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研究生就业经验交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研究生就业经验交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研究生就业经验交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寻求想要的未来30
合理定位,且行且思34
优胜奖:
37
求职经历与心得37
我的考博经验39
求职心得40
明确目标,自信前行41
找工作经历43
求职体会45
做好准备,自信前行46
求职点滴48
就业感想48
就业感想49
定点找工作的经历50
找工作是一种过程51
就业心得52
求职心得53
燃烧的岁月54
我的就业之路55
就业感悟56
就业辛酸泪57
不求最好,只求适合59
就业心得60
不打无准备之仗61
经验教训总结63
漫漫求职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64
就业体会66
求职感悟68
不要放弃任何机会69
求职回忆录69
求职浅谈71
求职心得72
就业心得73
求职心得75
求职心得76
求职之旅77
我的就业经历79
就业心得80
求职经历81
求职感悟82
求职记84
知自我,抓目标,找寻自己的精彩85
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86
致逝去的求职经历88
求职体会88
求职心得89
求职体会90
信控学院2013届研究生就业调查问卷统计91
毕业生就业寄语95
就业推荐网站96
致2013毕业生:
感谢师兄师姐给予的求职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感谢你们的就业心得分享。
相信在你们的指导下,我们11和12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会更快的找到自己的理想就业之路。
最后,美好的祝福送给你们,祝2013所有毕业生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11和12全体研究生
博士的就业选择
——信控博士李春明
博士毕业的去向大致可分为七种:
高校任教(简称高教),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出国博后,国内博后。
国内高校一般分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统称三流院校,二流的就是夹在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
对于高教来说,除硕博连读的外,一般毕业年龄在28左右,这是个很尴尬的年龄,该结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来?
买房的钱一般有如下三种途径:
父母提供,学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
一流学校待遇:
0-6万左右房屋补贴,0-2万左右安家费,1年左右周转房,不安排配偶工作,工资2000以下,讲师待遇,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科研启动费2万左右,一年工作缓冲期,不参加岗位考核,一年后考评,直接决定岗位津贴数目。
博贴基本没有,除非当地政府出。
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万。
三流高校待遇:
房屋补贴5-20万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授待遇,工资1700-2500左右(税前),基本不解决配偶工作,安家费2-5万,1年周转房,1-2年缓冲期,随后参加岗位考评,一般会有博士津贴,有的地方有政府的博士津贴。
2年后可申请副教授,有的学校评定职称时承认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有的学校不承认,若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
生活滋润度,勉强温饱,年收入4-6万。
三本与四流高校:
房屋补贴20万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8万,有的提供住房,服务n年后给产权,一般有博士津贴。
科研启动费2-10都有可能。
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博士为副高。
生活滋润度,最好。
发展前途:
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职业发展最受限。
申请课题难度: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学校非常困难,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教来说,没有项目=没有职称
博士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
主持并完成1-2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影响力的文章若干。
由于这个限制,国内毕业高教想在工作后2年顺利拿下副高简直是做梦。
三流高校:
主持并完成1项厅级项目(例如教育厅项目)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参与完成省部级(地方省级基金委、科委或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项目一项或者完成横向项目达到一定经费数额。
SCI/EI检索论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
注意,要求是完成结题的项目,论文有的要求是必须署名为工作单位的,有的没要求,也就是你在读博士期间发的也可以。
由于项目的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项目,因此,想在工作两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个大额横向,然后与企业商量迅速结题。
纵向项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
参与完成厅级以上项目,几篇文章即可。
对于女博士来说,可以考虑三流与四流院校,工作压力小,有利于家庭稳定,收入很不错。
提起博士生就业,这两年给人明显的印象是境况大不如前,他们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缩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
五年前,经常有企业招聘博士时会配车配房,但现在,这种特殊待遇减少了许多,甚至海归博士的优势也不再体现。
那是因为之前博士相对较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有一种崇拜。
而如今博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吸纳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处于教师饱和状态。
如今在人才市场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个字——“难”。
这个“难”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针对博士的岗位少,并且你也别以为自己是博士,竞争力强,其实你的对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
二是对岗位、薪水、福利的预期与现实给付的差距太大。
比如本科生心理预期2000元,企业给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预期普遍是七八千,企业一开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这工作还怎么找?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显示,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实际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
其中不同类型单位提供给博士生的工资很不一样,在公司企业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为7184元;
其次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博士,为4709元;
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为4272元;
最低的是高校,工资为3932元。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时,研究生这群原来的“皇帝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
所以如果你这两年准备考博,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读博的目的是什么?
