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4997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Word格式.docx

二是要求我们处理好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关系,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烈氛围,解决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问题。

三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定期的邀请辖区派出所人员参加学校管理会议,参与安全、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四是要每学期都要邀请法制专家作专题讲座,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更好的促进“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广大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学校与班级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班主任与学生安全目标责任制,要在落实上狠下工夫。

 希望老师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做一名合格公民。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强理想信念和高尚精神情操。

要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要积极努力,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作出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以此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专题讲座”为契机,老师要担当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搞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各班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让法律意识永驻心中,用法律来规范我们的言行,让全体师生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和谐、平安的校园。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央8号文件颁发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动计划》,全省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和职责分工,以实施《行动计划》为切入点,通过兴办实事,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通过分解任务,把各项职责落实到有关部门;

通过不断探索,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和工作体系;

通过综合治理,改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通过落实资金,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通过树立典型,推动整体工作。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德育工作明显加强,社会文化环境得到改善,未成年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日渐丰富,校外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逐步扩大,农村及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引起关注,“三结合”教育网络初步形成,组织领导工作得到落实,机制建设工作正在推进,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67

亿,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我市有未成年人12725人,约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其中在校生12215人。

这个占据半壁江山的群体,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未来和希望,这一群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的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是社会、学校、家庭的神圣职责。

当前,我国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冲击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社会上不良因素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条例和法律法规。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下一代。

其次,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未成年人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样,崇尚个性独立,务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意识强烈,但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不强,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互助意识弱化的问题。

学习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当代未成年人,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在回答“如果国家遇到危险或危难时你会怎样”时,78%的未成年人认为“如需要,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这充分说明当代未成年人满怀爱国之情。

但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大都满怀自信,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

在回答“有困难时是请别人帮助还是自己想办法”时,选择“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者占81%。

在问到“你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34%的未成年人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的议论”。

这些回答虽然从表面看大多数都是积极进步的,但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角度出发,也反映出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不强,信息渠道增多,价值取向多样务实。

与以往未成年人相比,当代未成年人对世界、对祖国有着更深的体验。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息渠道明显增多。

电视和报刊是未成年人获得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占77%。

同时,网络、短信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的喜爱,成为未成年人获得信息的新渠道(13%)。

对于这一新的变化,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抑制网络中负面文化信息的消极影响。

在回答“个人奋斗目标”时,55%的人回答“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可”,36%的人回答“提高个人生活水平”;

对“理想中的职业”,希望长大后成为令人羡慕的科学家、网络工程师、律师的未成年人占70%以上。

对此,难以用对错进行简单评价,而要认识到当代未成年人人生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二)当代未成年人注重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但个别社会不利因素制约道德水准的整体提升。

表明当代未成年人在道德认知与实践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教育的作用简单说来,就是培养一种好习惯,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十分重要。

调查显示,41%的未成年人认为“家庭环境”对自已行为习惯养成作用最大,其次是同龄伙伴(22%)和校园

文化(22%)98%的人赞成“行为习惯培养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对基本道德规范普遍认同,但知行分离的现象严重。

当代未成年人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普遍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

83%的未成年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品德”。

但当前社会重教育轻实践的倾向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年龄原因大部分未成年人自律性不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

调查中,对“参加义务劳动”这个问题,72%的青年表示“不讲价钱,随时奉献”,但当问及“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利用节假日参加雏鹰假日行动等活动”时,有25%的人表示“看看别人再说”,有8%的人明确表示“没有时间,不愿意参加”。

对“您认为校园中诚信的主要内容”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表示“在学习上实事求是”(56%),但在行为选择上,对考试作弊现象有39%的学生“视而不见”,表明当代未成年人在道德认知与实践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道德实践日益活跃,社会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社会实践是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

目前,不少学校利用寒暑假、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军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到青山绿水大自然中考察观光,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取得一定的成效。

本次调查显示,在所列的具体实践项目上,表明参加过“雏鹰行动”的95%、植树造林的74%、“希望工程”的45%、“手拉手活动”的35%、“志愿者服务”的占27%。

在问及“参加上述活动的感受”时,回答“收获很大”、“有一定收获”的人占参加具体项目的76%。

但同时,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还处于起始阶段,社会公共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有五成多未成年人缺少参与机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内。

调查表明,参观

过工厂、农村、军营、博物馆等校外教育场所的未成年人还不到10%。

研究表明:

通过社会实践开展体验教育和素质拓展训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活动载体。

今后应当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社会公共资源,增强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教育内容,超越“玩与看”的外在形式,渗透“强筋铸魂”的辐射力。

团队活动具有强大的引导力,但缺乏自主意识和开展深层次活动的能力。

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团员、少先队员占调查总数的98%以上,参加过团队活动的达到100%。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公益活动有40%的学生经常参加,有33%的人偶尔参加。

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27%的人选择“展示自己的才华”,30%的人选择“提高学习能力”,19%的人选择“多交朋友”11%的人选择“提高思想修养”。

