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8653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欧经贸状况解析Word下载.docx

Abstract:

Beforethecrisis,thetradevolumeoftheEUandChinaincreasedrapidlyandtheEUhasbecomeChina'

sfirstlargesttradingpartner;

therapidgrowthofdirectinvestmentinChinaisinvariousforms;

thefieldoftechnicalcooperationiscontinuouslyexpanding,andbothofsizeandamountareincreasingrapidly.However,afteroutbreakoftheglobalfinancialcrisisinSeptember2008,worldeconomicgrowthstartedslowing.China-EUeconomicandtradeexchangeswillinevitablybeaffected.Mainfeaturesfollow:

importandexportvolumedecreasedsignificantly;

thedirectinvestmentfromtheEUdeclined,butChina'

s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creased;

advancedtechnologiesintroducedfromtheEuropeanUnionradiateadownwardtrendinthequantityandquality;

tradefrictionhasincreasedconsiderably.ForthisweshouldtakecorrespondingmeasurestoactivelyrespondtothechallengesofthefinancialcrisisandenhancethelevelofChina-EUeconomicandtradeexchanges.

KeyWords:

financialcrisiseconomicandtradeofChinaandtheEUImportandexporttradeFDIEconomicandtechnicalcooperation

前言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经济体,中欧经贸关系有着很大的互补性。

自欧盟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往来突飞猛进,中欧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贸合作格局已逐步形成。

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新近还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而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盟经济出现了衰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进出口贸易的增速严重下降,使中欧经贸的发展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一文献综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欧经贸的影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中欧经贸发展受到了不利的影响,是一种负面的冲击。

赵若凡在《金融危机对中欧经济影响的比较分析》(2009)一文中认为,在贸易出口方面,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远甚于欧洲,而对欧洲则是对各国产生多层次的影响[1]。

李惠瑛在《再论新形势下的中欧经贸关系》(2009)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深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中欧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发展速度缓慢[2]。

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给中欧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陈昆在《互利共赢—中欧经贸的未来》(2008)中指出,虽然金融市场动荡,欧盟宏观经济进一步恶化,但是中欧经贸关系仍处于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局面[3]。

二金融危机前中欧经贸发展状况

中欧经贸关系在金融危机之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欧盟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而中国市场巨大,劳动力丰富,投资环境优越。

虽然,中欧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但存在着互补关系,这就为中欧经贸关系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中欧经贸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中欧贸易总量迅速增加,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自1997年以来中欧贸易总量迅速增加,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年底欧盟已成为仅次于日本与美国的中国第三位贸易伙伴,到1998年底中欧互为对方第三位贸易伙伴[4]。

从2000-2005年,中国从欧盟进口增长了69%,而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已经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1/5。

根据海关统计,2002年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出现了90多亿美元的顺差。

2003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达到1350亿欧元,接近中国与美国及日本的贸易额,同比增幅达44.4%[5]。

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再创新高,达到1772.8亿美元。

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2173亿美元,同比增长22.6%。

2006年在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慢的形势下,双方贸易仍呈较快增长势头,贸易额增加到27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5.3%[6]。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15.5%。

其中中方对欧盟出口18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6%;

自欧盟进口90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2006年中欧贸易规模在30年中增长了112倍,远远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规模70倍的平均增幅[7]。

表12000-2006年中欧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单位:

%)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进口增

长率%

21.2

15.8

8.15

40.9

28.8

5.0

22.7

出口增

26.4

7.1

17.6

62.8

36.9

34.0

26.7

表22000-2006年中国与世界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单位:

35.85

8.22

21.18

39.84

36.00

17.58

19.92

27.84

6.78

22.36

34.58

35.41

28.42

27.18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

从表1的大致趋势可以看到,中国连续六年对欧盟的进出口数量和规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进出口增长率除了个别年份,都呈上升趋势,2003年增幅最大。

与表2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规模增长相比,大多数年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同比都高于中国对世界出口增长率。

相反,中国从欧盟进口增长率低于中国从世界的进口增长率。

中欧经贸关系紧密联系。

2.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规模增大,领域广泛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投资质量相对较高;

在华直接投资项目规模大,增长迅速;

投资分布广,形式多样。

1986-2005年,欧盟对华实际投资项目数从32个增长到了2846个,年平均对华实际直接投资金额也从1.79亿美元增长到51.94亿美。

截至2006年12月,欧盟在华累计投资项目25418个,合同金额979.5亿美元,实际投资531.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引进外资的8%[8]。

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如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爱立信和阿尔卡特通信等[9]。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领域广泛,涉及到一、二、三产业。

下面是2005年欧盟在华直接投资领域的相关情况。

图12005年欧盟在华新设立企业数(单位:

家)

图22005年欧盟在华合同投资金额(单位:

亿美元)

图32005年欧盟在华实际投资金额(单位:

由商务部统计数据整理而得。

表中1代表欧盟在农林牧渔领域的投资;

2代表欧盟在制造、采掘和能源生产供应等领域的投资;

