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生危机案例优秀word范文 15页文档格式.docx
《推荐学生危机案例优秀word范文 15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生危机案例优秀word范文 15页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本案例中,危机干预者要积极倾听
学生的诉说,多采用开放式的问题,了解学生或一些老师对A死亡事件的看法学校可以与学校员工执法人员医学人员或死者家属公开地交流,以确定创伤性事件的细节或可疑原因,让师生明白A死亡的真正原因由于A的自杀与其抑郁症有关,还可以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开设讲座,介绍有关抑郁症的信息,让师生对A的突然死亡有更客观的认识。
2.保证受害者的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的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所讲的求助者安全,简单来说就是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
在本案例中,要关注学生的出席情况,确保没有学生缺席或失踪,而对那些对创伤有强烈情感反应的高危学生,可以记录他们到校和离校的时间,掌握他们的行踪对教师和学校员工,学校应指派一名管理人员来负责他们的签到/签出工作同时培训学校员工了解心理高危标准,帮助他们识别高危学生。
3.强调与受害者的沟通和接纳
在危机状态,个体往往感到自己是无助的,特别是一些住校的学生对此,危机干预者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及时给与支持的人,让学生感受到支持的力量另一方面,危机干预者还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此外,要了解其他能够给与学生帮助的人,如比
较要好的朋友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支持总之,危机干预者要让求助者感受到确实有很多人在关心着他们。
4.提出应对危机的方式
危机干预者要鼓励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或教师个体验证各种可用的应对措施,特别是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可以做到的选择,引导个体从不同的途径思考他们可以应用的应对方式。
在上述案例中,危机干预者可以使用家庭关系图等来引导学生或教师思考哪些是可以分享自己感受的人现在或过去关心自己的人;
还可以让个体思考他们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让个体积极运用自己的应对机制来克服这次危机,如寻求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通过运动等使自己放松等;
鼓励个体尝试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通过这些措施,让个体意识到有很多的应对方式是可供选择的,从而树立克服危机的信心
学校要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这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学习上来,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件事情上面,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
5.制定计划
危机干预者要和学生或教师一起合作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帮助其恢复到危机前的平衡水平。
危机干预者与个体一起探讨可以应用的应对机制,并确定求助者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行动步骤计划应是具体的切实可行的。
在案例中,危机干预者的主要工作是鼓励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鼓励教师回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尽量不让这种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于高危学生,计划中应包括每次来咨询室的具体时间等。
6.获得承诺
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危机干预者还要对一些高危学生和教师进行追踪随访,要及时总结在工作中的体会,召开危机干预总结大会,总结经验,完善学校危机干预体系。
篇二:
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处置
近些年来,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此类事件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时空快,且很容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高校自身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因此,认真探讨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概念、特点、类型及诱因,明确辅导员在处理此类事件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应对机制建设,不仅有益于维护高校自身的稳定,而且可以为高校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理论的形成做出积极探索。
一、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一)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概念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学校正常运行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偏离学校运行常态的、可能会对学校日常工作造成重大冲击或对师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爆发性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内、外突然发生出人意料的,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干扰、冲击、危害,甚至造成公私财产损失或者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如学生自杀事件、学生打架或群殴事件、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事件、学生发生交通意外或其他重大恶性事故等。
高校危机事件就是指以大学生为主体或涉及大学生利益的,主要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对学校的声誉、秩序或部分成员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境。
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是危机事件的高发地方。
从高校的层面上理解,高校危机事件主要是指那些“威胁到学校正常秩序”、“损害学校功能”的事件;
而从大学生层面上理解,还应该包括更多出现的大学生伤害事件。
在这里,我们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高校危机事件”的概念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加以区分,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人们通常将三者混淆,这样不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高校危机事件”。
后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生和进展方面,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危机积累到一定量后爆发的一种表现,此类事件的解决是高校危机事件处理的一个环节。
我们可以把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归属于高校危机事件之下。
通常情况下,高校突发事件更加强调事件的不可预测性,而高校危机事件更加突出其危险性,可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转危为安。
综合以上三类事件,我们统称为“高校突发危机事件”。
二)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特点
1、群体性。
由于高校大学生具有活跃性、敢为性和群体性等特征,所以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多以群体的规模出现,这与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是密不可分的。
2、敏感性。
高校是教学、科研、理论前沿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对社会的征兆反应比较敏感,容易带来高校的震动。
新鲜事物的诱惑、个别冲动举动与外界的推波助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传染性。
高校突发危机事件与其他类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相比,其诱因往往较为单纯一些。
高校大学生因其对某种现象的不满,时常会做出冲动的举动。
而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其“示范效应”会较为明显,个别现象会产生严重的传染性。
4、突然性。
此类事件来得突然,时间上无法预料,事出多因,在学校和学生本人意料之外,令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5、紧迫性。
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处理,如果处理不妥当或不及时,对于学校和学生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产生不必要的后果,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6、危害性。
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可能威胁到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对校内师生思想和心理造成影响,也可能会波及到其他学校,甚至全社会。
而一些学生个体性事件,事件虽然可能小,但是其危害性有时却是更加持久的,会长期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成为重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二、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类型和诱因
(一)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类型
201X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参照国家的分类标准,按照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在高校学生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危机事
件划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
