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8277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庄煤矿地质预报书Word格式.docx

,生产能力30万t/a。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综合开拓。

该矿现开采4#煤层,工作面采用长壁式高档普采。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m³

/d,最大涌水量为160m³

/d。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31m³

/min,相对涌出量为2.3m³

/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6m³

/t,绝对涌出量为0.35m³

/min,属低瓦斯矿井。

4#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属自燃煤层。

(2)山西柳林刘家山煤业有限公司

该矿始建于1986年5月,1997年6月投产,批准开采4、8、9号煤层,批准井田面积2.1068km²

生产能力9万t/a。

该矿现开采9#煤层,工作面采用壁式炮采,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配合金属网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机械抽出式,主立井、行人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90m³

/d,最大涌水量为120m³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64m³

/min,相对涌出量为3.27m³

/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99m³

/t,绝对涌出量为0.78m³

9#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属不易自燃煤层。

2、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原山西柳林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柳林森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山西柳林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而成。

本井田分别与原山西柳林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柳林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相邻,分别叙述如下:

(1)山西柳林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

该矿始建于1992年,1999年投产,为村办煤矿,现开采4号煤层,生产能力9万t/a,采用竖井开拓,采煤方法为长壁式,高档普采,一次性采全高,单滚筒绞车提升,机械抽出式通风,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回采工作面为金属摩擦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

矿井涌水量为60m³

--80m³

/d,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3.33m³

/t,绝对涌出量为0.36m³

(2)山西柳林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

该矿始建于1985年,1989年正式投产,井田范围内批准开采4、5号煤层,生产能力15万t/a,现开采4号煤层。

采用一斜二立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长壁炮采,一次全高采煤法,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

机械抽出式通风。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m³

/h,最大涌水量为30m³

/h。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43m³

/t,相对涌出量为2.32m³

/t,属低瓦斯矿井。

以上各相邻矿井均与本矿留有矿界隔离煤柱,经调查未发现越层越界开采现象,但不可麻痹大意,巷道接近井田边界时,应做好探放水工作。

3、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该矿始建于1947年,1949年投产。

批准开采4、8、9号煤层,现开采8号煤层,批准井田面积6.0058km²

生产能力45万t/a。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

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采。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³

/d,最大涌水量为100m³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34m³

/min,相对涌出量为0.54m³

/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54m³

/t,绝对涌出量为0.34m³

三、井田地质

1、地层

井田内大部分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上第三系上新统所覆盖,仅在北部沟谷中有少量下石盒子组出露。

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

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的地层。

据精查区资料,结合本次实测资料,现将井田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O2)

奥陶系中统为灰色、深灰色石灰岩、灰白色、黄灰色泥质灰岩、灰色中厚层花斑状灰岩、白云岩等组成,石灰岩质纯、性脆,本组厚度大于100m。

(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岩性为一套铁铝岩、铝土质泥岩、粘土岩、灰黑色石灰岩,厚度平均为26.42米,且较稳定。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系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灰色石灰岩及煤层,从沉积特征来看,太原组含煤地层形成于海退进过程中,聚煤作用形成于滨海平原上,海侵之初将潜水面抬升,致使滨海平原沼泽化,大面积沼泽分布,堆积了泥炭层,海侵的发生为泥炭层埋藏保存创造了条件。

该组中共发育有五层灰岩,为地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

共发育有6、7、8、9号四层煤,其中8、9号煤层为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厚度平均为90m左右,底部以K1中砂岩为界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含煤沉积地层。

其含煤地层形成于海退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海退造成的三角洲平原环境中,该组总共发育有1、2、3、4上、4、5号六层煤,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该组其它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组成。

本组厚度平均85m,底部以K2砂岩为界与下伏太原组地层整合接触。

(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岩性由一套灰-灰绿色陆相碎屑岩组成,偶尔含有不稳定的1-2层薄煤层,本组地层厚度59.53-83.26m,平均为70.26m,底部以K5砂岩为界与下伏山西组地层整合接触。

