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6838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概论Word文件下载.docx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这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4)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27)

(1)国际形势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国内形势方面,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党内情况方面,党内新老党员交替不断进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了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主题。

这就要求党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建设。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理论,等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纲领、道路、法宝),该理论的具体内容见第三章。

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的方式),该理论的具体内容见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P9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过渡时期总路线(P93):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的方式: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P24):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主要内容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到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探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基本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必要性、历史进程及意义。

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必要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历史进程:

马克思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经验不足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些弯路,遵义会议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个代表”总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的基本观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理解与运用

1、正确评价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

21

对于毛泽东: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毛泽东同志在他的一生中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是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转折关头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最伟大的功绩

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因此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另一方面,勿庸讳言毛泽东晚年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特别是错误地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给党人民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的

损失,对此应该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二位的。

因此,对毛泽东的功过,不可等量齐观,不可以偏盖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不可本末倒置,一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和评价,对于错误的责任也要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

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和马列关系不能分离二者。

二,正确看待毛思和党的领导集团关系,不能分离二者。

三,必须尊重基本历史事实。

四,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毛泽东本人的功过。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4、联系实际说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原因及意义。

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GDP增长,甚至把GDP增长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从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

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此背景下提出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问题是十分科学的。

5、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4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及重新确立的过程。

◆1929年6月,毛泽东在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首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定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书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两个解放思想:

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既有对原先认识中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错误部分的纠正;

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认识。

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一是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也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二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第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第四,“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

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P55)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48)和重要意义(52)。

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5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式由于把我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贯穿于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1、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2、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四代领导集体分别是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党中央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更大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必须注重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不能搞照抄照搬、“唯书、唯上”;

⏹认真调查研究是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必须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及取得的理论成果。

112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17

1、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成共同富裕。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3.1986年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问题是提出社会主义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4、1990年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

5、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7)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胡锦涛: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文化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22)

发展生产力

1、对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评价。

116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122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十三大把初级阶段的问题提到全局的高度加以论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十五大强调重新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并对初级阶段理论作了更全面系统的阐述。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过程:

酝酿阶段:

1979年9月叶剑英讲话到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

会议通过形成阶段:

1987年10月十三大提出理论。

发展阶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到1997年十五大报告通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时间跨度。

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时间跨度: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

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纲领:

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具体内容见书本151页)

5、我国现阶段小康社会的特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特征: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目标: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三步走”发展战略及其特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特点:

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