3代表欧盟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

由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到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产业领域广泛,但资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的资金比重较少,特别是第一产业。

但第三产业设立的新企业多于一、二产业。

3.中欧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和金额迅速增加

欧盟是我国最大技术供应方,而且中欧合作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

中欧合作涵盖包括环保、农业、信息、交通、能源等领域,还开展科研、核能、航空和海关等方面的技术合作。

从欧盟引进的技术数量与金额来看,均占中国引进技术总量的比重较大。

根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从欧盟引进技术2597项,合同金额86.6亿美元,占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39.3%,接近中国从日本(52.4亿美元)、美国(42.3亿美元)技术引进的总和。

截至2006年底,中国自欧盟累计引进技术24,108项,合同金额986.6亿美元。

欧盟许多知名企业参与了中国的重大项目建设,占有中国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壳牌石油、大亚湾核电站、SPA、磁悬浮列车等已经成为中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三金融危机使中欧经贸发展受阻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盟各国市场低迷,经济衰退,明显制约了我国对欧盟的出口。

再加上人民币对欧元的持续升值,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更是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1.中欧进出口贸易额增速明显下降

经济的不景气,使欧盟的整体需求下降。

据OECD2008年11月25日的报告预测,2009年OECD国家商品与服务进口将下跌0.2%,其中英国下降3.4%,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下降1.6%、0.7%和0.4%,只有德国增长2.8%,但增速比2008年减少2.6个百分点。

2008年11月份,欧盟工业生产下滑,同比降幅高达7.7%,当月欧盟的外贸逆差达238亿欧元,出口同比下降11%,进口下降4%。

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欧盟27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环比下降2.5%,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3%。

这些数据显示,欧盟经济出现了衰退。

欧盟经济下滑,也使欧盟国家对进口需求下降,从而影响到中欧双边贸易。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4255.8亿美元,但增幅比上年度下滑了7.5%,增速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

2008年中国对欧出口2928.8亿美元,进口132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幅下滑9.7%和2.8%[10]。

2009年1—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7.2%,其中对欧盟贸易下降20.2%,对美国和日本贸易的降幅则分别是17.4%和25.7%[11]。

表32007-2009年上半年中欧进出口额及同比增长率

金额单位:

万美元

进出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2007(1-6)

15,834,883

10,787,974

5,046,909

27.3

30.2

21.7

2008(1-6)

20,213,665

13,702,082

6,511,583

27.7

27.0

29.2

2009(1-6)

15,996,626

10,346,953

5,649,672

-20.9

-24.5

-13.1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整理而得。

从表3中可以看到,2007至2009年这三年的上半年中欧进出口的同比变化,可以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滞后性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贸易才显著恶化。

而出口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到今年出口下降更为明显。

这从一个侧面看出,危机使中欧进出口贸易受到了明显的冲击。

  图42007-2008年中国对欧盟月度出口增长率(单位: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架马车”。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冲击,外部需求下降,从而使中国出口受阻。

从图4中可以看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对中欧经贸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2008年2月中国对欧盟月度出口增长率几乎降到最低水平,而3-12月的出口量也都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

2.欧盟对我国直接投资下降,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增加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盟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下降。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欧盟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为38亿美元,同比2006年的54亿美元下降了29%;

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项目数2384个,同比下降8.97%。

2008年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目为1844个,同比减少22.7%。

2009年上半年欧盟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新增项目为712个,同比下降了22.69%。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使欧盟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下降了,但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却创造了机遇。

由于金融危机使欧盟金融市场流动性全面紧张,许多企业面临困境,纷纷欢迎外来投资,这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了机会。

从流量上看,2006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1.287亿美元,2007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711%;

2008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4.67亿美元。

从大趋势上看,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是不断增加的。

与此同时,在欧洲地区设立境外企业近2000家,占16.3%,主要分布在许多欧盟国家。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如图5所示。

图52008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2008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表中1代表制造业;

2代表金融业;

3代表批发零售业;

4代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代表采矿业;

6代表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7代表农林牧渔业;

8代表房地产业;

9代表其他产业。

3.自欧盟引进先进技术的数量和金额都呈下降趋势

欧盟是我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

但金融危机之后,自欧盟引进先进技术的数量和金额都比往年下降。

2007年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2892万项,合同金额136.4亿美元。

2008年中国自欧盟引进技术2814项,合同金额107.6亿美元。

2009年1-6月,我国自欧技术引进1236项,合同金额26.2亿美元。

然而两国正在寻找经济技术合作的新亮点,重点在节能减排、生命科学、医疗卫生,以及航空、安全生产、清洁能源、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

5月7日,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召开的第二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除在传统的经贸领域之外,着力探讨了“促进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低碳经济”等新议题,为经济增长寻找新动力。

在低碳经济合作中,清洁发展机制(CDM)下欧盟与中国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中国有至少2000多个CDM项目,其中联合国已经认证的达到了500多个,占世界上此类交易的57%,如果剩下的1500个项目也被联合国批准,则可能达到全球此类交易80%以上的排放交易额度。

[12]

