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指导文档格式.docx
《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指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指导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使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
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
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仅仅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
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能够通篇使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能够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恰当地使用象征手法,能够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能够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能够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
(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
)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
)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有的理由和依据;
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
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
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三、近年中考语段
《我的叔叔于勒》——95年:
这封信------女婿起疑心。
《故乡》——96年:
(1)环境描写一段
(2)我问他景况——吸烟
93年:
非常难——拣择
98年:
这来的便是闰土——说不出话来。
《变色龙》——97年:
拧起眉头——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孔乙己》——98年:
分茴香豆情节;
排出九文大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喝了半碗酒-----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99年: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叫孔乙己,他脸上------走去了。
三、记叙文考点:
纵观中考所考记叙文,都具有以下特点:
思想内容健康,有较强的道德导引性;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突出,规范典型。
其考察角度有以下几点:
1、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这种考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涵,是否对文章记叙的中心了然于心。
其文题的设置常与文章的标题结合在一起。
如2003年重庆市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一题为:
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
概括全文内容回答。
又如2003年武汉市题《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的第一题为:
这桩诉讼案原因“奇特”在哪里?
第二题为:
用精练而明确的语言概括本文主旨。
以上所举三题均为最为常见的考查对文章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命题形式。
这种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要探寻文章记叙的事件的核心。
(教师应对学生做如下指导:
对于这样的问题不要急于作出回答。
虽然这种问题常在前两题中出现。
但在做题时不妨先从其他题目入手,而把这种问题放在最后。
在读透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文章的线索,弄懂文章题目的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然后实行语言组织,完成答案。
)
2、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
这种考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个别词句的理解水平。
一般情况下,这些考查的词句在文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考生在解释时要注意灵活使用,要符合文章的语言环境。
典型考题如2003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题《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的第一题为:
请根据语言环境,解释文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
2003年重庆市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三题为:
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语言”的具体含义是?
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题《牵着母亲过马路》中第一题为:
第
(1)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7)段中写“母亲的眼中闪过惊喜”。
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
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
这几道题或针对词语或针对句子设计题目,要求考生实行准确理解。
这些词和句子一般来说都是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做这类题目要把握一个准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也就是说解释词语和句子都必须回到文章中去,在词语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实行理解。
决不可望文生义,随意揣测。
做题步骤是
(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句。
(2)回到文中,还原词句位置。
(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
(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3、考查对文章描写手法的掌握。
对于记叙文来说,描写手法的使用是其最为重要的写作特点。
一般来说,凡考记叙文阅读,描写手法大多是必考内容。
所以考生必须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环境描写的特征熟记于心。
对这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也要牢牢记住。
典型考题如2003年陕西省题《最美的眼神》中第四题是:
在塑造雒老师形象时,本文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2003年我市试题《担子》第四题为:
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003年河南省题《选择》第一题为:
第(6)段中划线句子属于——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心理。
这几道题考查的都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对这样的题目,考生要争取获取满分。
做这类题目,只需把握一点。
那就是准确区分各种描写手法,特别要注意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的区别。
此外各种描写的作用要记牢,并且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回答其作用。
4、考查对文章修辞使用的理解与作用。
修辞使用在记叙文中必不可少,修辞使用得好,能够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修辞有两种,一是词语的铸炼,二是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这两项内容都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
如2003年海南省题《母亲的纯净水》的第三题为:
在“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灵的光芒”这句话中,有人说能够将“丑陋”改为“丑恶”。
你认为可不能够?
请说明理由。
2003年河南省题《今晚入梦》第一题为:
第
(2)段中作者把————比喻为“祥和的云光”,这个比喻形象的表现了————。
2003年山西省题《捅马蜂窝》的第七题为:
文中加“─——”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章理解其使用的妙处。
从以上几体能够看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对修辞的考查难度并不大,修辞手法多集中在比喻等最常见的形式上。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辨析词语的修辞效果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意义、色彩、轻重、词性等,既要分析其不同之处,又要分析其相同之处,更要分析出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至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的常规作用,比如比喻的表达作用一般是能够使文章表达更生动、形象,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是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度,增强语言的气势。
其次要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怎样更形象了,怎样有气势了。
5、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检验考生是否对文章的内容掌握了,的办法就是让考生将叙述的过程写出来,也就是理出文章的脉络。
中考中此类考题比较常见,如2003年山西省考题《捅马蜂窝》的第二题为:
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
————“我”捅马蜂窝————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2003年山东威海市题《智慧的美丽》的第二题为:
读完全文,请你用恰当的词语说明“我”的情感(心理)变化。
()——()——()----(流泪)。
2003年北京市题《月是故乡明》的第一题为:
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那些童年趣事?
请按先后顺序填写,()——(捉知了)——( )——( )——( )。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做此类题从两点入手,一是读透文章内容,弄清所叙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实行前后推理。
在上面几例中,需要学生填写的仅仅整个思路的一部分,学生应根据已知信息结合文章内容实行推断。
6、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水平与创新的水平。
近年的中考题中,为适合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题中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
这些题目或引导考生对文章实行深入思考,或启发考生使用已有知识实行创新写作。
能够说,这种考题现在已成为各地命题的首选形式。
在2003年的考题中,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屡见不鲜。
如2003年上海市题《成全一棵树》的第4题为:
第17段写道:
“他百感交集。
”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剧,请你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2003年江苏盐城市题《牵着母亲过马路》的第6题为:
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
(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
(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能恰当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
200年陕西省题《最美的眼神》的第5题为: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请写出你想说的话来。
开放性试题要用开放的眼光来对待。
首先,做这类题不可循规蹈矩,只要不逾越提干的要求,尽能够畅所欲言。
其次这类题目想象性较强,考生要根据要求大胆想象,如上面第一例就必须围绕“百感交集”展开想象,何谓“百感”?
兴奋、愉悦、苦涩、痛苦等等都有才是百感。
写作时就不能只写一种感受。
再者,这类题目最讲究个性,讲究语言。
在写作是要把自己平时的阅读储备发掘出来,写出文采,写出个性,写出独特。
上面第二例中明确指出“能恰当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其目的就是要考生尽其所能,考出水平。
四、【复习指导】
针对中考考点,复习时应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
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
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
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
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①.分析文章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②.分析文章的结尾:
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④.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⑤.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水平的考查。
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
第五、了解记叙的人称。
包括: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六、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相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七、分析描写的作用。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八、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九、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第十、注意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合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合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
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使用与作用等。
十一、区别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②.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使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③.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④.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⑤.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
或豪放或婉约;
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十二、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离不开描写,学生对描写这种表达手法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常常把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相混淆。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能够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去哲尔赛岛旅行的途中,“像平静的大理石桌面的海面”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的愉悦心情,而归途中“阴影般的哲尔赛岛”则烘托了一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
①“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
‘请进’”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
‘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