2.想读的专业是什么?
3.该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4.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如何?
很多博士当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对学校抱有幻想。
觉得清华北大中科院是科学圣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巅峰,自然前途无量;
二是对导师抱有太高期望。
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导师,只以为导师有名,就业就不会发愁。
这样的想法都有片面性,容易走入就业误区。
目前,博士就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学校毕业,有对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有海外留学经历,收入依然会很高;
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学校毕业,身上只有一份纸上谈兵的论文和一张学位证,那么你的收入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生活也会很拮据。
因此想要通过读博士改变命运的人,得慎重。
高校不再是就业避风港
从博士就业的单位类型看,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要去向,占总数的68%;
真正进入政府机关的博士并不多,比例不到3%;
进入企业的博士主要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其比例分别为7%和10%。
先说说国内高校的招聘情况。
近几年很多高校编制已处于饱和,大多数高校进人都很少,一般比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个人。
且越知名的高校门槛越高,一般要求海归博士,对“土鳖”兴趣不大。
同时,即使有招聘名额,你也很难把握。
高校很多专业学科都习惯留用自己的学生。
你北大毕业,北大门槛太高进不去,进个北师大北航总可以吧?
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可能门都没有。
高校招聘时对候选人的考察因素有很多:
专业、毕业学校、论文、个人关系、研究方向等等。
因为高校招的人少,且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主观性很强,偶然性也就非常大。
此外,国内名校基本上不太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相对乐意招那种在国外已拿到教职、一回来就能吸引研究经费的人才,这样有利于高校在某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同时,高校往往对女博士不那么青睐,因此女性选择读博要更谨慎。
除此之外,考博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更要考虑未来更紧缩的就业名额。
对于既没名额又想招人干活的高校来说,普遍提出的招聘方案是:
一是通过博士后的方法录用。
一些高校规定你要进入高校,必须做博士后,如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
现在乃至将来,做博士后才能进高校是大势所趋;
二是实行人事代理。
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通过第三方代理企业和高校产生雇佣关系。
小心“充门面”式招博陷阱
在企业界,不同专业的博士就业难易度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喜欢招博士的公司并不多,很多公司觉得博士做的课题华而不实,与实际距离很远,而工资要求却高,常常眼高手低。
另外,公司里研究类职位受经济形势影响最大,企业一般都会在财务状况不好时削减研究经费,这也就意味着当经济形势不好时,研究类职位将不招人或招很少的人。
很多专业尤其是基础学科在企业界几乎找不到工作。
即使是在高科技企业,比如中兴、华为、腾讯等公司,招聘均是以本科生为主。
原因很简单,高科技应用开发不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员不断去学习接触新事物,大量工作有一定知识含量但又不涉及过深的基础理论。
而从目前培养体系中出来的博士生,大多属于关起门来研究理论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博士?
