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5949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物保护与修复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

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

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

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

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

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

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

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是古陶瓷修复?

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

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

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

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

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

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

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

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

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

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

地面要防滑。

(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

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

修复室内环境要求:

①光照:

修复时的光照应该同器物在展览时的光照一样,上色等工作应尽量安排在光线好的白天,避免在黄昏的阳光下操作,也不要在荧光灯或白炽灯等人工灯源下进行。

②温湿度:

修复室温度保持在15℃-25℃,相对湿度在50%-70%。

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粘结剂、涂料等修复材料的使用效果。

修复室一般要安装空调。

③防尘:

保持整洁,防止灰尘杂质飘散,玷污修复器物。

因喷涂和清洗要使用挥发性有毒材料、试剂,修复室应配备通风橱,修复人员也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④化学药品管理:

应放在避光的试剂柜,易燃材料,如乙醇、丙酮等切勿大量集中储存。

使用后的化学材料尽可能回收、重复利用,不可随意丢弃。

化学药品要选用合适的化学玻璃器皿,并贴好药品名称的标签。

修复工具:

除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医疗、雕刻、绘画、模型制作甚至化妆美容等的专用工具也要借用,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制作。

(检查工具,放大镜、紫外荧光灯、显微镜。

清洗工具,毛笔、牙刷、尼龙刷、竹签、棉签、纸、抹布。

拆分工具,手术刀、锥子、螺丝刀、锤子、电钻。

测绘工具,直尺、三角尺、曲线尺、卷尺、圆规。

塑形工具,各种形状的不锈钢刀,自制牛角调刀。

固定工具,透明胶带、医用胶带、热熔胶(用热溶枪)、橡皮筋、绳子、各种夹子、铁架台、沙盘等。

打磨工具,手术刀、剃须刀片、锉刀、美工刀、锯条、微型电磨;

各种型号砂皮纸、砂条、研磨膏。

上色工具,各种规格毛笔、油画笔、水彩画笔等,调色板。

防护工具,橡胶手套、防紫外线眼睛、防护口罩、工作服。

其他,搅棒、橡皮碗、搪瓷盘、电吹风、实验用玻璃器皿)

修复设备:

①大型干燥箱:

用于拆分器物或者烘干仿釉层等。

②台虎钳:

用于加工制作工具③超声波清洗器:

清洗陶瓷器碎片④蒸汽清洗器:

用于清洗陶瓷器碎片⑤喷笔及空气压缩泵:

用于喷涂上色⑥体式显微镜:

用于检查古陶瓷器⑦冰箱或冰柜:

存放粘结剂等化学试剂⑧照相机和摄像机:

记录文物修复过程

陶瓷检查定义:

所有确定文物遗产的结构、材料、有关历史和环境而采取的行为,包括确定败坏程度、变更和丢失部分。

检查也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于有关历史和当代信息的研究。

两方面内容:

一是从资料文献入手,了解文化遗产本身及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

另一方面就是对器物的基本物理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器物的稳定性、真实性并检查出器物外在或隐藏的缺陷。

修复人员也可根据器物的价值和重要性,估算工作所需的材料和人力上的花费。

检查的工具:

①光学显微镜:

5倍到100倍的双目体式显微镜适合检查陶瓷的胎釉结构以及修复情况的细节。

三目显微镜可以连接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CCD显微镜与电脑连接,能在电脑上观察并且截取图像。

②光源:

检查需要强烈的人工光源,用来观察器物内外的情况,甚至是器壁内的结构。

还需紫外灯铺助观察,用来区分原器物和老旧的修复部分。

检查内容:

修复之前,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基本检查,如,器物的真伪、确定损害的范围和原因、判断陶瓷器胎釉的状态。

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以便确定器物是否有修复的必要,便于在制订修复方案时,选择针对性的修复材料和方法。

鉴别古陶瓷器的类型:

陶瓷制品虽然有粘土制成,但物理特性不同,国内将陶瓷制品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

陶器:

普通粘土在约800℃-1100℃下烧制而成,胎体密度小,孔隙率高,有的陶器表面有釉,如东汉铅釉陶、唐三彩等。

瓷器:

用高岭土在约1200℃以上的高温下烧制而成,胎体紧密,孔隙率底,表面施釉,少量没有施釉。

国外,陶瓷器分为三大类:

陶器、炻器、瓷器。

孔隙率是一个简单的指标,大于5%为陶器,小于5%的是炻器、瓷器。

类型

烧制温度(℃)

孔隙率(%)

低温陶器

500-900

>15

陶器

900-1150

6-8

炻器

1150-1300

<3

瓷器

1300-1450

<1

②古陶瓷器的制造缺陷与败坏变质

制造缺陷:

指在陶瓷制造或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器物材料、形状、色泽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或不足在器物正式使用前就已存在。

制造缺陷与选料、制胚、施釉、烧造等方面的不足或失误有关。

1)针孔:

胎釉表面形成的孔状或泡状缺陷。

陶瓷器烧成过程中,胎釉溢出气体,在处于熔融状态的釉层上产生小孔,釉层来不及填平小孔就凝固,就会在器表形成宛如微型火山口的缺陷。

特点:

被称作针孔、针眼、猪毛孔,釉面有含密密麻麻的橘皮纹气泡孔,也叫棕眼、橘皮

2)釉泡:

在制造或烧造过程中,封闭在胎或釉中的气体所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气泡。

釉层中的气泡多且微小时,会影响釉层的透明度。

常常会破裂,形成小凹坑,甚至稍大空洞,使器物表面变得凹凸不平。

3)釉裂:

陶瓷器釉面开裂形成的纹状缺陷,这种裂纹大致与釉面垂直,由于烧制冷却时釉面收缩率大于陶瓷胎体的收缩率所造成的。

宋代哥窑就属于这类,也称“开片”、“断纹”。

釉面有发丝粗的裂纹,叫做“惊釉”。

4)剥釉:

釉面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纹,裂纹与釉面成锐角,且裂成许多片,釉片沿裂缝隆起,甚至于器胎完全分裂脱落。

剥釉是由于器物烧制冷却时,釉面收缩率小于陶瓷胚体收缩率而造成的。

5)缺釉:

也称漏釉或短釉。

指陶瓷器表面局部无釉的一种缺陷。

原因:

釉浆附着性差,釉层过厚,干后脱落;

釉的高温粘度太大,与坯料配方不适应而引起釉层卷缩;

或施釉时坏面有油污和灰尘;

浸釉时,釉浆未浸满全器;

或坯体施釉后不慎将局部的釉碰落;

或釉浆用水有油污;

或坯体入窑水分过高,烧成时窑内水汽太多,使坯釉中间分层,造成釉层剥落等。

6)缩釉:

陶瓷器的釉面向两边滚缩,中间露出胎骨的现象,也称滚釉。

缩釉的釉圈边缘界有突起的圆边,是由于釉面受表面张力作用,或施釉操作不当,或坯体潮湿,窑中水汽太多等原因造成的瓷釉缺陷。

7)釉薄:

产品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了局部釉面不光亮,有时泛黄的现象。

釉料过希,或因釉层厚度未达到要求标准,导致釉面无光,略透坯胎,产品发黄。

8)釉缕:

釉熔化后流聚成的缕状物,如凸起的釉条或釉滴。

坯体造型与修整不良,施釉时多余的釉浆得不到均匀流淌;

釉料调配不良,高温粘度过低,釉发生过熔;

或烧成温度过低,釉的熔融状态不佳;

釉浆密度与施釉操作不当,施釉不均匀,局部釉层过厚。

9)斑点:

散布在陶瓷表面的大小黑色、棕褐、淡黄的斑点,是因为坯料中所含铁质杂物在窑内的还原气氛下发色而成,故也叫做黑点、铁点。

10)落脏:

指在拉坯成型、入窑烧造过程中,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意外沾染在陶瓷器表面的泥屑、釉渣、窑灰、匣屑等杂质异物所造成的缺陷,也叫落渣、渣痣。

11)彩色不正:

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颜色浓淡不匀或不光亮的现象。

其原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颜料或花纸的质量不良,烤花操作不当,使色料中的碳化物未挥发掉,欠火或过烧等。

