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严格落实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四)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管理食品添加剂;
在自制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以消费者易于辨识的方式进行公示。
第十二条(召回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按照《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规定,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食品经营者停止销售,提示消费者停止食用,对召回的不安全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
第十三条(自查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特殊食品要求)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立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该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
第十五条(其他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培训、标签标注、特殊食品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并保持有效运行。
第十六条(配合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接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提供检查场所,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回答相关询问,协助核查生产经营情况和抽取食品样品。
不得拒绝、逃避,或者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碍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章监督检查内容和要求
第十七条(监督检查计划)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编制本行政区域年度监督检查计划。
监督检查计划应当包含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的方式、抽查比例、检查频次、检查重点及产品抽检等内容。
第十八条(其他监督检查)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可以根据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投诉举报等情况,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检查内容)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的监督检查,按照《检查要点表》中表1-1的规定进行。
保健食品生产者的监督检查,按照《检查要点表》中表1-2的规定进行。
食品销售者的监督检查,按照《检查要点表》中表1-3的规定进行。
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按照《检查要点表》中表1-4的规定进行。
第二十条(抽查方法与内容)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开展1次覆盖《检查要点表》全项目的检查。
规定为必查项目的,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漏检。
根据监督检查需要,检查员可以随机抽取《检查要点表》中的部分检查内容进行重点检查。
第二十一条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参照《检查要点表》的内容,依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制定监督检查表格。
第二十二条(监督检查方式)食品生产者的监督检查,采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的书面材料记录检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食品销售者和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采取现场检查的方式;
并视情况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书面材料记录进行检查。
第二十三条(检查时间)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的业态、品种、特点以及监督检查内容的需要,确定监督检查的时间,一般应在生产经营者生产、营业时间内开展监督检查,不得提前通知企业。
第四章监督检查程序
第二十四条(人员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监督检查,应有2名以上检查员参加,并当场出示有效证件。
第二十五条(邀请专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消费者代表等人员参与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六条(现场检查)检查员开展监督检查,可以采取《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条列举的检查措施。
第二十七条(检查记录)检查员应当按照本办法和《检查要点表》的内容要求,如实作出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描述性记录,并填写《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以下简称《检查结果记录表》)。
《检查结果记录表》一式两份,由检查员和被检查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质量安全负责人签字,一份由被检查单位留存,一份由监督检查部门存档。
负责实施监督检查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检查员对所检查项目的检查结果负责。
第二十八条(异议处理)被检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检查结果提出异议的,可以签署异议,但应当说明异议事项和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检查员应当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
核实后仍无法达成一致的,检查员应当报告监督检查部门。
被检查单位拒绝签字的,检查员应书面记录并报告监督检查部门,由监督检查部门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定期公布)监督检查结束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在部门网站上公布检查记录和检查记录表的结果以及检查员姓名等信息。
食品经营者应当在消费者易于接收到消费信息的经营场所公示监督检查结果。
第三十条(责令整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在监督检查或抽样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责令改正的,现场出具限期改正通知书,提出整改内容及要求;
检查员应当对被检查单位的整改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并记录跟踪检查情况。
第三十一条(违法查处)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依法应当进行行政处罚的,按照行政处罚程序依法进行查处;
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及时履行案件移送程序;
涉及其他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其他监管部门的,应当及时进行通报。
第三十二条(实施召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或抽样检验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或者产品检验不合格的,应当要求生产经营者及时追查食品流向,召回不安全食品。
第三十三条(信用档案)监督检查结果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已有处罚规定的,按《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不配合监督检查)检查员对被检查单位拒绝、阻挠、干涉检查的行为应当进行书面记录,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造成无法完成检查工作的,有关检查结论判定为不合格。
第三十六条(风险防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证据,经调查认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继续生产经营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当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暂时停止生产经营,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置。
第三十七条(餐饮服务添加剂未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及公示食品添加剂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督查人员违规处理)检查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按照权限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造成后果的;
(二)隐瞒、谎报、缓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阻碍、干涉监督检查工作的;
(四)在监督检查中伪造或者指使他人伪造记录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范围)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监督检查内容和要求参照食品生产企业要求执行。
第四十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表1-1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监督检查要点表
重点项46项;
一般项61项,共107项。
检查项目
序号
检查内容
评价
备注
1、企业资质情况
1.1
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是□否
*1.2
实际生产的场所、生产的范围等应与生产许可证书内容一致
1.3
在生产许可有效期内,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
2、生产环境条件情况
2.1
原料处理和原料加工、包装、储存等场所环境整洁
2.2
原料处理和原料加工、包装、储存等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3
墙壁、天花板、地板等硬件设施完整,无破损。
2.4
照明设施满足日常操作需要,并有防护装置。
2.5
在清洁作业区入口处应有专用的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施。
2.6
有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2.7
配备足够的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清洁设施
2.8
应具有适宜的除尘或通风设施。
2.9
通风排气设施应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
2.10
进、排气口应装有防止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施。
2.11
现场人员有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工作服干净
