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474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

二次备课

四、乘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会简单的估算。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时间:

10课时

 

乘法口算

教学内容:

p.28~29。

教材简析:

例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12×10的口算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根据12×10的口算类推出12×30的口算方法,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本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在各种算法的交流、对比中,提高学生对计算采取一定的方法、技巧。

发现计算的一些乐趣。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补充读文字信息:

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2.交流解决策略:

你觉得可以从什么角度来解决该问题?

方法一:

从牛奶的瓶数角度考虑。

算出总的10箱牛奶瓶数,再和117人比,看够不够。

方法二:

从牛奶箱数的角度比。

117人,每12人需要一箱牛奶,看一共需要几箱牛奶,把算得的结果和10箱比,看够不够。

二、探索算法:

1、板书:

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

你是怎么算的?

把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左下角的牛奶摆放特点来说。

(1)横看,先算2箱,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瓶)24×5=120(瓶)

(2)竖看,先算5箱,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瓶)60×2=120(瓶)

(3)先算9箱,再加1箱。

二次备课

12×9=108(瓶)108+12=120(瓶)

(4)想:

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

问:

各种方法你都懂了吗?

有没有你觉得最容易的方法?

说说为什么这种方法你觉得好?

问:

“搬下10箱够不够?

2.用方法二估算:

117÷12,前两位不够商1,所以商只能是个一位数,现在有10箱是够的。

3.试一试:

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请你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

32×34×2111×5

32×3040×2111×50

问:

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

通过计算,你能说说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怎么算?

2.对比:

20×33×5040×56×70

20×3030×5040×5060×70

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在口算整十数乘法的时候,你有什么高招?

3.同桌互相算一算,发现对方有错及时教一教:

(先逐题算,比比谁能算对;再随机点题算,比比谁算得比较快。

13×2022×4060×4013×30

10×7074×1050×2030×33

4.你能算出下面每种文具各有多少吗?

(表格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第31、31页例题和练习。

教材简析:

例题在组织学生探究算法的基础上,教学用竖式计算,重点解决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学习验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订《小数报》的问题并解决:

1.开学初,我们很多小朋友都订了《小数报》,我想算算如果我们每人都订一共需要交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报纸的单价和订报纸的人数)

板书:

每份报纸13元,有48人订了这份报纸

2.列式并估算

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48×13

和同桌一起估一估,得数是几百左右?

为什么会这么想?

交流:

(1)得数是500左右,把48看成50,把13看成10,50×10等于500

(2)得数是600左右。

把48看成50,50×13等于600多。

教师评价:

这2种估算理由都很正确,尽管500和600有较大的差距,但都是对的。

估算是允许有一定的误差的。

3.笔算:

究竟是多少,我们还得用笔算

板书:

48

×13

看这部分竖式,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线用尺划,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注意看老师这个动作,想:

这部分你会算吗?

(用手遮去“1”)

学生答:

3乘18我们以前学过怎么算,一起算一算,老师板书。

接下来的怎么算?

生:

10乘48得480,写480。

师:

然后呢?

生:

把两部分加起来。

师:

板书加得的结果:

624

和估算的结果比一比,原来得数更接近的是600。

4.完善笔算:

大家看这个竖式,你有什么建议?

生:

480这个个位上的“0”不要写。

老师擦去“0”,问:

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是“48”,为什么?

那这个“0”不写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再看竖式:

乘完了个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8得8,对齐1的下面写8,1乘4得4,在8的前面写4。

这样算的时候是没有出现“0”的,所以0不写真的很好。

二次备课

生:

2次乘了之后要在下面一根横线上写“+”。

师:

大家说,要不要写?

为什么?

达成共识:

这个是乘法竖式,强调乘,所以只有一个乘号,不必写加号。

但要注意,乘法笔算中是先有分别乘,然后要加的过程。

追问:

现在你们知道乘法笔算的方法了吗?

5.验算:

笔算有难度,很容易出错,怎么验算?

在学生说得计出上老师板书,让学生注意观察:

13

×48

谁愿意上来完成这个板书?