(六)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岩性为暗红色、棕红色亚粘土,夹有半胶结状砾石层,厚度0-80m,底部以半胶结状砾石层为界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七)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岩性为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垂直节理发育,该统广泛分布于山梁及山坡上,厚0-160m,平均80.50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四、构造

井田内构造简单,总体为一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偏北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275°

-285°

,倾角3-8°

,井田内未发现断层及陷落柱等地质构造。

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隐伏断层和陷落柱的线索,以防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区构造类型为简单型。

五、可采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的地层。

现叙述如下:

<

一>

、太原组(C3t)含煤地层

太原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主要由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本组含有6、7、8、9号四层煤,8、9号为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本组平均厚度为90米左右,底部的K1砂岩层为太原组与中统本溪组的分界线。

(1)太原组下段(C3t1)

该段由K1砂岩开始到8号煤层结束。

厚度42.16—47.02,平均45.41m.底部K1砂岩全区发育呈席状砂厚度1.3—7.91m,横向粒序变化为粗粒—中粒—细粒。

垂向上粒序变化不明显,仅在ZK1孔中由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

在ZK1、ZK4孔分为两层,反映出砂体沉积的多阶性,也说明砂体沉积过程中具明显的侧向迁移特点,与下伏地层本溪组呈整合接触,侵蚀切割不明显。

向上为一套泥岩、粘土岩沉积。

其间在11孔、ZK3孔中发育L0灰岩,呈灰黑色,含少量的生物碎屑,经鉴定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

平面上呈分枝状垂向呈透镜状。

在ZK3孔L0灰岩之上还有一层透镜状灰岩。

在ZK4孔中有一透镜状砂体存在,其粒度为细粒砂岩,厚度0.8m。

上述沉积层之上发育有全区稳定的9号煤层,厚度3.05—4.25m,结构较复杂。

向上依次沉积有泥岩、粘土岩、砂岩、泥岩、粘土岩、8号煤层,其间之砂岩垂向上呈正粒序。

横向上由北东向南西粒度变细。

应当指出的是位于井田中西部之ZK2孔未见本层砂岩。

根据种种迹象该砂体为一分流河道砂。

(2)太原组上段(C3t2)

由8号煤层底板至K3砂岩底结束,地层厚度41.94—47.67m,平均厚度44.18m,8号煤层顶板灰岩L1,深灰色,中薄层状构造,在横向出现两层,上、下分层井田内较稳定,仅11孔中合为一层。

上下灰岩中夹有薄层泥岩及煤线。

灰岩之上沉积有黑色泥岩、砂岩、泥岩、7号煤层。

砂岩沉积稳定。

厚度一般3—4m,垂向粒序变化不明显。

仅ZK1孔具由下而上粒度变细之特点。

横向上可由中粒渐变为细粒。

7号煤层厚度0.25—0.27m在井田内稳定沉积,具对比意义。

向上发育有全区稳定的L2灰岩,但厚度变化较大,由3.34—9.03m,平均6.98m。

垂向上可由灰岩相变为钙质泥岩。

横向上亦具此变化特点,如ZK2孔即为钙质泥岩,向上沉积厚度较小的黑色泥岩,6号煤层厚度0.38--0.87m,全区稳定。

L3灰岩直接沉积于6号煤层之上,厚度5.22—14.38m,平均厚度10.23m,平面上北部薄,南部厚,垂向由下而上由灰岩渐变为钙质泥岩,向上为泥岩结束本段沉积。

二>

、山西组(P1s)含煤地层:

山西组是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本组中含有1、2、3、4上、4、5号六层煤,4号为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本组厚度稳定性较太原组稍差,平均厚度为85米。

本组从沉积特征来看,形成于海退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海退造成的滨海三角洲平原及湖泊、泻湖、潮坪环境中,砂岩层较太原组稍发育一些,而石灰岩则不发育。