4.中欧双边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随着欧盟经济的逐渐衰退,欧盟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欧盟奉行以攻为守战略,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明显增强。

中欧双边贸易摩擦也随着贸易额的增长在加速。

从2007年7月到2008年,欧盟对中国发起约12起反倾销调查。

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欧盟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达6项,反规避立案调查1项,初步裁定2项,最终裁定4项,临时措施1项,通过课征惩罚性关税的议案1项[13]。

目前欧盟一共有129项反倾销调查,7项反补贴调查,中国占1/3。

从今年开始,欧盟对华大概有4、5件反倾销调查。

欧盟是世界上运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最频繁和严格的地区之一,目前形成了包括约300多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指令和10万多个技术标准的双重结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体系,内容涉及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及认证制度,以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14]。

因此,欧盟对我国实行技术壁垒占其总量高达41%,高于美国和日本。

例如,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标准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则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这就意味着中国茶叶今后只有达到绿色食品的A级标准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中欧之间的经贸发展,但我们应看到,双方合作的大方向依然没有改变,深化双边经贸发展的大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对中欧经贸发展带来的挑战,进一步提高中欧经贸发展的水平。

1.有选择地在重点领域对欧盟投资

2008年9月初以来,欧元区的银团贷款市场已经急剧放缓,10月份对非金融机构的累计银团贷款大约为60亿欧元,这是自2004年2月以来的最小值,仅相当于2007年月发行量的25%。

在9月和10月期间,银团贷款交易总额下降到约360亿欧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40%,比2006年减少了70%[15]。

可以看出,欧盟许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环境。

抓住这一对我国企业投资有利的时机,可以有选择地在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如:

新资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保技术、建筑节能、废物处理等领域。

我国应鼓励和支持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欧盟的投资,通过金融危机这种特定时期的战略收购,将以金融资产形式存在的外储转变为企业股权,这将有利于缩短我国与西方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

2.积极引进欧盟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欧盟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扩大外部需求,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会有所减弱,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此,应积极引进其先进的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企业结构优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建立中欧高科技开发基金,支持和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与欧盟有关机构开展联合研制和开发,推动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

3.加强中欧高层对话机制,努力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当前,为了更好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应加强中欧高层对话机制。

最近几年,中欧相继建立并启动了知识产权、贸易与投资政策、工业政策、竞争政策、纺织品贸易等对话机制网络。

2007年11月,中欧宣布建立副总理级经贸高层对话,并于2008年4月在京成功举行首次对话。

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中欧高层积极对话,有利于我们妥善解决双边发生的贸易争端,维护双方的经贸利益,促进双方的经贸发展。

2009年1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就如何渡过当前难关、努力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中指出:

“历史经验证明,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

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中国坚定地支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平衡的结果,建立公正、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为此应促使欧盟明确反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从我国自身角度来讲,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作用,防止国内出口企业向欧盟低价倾销同时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另一方面,适度增加从欧盟进口,以缓解贸易不平衡压力。

与此同时,利用金融危机欧盟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有利时机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并购潜力企业,推进中国企业进驻欧盟,从而绕过可能产生的贸易壁垒。

4.加强对欧盟相关贸易信息的搜集,为进一步打开欧盟市场创造条件

当前,我们应收集欧盟相关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相关信息,建立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信息。

特别注意欧盟行业整合和结构调整趋势以及共同贸易政策变化,为我国企业打开欧盟市场创造便利的条件。

在国内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认真研究欧盟国家的先进标准,并转化为我国等同的标准,确定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要建立和完善国际技术贸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收集、政策咨询、发布技术资源和技术需求,帮助企业获得欧盟技术市场信息,以利于更好地引进欧盟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赵若凡.金融危机对中欧经济影响都比较分析[J].商业时代,2009(14)。

[2]李惠瑛.再论新形势下都中欧经贸关系[J].中国经贸,2009(9)。

[3]陈昆.互利共赢—中欧经贸的未来[J].企业技术进步,2008(8)。

[4]戴炳然.中国—欧盟关系:

历史、现状与前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4)。

[5]成晓星.对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成因及面临问题的分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1)。

[6]孙同尧,王秋明.中欧经贸关系研究[J].中国经贸,2009(7)。

[7]卢晨阳.对近期中欧关系困境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

(2)。

[8]叶文佳,于津平.欧盟对中国FDI与中欧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4)。

[9]樊莹.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成就、特点与问题[J].外交评论,2008(4)。

[10]李钢,崔艳新.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欧经贸关系及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论坛,2009(5)。

[11]李惠瑛.携手并进共度难关再论新形势下的中欧经贸关系[J].经贸动态,2009(5)。

[12]孙楠.中欧经贸“二重奏”弦外有音?

[N].国际商报,2009(5)。

[13]李兵,杨秀清,林桂军.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J].国际贸易,2009

(2)。

[14]褚永娴,朱孝静.中欧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2)。

.

[15]杰克·

凯利尤.金融危机源自美国,却重创欧洲[J].国际金融研究,2008(1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保留全部权利。

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