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Word下载.docx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边
5.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解释不同其它三项的一项是()(原创题)
A.盘盘焉,囷囷焉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箪瓢屡空,晏如也
6.下面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原创题)
A.戍卒叫,函谷举。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何为而在此D.汝之不惠甚矣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原创题)
A.①过岐亭,适见焉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余告之故
C.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D.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皆为龙虎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题)
A.《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B.《方山子传》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C.《李凭箜篌引》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D.《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世家》,本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由垓下被围,到乌江自刎,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二、现代文阅读(3×
3=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试题。
(改编题)
试论“文化低保”
“文化低保”是相对于生活低保提出的,在本质上文化低保与生活低保都是以促进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
具体来说,文化低保是政府各相关部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从文化层面对低保群体进行救助。
从作用上来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老百姓吃饱穿暖的问题,那么文化低保则是相对于生活低保所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最广大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构建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是为了保障文化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笔者认为“文化低保”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群众要读得懂文化,这是指社会文化弱势群体要平等的受教育。
著名学者许嘉璐认为教育的本质功能是留存、传承、创造文化的基础,所以把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教育放在第一层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群众身边要有易得的可触摸的文化载体,这是指文化资源要充分、平均;
第三是群众享受文化,把群众文化提升到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的高度。
狭义上文化低保是为文化弱势群体(如:
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易于理解的、最基本的文化读物、视听设备,使他们正常参加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也是文化低保的前两个层次。
广义上的文化低保则是基于文化弱势群体所提供的文化教育资源、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制度保障等,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现,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的要求,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化低保建设要借鉴最低生活保障的经验,在具体操作中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点,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统筹规划和建设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文化低保要注重均等性。
党和政府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和要求,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开展文化低保过程中,必须强调均等性,这包括教育资源均等性、文化资源均等性以及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等。
文化低保也要应保尽保。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个宗旨是“应保尽保”,同样,文化教育领域仍然需要这个法则,文化低保也要“各类人员应保尽保”,将最广大的文化弱势群体纳入到保障之中,尽可能发挥文化低保在平衡教育资源、文化资源方面的作用。
文化低保要满足各年龄段、各个文化层次以及各类群体的需求,在资源上予以保障,着力推进文化低保的“制度全覆盖”和“人群全覆盖”。
文化低保要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相结合。
文化低保要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形式,成为促进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必将越来越突出。
(选自2011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
9.根据文意,以下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许嘉璐认为教育的本质功能是留存、传承、创造文化的基础,应该把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教育放在文化低保第一层次。
B.广义上的文化低保是基于狭义上文化低保的内容,更强调“文化低保”的实施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的作用。
C.文化低保借鉴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宗旨“应保尽保”,强化推进文化低保的“制度全覆盖”和“人群全覆盖”。
D.保障文化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教育权益,政府部门才能实行把文化低保提升到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的高度。
10.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低保”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低保”是政府部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对弱势群体从文化层面进行的救助。
B.文化低保是为广大的普通百姓日常文化生活构建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
C.文化低保与生活低保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以促进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
D.文化低保在实际操作中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点,同时也必须强调“均等性”。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益性,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是救助性服务性的;
B.基本性,是指建构广大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构建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
C.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城市农村,不分东中西部,不分中国外国,都平等地享受服务;
D.便利性,就是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近参加。
三、文言文阅读(3×
2+2×
5=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5题。
屈原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於江滨,被髪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
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出自《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12.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原创题)
A.蝉蜕:
蝉蜕之壳,此处以喻解脱。
B.《国风》:
《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各地的民间歌谣所组成,有十八国风,一百六十篇。
C.常流:
长流,即江水
D.怀瑾握瑜;
瑾、瑜,美玉。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13.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原创题)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4.选出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改变题)
A.本文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屈原至於江滨”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原创题)
(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原创题)
四、诗歌阅读(5+6=11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这首五言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5分)
(2)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
(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2×
5=10分)
17.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名句。
(每空1分,共10分)
(1),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2)鸟雀呼晴⑷,。
水面清圆⑺,一一风荷举⑻
(3)《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5)《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改编题)(22分)
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
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
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
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
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
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
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
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
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
“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
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
“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
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不懂。
然而,后来的一堂教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
”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
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
“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的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
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
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三段通过能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6分)
(3)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
(4)请从“求学”和“治学”两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
七、语言文字应用(6分)(原创题)
19.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15个字。
(6分)(原创题)
2015年1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意味着有将近4000万人要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破冰。
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有1/4网友对此表示关注。
这一决定引起了部分人群对于“中人”待遇是否会降低的讨论。
(1),当时二十多年前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进行改革。
在有关文件中,普遍将已经退休的称作“老人”,新参加工作的叫做“新人”,而处于中间状态的习惯上被定义为“中人”。
对于养老金“并轨”后“中人”养老保险的待遇结构,
(2):
“2”是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个“1”是视同缴费年限的过渡性养老金;
一个“1”是职业年金。
“对‘中人’的待遇,(3)。
”胡晓义说,“但我想应该可以有好的预期。
八、作文(60分)(原创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母亲领孩子去动物园看猴子。
孩子把花生、香蕉扔过去,笼中猴母子中的母亲翻着筋斗来接,孩子大乐:
"
猴子好笨哦!
然后不停投掷食物,兴尽而返。
笼中猴儿子不解地问,伸手去接东西就行了,何苦翻筋斗猴母亲说,这样他们才能给我们更多好吃的呀,然后作结论说:
人类好笨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衡水市第二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三调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D
畸轻畸重:
有时偏轻,有时偏重。
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天长地久: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亦乐乎:
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
2答案B
A.在“在研制”后加“的”
C项,.从……到……,表示一个跨度,一个过程,前后应是同类事物,。
本句却是从“生产方式”到“产品基地”,前后关联不到一起。
D项,去掉“外”字。
3答案 C解析:
③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D项;
“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句放前,排除A项;
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④前的“故”,可断定“④⑥”放“⑤①”后,排除B项。
4C5B6A
7D.D动词,是/A恰好、适应/B.旧交情、原因/C副词,达到顶点、动词,取尽
8D《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9.AA项,“应该把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教育放在文化低保第一层次”是作者的观点。
10.A【解析】“对弱势群体从文化层面进行的救助”一句有误。
原文中是指“文化弱势群体”,这里偷换了概念。
11.C(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说明是中国政策,只针对中国)
12B十五国风
13答案:
D
14答案:
D
15
(1)
【答案和解析】答案:
(1)张仪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解析:
(1)关键词:
如因币状语后置各一分,句子通顺1分。
共5分
(2)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
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解析
(2)关键词:
妍、主语、缦、幸各一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屈原传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
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
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
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想要更改它,屈原不同意,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