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95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docx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自1998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列》,这就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关注的重点话题。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自然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化,而南京,它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处也自然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化、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着不可代替的研究利用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要: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策略。

 

 

目次

1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1

2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1

2.1保护机构与法律法规的设置情况…………………………………………1

2.2传承基地的建设情况…………………………………………2

2.3各个区县的非遗保护情况…………………………………………2

2.4目前非遗保护还存在的问题。

………………………………………………3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

………………………………………………………3

3.1固化二代传承人并开展更多的培训工作。

…………………………………………3

3.2加大财政的投入。

……………………………………………………………………4

3.3合理地利用非遗,将其融入到现代文化中来。

………………………………………4

结论……………………………………………………………………………………5

致谢……………………………………………………………………………………5

参考文献………………………………………………………………………………5

 

一、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南京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文化名城,它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自然也有着不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南京市已经被认定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已有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项目有11项,省级项目有75项,市级项目有145项,其中也有不少项目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别是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中国剪纸(南京剪纸)、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四项。

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可分为10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杂技、民俗。

其中,项目最多的是传统技艺,舞蹈次之,再是传统美术。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十分鲜明。

首先,它的种类十分丰富,并且,南京作为一个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此处诞生的文化,既有南方的婉约灵动,又有北方的豪迈粗犷,二者交相汇融,成就了南京独特的文化特色。

其次,它的内含深蕴。

南京作为一个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南京的金箔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的人就算没到过南京,但是一提起秦淮、金陵,脑子里也定会浮现出一派灯火通明、文人骚客竞相对诗的繁华之象,由此可见,南京对国人的影响有多深远。

此外,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格多样,价值十分的高。

金陵琴派的古琴,阳春白雪赏佳期,高山流水觅知己,尽显文人骚客的风流倜傥。

同时,淳朴的民歌承载了吴头楚尾的文化记忆,呈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也同样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二、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1、保护机构与法律法规的设置情况

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南京市设置了三种保护方式,一是由文化馆主要负责,二是由文化局直接去管理,三是由文化局指派专人到地方去指导工作,负责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且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这一法规,来保护南京市的非遗。

高淳区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了干部的年底考核,秦淮区也制定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保护条例》,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的活动场所、经费支持等细则纳入了该保护条例中。

17年3月,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南京市开始施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该条例由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制定,由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条例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严格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类保护的原则,注重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鼓励和支持公民和其他组织通过收藏、展示、捐赠、资助、志愿服务以及设立保护基金、开发文化产品等方

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对非遗的来说,这样的保护无疑是最恰当的,既将它尽可能完整的传承了下来,又能够符合现如今社会的发展方向。

对待濒临消失的非遗,条例中还提到应当加大保护力度,应当同有关部门制定抢救保护方案,优先安排发放资金和安排展示、展演场地,对于这一类非议的继承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重点关注,为其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并且应安排或招募更多的学员来随其学艺,将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技艺和工艺流程记录下来。

此外,市、区人民政府还应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来进行对珍贵资料和实物的征集、收购、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整理、建档、数据库建设和维护等。

2.传承基地的建设情况

近年来,南京市为保护非遗,前后共建造了各类保护基地29个,其中南京云锦传承基地被文化部列为国际生产性保护基地,南京金箔锻造技艺被列为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素来便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据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工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这种耗时长,并且不能批量生产的工艺已经没有多大兴趣了,所以,为其设置专门的保护基地是必须需要的,否则这一精美的工艺品,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而南京金箔也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发源于南京栖霞区龙潭花园一带,此处曾是明朝制作真金线的官营作坊。

南京金箔在现如今许多的古寺庙、古建筑里都有它的存在。

古时人们除将它贴在佛像、建筑物、工艺品上外,历史上人们更多地将金箔制成金线用于皇家贵族的服饰上,将金线和蚕丝织成的绫锦称为织金,这也是现如今南京云锦的一种。

旧时老艺人将金箔业分为五行,分别为拍叶、装沾、打箔、出起、切箔。

经过前人的总结,当代南京金箔业将金箔锻制过程归纳为十二道工序,经过这一神奇微妙的过程,使金块变为了薄如蝉翼的金箔,这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是中国民间工艺的一绝。

