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541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浅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环境保护1000问》刘青松主编。

十七大报告。

目前中国环境存在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3、垃圾处理问题;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5、水土流失问题;

6、旱灾和水灾问题;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8、WTO与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致使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比较接近的“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以及水土流失问题做一些浅显的说明。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2000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

2000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8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

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

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

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我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

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

2000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

我国耕地的水土流失:

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亩),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我国耕地目前面临的污染:

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其中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环境污染事故对我国耕地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2000年发生的891起污染事件共污染农田4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

我国每年对农药的使用量约2亿3千万公斤,其中除草剂占17%,杀菌剂占21%,杀虫杀螨剂占62%,而在杀虫剂中,具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占70%。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还指出,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局部地区形势有所好转,但总体形势仍十分严峻。

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局部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实施3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40亿元,带动地方资金投入近80亿元,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2010年,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组织辽宁、江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共选取了24个示范区域实施连片整治,涉及181个县(区、市)、4000多个村庄的800多万人。

示范工作进展顺利,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中国环境报》2011.6.7

——2011.3吴健等《上海产业发展机器资源与环境效益的回顾分析》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李翠菊2011.1

1.2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土地平整工程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下降。

农田中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细菌>

放线菌>

真菌,此三大类群的数量与其发挥的生态功能密切相关。

农地整理导致表土熟化层的破坏,会引起表土中真菌数量大幅度下降,其次是细菌。

这样固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以生物积累为特征的成土过程逆转为加速侵蚀主导下生土熟化过程。

土壤中富含的有机质及有机磷含量迅速下降,纤维素分解菌与磷细菌的营养源及被分解物质减少,也会使其数量大为降低国内外的实践以及我们的调查表明:

土地整理中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措施,会使土壤性状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对农地生产力构成潜在的不良影响以致使土地退化[3~4]。

1、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1.1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土地平整是土地整理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规平地方法采用的设备有推土机、铲运机和刮平机,较先进的土地平整设备为由激光技术控制的精平铲运机。

不论选用何种设备,何种方法,均会对土壤的理化性状产生影响。

(1)改变土壤结构。

如荒地垦殖改变原有土层结构;

筑路及村镇建设机械压实土壤,从而破坏土壤结构;

坡地开垦扰动地表、坡面,引起或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并有可能造成局地气候恶化。

机械化平整和土地整理后农作物的单一化连片种植会使杂草日益减少,增强雨水对土壤的直接淋洗;

也会使土壤养分失衡,导致土壤的连作障碍,不利于土壤结构的保持。

因为农田杂草的地上部分可吸收水分,防止雨水对土壤的直接淋洗,减少水土流失和养分渗漏损失,地下部分根系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

不同作物或木本植物与农作物间作时,较大的根系可以吸收土壤深层营养元素,并以枯枝落叶等形式堆积在土壤表层,经微生物分解后增加表土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表层可供农作物利用的有效养分,减少养分的渗漏损失。

(2)改变土壤质地。

农田耕作势必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间又使其裸露于地表,在山地区将易导致水土流失,在干旱地区又可能为扬尘、沙尘暴等。

(3)影响土壤肥力。

为追求提高耕地产出率而一味加大耕地垦殖力度或不顾土地适宜性要求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反而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灾害过程的发生,如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进一步加剧土壤养分的流失。

实验分析数据表明:

整理前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均高于整理后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

在已进行了平整的农田中,从挖方地块到填方地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

(4)造成土壤污染和加剧土壤退化。

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还会杀害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

不适当的灌溉和排水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另外,一般工业、畜牧、家庭污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入渠道注入农田,也将全面污染农地。

6、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农田中生物种群与其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

因而农地整理对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终又影响到农业生态系统。

6.1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竞争机制的影响

现有动植物所表现出的顽强生存能力和优美的生长态势完全是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由许多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间为争夺水分、养分和生存空间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

能否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光照和CO2以及有利的生存空间关系到物种是否能延续和繁衍。

但生存竞争又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并提高了生物自身对环境的生存适应能力。

由于土地整理造成了农田中生物的单一化,因而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竞争机制,使生物的适应能力下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生物的进化。

6.2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缓冲和补偿能力的影响

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植物种类都有其特有的抗病虫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无论何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都很难攻击所有生物种类。

这样,当一种或几种生物种类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侵袭时,另一些生物种类会快速生长,弥补其生存空间,通过物种间的调整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总量保持不变。

生物种类越多,缓冲和补偿能力就越强。

调查表明农地整理将会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这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缓冲和补偿能力的退化。

6.3对农业生态系统抵御虫害能力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作物栽植能散发出混合气味,并且对害虫的视觉定向有很大的干扰作用,促使害虫在定殖过程中产生紊乱、拮抗和排斥作用。

土地整理造成作物单一化,影响作物对害虫定殖的阻碍机制,使害虫定殖的难度降低。

②当间作作物或杂草都是某些害虫的合适寄生物时,害虫除危害主要作物外,同时危害次要作物或杂草,从而降低害虫对主要作物的危害程度。

因此土地整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的转移作用。

如甘蔗地中的杂草被除干净后,玉米蚜的无翅蚜便转移到平时并不喜欢的甘蔗上取食,并传播花叶病毒。

Baliddawa在总结了多个研究案例后提出了这样的结论:

作物与杂草混合的系统比作物与作物间作的系统更能增加天敌。

在作物与杂草混合的系统中,有56%的案例显示害虫种群的下降是由天敌造成的。

因此,土地整理对害虫天敌生境的破坏必然导致害虫天敌数量的下降。

6.4农地整理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改善环境能力的影响

土地整理往往造成农田作物单一化,进而影响到农业生态稳定性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

①对蓄水保土能力的影响。

大面积的林木与植被既能保蓄水分,又能调节水分和湿度,维持着自然界的水循环。

反之将间接地影响土地的质量及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加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

②对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能力的影响。

植被和林木作为防护屏障,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并且可以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③农田水利建设只重视修路建渠、建筑水库等工程措施,而忽视山地造林、种草等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会造成水土流失、水库淤泥、河床抬高、旱涝灾害频繁;

而不适当的洼塘填埋也会产生土地滞洪能力的下降。

参考文献:

[1]萨础日娜《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探析》2011.03

[2]李翠菊等《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011.1

[3]叶艳妹,吴次芳,黄鸿鸿.农地整理工程对农田生态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保育型模式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1.5

[4]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02.24

(2)

[5]2011.3吴健等《上海产业发展机器资源与环境效益的回顾分析》

[6]葛察忠等《农药行业环境保护与“双高”产品名录制定》2010《中国农药》

[7]张玉林《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社会变革》

[8]

[9]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