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指在校园内有爆发倾向的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实验违禁用品保管不善以及食堂卫生(饮水)条件等引发的大面积的空气、食物、饮水中毒等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第二类:
政治稳定事件
主要指学生群体面对国际、国内一些政治性敏感事件或校内的偶发事件作出激烈的自主反应,校内集中出现标语口号、群体聚集或游行示威等群体性事件。
第三类:
治安、安全事故引发的突发事件
主要是指校园内学生参与人数众多的相互殴斗,或是校园内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发生众多人员参与的群体性殴斗事件;
以及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房屋倒塌、恐怖袭击等事件,造成众多人员受到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的事件。
有关调查显示,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偷盗诈骗、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案件呈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发生于高校及高校学生身上的如实验室安全、建筑物安全、火电气灾、户外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如集体食物中毒)等事故类事件也是日趋频繁。
由于高校人员密度大,聚集性强,一旦发生上述事故类事件就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害。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
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
近几年来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我国高校呈上升趋势。
第四类:
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主要指由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或说明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如:
因学生食堂卫生、饭菜质量问题、教学质量问题等,引起学生不满而举行的罢餐、罢课;
因学生学籍管理等问题引发的学生及亲属无理滋事;
以及数量较多具有攻击性的恶意匿名上访信、心怀恶意的手机短信群发和网络帖子等。
师德学风类事件对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形象损害大。
近年来,学风及师德类事件在我国高校不断出现,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声誉及形象受到很大损害。
尽管有不良行为的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属于极少数,但他们对教师队伍及高校整体形象的损害是很大的。
第五类:
自然灾害事件
主要指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诱因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高校,面临着来自社会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国际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的消极部分的综合作用往往是诱发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原因。
1、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
在和平、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国际经济的联系和合作日益紧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实现其政治企图和经济利益,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没有改变,“合作加防范”、“接触加遏制”的两手策略没有改变。
高校历来是国内外敌对分子进行渗透和“心战”活动的重要目标,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渗透的主要对象是青年知识分子。
他们经常利用人员往来、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捐赠资助等各种手段,通过各种媒体对高校师生特别是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渗透,企图从基础上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影响甚至造成颠覆,对我国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挑战。
表现在高校突发危机事件这一具体问题上,就是利用价值观念的分歧为突发危机事件的形成准备思想基础。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蓬勃生机,而且给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
一方面高校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有利于增强师生员工的自立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也会不可避免地对师生员工产生不利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高校多年来提倡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
对以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挥霍为耻的风尚;
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廉洁自律的党风政风建设;
对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和文明健康的生括方式构成强烈的冲击。
当前师生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有:
一是反腐败问题。
从每年的学生假后返校座谈情况看,学生对党中央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并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各项反腐败举措。
但也有部分农村学生认为,
反腐败斗争在农村进展缓慢,措施不够有力,特别是对某些农村基层执法机关的钱权交易、贪赃枉法、乱收费、吃喝风得不到有效遏制,感到失望。
二是社会治安问题。
认为这几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力度逐年增大,取得明显成效,但对当前社会上封建迷信活动盛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对刑事犯罪活动猖獗,甚至存在黑杜会活动等,感到极为不满。
三是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农村旱灾、水灾造成损失严重,导致部分在校学生经济困难,甚至有辍学的危险。
从教工方面来看,由于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岗位津贴,造成部分教职员工之间贫富悬殊,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导致人的心理上严重失衡,增加了怨恨情绪。
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极有可能成为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导火索。
3、高校深化改革中内部矛盾纠纷更加突出
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时期,高校同样也处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时期,内部矛盾纠纷比较突出。
有的是由于机构缩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导致部分教工下岗失业的矛盾;
有的是由于高校是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岗位有限,导致教职工亲属、子女就业困难的矛盾;
有的是由于医疗经费实行包干制,导致部分职工大病治疗困难的矛盾;
有的是由于校内津贴发放差距较大,导致部分教工不满的矛盾;
有的是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后勤部门服务意识淡化,往往重经济效益与师生利益发生矛盾;
有的是由于学生公寓收费标准较高,导致部分农村学生经济上负担不起的矛盾;
有的是由于部分毕业生对就业过程中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竞争和一些用人单位的“暗箱操作”等现象不满,导致和政府的毕业生分配政策之间的矛盾。
上述矛盾虽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就有可能酿成突发危机事件。
4、管理方面的缺陷
一是缺乏常设机构。
许多教育部门没有将突发危机事件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体系,专门常设的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机构力量不足影响不大。
面对突发事件,经常是一事一议式地临时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临时机构,不利于突发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
二是缺乏专门人才。
从事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而且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培训,这也不利于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缺乏制度化、系统化的危机应对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
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件建立不同的应急机制,确保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各部门立即投入工作,做到有条不稳,及时有效。
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学校规章及其实施的合法性很容易受到质疑,而在有的规章制度中还存在着与法律相抵触的现象。
由于目前国家尚没有专门针对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的立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等只是界定和处理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如学校发生管教冲突、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危机事件,学校、个人及责任人应该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学校和教师应分别承担哪些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这在法律上都还没有定论。
三、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与辅导员的关系
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首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管理”。
