L/s

坡降

I·L

m

地面标高m

管底

标高m

埋深m

t=∑

起点

终点

起点

终点

起点

终点

1-2

19.4

15.48

0.75

0.0

0.43

221.4

14.4

0

14.4

300

3.0

52.95

0.058

42.59

42.52

40.99

40.93

1.6

1.59

2-3

17.9

33.86

0.75

0.43

0.40

212.4

30.2

15

45.2

300

3.0

52.95

0.054

42.52

42.45

40.93

40.88

1.59

1.57

3-4

43.3

48.56

0.86

0.83

0.84

205.0

41.8

17.5

59.4

300

4.0

60.0

0.173

42.45

42.37

40.88

40.71

1.57

1.66

4-5

52.2

81.64

0.95

1.67

0.92

191.7

65.7

22.5

88.2

400

3.5

125.0

0.183

42.37

42.24

40.61

40.43

1.76

1.81

5-6

17.9

113.94

0.95

2.59

0.31

179.7

86.0

22.5

108.5

400

3.5

125.0

0.063

42.24

41.8

40.43

40.37

1.81

1.43

6-7

31.3

123.30

0.95

2.9

0.55

176.1

91.2

22.5

113.7

400

3.5

125.0

0.11

41.8

41.3

40.37

40.26

1.43

1.04

7-8

77.6

143.57

0.98

3.45

1.32

170.3

102.7

22.5

125.2

400

4.0

130.0

0.31

41.3

41.2

40.26

39.95

1.04

1.25

9-10

37.3

17.49

0.75

0.0

0.83

221.4

16.3

0

16.3

300

3.0

52.95

0.11

42.36

42.25

40.76

40.65

1.6

1.6

10-11

11.9

49.35

0.75

0.83

0.26

205.0

42.49

2.5

45.0

300

3.0

52.95

0.036

42.25

42.23

40.65

40.61

1.6

1.62

11-12

32.8

60.93

0.86

1.09

0.64

200.57

51.33

2.5

53.83

300

4.0

60.0

0.13

42.23

42.1

40.61

40.48

1.62

1.62

12-13

10.4

92.79

0.95

1.73

0.18

190.80

74.36

17.5

91.86

400

3.5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