无非有两类:
一类是出于“充门面”的目的。
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心理咨询、健康养身、医药或教育机构,很多会打出招聘博士的广告。
被招博士常常在公司的对外活动或宣传中担当“主角”,他们对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士”两字,似乎是在炫耀公司在该领域的专业度。
进入这类公司,博士价值被大大弱化,工资也不会很高,且没有升职与发展可能。
博士求职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踏入这类企业的“陷阱”。
另一类是大型研究型企业,是真正的招聘,在这些企业中博士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才能。
在国内有少数技术领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的技术研究,支持自己的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公司往往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但对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归或名校博士,不会有面试机会。
这类企业以外企居多,但在整体外企数量中也仅占有很小一部分,以医药、化学、高科技、通讯、搜索网站、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居多。
因此在读博前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选的专业,哪些企业会重视博士招聘,以及每年招聘的数量大概有多少。
博士就业还有最后一条出路——创业。
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但博士成功率较高。
因为博士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变成产品,遇到企业资源丰富的导师,还可以借助导师的力量,帮助自己成功创业。
——信控研10-1班郭金龙
在读本科的时候,我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除了学习,别的东西很少关心,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我将来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大四的时候因为成绩不错就自然而然的保研了。
读研究生期间,我的女朋友贾焕焕经常跟我讨论工作的问题,同时也积极的鼓励我参加托福等考试,于是慢慢的我找到了自己对工作的定位。
我为自己制定的就业目标是外企,原因如下。
首先,我的英语能力是可以的。
我从上初中开始就对英语很感兴趣,成绩也一直很好,大一大二这两年几乎每天都是5:
40起床,在外语村读至少一个小时的英语,我的口语发音也正是得益于此,现在想想那段时间自己都觉得感动,曾经为了练th这个咬舌音,用了整整两个月才完全纠正过来,那时也觉得很自然。
那时候,对疯狂英语也很是狂热,这些都让我的英语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提高,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其次,我想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悬念,不想一入职就看到退休时候的样子,而在外企本身就充满了变数,工作几年之后有很多的岗位可以供你选择,如销售,招聘,做技术等,就看你对哪种工作感兴趣,而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你对它有比较深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可能会更适合你。
第三,经过认真的分析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拖延。
其实真正用来做课题的时间不过三个月而已,剩下的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而自己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养成了严重的坏习惯,那就是拖延,不管有什么事儿,一定要拖到实在不能拖了再去干,也曾经试过很多的方法去改变,但是收效甚微,所以我决定找一种紧张忙碌的生活,起码让自己养成积极高效不拖延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而外企是不养闲人的,每一个员工都会有自己比较忙碌的工作,是锻炼自己很好的机会。
关于拖延的问题,我想多说几句。
据我所知,周围的很多同学或轻或重的都在受这个问题的困扰,却无能为力。
曾经我试过多种方法,比如在桌面写上励志的话,在笔记本的首页写上鼓励自己的话,用不到网络的时候强制拔掉网线,每坐50分钟必须休息10分钟出去活动一下以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管不住自己的心,所以一切外在的强制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
后来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了一种方法,几乎是立刻治好了我的拖延症,处方很简单,那就是:
每天开始一分钟。
每天将你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清晨内心很清静的时候,先集中精力开始这项任务一分钟,然后你可以选择不再继续。
哪怕你仅仅是写了一行论文,但是会因为这一分钟里产生的成就感和拉近了与任务在心理上的距离感,而使自己原来不想做的排斥感一扫而空,然后就信心满满的去接着做这项任务了。