在现行的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中习惯性地将管理主体等同于辅导员。
目前,对此存在着一些误解:
一是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无限扩大,将辅导员等同于“保姆”,认为凡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相关的需要,辅导员都应提供帮助,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当然位列其中。
二是将辅导员的工作片面化和简单化,将辅导员等同于“消防员”、“警察”,认为辅导员只要做好稳定工作,处理好高校突发危机事件,保证学生不出事,就是合格和称职的。
三是将辅导员与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的关系对立起来,“一票否决制”,认为只要发生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就是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尽职尽责。
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是正确理解辅导员和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关系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X]16号)指出: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辅导员是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的主要参与者。
如果没有辅导员的参与和配合,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和辅导员的关系。
(一)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应有职责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
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辅导员制度是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维护稳定是辅导员第一大功能属性和价值诉求。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比,他们更多的是以“学生事务”为载体,不定时、不定点,以问题为中心,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
中央16号文件也指出,要通过坚持解决思想问题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而加强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正是为学生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辅导员为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提供人力保障
首先,在危机预防阶段,辅导员可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班级管理、宿舍检查、学生资助等常规管理及其它学生事务工作,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
同时,针对学生常见的危机事件,开展安全教育,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抵御危机的能力。
其次,在危机应急处置阶段,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最大可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第一时间了解危机事件的真实信息,调查危机事件的起因、发展,了解事态发展情况;
第一时间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了解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及时向学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取得上级的支持;
需要的话应第一时间向相关专业机构请求援助,如向校医务室、校保卫部门甚至是医院、公安局、消防部门等寻求帮助,减少危机事件对学生的危害程度。
最后,还要做好学生心理安抚和维护整体稳定,密切关注学生的后续反应。
所以,无论是在危机处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方面,辅导员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为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提供了客观条件辅导员作为第一线的学生事务者,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同时,由于辅导员一般比较年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与学生容易沟通,是学生最容易亲近和信任的人,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向辅导员倾诉或求助。
因此,辅导员较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容易掌握学生最为真实的状况,往往对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隐患或潜在性可以提前察觉和检测,能有效地实现危机预防。
总之,辅导员要真正做好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工作,必须
承担起以下角色:
“摄像头”和“预防针”,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进行危机预防;
“镇静剂”和“纽带”,迅速赶到危机事件现场,控制事态扩大和恶化,并维系、处理好各种关系;
“润滑剂”和“创可贴”,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善后工作,把危机事件对学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辅导员在管理和处置高校突发危机事件中的作用
(一)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和处置的原则
1、对高校突发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干预的原则
预防和干预突发危机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汇报、早处理”。
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缺失,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高校心理工作者数量少。
在国外,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而在国内,每5000名大学生一名心理辅导员的水平都未达到。
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
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二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低。
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甚至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三是开展心理预防的实施形式较为单一。
各高校的心理学辅导与讲座多是以论坛的形式举行,每次只有部分学生能
够参加并受益,这与庞大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
据调查,有60%的高校学生表示心理咨询有必要,如果有可能的话会去咨询,但最后只有11.9%的学生会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这也说明学校在心理咨询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
2、坚持训练制度化原则
一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的基础环节就是要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救护的知识和技能,这对学校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时是至关重要的。
二要制定在遇到爆炸、劫机、绑架、劫持人质、抢劫等犯罪活动时,紧急应对的各项《安全提示手册》和处置各种突发危机事件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手册》,让相关工作人员和师生员工熟悉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置办法。
三要进行防火、防震等方面的训练和演习,并形成制度化,目的是保证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快
速反应和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要通过演习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3、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
要牢固树立并宣传“安全第一”的意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对安全意识和措施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检查、宣传。
“安全第一”是老生常谈,但又有多少人能把这句话印入脑海,贯彻于工作的始终,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就是生命”。
学校单位或个人无论在用电、用火、用气,还是做实验、举办人群聚集的大型活动,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这样做是否安全,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只有把“安全第一”的意识及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尽最大可能降低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频次,使校园更加安全。
(二)辅导员在管理和处置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较为清楚地认识了辅导员与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的关系,同时,也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优势及其在高校危机事件管理中所担任的角色。
以下将从危机预防、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这三个过程,来深入分析辅导员在高校危机事件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1、辅导员在高校突发危机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潜在危机都会转化成危机,潜在危机转化成危机,会有一些伴随现象,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有效渠道收集到这些潜在危机的信息,并加以评估,就能采取预控措施,从而掌握危机处理的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潜在危机转化成危机往往会有临界点,临界点之前,是处理的最佳时期。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