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9066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上课教案二Word文档格式.docx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

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必修四特殊句式

1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

3常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4血色罗裙翻酒污(被动句)

5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被动句

必修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

(2)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变式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

  翻译:

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

“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

其倒装现象主要有: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

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

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

“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

“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再如:

  沛公安在?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

  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削币说》)

  (三)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

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

“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四)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

“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巩固翻译

一、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非我也,岁也

  非我也,兵也

  二、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河伯)顺流东行,(河伯)至于北海,(河伯)东面而视,(河伯)不见水端。

  四、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何后之有

  忌不自信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定语后置:

  四方之士来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乃号令于三军曰

  遂使之行成于吴

  十年不收于国

  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赵氏求救于齐

  和于身也

  甚于妇人

  贤于长安君

  封之以膏腴之地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浴乎沂,风乎舞雩

  为国以礼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文言句式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②刘备天下枭雄

C.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②妪,先大母婢也

D.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②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①沛公安在 

②大王来何操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子何恃而往

C.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①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

“(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4.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仲

15.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A.①乃人见,曰:

“何以战?

”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①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②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

D.①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②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16.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17.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良曰:

“(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18.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20.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A.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②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①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②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D.①遂与秦王会渑池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1、阅读下文,完成第

(1)—(3)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

也。

寇至当守;

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

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则人谁肯固矣() 

②其必济()

③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侃率之以乘城()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译文:

②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环滁皆山也。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B.1、4/2、3/5、6/7/8/9

C.1、2/3、4/5、8/6/7/9、10D.1/2、3、4/6/7/8/9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和,和。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齐人勿附于秦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

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

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8、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9、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

2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童子何知C纤歌凝而白云遏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22、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

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

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

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

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C.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

我没能见到他的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