话只说与有缘人听,饱受拖延困扰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原来我的心理满含负罪感,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还没开始,而现在,我可以很坦然的面对生活,因为,该做的事儿,我都在第一时间完成了,不同习惯,不同人生。
第四,外企的培训质量高,且实用,在外企工作几年能力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并且由于工作环境中经常要用到英语,所以英语能力也会有提高,不管是口语、阅读还是写作能力,因为员工会经常收发邮件,而邮件都是英文的,工作手册等也都是英文的,当把自己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渐渐地便习惯了,适应了。
第五,我的性格属于随缘型的,为人处世也讲究缘分,并不去刻意跟谁搞好关系,不想这样做也不擅长,所以我想找一种可以比较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在外企,身体虽然是忙碌的,但是精神会比较自由和轻松,这点在后面我的实习经历中也会得到印证。
当然还有同样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外企待遇比较好,并且是多劳多得,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这样更能激发自己努力工作的热情。
我出身农民家庭,父母辛苦一年挣不了多少钱,买房的重任要靠自力更生,所以外企的待遇对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我的就业方向是很坚定的,也没有制定备用方案,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
我找工作可以说是一招即中,比较顺利,下面我就把我在面试、实习中的经历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有意向进外企的同学有所帮助。
我签的公司是贝克休斯,总部位于美国德州的休斯顿市,是一家油服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四家外企油服公司还包括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和威德福。
我与贝克休斯的缘分是很奇妙的。
去年三月底,斯伦贝谢来招实习生,我当时身在东营,坐校车风尘仆仆的来到黄岛,心中有所希冀。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宣讲完成之后,斯伦贝谢通知只收简历不面试,至于什么时候面试到时候会给通知,大概会在一个月之后。
小小的失望之余便打算在这黄岛玩一天再回去。
第二天下午2:
55,刚来到实验室,女朋友给我发了一个就业信息网上的链接,紧接着就打来电话了,她以为是斯伦贝谢的笔试,我一看是贝克休斯,我压根就不知道贝克休斯在这个时候来招实习生,当时对贝克休斯也没有什么了解。
我一看时间是3:
00,南教300,还有五分钟,拿起笔就风驰电掣的往教室跑。
这已经是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笔试了,错过了这几分钟便彻底错过了这次外企的实习机会。
笔试全英文,主要包括数学逻辑题和英语语法题,做的比较顺利。
考完试就回实验室了,心里比较平静,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面试,同时这次机会就像是捡来的,精力也就没有过多的放在这上面。
没想到当天晚上12:
00左右,马上要关机休息的时候收到了一条英文短信,意思是邀请我第二天下午去就业指导中心面试,署名是贝克休斯,心中顿时一阵小小的激动。
第二天去就业信息网发现,今天参加面试的有三十多人,不过我也没有紧张,这是我的风格。
我只负责好好努力,准备到什么程度就用什么水平来战斗,大有尽人事知天命的感觉。
上午准备了七八个常见问题的答案,还对贝克休斯做了一番功课,把英文简介稍作修改之后背熟,决定不管面试官问什么问题,一定要把这个答案自信满满的脱口而出。
下午面试,我的计划得逞了。
自我介绍之后,面试官就问你为什么想来贝克休斯,我就说我可不可以先说一下我对公司的了解,在征得面试官同意之后,我就以洪亮的声音饱满的热情标准的发音朗诵出了那段简介,面试官听后一怔问道,这次面试你准备了多久,哈哈,看来他给我的印象分又有增加了。
整个面试过程大概二十分钟,全英文的,面试完我就回东营了。
关于英文面试的攻略网上有很多,我建议同学们把常见的问题准备十个左右就可以了,一定要记熟,至于其它的问题就临场发挥,准备太多了不见得会有更好的效果,反而使自己压力很大,容易记混了,面试的时候自信是很重要的,不管会不会回答,都不要惊慌,镇定一点。
回到东营,没过几天就收到一封邮件,我得到了实习的机会,咱们华东一共有五个人。
经过简单的体检,就踏上了去天津实习的征程。
四十天的实习,有很多收获。
首先,我们看到了公司的诚意。
我们实习的时候住的是四星级酒店,条件非常好,早上是中西合璧的免费自助餐,中午公司有一周每天都不重样的工作餐。
早上八点上班,七点二十左右会有班车带我们去上班,下午五点半将我们送回酒店。
晚上我们除了简单记录一下当天的收获,就去锻炼身体,或者游泳,过的很是自在。
其次,这一个多月与公司员工的近距离接触,让我更加喜欢这个公司。
公司的工作氛围非常好,不论年龄多大,都以哥称呼,前面冠以姓,如王哥,周哥等。
我们这种菜鸟级别的会有很多的问题不懂,他们只要一有空,就给我们详细的解释,有时候还会讲好几遍,心里是很感动的。
公司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形成与公司的晋升制度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
因为在考核的时候,只要你答辩通过便会升级,不设人数限制,你的成功只与你自己有关,帮助别人不会对你造成任何的威胁,那么为什么不帮别人呢?