12)色脏:

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釉面或釉层下粘有不应有的杂色,或颜料喷刷到不应有颜色的部位,原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

13)画面缺陷:

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画面由于擦损、操作粗糙、贴花纸的爆花或皱花所造成的残缺现象。

14)阴黄:

制品表面发黄或斑状发黄,有的断面也有发黄现象。

原因是升温太快,釉熔融过早,还原气氛不足,使瓷胎中的氧化铁,未能还原成氧化亚铁;

装钵柱太低,窑顶局部产品温度偏高而还原不足也会形成阴黄缺陷;

产品原料中二氧化钛含量太高,也会导致产品发黄。

15)烟熏:

制品表面呈灰色或不纯正的白色,主要由于坯体氧化不完全或还原过早,使坯内炭素、有机物或低温碳未能烧尽在釉层封闭之前。

有时烟气倒流也会熏蚀釉面。

若釉料中钙含量偏高也易形成烟熏缺陷。

16)无光:

指釉面产生一片片无光泽的釉膜,严重时表现出粗糙表面,也称消艳。

原因是釉面形成微细体和釉层熔融不良,因此形成釉面无光缺陷。

17)变形:

指在烧制过程中,陶瓷器发生扭曲与改变,如口径歪扭不圆,器底部凹下或凸起,腹部下沉,塌边,嘴、把、足不正等不合规定的现象。

这与陶瓷器的原料制作、器物成型或干燥手法、装窑与烧制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和失误均有关联。

18)窑粘:

陶瓷器在窑内与其他陶瓷器或匣钵互相粘结而形成的次品或废品。

窑粘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是配料不当及装坯装窑不慎、匣钵堆垛倾斜引起。

19)坯爆:

指坯体出现开裂成为废品,俗称“过江”。

原因是配料不当,入窑前水分过高,焙烧初期升温过快而出现开裂。

有时开窑时间过早,冷却过急,坯体和外界温差太大,内外收缩不一,坯体受损而开裂,此缺陷以大件厚胎为多。

有时坯体内含有石英等杂质硬粒,在坯胎内爆裂而引起坯爆。

陶瓷器坯釉同时开裂叫做“窑裂”,坯裂釉不裂叫做“阴裂”。

20)犯泡/起泡:

陶瓷胎体有隆起的泡状现象。

原料中含有过多的碳酸盐、硫酸盐等无机杂质,在焙烧过程中分解产生气体。

烧成速度过快,气体未能排出而釉料已经熔融,均能使胚体犯泡,影响瓷胎的平整。

21)夹层:

夹层指坯体中间分层。

又称为分层、层裂。

主要因压制成型时,坯体中残存有空气,卸压后被压缩的残余气体膨胀造成的。

22)生烧:

烧成火候不够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即欠烧。

特点是坯体局部或全部发黄或灰黑色,断面粗糙,气孔率大,吸水率偏高,釉面无光,或光滑程度较差,敲击时声音不脆。

原因是坯釉料配方不当,烧成温度偏低,装窑密度不合理等。

败坏变质:

指陶瓷器在使用或废弃期间,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器物胎釉的形状、质地、光泽、颜色等方面发生的劣化。

成品之后的败坏。

1)冲口:

器物受外力撞击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

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也叫做“惊纹”,是不穿透器壁的裂纹,即器外可见裂痕,但器里面却不见裂痕。

2)炸纹:

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3)炸底:

器物的底部因磕碰等原因造成裂纹。

4)缺损:

器物胎釉由于机械冲撞或化学腐蚀造成的各种残缺,例如凹坑、豁口、局部断裂脱落等。

5)破碎:

器物在外力撞击作用下碎裂,形成大小不一的若干碎片。

6)失亮:

又称失釉,器物因长期使用磨损或埋藏环境腐蚀造成釉面失去光泽的现象。

7)伤彩:

器物受长期腐蚀或摩擦而造成的釉彩的失去光泽或损伤,甚至发生釉色的剥落,也称“脱彩”。

五彩、粉彩、金彩等低温釉上彩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釉上彩,又称“炉彩”。

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工艺:

