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96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安三类人员考试案例分析题.docx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大纲及模拟题库

1.背景资料:

某公路隧道是单洞双车道形式,开挖的单园心半径R=5.6m,直立边墙高为3m,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进行喷锚等形式的初期支护。

现有两座位于紧靠乌江一侧的高山隧道工程,1号隧道里程是K5+100~K6+320,2号隧道里程是K6+400~K6+750。

1号隧道的进口处K5+100可以进洞施工,有工作面。

1号隧道的出口处和2号隧道的进口处无法专门修建临时道路形成工作面进洞,必须从2号隧道的出口处K6+750进洞施工,打通2号隧道后,出了2号隧道的进口,从1号隧道的出口处K6+320进洞施工。

工程开工时间为施工当年的5月15日。

某国有公路工程公司中标,负责该工程的施工。

公路工程公司规定在第二年的3月15日实现两座隧道的上台阶全部掘进贯通,公司对整个隧道工程作了如下分工和要求:

(1)公司的第一工程处负责1号隧道的K5+100~K5+900,长度为800m;从隧道的进口处进洞施工。

(2)公司的第二工程处负责1号隧道的K5+900~K6+320和整个2号隧道,共计770米长.从2号隧道的出口处K6+750开始进洞施工。

(3)两个工程处施工的工程分界线位于1号隧道的K5+900处.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工,在规定的两座隧道上台阶全部贯通时间到达时(即第二年3月15日),先到达分界线的工程处,可以越过分界线将另一工程处的工程作为自己的工程进行施工,直到贯通为止,所增加隧道长度的工程量将纳入该工程处的工程费用中。

因此作为该公司的第二工程处必须抢先打通2号隧道以保证1号隧道的正常施工。

在2号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

为了抢进度和节约成本在2号隧道施工中未使用通风设备,在掘进250m(即K6+500)时,施工人员感觉缺氧头疼呼吸困难希望项目部提供通风设备;而项目部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尽快贯通2号隧道,并许诺给予奖励,如果施工人员擅自停工或怠工将采取经济处罚。

事件二:

当2号隧道继续施工掘进330m(即K6+420)接近隧道贯通时,有6人施工人员昏倒在施工现场,后抢救只有2人生还,4人死亡。

项目经理未及时向公司报告人员伤亡情况,以项目部名义与伤亡家属协商赔偿事宜。

由于死者家属不满意赔偿金额项目部才向公司报告只有2人死亡;公司主要负责人得知后2小时后将2人死亡的事故上报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

根据以上案例请做出判断或选择。

[每小题1分]

 

(1)施工单位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的拒绝权利,和强令员工冒险作业规定。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2)现场专职安全员违反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的规定。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3)根据事件二,该事故等级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

B

 (4)该事故发生后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立即

 B.1小时内

 C.2小时内

 D.24小时内

正确答案:

B

2.某一纶纤厂在生产过程中有一道清洗工序,评价清洗剂挥发这一作业条件时,可用下述方法来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清洗剂使用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就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扩散到车间,如通风不良,就具有潜在的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每小题1分]

 

(1)LEC方法又称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或格雷厄姆-金尼方法。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2)根据R=LEC公式,本案中,R=LEC=3×6×15=270,危险等级属于()。

 A.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B.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C.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正确答案:

D

 (3)此案中,假定E=10,其他条件不变,则危险等级属于()。

 A.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B.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C.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正确答案:

C

 (4)此案中,假定C=40,其他条件不变,则危险等级属于()。

 A.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B.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C.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正确答案:

B

3.背景资料:

2006年×月×日,赵某、李某在某桥梁工地加工一个钢构件需用电钻,李某去工具间拿来电钻,试了一下好用,就交给赵某,赵某拿着电钻开始钻眼。

此时,李某突然发现赵某浑身颤抖,立即拔下电源线,过去观察发现赵某手里拿着电钻不动了。

李某马上喊来了工班长孙某某说赵某触电了。

孙某某马上对赵某采取胸外心脏挤压措施进行急救,同时叫李某打电话叫车送医院。

约半小时送到当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每小题1分]

 

(1)赵某在使用I类手持电动工具时,未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违反电器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对事故应负主要责任。

判断这一分析是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2)钻孔作业中,电源箱上的漏电保护装置失灵,电钻发生漏电时未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判断这一分析是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3)赵某使用电钻打眼作业过程中,按照规范对个人防护的要求,除应戴好绝缘手套外,还应()。

 

 A.戴绝缘防护帽

 B.穿绝缘防护衣

 C.穿绝缘防护鞋

 D.戴绝缘防护镜

正确答案:

C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三项基本规定中,除采用三级配电系统与二级保护系统外,还有()。

 A.TN-S接零保护系统

 B.TN-N接零保护系统

 C.TR-S接零保护系统

 D.TR-N接零保护系统

正确答案:

A

4.背景资料:

某公路桥梁工程,总包方A公司将钢梁安装工程分包给B安装公司。

总包方A公司制定了钢梁吊装方案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由于工期紧,人员紧缺,B公司将刚从市场招聘的李某与高某经简单内部培训组成吊装组。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0××年××月××日应进行吊装,但该日清晨雾气很浓,能见度较低,吊装组就位,准备对组装完成的钢桁梁实施吊装作业。

总包现场监管人员得知此事,通过手机极力劝阻。

为了赶工,分包方无视劝阻,对吊装组仅作简单交底后,由李某将钢丝绳套于边棱锋利的钢梁上。

钢丝绳固定完毕,李某随即指挥吊车司机高某,将钢梁吊离地面实施了第一吊。

钢梁在18m高处因突然断绳而坠落,击中正在下方行走的两位工人,致使两位工人当场死亡。

事后查明钢丝绳存在断丝超标和严重渗油现象。

[每小题1分]

 

(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本次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

A

 

(2)依据《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恶劣天气后吊装作业应及时清理冰雪并应采取防漏电措施()。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3)分析事故发生经过,不属于本次事故的原因主要的是()。

 A.初次第一吊,对钢梁未作试吊;在有大雾、光线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

 B.总包方A公司将钢梁安装工程分包给B安装公司

 C.高某违章作业;李某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D.两位工人在吊装区行走

正确答案:

B

 (4)针对钢丝绳存在断丝超标和严重渗油现象这一隐患,项目部应及时检查维修和保养,截断钢丝绳破损部分,进行接长处理。

判断这一分析是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5.×高速公路分四个阶段施工,其中软基段长达14km,该段软土地基处理采用清除鱼塘淤泥及田地杂物,回填河砂至地表,再铺设60cm厚的沙砾垫层,打塑料板间距1.2m,长度为11m,其上层铺两层土工布,土工布之间是50cm砂,第二层土工布上仍是填砂.施工单位自×年3月底开始施工到×年10月底填砂已达到设计高程.路基填筑高度为4m左右,后因邻近的季华路立交桥高程提高,线路纵坡重新调整,12月底,路基填筑高度增加2.32~2.85m,施工单位接到变更设计图纸后继续施工,到×年12月底,路基填筑高度高达5.8m.次年元旦,该段路基产生了滑坍,路基平均下沉2m,工人C.X正在此段路填筑土,C及时跳离逃生,X则随路基滑下,后被救起,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每小题1分]

 

(1)本次事故的技术原因,主要在于在该段路基变更设计情况下,设计单位未增设反压护道。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2)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路基高程平均提高2.5cm,路基竖向沉降每日必须超过1.5cm。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3)关于本次事故的管理原因,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考虑欠周全

 B.没有按规范编制专项的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C.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和监管

 D.违反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D

 (4)关于预防同类事故的对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对不同情况的软土地基,要考虑不同的设计方案

 B.软土地基填筑时,必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

 C.软土地基填筑时,必须进行沉降监测

 D.避免盲目施工

 E.此类施工不属于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类型

正确答案:

E

6.背景资料:

2015年某业主将一栋大型剧院建筑的拆除任务,发包给无拆除资质的防腐保温劳务公司,由于不了解拆除作业的危险性,操作人员决定先拆混泥土梁,后拆混凝土板。

操作时,现场也无安全人员在场,无安全措施。

在梁拆至一半时全部楼板塔下,造成多人死亡。

事后检查该施工方法无方案、无交底,公司也无施工方案管理制度。

[每小题1分]

 

(1)先拆混泥土梁后拆混凝土板是事故发生原因之一。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2)大型拆除作业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必要情况下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3)拆除作业应由()单位施工。

 A.总承包单位

 B.专业承包单位

 C.劳务分包单位

 D.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正确答案:

D

 (4)拆除作业的施工方案由()批准后,方可施工。

 A.安全员

 B.项目经理

 C.企业技术负责人

 D.项目技术负责人

正确答案:

C

7.背景资料:

2010年11月26日20时30分,某城市快速内环工程B17-B18钢箱梁防撞墙施工时,钢箱梁发生侧翻,导致钢箱梁上七名施工人员死亡,另造成桥下三名施工人员受轻伤。

事故调查情况:

该项目负责人为赶工期、施工方便,擅自变更设计要求的施工程序,在钢箱梁支座未注浆锚固、两端压重混凝土未浇筑的情况下,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桥面防撞墙施工。

11月26日晚20时许,施工作业人员在钢箱梁桥面弧线外缘近B18#墩侧开始向B17#墩方向浇注混凝土防撞墙时,当商品砼罐车在向桥面输送了约3吨混凝土后,钢箱梁缓慢横向外翻,并很快呈180度跌落至地面。

在桥面上作业的7名工人因无法逃脱而坠落,后经抢救无效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