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4427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除或减小机械性危险的主要途径及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4.1泥沙流沙坑开挖

坍塌

82

3

泥沙坑、流沙坑施工中容易塌方。

严格按照方案采取档泥沙板措施,以上这两种情况施工时,应派专人安全监护,随时检查坑边是否有裂纹出现,做好安全监护。

5.杆塔施工

5.2

悬浮抱杆分解组立

5.2.3抱杆系统布置

起重伤害

90

(1)组塔前,应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分拉线坑,各拉线间以拉线及对地角度要符合措施要求,技术员或安全员负责检查。

(2)抱杆直接支在松软土质时,根部采取防沉措施;

支在坚硬或冻结地面时,根部采取防滑措施。

(3)钢丝绳端部用绳卡固定连接时,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主要受力的一边,且绳卡不得正反交叉设置;

绳卡间距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

绳卡数量应符合规定。

5.2.4地锚坑选择及设置

物体打击、起重伤害

120

工作票上应注明坑深尺寸,地锚埋设前,派专人测尺检查,深度足够,挖好马道,回填夯实后,负责人检查后在工作票上签字确认。

5.2.9吊装塔头

物体打击、机具伤害

142

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要求,按抱杆的吊载计算,仔细核对图纸手册的吊段重量参数,严禁超重吊装。

 

5.3

5.4

落地通天抱杆分解吊装组立(带摇臂)

5.3.2临时地锚布置

物体打击

125

总牵引地锚、制动系统中心、抱杆顶点及杆塔中心四点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不得偏移。

5.3.6慢速起立

135

启动绞磨,慢速牵引,使牵引滑轮组各绳受力均匀。

5.4.2临时地锚布置

机具伤害

(1)地锚埋设前,应派专人检查深度,马槽的开挖情况,受力方向。

(2)回填土应夯实。

5.4.4组立塔腿

机械伤害

绞磨应设置在塔高的1.2倍安全距离外,排设位置应平整,绞磨应放置平稳。

5.4.5起立抱杆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按土质情况,绞磨的锚桩应设置牢固,铁桩打入地下长度应大于三分之二桩长或打连桩、梅花桩。

5.4.7吊装塔段

(1)吊件在起吊时,应检查绑扎点位置及绑扎点应用麻袋或软物衬垫。

(2)吊点在重心上。

5.4.8倒装抱杆

要加装腰环,并收紧固定。

5.4.9酒杯塔上、下曲臂吊装

起吊前,将所有可能影响就位安装的活铁固定好,绑扎牢固。

5.4.10吊装顶架、横担

(1)严格落实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要求。

(2)按抱杆的吊载计算书要求,仔细核对图纸手册的吊段重量参数,严禁超重吊装。

5.4.11抱杆拆除

126

(1)拆除过程中要随时拆除腰环,避免卡住抱杆。

(2)当抱杆剩下一道腰环时,为防止抱杆倾斜,应将吊点移至抱杆上部,循环往复,将抱杆拆除。

5.6

全倒装分解组立

5.6.1设置倒装架基础

要按照方案要求设置倒装架基础。

四个倒装架基础应位于铁塔对角线延长线上,且对称布置。

5.6.2临时地锚布置

5.6.3安装倒装架

270

4

(1)安装倒装架四根立柱,分别打拉线固定。

(2)立柱之间用拉线或连梁连接成整体(在塔头整立侧留一面暂不封口)。

5.6.4组立塔头

(1)塔头的地面组装方向应与倒装架的开口方向一致,顺线路中心线方向布置,并应确保整立后位于铁塔中心位置。

(2)塔头整立部分至少有一段塔身,高度必须保证横担下平面高于倒装架,最下段宜选择有内水平十字铁的塔段,否则应采取补强措施。

(3)主材下节点处安装提升板。

5.6.5倒装架封口

用拉线或连梁封固倒装架开口一面。

5.6.7塔段安装

(1)塔段提升至合适高度,绞磨停止牵引,补齐主材接头螺栓。

(2)进行接装段组装,接装段全部完毕紧固螺栓满足规范要求。

5.7.1起重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选择

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1)施工前根据杆塔高度及分片、段重量合理选择配备起重设备及工器具。

(2)必须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5.7

起重机吊装立塔

5.7.2杆塔吊装

(1)吊装前选择确定合适的场地进行平整,衬垫支腿枕木不得少于两根且长度不得小于1.2米,认真检查各起吊系统,具备条件后方可起吊。

 