其他同学仔细看,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共同来完成这个计算。

指出:

乘法验算可以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

二、学生自己阅读书上的例题,每看懂一个方法打一个“√”,并把书上竖式的未完成部分写完。

和同桌交换看法,如果对方有不懂处互相帮一下。

三、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一起做,没发现问题。

后面两题让学生自己做,老师选取了一个学生的练习板书并集体讲评:

2.改错(p.31第3题)

3.作业:

p.31第2题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练习三

教学内容:

p.32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前面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第1题巩固所学的口算,第2题巩固所学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第3题通过填表的形式,渗透了积的变化规律,第4、5题是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说笔算:

前一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现在谁来给大家出这样一道题?

随学生回答,板书:

34×85

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往往还要验算,板书竖式:

34  85

×85 ×34

说说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乘数,不同的是位置;

相同的是最后的结果,不同的是中间乘的结果。

重点分析第2个不同:

前面一个算式第一步算5×34,第二步算8×34。

后面这个算式第一步算4×85,第二步算3×85。

显然5×34和4×85的得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再算第2个算式的时候,大家要清楚中间的得数是不同,最后的得数才相同的道理。

一起完成这2个竖式。

再看竖式,验证刚才大家的想法。

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

1.口算:

注意最后一题是加法。

25×1014×2040×60

10×9430×233×90

30×2040×1112+20

2.(p.31第5题)这题画的是什么事?

有什么数学问题?

提到买东西,我们就会想到哪几个熟悉的相关联的量?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找找看,告诉我们的是其中的哪几个量?

这里的“24元”、“12元”都是单价,都派用场吗?

为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大家会算吗?

算一算。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p.32第4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列出题中所告之的信息,并板书:

每箱苹果有10千克,共有22箱,每箱30元,

选其中的2个信息,并提出合适的问题。

问题一:

一共有多少千克?

(学生解答)

问题二:

一共要卖多少钱?

(学生解答)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次备课

(估计:

学生很有可能会把30元看成是单价,提出一共要卖多少钱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把这个30元看成是总价,再求出相应的单价“每千克多少钱?

”的问题。

引起学生重视:

同样一个信息,有的时候可以把它看成不同的意义,并求出不同的问题来。

4.(p.32第3题)按每盒水彩笔12枝计算,填写下表

一共的盒数

5

10

15

30

45

一共的枝数

60

问:

这个“60”是怎么算出来的?

依次问问“**”盒有多少枝你是怎么算的?

比如30盒,可以看成是5盒的6倍,那就是60×6=360;也可以看成是10盒的3倍或是15盒的2倍、5盒加10盒加15盒等,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算式。

5.(p.32第5题)学生读懂题目并列式。

问:

136×17你会算吗?

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算完后问:

我们现在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但你只会算这一种吗?

其实只要是掌握了方法,还是可以自己尝试着计算更多更难的计算题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p.33、34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并进一步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首先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并通过笔算的出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对估算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结合估算结果,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板书:

一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29千克。

理解“大约”:

这“29千克”是正好29千克吗?

那么用它来进行计算的结果也只能是“大约”的结果,此时,是不要用“≈”来表示的。

2.板书:

照这样计算

谁能说说“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第2头奶牛……第3头……

指出:

在题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照这样计算”,一般就要按照其中的一份数是多少来考虑问题。

3.“照这样计算”,如果有10头奶牛,一天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指出:

两位数乘整十数,我们可以口算。

如果有42头奶牛呢?

板书:

29×42

4.这道题,我们不能直接口算,那就先来估计一下,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估的?

结果是多少?

交流:

(1)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40,30乘40得1200,得数大约是1200

(2)把29看成是20,把42看成是40,20乘40得800

(3)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50,30乘50得1500

……

讲评:

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一个乘数变大,另一个乘数也变大,结果会怎么样?

(变大)指方法(3)说:

所以这个1500是偏大了的。

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一个乘数变小,另一个乘数也变小,结果会怎么样?

(变小)指方法

(2)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