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温度烘烤而成。

1.盐蚀:

堆积器表或渗入胎釉内部的可溶性盐所导致的胎釉损伤,如裂缝、剥釉、胎的腐蚀等。

2.盐类结壳:

器物在长期埋藏环境下形成的较坚硬的不溶盐堆积,例如在海水环境下覆盖器物表面的珊瑚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令其原本形貌难以识别。

3.污渍:

器物表面吸附污垢形成污点、污斑等。

这些污垢包括铁锈、土锈、油腻、霉菌、火烧残留物等。

污垢通过陶器的多孔表面或釉面上的裂纹渗入胎体,污染器表面,对胎釉有一定腐蚀作用。

4.黏伤:

器物碎裂后用粘接的方法修补。

5.鋦伤:

瓷器有冲或裂纹后,以打鋦子的方法修补。

6.锔瓷,用铜、铁制成的扁平两脚钉将破碎的陶瓷器修补好,使得陶瓷器既能继续使用。

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甚至更早。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修补瓷器的画面。

锔碗匠先用绳子固定碎片,再在接痕两侧的钻眼部位,抵紧钻杆,来回拉动小弓,然后将锔钉嵌进钉眼,仔细锤实敲紧,最后涂上糯米浆和骨胶。

7.脱釉:

陶瓷器的釉层脱离胎体露出胎骨,原因很多,比如出土、水浸,受到撞击,烧结温度不够等导致釉面不同程度的脱落。

8.磨口:

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用砂轮将伤口修复平整,后直接锯去部分器身。

9.磨底:

将陶瓷器物底部的缺陷或底款磨去。

10.截口:

陶瓷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直接锯去部分器身,使口沿平整。

11.后加彩:

即添彩,后填彩。

在旧瓷器上新加彩绘,再在低温炉中烘烤。

陶瓷器艺术品所具有的制造缺陷或败坏变质,某种程度而言,其承载了制造技术、使用历史、保存埋藏环境等信息。

尤其对于考古出土的制品而言,无论是烧造缺陷还是后天变质,通常采用“考古修复”,即对碎片进行清洗、拼接、加固等操作,确保器物材质的稳定以及轮廓的大致完整。

修复缺陷并非一味追求美观。

陶瓷器常见保护问题

胎质受损:

没有经过焙烧的陶器在潮湿泥土中会逐渐分解,再次水化成为泥土。

地下水中的酸性物质会溶解陶质的碳酸钙成分,埋藏环境中的碱性物质也会破坏陶器结构。

陶瓷开裂或破碎,拉力释放后碎片的变形等问题,都很难重新准确地拼接。

表层剥落(釉层、彩绘、泥釉):

当器物的表层如釉层或彩绘层与其下胎体的收缩率不一致的时候,会导致器表开裂。

陶器表面覆盖的泥釉层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碎裂剥落。

含水陶器如果遭到冰冻,孔隙内的水分结冰,体积膨胀,同样会对器表产生破坏。

硬度或耐腐蚀力的装饰层也容易脱落,瓷器上的低温釉上彩、鎏金装饰等也易丢失。

结壳堆积:

主要指陶瓷器表面堆积的不可溶盐,例如海中打捞出的覆盖珊瑚层的器物。

附着牢固,不易清除,对釉面会产生显著破坏。

受污变色:

陶瓷器表面如果粗糙、多孔、有裂缝就容易聚焦灰尘污垢。

出土:

铁锈斑;

海底打捞:

氧化铁堆积;

修复后:

金属鋦钉、粘结剂渗入表面,产生深色污渍;

使用:

食物残留等。

老旧修复:

拙劣的修复或者修复材料的老化会对器物产生危害:

粘结剂失效导致陶瓷器结构不稳定,碎片脱落分离;

金属鋦钉生锈、有机粘结剂长霉,玷污器物表面;

修复材料脱落、变色或修复层过度遮盖原器。

清洗的目的:

一是清除损坏陶瓷器胎釉结构的有害物质,停止或延缓败坏的发生;

二是为了清除丑陋、不雅观的外在堆积、污垢或陈旧的修复材料;