(2)起重机吊装杆塔必须制定专人指挥。

(3)施工前仔细核对施工图纸的吊段参数(杆塔型、段别组合、段重),严格施工方案控制单吊重量。

(4)加强现场监督,起吊物垂直下方严禁逗留和通行。

6.架线施工

6.1

跨越作业

6.1.2跨越10千伏及以上带电运行电力线路、铁路、二级及以上公路等特殊跨越架搭设和拆除

倒塌、物体打击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严格按批准的施工方案执行。

(3)跨越架的施工搭设和拆除由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4)安装完毕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6.2

跨越电力线施工

6.2.2不停电跨越作业

触电、电网事故

240

(1)重要和特殊跨越架的搭拆应由施工技术部门提出搭拆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2)跨越架同排立杆每6~7根应设剪刀撑,每隔2根立杆应设一支杆,跨越架两端及中间应装设可靠的拉线。

(3)组立钢格构式带电跨越架后,应及时做好接地措施。

(4)必须指定专职监护人,明确工作负责人。

(5)拆除跨越架应自上而下逐根进行,架材应有人传递,不得抛扔;

严禁上下同时拆架或将架体整体推倒。

(6)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的安全距离搭设,监护人必须随时检查搭设情况,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必须立即整改。

(7)所有跨越架均应设拉线,拉线设置必须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拉线的绑扎工作必须由有经验的技工担任。

(8)跨越架、操作人员、工器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符合DL5009.2-200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二部分:

架空电力线路中表8.0.1

(1)表13.2.2的规定。

(9)跨越不停电线路时,施工人员严禁在跨越架内侧攀登或作业,并严禁从封顶架上通过。

(10)跨越不停电线路时,新建线路的导引绳通过跨越架时,应用绝缘绳作引绳。

(11)跨越不停电线路时,新建线路的导引绳通过跨越架时,应用绝缘绳作引绳。

(12)按规定办理退重合闸等手续,并征得运行单位同意,施工期间应请运行单位派人现场监督。

(13)在带电线路附近施工或不停电跨越施工时,要设定警戒区,设立警示牌,并制定安全补充措施,按程序审批后执行。

6.4 

导引绳展放 

6.4.2导引绳连接

(1)导、牵引绳的抗弯连接器、旋转连接器的规格要符合技术要求。

(2)使用前进行检查、试验。

(3)在应该使用旋转连接器的地方一定要按规定使用旋转连接器。

6.6

张力放线

6.6.11通讯联络

起重伤害、其他伤害

(1)放线前的通信工具认真检查,保证电池充足电,并配备必要的备用电源。

(2)施工中要保持通讯畅通,如有一处不通,指挥员应立即下令停止牵引并查明原因,在全线路通信畅通后方可继续施工。

6.6.12前、后过轮临锚布置

坍塌、起重伤害

(1)导线必须从悬垂线夹中脱出翻入放线滑车中,并不得以线夹头代替滑车。

(2)锚线卡线器安装位置距放线滑车中心不小于3~5m,通过横担下方悬挂的钢丝绳滑车在地面上用钢丝绳卡线器进行锚线,其受力以过轮临锚前一基直线塔绝缘子垂直或使锚线张力稍微放松使绝缘子朝前偏移不大于15㎝为宜。

6.6.13压接

(1)压接机应有固定设施,操作时放置平稳,两侧扶线人员应对准位置,手指不得伸入压模内。

(2)切割导线时线头应扎牢,并防止线头回弹伤人。

(3)液压泵操作人员与压钳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并注意压力指示,不得过载。

(4)压力表应按期校验。

6.8.7拆除多轮

高处坠落

收紧导链使导线离开滑轮适当位置,拆除、松下多轮滑车时,不得用人力直接松放。

6.10.1专用工具和安全用具进场

机具伤害、高处坠落

作业人员必须对专用工具和安全用具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6.10

跳线安装

6.10.2挂设保安接地线

电击

跳线安装时,必须挂设保安接地线将绝缘子串短接,防止感应电伤害,挂设保安接地线时,先挂接地端后挂导线端。

6.10.3安装跳线悬垂串

上下瓷瓶串,必须使用下线爬梯和速差自控器。

6.10.4跳线压接

(1)液压泵操作人员与压钳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并注意压力指示,不得过载。

(2)压力表应按期校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