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819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影响因素文档格式.docx

2.不同职业社会群体消费者消费行为特征5

3.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现状6

三、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7

(一)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7

1.收入7

2.物价水平7

3.消费者价格指数7

4.区域差异7

5.其他8

(二)居民储蓄存在的问题8

1.过高的储蓄8

2.储蓄结构不合理10

四、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11

(一)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11

1.物价11

2.收入11

3.社会保障制度12

4.区域差异13

(二)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13

1.消费过高13

2.结构不合理14

五、现阶段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与消费的因素15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15

(二)物价水平16

(三)预期收入16

(四)社会保障制度16

(五)年龄17

(六)利率变化17

(七)通货膨胀率17

(八)其他17

六、过度消费和储蓄偏高的防范举措18

(一)消费过高的利弊18

1.攀比心理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18

2.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18

3.高消费的欲望可以激发人们尽快致富18

4.高消费可以带动技术进步19

5.高消费可以带动新的消费热点19

(二)储蓄偏高的利弊19

1.过度储蓄加剧金融风险19

2.过度储蓄加剧贸易摩擦19

3.过度储蓄加剧我国房地产泡沫20

4.提高储蓄资金的使用效率20

5.提高居民收入水平20

6.鼓励企业对外投资21

(三)防范措施21

七、针对目前我国消费和储蓄现状的建议21

(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各阶层收入结构21

(二)逐步减轻城乡居民对未来预期的压力,扩大当期消费22

(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导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22

(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23

(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3

(六)其他24

参考文献25

致谢26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储蓄和消费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同收入的人群有不同的储蓄理念和消费理念,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储蓄和消费理念,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消费储蓄理念,甚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消费储蓄理念。

越来越多的消费储蓄理念在现代生活中出现,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众多的消费储蓄行为或者消费储蓄理念中有很多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高消费,信用卡等超前消费产品的发行,今天花明天甚至后天的钱,致使人们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

高储蓄,把钱当做财富的象征进行收藏或者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大量的理财产品。

由于物价水平的不同,区域消费储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成为消费储蓄不同的一大影响因素,本文从以上的一些角度来探讨关于我国居民储蓄消费的一些影响因素,希望能对我国居民储蓄提供一些本人的建议和意见。

一、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的基本概念

(一)居民储蓄基本概念

储蓄是指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银行储蓄大致分为定期储蓄、活期储蓄、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定活两便、通知存款、教育储蓄;

其他金融机构比如购买基金、股票等;

与储蓄相关的还有利息率,它是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其计算公式是:

利息率=利息量/本金*时间*100%。

加上*100%是为了将数字切换成百分率,与乘一的意思相同,利息率也简称利率。

理财产品是指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包括基金、股票、保险、债券等等。

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居民消费基本概念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与其相关的有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心理、羊群效应等等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消费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消费者心理:

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最常见的有羊群效应、从众心理等。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二、我国居民消费与储蓄的现状

(一)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

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

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1.不同区域的储蓄现状

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1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金融机构网点共计20万个,从业人员超319万人。

其中,中国东部地区金融业最为发达。

根据前瞻网提供的数据了解到,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银行业资产总额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半数。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银行业资产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4%、17.5%、21.8%和18.6%。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各地区人民币存款增速总体放缓,主要受居民理财意识增强、金融产品创新增多加速存款分流等因素影响。

东部地区存款余额增速回落最为明显。

2.不同群体的储蓄现状

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储蓄现状进行查阅资料,可以知道,高收入的群体一般会把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而不是在银行存储,他们一般会购买理财产品,比如基金,股票,债券等等,还有一些“土豪”会进行古玩字画的收藏或者房地产的购买以及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存储,而对于低收入的人群,他们一般是进行小型的投资,在农村一般人会把钱直接存人银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银行比较安全,随取随用,有利息的收入,很少有人会把钱进行股票、基金或者进行其他的投资,但有一部分人会把钱存进像“余额宝”这样理财产品中。