或许只有那时候的人们才能够创造出这样精美鲜活的工艺品吧,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就算不能创造,但是这些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也不能将之丢失,一定要继承发扬下去。

所以,设置专门的保护基地,这是一项对于非议来说有效的保护措举。

3.各个区县的非遗保护情况

南京市为了让各个区县内的非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为了它的传承发展,在一些非遗数目较多的区县,建立了区级非遗馆。

例如,高淳区在老街上专门设置了高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该馆使用的展陈布置完美的将本土特色文化和高科技布展手段相结合,收到了广大人民的好评。

秦淮区也建立了东水艺苑民间艺术馆和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这两个专题馆,将秦淮一带的文化艺术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江宁区也在杨柳村建立了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并且和发改委合作承办了非议旅行项目,将非遗与一些古建筑群、文化传承产业相融合。

六合、秦淮、浦口、玄武、江宁等地还在中小学中开设了古琴,白局,剪纸,民歌等一系列传承当地文化特色的课程。

其中,六合还为当地的美食、绘画、雨花石、民歌专门编辑了四套教材,并在全区范围内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将此作为必修课程,其他地区的小学也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教材。

4.目前非遗保护还存在的问题。

关于非遗保护中现存的问题,首先便是非遗传承人的问题。

由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有的生存环境的改变,是的项目技艺的传承,无法再为新一代继承人保障生活质量,导致了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局面。

例如,目前大部分关于白局的作品都不太符合时下人们的审美,导致白局艺术无人问津,白局乐师后继无人,让白局的传承面临着较大的威胁。

而有的技艺老一辈继承人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系统的将自身掌握的技艺进行传授,大部分的项目需要新一代继承人自己细心去实践中领略和体会,像栖霞龙舞和金陵折扇的制作技艺上,新一代和老一代继承人的手艺相比,差的不只是一分半点。

其次,非议的保护还面临着面临保护资金不足的障碍。

例如,进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金陵刻经板,经过风霜的洗礼,已经驳迹斑斑,需要近千万元资金予以修复,但是其每年的经费拨款只有12万元,导致保护经费严重缺乏。

再如,由于现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的经费全部由已改制为企业的南京云锦研究所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财政就不怎会照顾到这些隶属于企业管理的博物馆,导致了云锦博物馆保护经费十分拮据,给大量的有关云锦的实物和资料,进行有效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因为人员和资金的限制,很多文化艺术项目无法定期表演,推陈出新,常年处于半停顿的局面。

像潥水的跳当当,打社火等项目,由于不和现代人的审美,又无法推出新节目,而了投入的资金又不足,使得相关人员的收入十分不稳定,甚至难以维持日常生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

1.固化二代传承人并开展更多的培训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是当代对非遗保护的一项重大的问题,所以,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其相关的继承人是南京市保护非遗的工作重点。

对于新一代继承人的选取,老一辈继承人应按照传承方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应合理利用群体传承,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等不同方式,尽早尽快地固化二代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大都给予传承人的奉献,所以政府应当对这些继承人适当的予以生活和工作上的支持,保护其相关利益,在一定条件上基于物质上的帮助。

对非遗的传承来说,家庭传承无疑是最方便快捷也是最有效的,但是传承人的家庭人数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需要更多的社会上的人士来继承非遗。

社会传承主要源于师父对徒弟的耳濡目染而习得的,并且社会传承也能使非遗得到更多的继承人,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和提倡这种收徒式的继承方式,而为了发扬光大这种方式,我们不仅仅要对带徒的师傅进行一定的补贴,对于跟随师父学习的徒弟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进行补贴。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相关非物质文化的培训工作,一些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人去传承发扬,而是需要社会中的人人都去了解、发扬它,比如,我国的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起源最早的乐器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和高贵典雅的艺术。

还应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探索后继人才的最佳培养机制,重点保护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利用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通过探索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在校园、社区等地区创建艺术实践教育基地,多渠道培养人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有人。

2.加大财政的投入。

资金的不足也是非遗传承所面临着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众多的资料需要收集整理,众多的历史文物需要修缮保护,这些都需要庞大的经济条件来支持完成。

并且,在《江苏省非物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