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77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docx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册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殊历史条件”包括(  )

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②俄国处在帝国主义威胁之下 ③俄国相对落后贫困 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3.“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A.企业不论大小,全部收归国有

B.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C.取消自由贸易

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4.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  )

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5.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6.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

“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

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

”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  )

①实行粮食税 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④允许自由贸易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反对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士兵的反对

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苏俄当时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8.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

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50千克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10.实行余粮收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见下图,单位:

万普特)。

这(  )

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大提高

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D.体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1.“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12.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建设被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

“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式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后退到什么地步?

“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4.20世纪20—30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的美国。

俄、美两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两国改革调整在农业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概括指出两国改革调整的相同之处。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2.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到1937年基本实现

3.苏联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农业。

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农业举措是(  )

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

C.农业全盘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

4.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羊减少了26%。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5.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6.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7.右图为1937年创作的苏联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根据这一雕塑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不会有(  )

A.“二五”计划完成

B.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C.工农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D.农业集体化已经实现

8.据史料记载:

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千米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俄(联)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D.市场经济体制

9.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C.颁布1936年宪法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10.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中国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

11.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地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2.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13.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37年俄国/苏俄/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

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5

4

2

1

2

1

拖拉机

不详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1

2

1

5

5

5

4

3

2

注:

1932年是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的比较。

材料二 漫画《片面的经济》

(1)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2)漫画中人物两腿一个粗壮、一个萎缩,分别代表什么?

体现出苏联工业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有何弊端?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有的史学家认为: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