在“您认为团组织(少先队)对你的成长有帮助吗”调查中,选择帮助非常大的占37%,帮助比较大的占35%,有一定帮助的占22%,从中可以看出在未成年人心中,团队组织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坐标。

小学入队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三年级以上入队率基本达到100%。

小学生入团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达0.8%。

但同时调查发现,当代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管理、自主活动的能力,80%以上的人选择参加学校团队组织的统一活动,对独立性较强的“三下乡”

、“一助一”志愿服务、“文明社区”等深层次活动项目“还不太了解”(75%),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当代未成年人高度关注个人发展,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知识体现出巨大的魅力,对学习与成才的关注逐渐升高,当代未成年人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脚步,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但当代未成年人学习压力明显偏高,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

学习动机明确,“重智力轻德育”现象不容忽视。

升学与就业依然是学习的两大目标。

在回答“你现阶段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时,有53%的学生选择“准备考大学”,有19%的学生选择了“为就业做准备”,这说明当代未成年人更加注重自身的努力与奋斗。

但同时,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导致“学习好”成为家长普遍对未成年人最具意义、最富价值的惟一期望和要求,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

在学校,教师大多以分数来选择对学生的喜恶,同学以此划分地位、派别;

在社会,人们因此投放或鄙视或欣赏的目光;

在家庭,95%以上的家长以成绩高低,作为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根本条件,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致使有些未成年人只会埋头死读书,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社会美德。

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但学习压力普遍较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会求知,主动学习,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发展中所必备的重要素质条件。

调查表明,当代未成年人大都能勤奋刻苦地学习,学习功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在调查中,有72%的学生表示在没有老师、家长看管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学习。

但是,目前未成年人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参加校外各类补习班的比例高达90%,37%的人“经常参加”53%的人“有时参加”。

在对学习压力的自我评价中,有68%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近七成的学生处在一种学习的压力之中,年级越高,压力越大。

有18%的学生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主要原因,此类学生在学校中常常表现为上进心不强、“混日子”的学习状态,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由此滋生厌学情绪,甚至旷课、逃学。

读书是当代未成年人扩大求知途径的主要方式,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

在学习过程中,当代未成年人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知识学习,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与以往未成年人“男读武打,女看言情”的阅读分类相比,当代未成年人课外阅读没有明显的格式化倾向,他们既喜欢看休闲娱乐杂志,又愿意读时政传记类书籍。

其中,新闻类43%、经济知识类16%、体育类44%、文艺类占36%。

未成年人课外阅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阅读对象的选择随意性大,效仿“流行”,缺少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缺少有效的指导交流。

调查显示,因为现实生活的平淡与学习的巨大压力,未成年人对阅读奇幻、武侠类书箱的热衷程度升高,一些充斥于马路书摊的带有明显色情内容和鬼怪故事的书籍满眼皆是;

打开诸多的电脑网络,色情音像、文字更是不堪入目,对猎奇而没有“慎独”能力的未成年人侵害程度严重。

(四)未成年人对当今流行文化、时尚文化感兴趣,娱乐方式多元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未成年人休闲娱乐的首选方式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食粮供给不足,存在着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不能统一的缺憾。

流行文化占据未成年人的文化市场,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

调查中,有58%的未成年人喜爱流行文化,24%的未成年人喜爱传统文化,10%的未成年人“兼收并蓄”。

调查中,排在最喜欢国家地区音乐影视的前三位分别是日本、香港、中国大陆,未成年人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弱化。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的审美取向倾向于实用、简短、快捷等感官刺激较强的娱乐、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底蕴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教育中一个略显沉重的话题。

娱乐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适合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很少。

在“主要娱乐方式是什么”调查中,选择“看电影电视”、“听音乐”、“读书”、“聊天”、“参加体育运动”的都在15%左右,未成年人娱乐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但是现在适合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较少,除了去迪厅、录像厅和游乐场几乎没人选择其他场所,这为他们经常光顾网吧埋下了隐患。

网络学习与娱乐并重,但沉迷虚拟时空损害身心健康。

调查表明,未成年人上网动机是学习与娱乐并重。

主要是“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学习”(15%)、“听音乐”(11%)、“玩网络游戏”(32%)、“聊天”(28%)、“看电影”(14%)、“发邮件”(5%),呈现出多元化动机在“您经常玩什么样的网络游戏”调查中,35%的未成年人喜欢“反恐”“暗黑”等血腥暴力游戏,20%的未成年人喜欢情节游戏,11%的人喜欢有益于智力开发的游戏,只有29%的未成年人不玩网络游戏。

未成年人喜爱的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为主要内容,如果长期沉溺其中,就会模糊道德认知,淡化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诱发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

座谈中的家长谈到此事时恨得咬牙切齿,对开网吧赚黑心钱的老板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

(五)当代未成年人注重人际交往,民主、平等、互益成为择友的主要标准;