这种快乐而忙碌的生活正是我心中所期望的。
在实习这段时间,收获了友情,学会了游泳,从前辈身上学到了要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经过了一天炼狱似的考核,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经过了presentation,实验,小组讨论,还有一系列轻松的游戏环节,现在想来,仍然记忆犹新。
所幸,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回来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收到HR的邮件,得到了梦寐以求得offer。
我就这样与贝克休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让我知道,其实我还是可以有这种魄力的。
山东电力来招聘的时候,我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因为电力也很好,如果最后也顺利进入电力的话,面临我的将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不去电力,你将不会有稳定的终身的工作,你会不会后悔?
如果不去外企,你将不会经历那种自己梦寐以求的锻炼和机会,或许永远不会再有跳出去的激情和魄力,你会不会后悔?
这两个答案明确之后,我义无返顾的放弃了电力,将我的纠结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在很多人看来,放弃电力或许是不明智的,但是我想说,生活是自己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要自己过的生活是积极向上的,是自己享受的和喜欢的,便足够了,有时候放弃也并不可惜,因为你放弃的东西,根本从未曾属于你;
而你选择的,将真正开始与你的缘分。
选择没有对错,看你想要什么,选择之后便好好生活,不要患得患失,在又一轮就业高潮来临之时,望你们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我的梦想一直都是进外企,所以心无旁骛也是情理之中。
——信控研10-1班王艳红
关于就业经验,涉及方方面面,诸如简历、笔试、面试、着装等等,相信有很多的同学已经讲得足够全面,我也并没有特别独到的见解,因此,我只想谈谈求职过程中的心态问题,希望能给师弟师妹提供些许的帮助,足矣。
还清楚地记得2012届毕业生们拿着好多offer不知如何抉择的热闹场面,那一年,找工作似乎很容易,各个单位需求都很多,门槛也不高,那年的就业形势真可谓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是当他们纷纷踏入工作岗位,将应届毕业生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的手中,才发现,形势变了,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摘录一组数据:
699万人——这是教育部统计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今年成为新中国成立64年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另外,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舆论就此称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
当然,这是基于全国高校的一个统计数据,虽不特指某个学校,但从中也能明显地感觉到今年就业的难度了。
一、目标要明确,思想要变通。
对于求职而言,明确适合自己的目标至关重要。
不单单是求职,包括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一只孤单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上找不到灯塔一样无助,永远到不了想要停靠的港湾。
每个人的情况各异,追求各异,求职目标当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对于一份工作,往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稳定程度等等。
每个人心里对这些指标都会有一个默认的排序。
当然,我们要承认,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不可能存在一份完美的工作,有得必有失,我们只需要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因素,而不得不放弃其他次要的方面。
就我而言,我和男友均不是独生子女,老家都有姐姐或哥哥陪伴老人左右,这也就给了我更多的选择,我想追随男友去他的工作城市,并且幻想着以后就在那里定居,好像把一辈子的事情都想了个遍,怀揣着自己的小算盘,从九月开始就只把目标定在了X市,地点一旦限定,也就少了很多选择。
我的目标并不高,和男友在同一个地方、与专业相关、可以正常上下班(男友工作常加班),工资哪怕稍低一些我也可以接受。
可是,在那个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的城市,这么一份简单的工作都难以找到,在奔波了无数次之后,直到春节还是毫无结果。
那时候,我开始思考,我真的一定要去那个城市吗?
如果真的到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我该何去何从?
一旦错过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期,成了往届生,那就更难了。
男友的同事A君,他的女友毕业后追随他去了X市,就职于一家很小的公司,甚至干几个月就没有事情干需要放假几个月,放假期间这位女孩竟然在街上卖起了豆浆,以打发不用上班的时间。
还有B君的女友,跟着男友来到X市,毕业一年多一直没有工作。
我难以想象她们那样的生活,我想我绝对不允许自己变成那种状态,我一定要有一份合适的工作,一定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