2.12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妥善保存
2.13
洗涤剂、消毒剂应当有相应的领用使用记录
2.14#
合理部署虫害监控装置,定期检查,并有监控记录
2.15#
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
2.16#
无发现虫害的迹象
3、进货查验情况
注:
①检查盛放主要原辅料的仓库;
②原辅料品种随机抽查,不足2种的全部检查)
3.1
进货查验制度完备
*3.2
查验原料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3
查验食品添加剂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4#
查验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5
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
*3.6
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3.7
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3.8
原辅料的储藏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3.9
进货查验记录真实、完整
3.10
进货查验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
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4、生产过程控制情况
成品库至少抽取2批次产品,按生产日期或批号追溯完整生产过程记录及控制种的全部检查,有专供特定人群的产品至少抽1种查。
*4.1
无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原辅料。
4.2
建立和保存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
4.3
建立和保存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领用出库记录
*4.4
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4.5
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与参数与企业提供的工艺规程一致
*4.6
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无微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检查“车间洁净度控制”)
*4.7
生产现场不存在人流、物流交叉污染
*4.8
不存在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
4.9
有生产环境检测要求的,定期进行检测并记录
4.7
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无违法使用回收食品和过期食品、食品添加剂等
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4.10
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
5、出厂检验落实情况
采取抽查方式
5.1
用于开展出厂检验的设备齐全
5.2
检验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5.3
出厂检验项目与企业执行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保持一致
5.4
有型式检验要求的,按规定进行型式检验
*5.5
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
5.6
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
*5.7
自行进行出厂检验企业实验室测量比对情况
5.8
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5.9
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5.10
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应留存检验报告
5.11
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
5.12
检验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5.13
检验记录及时、清晰、真实、完整
6、不合格品管理情况
6.1
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6.2
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
*6.3
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7、贮存和运输
采取抽查方式,有冷链要求的产品必须检查冷链情况。
*7.1
根据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的特点和卫生需要选择适宜的贮存和运输条件,
*7.2
建立和执行同产品相适应的仓储、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和记录
7.3
不可将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与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7.4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容器、工器具和设备应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7.5
仓库温度符合要求,定期校准,有维护温湿度监控设备
8、标识标注符合情况
可直接检查第3项中抽取的样品
8.1
名称、规格、净含量。
*8.2
生产日期、保质期
8.3
成份或者配料表
8.4
产品执行标准代号
8.5
贮存条件及产地
8.6#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7
生产许可证编号及相关标志
8.8#
营养标签标注
*8.9#
专供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标签应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仅适用特定的产品)
8.10
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9、销售台帐记录情况
9.1
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记录情况
*9.2
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及对应的出厂检验记录
9.3
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记录情况
*9.4
销售日期及出货交付记录情况
10、标准执行情况
*10.1
生产所依据标准符合规定
11、不安全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召回制度落实情况
*11.1
建立不安全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召回管理制度并如实、完整记录
*11.2
保存对不安全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召回记录和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
11.3
向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11.4
问题整改情况
12、从业人员管理情况
12.1
食品安全岗位责任人的确定情况
12.2
岗位责任人在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的责任落实情况
*12.3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12.4
直接接触食品人员有健康证明,符合相关规定
12.5
建立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12.6
保存对从业人员相关培训记录
1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情况
13.1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13.2
定期记录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13.3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建立和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14、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管理情况
*14.1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经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注册
*14.2
实际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按规定注册
*14.3
婴幼儿配方乳粉按照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
*14.4
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委托生产、贴牌生产、分装方式生产
*14.5
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14.6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14.7
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标签等事项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4.8
婴幼儿配方食品应当按照备案的事项生产
*14.9
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14.10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有效
*14.11
实际生产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按规定注册
*14.12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当按照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生产
*14.1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14.14
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14.15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
□是□否
15、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管理情况
*15.1
生产原料和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15.2
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
*15.3
建立和保存原料、食品添加剂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15.4
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
*15.5
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添加剂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
*15.6
对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原、辅材料和包装,应当查验供货者生产许可证明。
16、其他需要检查的情况
16.1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其他需要记录的问题:
说明:
1、上表中打*号的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