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9186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11.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1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13.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

①②③

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用心一也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语段,完成7-11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畜:

牲畜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反复陈述

C.谨庠序之教庠序:

学校D.黎民不饥不寒黎民:

百姓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王好战,请以战喻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移其粟于河内

D.非我也,兵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5、《劝学》

1.下边加点的字的注音,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靛青(ding一种染料)B.虽有槁暴(pù

曝晒)

輮以为轮(ró

u使…弯曲)君子生非异也(xì

ng性格)

金就砺则利(lì

磨刀石)驽(nú

)马

知明而行无过矣(zhì

智慧)锲(qì

雕刻)而不舍

C.善假(jiǎ利用)于物D.跂而望(qì

提起脚后跟)

跬步(kuǐ半步)骐骥(jì

金石可镂(1ò

u雕刻)爪(zhǎo)牙

而闻者彰(zhāng清楚)其曲中规(zhò

ng符合)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青,取之于蓝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下列各句中对“绝”解释分别是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佛印绝类弥勒()④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隔绝B非常C横渡D停止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

功劳,功勋B.驾驶;

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

成功,功效D.量词;

功能

6.“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7下列各句中对“焉”解释分别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且焉置土石④犹且从师而问焉

A助词,不译B兼词,于此C兼词,于何D代词,代人

8.请分别填入对下列”于”是解释正确的序号()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其皆出于此乎?

A介词“对于”B介词“在”C介词“比”D介词“向”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D、逆境才能成才。

11、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有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

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的原因啊。

17、《师说》

1.指出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盛则近谀(奉承拍马)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论)④小学而大遗(学习)

⑤圣人无常师(常有的)⑥郯子之徒(学徒)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3、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

赠送B.不耻相师师:

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

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

懂得

4.选出下列各句中“师”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④则耻师焉⑤或师焉,或不焉⑥不耻相师

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

5.指出对下列句中“之”自用法规类正确的一项()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作《师说》以贻之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⑥彼童子之师

⑦郯子之徒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⑨句读之不知⑩或之不解

A.①②/③④/⑤⑦/⑨⑥/⑧⑩B.①②/③⑥/④⑦/⑤⑧/⑨⑩

C.①③/②⑤/④⑦/⑥⑩/⑧⑨D.①⑤/②④/③⑥/⑦⑩/⑧⑨

6.指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A.古之学者必有师古()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D.小学而大遗古()

8、对下节有关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A.“古文”,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同义,即指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

B.“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经”,指经典著作的正文,“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C.“李氏子蟠”,姓李,字子蟠。

D.“不拘于时”中的“时”,指作者所处的时代“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风气

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君乃返迎而贺

C.吾从而师之D.其皆出于此乎?

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

chuá

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贻:

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

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

,阿谀,奉承

11、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A.感慨B.叹息C.悲哀D.愤慨

14、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吾从而师之B.天下云集响应C.侣鱼虾而友麋鹿D.父利其然也

13、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何以伐为?

1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

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

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

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

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16、过秦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甿隶(mé

ng)  万乘(shè

ng)  锄耰棘矜(yōuqí

n)

B.鞭笞(chī)  从散约败(zò

ng)  瓮牖绳枢(yǒu)

C.隳名城(huī)  蹑足行伍(há

ng)  度长絜大(dù

 jié

D.以窥周室(kuī)  亡矢遗镞(shǐzú

)  逡巡(q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故业(mé

ng承接)膏腴之地(gāoyú

肥沃)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

马鞭子)

C.瓮牖绳枢(yǒu窗户)鞭笞天下(chí

打)D.制其弊(bì

疲惫)逡巡(jù

n xú

n徘徊)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

)藩篱(fān)崤山(xiá

o)蒙恬(tiá

B.逡巡(qūn)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

i)

C.谪戍(zhé

)鞭笞(chī)黔首(qiá

n)囊括(ná

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

)赢粮(yí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

5、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①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秦人开关延(迎)敌。

④信臣(送信的大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⑤流血漂橹(盾牌)。

⑥因河(护城河)为池(城池)。

⑦收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

⑧履至尊而制(制造)六合(天地四方)。

A、①②③⑤⑧B、②④⑤⑥⑧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④⑤⑦

6、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7、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 )

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余威震于殊俗。

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F.孝公既没。

8、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

吝惜。

B.委命下吏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

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难:

起事、首倡。

9.选出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

9.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10.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11.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12.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 

A.振长策而御宇内 

译:

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

收集天下的军队。

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E.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3.选出下列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B)

①锄耰棘矜 

②钩戟长铩 

③万乘之势 

④度长絜大 

⑤一夫作难

A.yōu 

chè

nɡdù

xié

nB.yōu 

jǐshè

nɡ 

duó

n

C.yǒu 

jǐ 

nD.yǒu 

shè

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15.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陈涉与秦王朝的对比,以及陈涉与九国对比)

18、晏子治东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景公召而数之数:

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罪:

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

C.避贤者之路避:

避开、闪开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谢:

感谢(道歉)

2、与“君乃反迎而贺”中的“乃”相同的是(A)(却)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B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于是)

C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们的)D阿姆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竟然)

3、下列加点字与“陂池之鱼,以利贫民”中“利”的用法相同的是(B)(形容词作使动用法)

A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动词作使动)B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C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名词作使动)D吾从而师之(《师说》)(名词意动用法)

4、填写下列多义“谢”的含义

①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道歉)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5、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特殊句式。

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主谓倒装,语序:

子之治东阿也,甚善矣)

②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省略句,省略主语,语序:

“臣”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③君乃反迎而贺(省略句,省略宾语,语序:

君乃反迎而贺“臣”)

④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判断句,翻译:

“……,是你的东阿”)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B)

A臣请死之。

为……而死B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

嘱咐,托付(走后门,说情)

C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改变做法D仓库少内,便事左右。

近臣

7、与“君乃反迎而贺”中“而”字用法相同是(B)(表承接)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表转折)B外连衡而斗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