但代际间缺少沟通,传统师生关系受到挑战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过:

“成功源于30%的才能和70%的人际协调能力。

”当代未成年人的人际交往不仅为其社会化提供了载体,更为他们解脱繁重的学习压力,增添了轻松靓丽的色彩。

情感交流成为择友主要动机,网络交友成为时尚。

未成年人正处于心理上的动荡期,急于摆脱父母和老师的影响,但他们又有许多事情想与他人进行交流。

调查中,赞成“同龄伙伴对自己的影响往往超过父母”的未成年人达76%。

交友的动机则倾向于情感交流,志趣相投。

对“你愿意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这个问题,39%的未成年人选择“诚实守信”,30%的人选择“情投意合”,10%的人选择“有知识有才华”,实用交换的味道较淡,比较单纯健康。

但也有小部分未成年人的交友心理仍须矫正。

17%的未成年人选择朋友看重“豪爽义气”,而11%的未成年人正困扰于“没有知心的朋友”。

调查显示,在中学生中有网友的达到总量的55%,网络交友成为时尚。

未成年人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频繁且心态坦然,对“网恋”持肯定态度、否定态度的分别为47%、52%。

但是因为缺少自我防范意识,而易于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成员间缺少相互沟通。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对未成年人产生重大影响。

在回答“你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时,36%的未成年人回答“拥有美满和谐的家庭”。

调查得知,未成年人犯罪中有60%--70%是离异家庭的未成年人,16岁左右的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90%。

父母离婚、孩子缺少来自父母双亲的亲情;

被家庭遗弃的孤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教育和关爱;

外来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由于居住环境不好甚至是居无定所,辍学流浪街头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直接诱因。

同时,调查还表明,当代未成年人对父母并不十分了解,不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34%)、与父母时常发生争执(41%)、父母年老时不想照顾(28%)。

当问及“心目中理想的父母应该什么样”时,84%的人选择“善解人意”、“对子女像朋友”,表达了当代未成年人反对“家长制”,追求“家庭民主”的观念。

传统师生关系日益受到挑战。

当代师生关系,同未成年人的其他社会关系一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师生间的交往和关系更趋于民主、平等、合作的健康主流。

同时,不利于增进和改善师生关系的因素也在增多,传统文化推崇的师生关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心理距离拉开。

调查中“有烦恼时倾诉的对象”、“最知心的朋友”两个选项中。

老师的比例仅为1%。

师生相遇时,有意回避或互不问候,佯装不识的现象客观存在。

有些学生家长向老师送礼、请客、有偿家教,教师重点关照学习好的学生。

在初三、高三这类毕业年级,这一倾向更为普遍。

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美好而纯洁的师生关系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六)当代未成年人身体素质总体良好,注重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但心理压力、近视和睡眠不足成为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当代未成年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总体上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心理健康水平超警戒线。

尽管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主流,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以及青春期困惑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不适是暂时的,但心理行为问题和伤害事件却越来越成为目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的突出问题。

68%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感到了学习压力,情绪经常处于“开朗乐观”状态的刚刚过半(50%),紧张、焦虑、郁闷等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情绪自控能力较弱,不少学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过激言行。

调查中给出“如果因误会而被老师或家长错怪”的选项,只有41%的学生比较理性,能够选择“事后解释”,38%的学生选择“当时申辨”,另有6%的学生“产生抵触”。

近视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因素。

近视正迅速在未成年人中悄然蔓延,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眼镜族”。

近视的学生中,17%开始于小学,44%开始于初中。

6%开始于高中,甚至还有1%开始于学龄前,仅有29%的人不近视。

在世界排名中,未成年人近视率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这将影响我国高素质人才对职业的筛选,缩小不少特殊职业人才的选取范围。

学习压力成为影响睡眠的重要原因。

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能认识到睡眠充足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睡眠充足和形成良好作息习惯的学生不占多数。

每天睡眠8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40%,6-7小时为53%,而且睡眠量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每况愈下。

调查显示,当前未成年人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课业过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辅导,课内课外作业过多,占用了更多休息时间;

二是学习习惯不良,一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精力不集中,每天都要忙到深夜;

三是上网等其它一些杂事干扰,调查显示,中学生每天上网超过1个小时的占13%,利用休息日玩游戏、看录像到深夜甚至成宿的不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一个学生未来的工程,更是关系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和谐发展,一个国家前途的伟大工程。

在当今经济化急剧变化的时代,不仅是成年人要受到社会多种渠道的影响,未成年人同样也免不了会受到影响,而且他们(她们)的受到影响远大于成年人,他们(她们)的模仿能力够强,更令一些成年人感到震惊,他们(她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她们)蠢蠢欲动。

在世界格局变化的今天,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而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由于他们(她们)的“三观”没有稳定下来,更谈不上正确的价值取向。

那么对他们(她们)人生价值取向正确引导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些教师的肩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