3.不同年龄阶段的储蓄现状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储蓄或者理财计划,根据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学术界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表1个人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理财活动

期间

探索期

建立起

稳定期

维持期

高原期

退休期

对应年龄

15-24岁

25-34岁

35-44岁

45-54岁

55-60岁

60岁以后

家庭形态

以父母家庭为生活重心

择偶结婚、有学前子女

子女上中小学

子女进入高等教育

子女独立

夫妻二人生活

理财活动

求学深造提高收入

量入为出,攒首付钱

偿还房贷,筹集教育款

收入增加筹退休金

负担减轻准备退休

享受生活规划遗产

投资工具

活期、定期存款,基金定投

活期存款、股票、基金定投

自用房产投资、股票、基金

多元投资组合

降低投资组合风险

固定收益投资遗

保险计划

意外险、寿险

寿险、储蓄险

养老险、定期寿险

养老险、投资型保单

长期看护险、退休年金

退休年金

资料来源: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

通过上表可以直观的看到,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财或者投资方式,在探索期和退休期的差距较大,这也证明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根据不同的需求是有不同的储蓄或理财方式的。

(二)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

1.不同区域的消费现状

根据区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线城市,比如浙江、上海、北京;

二线城市,比如成都、西安、大连、苏州、南京;

三线城市,比如西藏,新疆等。

西藏,地处中国边远地界,主要收入来源是放牧业和旅游业,居民消费不高,主要的消费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的消费支出。

四川,处于内陆省份,居民收入以加工业,旅游业为主,居民消费主要是衣食住行,消费较高。

浙江,地处中国沿海城市,收入多种多样,有制造业,旅游业,加工业,大型机器的进出口等,居民消费也极高。

相比西藏和浙江,区域之间的消费差距也就一目了然了,这也证明了不同区域之间是存在消费差异的,而且越是在沿海的城市,消费也就越高,越是内陆的城市,消费也就逐渐在下降

2.不同职业社会群体消费者消费行为特征

(1)农民、一线工人等低收入群体消费者消费偏重于基本发展性需求。

他们收入不高,量入为出,求实求廉心理较为突出,在这个社会承受的压力较大,对于他们来说,首先是要满足基本生存发展的需要。

(2)白领、医生、教师、公务员等中等收入的消费者消费的主动性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事业单位消费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消费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强,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去获取与商品信息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经过合理的分析之后购买产品。

(3)网络职业群体消费者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目前网络用户多以年轻、高学历用户为主,他们拥有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和喜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比较自负,网络职业群体由于经常与网络相伴,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折网上购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所以他们的具体要求越来越独特,而且变化多端,个性化越来越明显。

(4)商人和明星等高收入的职业群体追求奢侈消费。

他们的生活得到完全保障,经济条件比较优越,购物挑剔讲究品味,追求美感,看重商品的象征价值,对价格不敏感。

3.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现状

(1)少儿期

第一阶段为少儿期(0—6岁半),该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

该阶段的消费者主要是小孩,虽然没有消费能力,可是他们的消费意识会影响到大人的消费心理。

(2)青少年期

第二个阶段为青少年期(6—18岁),该阶段的消费者多为中学生。

中学生购买能力普遍不强,消费行为多数在学习上。

由于渴望消除自卑感和建立同一感,在消费时较易产生攀比的消费心理。

(3)成年早期

第三阶段为成年早期(18—26岁),大学生和新婚夫妇为主要的消费群体。

在此阶段的消费者中很大部分是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

(4)成年中期

第四阶段为成年中期(26—50岁),家长父母是该阶段的主要消费力。

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 

(5)成年晚期

第五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老年人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综上可知:

消费心理现象是消费者个人行为的心理表现,必然受到消费者所处年龄阶段的多种因素所左右。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人生阅历,必然有着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所以其消费心理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三、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1.收入