底部的K2砂岩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的分界线。

(1)山西组下段(P1S1)

从K3砂岩开始,到4号煤层上部的砂岩低布结束。

全段地层厚度16.96—26.51m,平均22.25m,主要发育两个沉积韵律层。

K3砂体,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具斜层理,含少量煤屑,井天中稳定发育,其厚度由5.86—12.40m,表现出由北向南厚度增大之特点。

向上沉积有泥岩、5号煤层。

5号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由0.25—0.60m,全去不可采。

向上沉积有泥岩,局部出现中细粒砂岩(厚度较小,井田内不稳定)、泥岩及4号煤层。

4号煤层结构单一,全区大部可采,仅在ZK2、ZK3孔中由于上部沉积砂体,对煤层有冲刷现象,使煤层厚度减小,ZK3孔厚度仅0.55m。

(2)山西组上段(P1S2)

底部由井田中稳定的砂岩开始,到K8砂岩底部结束。

厚度由25.10—64.08m,平均47.27m,由2—3个沉积韵律层构成。

下部韵律层,以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开始,向上沉积有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

在11孔中见3号煤层,厚度0.15m,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漩回。

其下部砂体厚度变化较大,可由0.87—35.17m,呈现出由北向南厚度增大之特点。

在ZK4孔中虽具有由中粒—粗粒—中粒之垂向变化特点,但不是反粒序出现,而是砂岩沉积之多阶性的表现。

中部韵律层,只在ZK2孔、ZK4孔、11孔中发育,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2号煤层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漩回,其砂体亦表现出多阶性,垂向上由中粒—细粒—中粒,上层韵律层,仅在ZK4孔、11孔中发育,为中细粒砂岩,为一不完整的沉积漩回,ZK4孔厚度11.92m,11孔厚5m。

含煤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进行,同时参考了《山西省河东煤田中部远景普查地质报告》及《山西河东煤田离柳矿区三交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

本井田含煤地层组段划分统一,标志层发育良好、稳定,易与区域对比,因而各种对比基本可靠,基本上达到了精查勘探的要求。

地质勘探中,采用工程控制网度进行了加密,其含煤地层中各标志层、主要煤层稳定,控制程度较高,对地层未进行专门性工作,而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研究。

三>

、含煤地层的划分及其依据:

1、山西组底部的K2砂岩及该组所含4号煤层层位及厚度稳定,易于对比。

2、太原组底部的K1砂岩层位、厚度均稳定,是太原组与本溪组划分的依据,中部所含8号及9号煤层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易于对比;

上部所含L3、L4、L5三层灰岩成为对比的重要依据。

总之,含煤地层的对比依据充足,地层划分可靠。

六、工作面地质预报

本矿现开采8#煤层,其厚度为2.5—3.0米。

倾角为3—8°

,在本井田范围内无大断层和陷落柱,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地质变化较小,但也不能忽视地质工作,应充分发挥技术指导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小地质灾害。

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根据本矿近年开采揭露的煤层情况及邻近煤矿的开采情况及查阅其它地质资料。

现对本矿2011年度回采、准备及开拓巷道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预报如下:

1、采煤工作面地质预报

本矿现开采8#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809工作面根据掘进顺槽揭露情况分析,其厚度变化不大,但在回采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顶板的下沉,严防顶板事故发生。

2、掘进工作面地质预报

8#煤层赋存稳定,其厚度变化不大,根据钻孔资料揭露情况分析,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对北翼工作面掘进进度没有影响。

但在掘进工作中也必须注意顶板变化情况,加强顶板监测监控工作,严格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施工。

总之,本井田内2011年回采、掘进范围内虽说没有地质变化的现象,但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对矿压监测工作高度重视,保证全年不发生顶板事故,为安全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

 

大庄煤矿年度

地质预报书

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