三是令陶瓷器的碎片茬口情节、器物色泽清洗,保证碎片拼接、上色等操作的顺利开展。

清洗前的准备

1.器物与污物种类:

经常接触食物的器物会在缝隙中堆积灰尘或油腻;

考古出土的常见土锈、金属锈、钙质堆积;

水下打捞的常见白色盐渍、黑色污斑;

修复污染的常见脆弱老化、妨害美观的粘结剂、色漆、金属鋦钉等。

通常情况下,胎质疏松的陶器、开片的釉面、造型复杂的器物更加容易吸附污垢,这类器物的清洗工作要最为复杂与困难。

2.清洗操作的要点

①清洗前预备:

首先要对陶瓷器样品或附着残留物进行采样检测。

正式清洗前:

小范围实验,判定清洗剂或工具使用的有效且不伤害器物;

选择器表不明显区域,用指甲或竹木质尖锐工具轻划,大致判断瓷器的硬度;

利用显微镜观察工具刷洗器物表面后的摩擦痕迹,以便选择硬度适宜的工具。

②清洗过程中:

保存良好的陶瓷器,采用刷子刷洗。

考古出土的碎片,要置于筛子上,在流动的细水注入下片片刷洗。

器物要避免采取全部浸泡的方式,为了防止污渍或清洗剂扩散入器物内部。

使用清洗剂清洗孔隙率高的器物时,预先用水浸湿陶瓷器以减少清洗剂的深入量。

③清洗结束后:

如果使用化学试剂清洗,需用清水将残留物彻底漂洗干净,最后用软布吸干水分,置于通风避光的室内晾干。

干燥过程中,如器表析出白色盐类(针状的白色粉末或结晶),要立刻停止干燥,将碎片湿润保存,进行除盐的处理。

清洗的方式

1.机械清洗:

用软刷、竹签、手术刀等工具来清楚覆盖器表或嵌入沟缝的灰尘和污物。

与化学清洗相比,机械方法的优点是避免清洗过程中污渍随着清洗剂进一步扩散,能更好地控制清洗过程。

①除尘:

用软布、笔刷、真空吸尘器等清扫、拂拭、吸取附着在器表上的浮土和灰尘。

除尘不要使用掸子或者棉签,那可能会勾伤表层脆弱的陶器或釉陶。

轻轻扫过表面,不要反复摩擦,造成静电,这会吸附更多灰尘。

②切削:

用有合适强度和形状的刀具,例如手术刀、针、竹刀等,以切除、削断的方式,来清除牢固附着器表的坚硬物,例如钙质结壳或者旧的修复材料。

考古发掘品上的污染浊土或堆积物,要在完全干燥前清除,完全干燥后附着物就会变得很坚硬,必须用水或者酒精溶液软化后清除。

③研磨:

用砂纸、研磨膏等磨具,逐步磨平器表附着的堆积物。

挑选的磨具的强度要足以清除堆积物,但又不可过于坚硬而磨伤器物。

避免用于无釉、多孔的陶器,开裂脆弱的釉面,以及低温釉上彩瓷。

深入到釉层缝隙中的污渍也可以用细研磨膏清除。

④振动:

超声波清洗时利用超声波振动的原理,超声波在清洗液(如:

蒸馏水)中的辐射,使液体震动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气泡破裂产生的力量足以快速冲刷污垢,尤其是那些很难触及的位置,例如器表的缝隙、小口瓶的内部等。

归纳:

机械清洗要遵循由弱到强的原则,可先用大小形状合适的软毛刷清扫灰尘污物,如效果不好,再更换硬度稍大的刷子。

沟缝内的顽固污物,用竹签、手术刀等工具。

对于脆弱部分的清洗,要使用显微镜协助操作。

2.化学清洗:

化学清洗对各种油脂类、树脂类污渍、盐类结壳等有显著的效果。

尽量避免将陶瓷浸没在清洗剂中清洗,这可能导致器物内部的可溶性盐移动,或者使污物扩散、转移到深处,还会损伤瓷器的胎釉及其上的鎏金、彩绘等纹饰。

修补过的不能完全浸湿,那会破坏粘结剂、金属鋦钉等修复材料。

要有局部实验,去污后要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漂洗。

最后,软布吸干水分并且自然风干。

①水:

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

天然水含有多种杂质,如碳酸氢钙、氯化物等,不能直接用于古陶瓷的清洗。

清洗前,先要判断器物胎釉的强度是否可以承受水洗,即用指甲在器表上划动,如能够划出痕迹,器物就要避免浸湿在水中清洗。

碳酸氢钙:

的水溶液即是硬水,是由碳酸钙(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发生腐蚀生成的。

岩溶地貌就是天然水中碳酸氢钙于洞穴中重新析出碳酸钙而成的。

碳酸钙:

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

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

呈中性,基本上不溶于水,溶于盐酸。

也是动物骨骼或外壳的主要成分。

氯化物:

属于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化合物。

氢氯酸(盐酸)是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蒸馏水:

蒸馏水就是将水蒸馏、冷凝的水,蒸二次的叫重蒸水,三次的叫三蒸水。

自然水都不纯净,通常含有钙、镁、铁等多种盐,还含有机物、微生物、溶解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悬浮物等。

用蒸馏方法可以除去其中的不挥发组成。

去离子水:

指除去了呈离子形式杂质后的纯水。

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正离子水和负离子水,负离子水亦称饮用离子水,正离子水亦称美容(美容食品、消炎食品)离子水。

有杀菌消毒、美容养肤、净化血液的功效。

清洗的针对性:

光滑、牢固的陶瓷器——软布、软刷配合温水清洗

考古出土的陶瓷器(泥土变硬之前)——用水配上柔和的刷洗方法

污泥浊土过硬过厚——手术刀清除后再用清水

脆弱性强的陶瓷器部位——棉签沾湿温水局部清洁(是卷动而不是涂擦)

胎釉牢固的器物——可以浸泡但时间不宜过长

造型与装饰复杂且污垢厚重的——欧美国家流行的家庭蒸汽清洁机(该机器将液态水转化为蒸汽后喷在器表进行清洗,相比普通手工清洗,工作效率提高,用水更少)

彩绘、釉面脆弱、体积过大的——不宜浸泡,用纸或棉花沾水吸附污渍(更温和、安全,不易造成污物的扩散,但无法确定盐类物质的清洗是否彻底)

用水浸泡时清楚器物内外可溶性盐的有效方式。

清洗时,适当加热有助于扩大器物的孔隙,加速盐类的溶解。

清洗的水要不断更换,最后测量水的电导率来确定盐类物质是否清洗完毕。

可溶性盐:

就是能溶于水的氯化物,该氯化物由盐酸和碱生成即盐酸盐,如氯化钠,氯化钙。

对器物具有腐蚀性易引起古器的脆化。

不可溶性盐:

就是不能溶于水的元素。

有氯化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铁,碳酸钙等。

易于在器物外结壳形成硬质污物。

清洗结束后,器物要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或者是用冷风机吹干。

孔隙率高的陶器所需干燥时间更长,完全干透前胎质变松软,需小心取放。

为减少水的用量、加快干燥的速度,清洗质地疏松的陶器时,可在水中添加丙酮或者无色工业甲醇(丙酮与水的比例:

25/75;

工业甲醇与水的比例:

50/50)

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易燃、易挥发。

丙酮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

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

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

工业甲醇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易燃烧的有毒液体。

贮存温度不超过30℃,贮存期限6个月。

属剧毒,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蒸汽,溅到皮肤上和眼睛里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应有防毒面具、橡皮手套、防护眼镜等安全用具。

②洗涤剂:

可与水和油腻污垢相容,乳化油污、令污垢悬浮于水中。

四种类型

阴离子洗涤剂:

用于工业废水的沉淀澄清处理和饮用水澄清和净化处理。

如漂白剂、洗衣粉。

对人体有害。

阳离子清洁剂:

各种医疗、家用等清洁剂中含有,但一般被稀释成不致命的剂

两性离子洗涤剂: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

并非阴阳两性离子的混合。

处理污水。

非离子洗涤剂:

有分散、乳化、泡沫、润湿、增溶的性能,清洗后不会形成吸附灰尘的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