凯思斯的绝对收入假定、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莫迪里安尼等的生命周期假定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认为居民的储蓄和收入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其中比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理论当属凯思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根据凯思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可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储蓄随之增加。

2.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

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市场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

3.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假如定期储蓄的利率低于CPI,那么您的银行账户储蓄在贬值。

因此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CPI越高,居民储蓄是呈现递减的情况的。

4.区域差异

不同的区域,由于受到的影响不同,自己的储蓄观念不同,消费观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储蓄也不同,影响各地区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主要有消费支出、总人口数和房地产投资,其中房地产投资占主要因素。

居民消费支出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比较微妙:

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消费支出增加了,可以用来储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

居民消费支出也受到收入的影响,若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性支出也会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也许会随之增加。

5.其他

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解释的一些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储蓄,比如当前的各项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的生活现状、个人的生活爱好等等。

这些影响因素在居民的储蓄中也是有很大的比重,但本文侧重是介绍以上的一些因素。

(二)居民储蓄存在的问题

1.过高的储蓄

表2部分国家历年储蓄图表单位:

美元

国家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中国

1.77万亿

2.34万亿

2.63万亿

3.09万亿

3.84万亿

4.25万亿

4.79万亿

--

阿根廷

742.94亿

885.65亿

806.69亿

933.15亿

1050.80亿

1133.51亿

1101.25亿

澳大利亚

2325.17亿

2935.98亿

2667.77亿

3134.42亿

3978.18亿

4329.79亿

4253.08亿

巴西

2710.82亿

3451.82亿

2866.72亿

4116.17亿

4703.87亿

3651.01亿

3460.61亿

数据来源:

腾讯网财经频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2014年曾经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

表3部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2)单位:

亿元

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国内合计

国外部门

合计

交易项目

运用

来源

可支配总收入

78875.9

16855.4

101301.1

321399.2

518431.5

最终消费

71409.0

190584.6

261993.6

(一)居民消费

(二)政府消费

总储蓄

29892.1

130814.6

2564377.9

—13593.9

242844.1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4版

现在,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消费比重,就要提高百姓收入。

“提高百姓收入就要降低国企储蓄率,把更多的钱从银行拿出来给大家分红。

”徐洪才认为,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国有资产出资人——全体公民的利益。

还有专家建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消费支出,人大和社会公众要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将更多政府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

2.储蓄结构不合理

表4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单位:

其中定期

活期

增加总额

2000

29662.3

23778.2

5884.1

8143.5

6939.5

1204

2001

38520.8

30873.4

7647.4

8858.5

7095.2

1763.3

2002

46279.8

36226.7

10053.1

7759

5353.3

2405.7

2003

53407.5

41791.6

11615.9

7615.4

5473.7

2141.7

2004

59621.8

44955.1

14666.7

6253

3198.5

3054.5

2005

64332.4

46141.7

18190.7

4976.7

1310.3

3666.4

2006

73762.4

51434.9

22327.6

9457.6

4144.5

5313.2

86910.6

58788.9

28121.7

13233.2

7432

5801.2

103617.3

68498.6

35118.7

16631.6

9674.5

6957.1

119555.4

78138.9

41416.5

15929.4

9640.6

6288.9

141051

92263.5

48787.5

21496.8

14127.2

7369.6

161587.3

103011.38

58575.92

20536.3

10747.88

9788.42

172534.19

104934.45

67599.74

10946.89

1923.07

9023.82

217885.35

139300.16

78585.19

45351.16

34365.71

10985.45

260767.31

160226.58

100540.73

42881.96

20926.42

21955.54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年报

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从二次分配结果看,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与最终可支配收入比较变化不大,居民部门收入状况基本没有明显改善,收入调节主要表现为企业收入向政府部门的转移。

政府部门的储蓄更多转化为政府投资和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持。

四、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1.物价

表5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

通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