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598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测试试题D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C.第斯多惠

D.蒙台梭利

9、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10、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1、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12、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13、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

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

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

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

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

14、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A.《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15、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比较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

A.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

B.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

C.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

D.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16、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

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7、下列关于学术论文的结论与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论就是摘要的重复

B.结论是围绕正文所做的结语

C.结论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

D.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18、试卷质量分析(难度、区分度)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教育统计中的相关计算与分析方法是进行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客观性试题,难度用试题的通过率来表示,用来计算区分度的是()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二列相关

19、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A.文雅教育

B.文体教育

C.职业教育

D.军体教育

20、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

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76

B.78

C.80

D.82

21、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22、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可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A.爱尔维修

B.狄德罗

C.拉夏洛泰

D.卢梭

23、“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24、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如果他不这样做,别人会骂他的。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

A.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B.以工具理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C.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D.以法律的秩序为定向

2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A.社会机器的平衡论

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

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

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

26、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A.思想控制

B.动态管理

C.分类教学

D.身份限制

27、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问题解决

28、某研究者欲全面了解并研读近五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成果,应检索()

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B.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C.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D.CNKI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29、叶澜老师提出了“生态式”的教育,反对教育的农业模式、工业模式。

有研究者基于此,在中国知网上以时间为序,按2015年、2014年、2013年……的顺序查阅“生态式”教育的文献。

该研究者所运用的查阅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30、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31、杜威所谓教育的内在目的是指()

A.教育过程中的目的

B.学校系统中的目的

C.教育以人格发展为目的

D.教育以知识掌握为目的

32、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33、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上海广方言馆

34、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

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

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

35、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6、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法案是()

A.《大学令》

B.《帝国大学令》

C.《高等教育法》

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37、凯M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38、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39、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

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

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

40、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的实现因素通常是()

A.实践者对阻碍实现工作目标的阻抗因素的分析

B.阅读教育文献

C.系统的需求分析

D.向局外人咨询

41、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4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43、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

A.经述之才

B.吏治之才

C.辞章之才

D.货殖之才

44、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条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45、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都学 

B.乡学 

C.国学 

D.官学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2、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3、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2、列举教育测量的4种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3、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4、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5、简述操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五个班级用抽签的方法抽出两个班决定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班和测验班在实验之前测试他们之间的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案,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方法检测检测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一)该实验采用何种设计类型?

(二)该实验研究假设是什么?

(三)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什么?

(四)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

(五)该类型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Ⅰ.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

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

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某研究者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调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C

2、B

3、B

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理论。

定性分析的理论有分析的归纳、敏感的概念、实地理论(持续比较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5、C

6、D,解析:

本题选D。

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到+1.00之间。

7、B

8、D,解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特点:

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心理具有吸收力;

发展具有敏感期;

发展具有阶段性。

以此为基础提出来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等特征。

故本题选D。

9、C

10、B

11、A

12、A

13、A

14、C

15、C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有:

生态化、综合化、跨文化化、现代化。

教育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研究。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16、C

17、A

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中结论的构成。

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是对研究成果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

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

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18、C

本题考查的是相关系数的应用。

分析试卷质量,有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对客观性试题,难度用通过率来表示,而区分度则常常用点二列相关来表示。

19、D

20、B

21、C

22、B

23、B

24、A,解析:

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

处于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的儿童,表现为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下表为三水平、六阶段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人看作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并与其保持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

这时儿童已能够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读到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时,有的说“偷药不对,好孩子是不偷的”,或强调“海因兹爱他的妻子,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才去偷的,这A项。

是可原谅的”。

25、C

26、B这个需要了解六等黜陟法的含义,它是动态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奖惩。

27、A

28、D,解析:

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

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

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和附录。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9、B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有: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逆查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是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30、D

31、A,解析:

杜威强调教育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和契合,反对传统的远离儿童目前需要和理解能力的抽象、遥远的目的,主张教育应该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去促进其生长与发展。

这是教育过程中的目的,除此之外,教育没有任何其他的外在目的。

答案选A项。

32、B

33、A

34、A,解析:

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即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巴西多所创办的泛爱学校而得名。

巴西多根据卢梭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主张,故本题选A。

35、D

36、D,解析:

1968年在法国巴黎大学生五月风暴运动的直接触动下,11月份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

这个法案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故本题选D。

37、C

38、A

39、B,解析: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

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

故本题选B。

40、A

本题考查的是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

行动研究的研究结果是通过研究者对实现工作目标的阻抗因素的分析实现的。

41、D

42、A

43、C

44、D

45、C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案要点:

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2、答题要点:

错误。

(1)孔子主要是以西周的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吸收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教授的学科都做了调整,充实了内容。

(2)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3)《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在创办私学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整理之后形成的六种教材。

3、答案:

我国学者的观点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因此尚未存在的社会这一点是错误的,现代教育就在为社会培养新人。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共同点:

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2)不同点:

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

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

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

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评分说明】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中有关课程类型的知识点。

2、答案要点:

这是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划分的。

(1)定名测量:

也叫类别测量、定类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

它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别的鉴别。

在定类测量中使用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和穷尽性。

定名测量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

其实就是分类。

(2)定序测量:

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别。

(3)定距测量:

也称区间测量、等距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

(4)比率测量:

也称等比测量。

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3、答题要点:

(1)梁启超认为国势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

明确地将“开民智”与“兴民权”联系起来,认为“今之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2)他提出教育应当确立宗旨,应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有所分析选择,并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

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培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的“新民”

4、答案要点: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

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评分说明】08年大纲新增内容,此题考查了德育模式中的体谅模式。

作答该题时要回答由谁创立,大致内容和优缺点。

5、

(1)练习是操作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2)练习含义:

以形成某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

(3)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

①练习曲线:

练习次数与工作量、所需时间、错误量的关系;

②练习成绩逐步提高(三种形式);

③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暂时停顿与突进);

④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答案:

(一)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二)反思性教案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

(三)自变量是反思性教案,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无关变量包括:

两班同学原有基础的影响,两班原有师资队伍的教案水平的影响,历史的影响,前测对后测造成的影响等。

(四)优点包括:

(1)在高中一年级中整群抽取,不打破原有班集体活动;

(2)利用抽签的形式进行分配,满足了随机分配的优点;

(3)有控制组有对照组,便于检验结果;

(4)有前测有后测,从而可以控制测验、工具以及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

(5)两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进度,相应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缺点包括:

(1)没有打破原班集体,利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无法控制两组同学之前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历史影响;

(2)前测将会对后测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

(1)题目;

(2)前言;

(3)研究方法;

(4)结果;

(5)讨论。

2、Ⅰ.答案要点:

(1)基本过程

①理解与表征阶段:

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

②寻求解答阶段:

在问题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订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③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在对问题做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④评价结果阶段:

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做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2)影响因素①有关的知识经验;

②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③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④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⑤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3)举例说明

【评分说明】

①关于第

(1)点,每个要点满分3分。

如在参考答案之外按某个心理学家的观点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②关于第

(2)点,只要求答出其中的3点,每点满分4分。

每点要求展开说明,只答出要点未作说明者酌情给1~2分。

③关于第(3)点,要求例证准确。

若举例不够准确、论证不够充分,酌情给1~3分。

Ⅱ.答案要点: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

(2)这样实验的研究假设是:

“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名称:

单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

O1, 

O2 

或 

Y1 

Y2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试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