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44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docx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册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5分)

1.(D)是中央银行直接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标的政策制度。

A.发行的银行

B.市场导向制

C.汇率锚

D.通货膨胀目标制

2.(B)是外汇买卖形成的市场。

A.货币市场

B.外汇市场

C.金融市场

D.金融衍生品市场

3.(C)是交易之前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A.道德风险

B.不确定性

C.逆向选择

D.市场风险

4.(A)也称为整体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共同因素引起的影响所有公司的风险,这些风险是指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战争、政权更迭、自然灾害等外部风险。

A.系统性风险

B.非系统性风险

C.汇率风险

D.财务风险

5.(B)是指利用宏观审慎工具,防范经济和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减缓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降低机构、市场和产品间的风险传播,减少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负外部性,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

A.金融系统管理

B.宏观审慎管理

C.资产管理

D.负债管理

6.货币的增长率超过GDP的增长率是(D)的一种表现。

A.经济过热

B.经济低迷

C.流动性不足

D.流动性过剩

7.当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实行一种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来实现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时,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汇率稳定政策称为(C)。

A.通货膨胀目标制

B.货币目标制

C.汇率目标制

D.存款准备金制度

8.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要求货币需求和产出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这一稳定关系决定了货币(A)的有效调节作用。

A.供应量

B.需求量

C.利率

D.存款准备金率

9.通货膨胀目标制的(C)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设置通货膨胀目标的时候,采用点目标还是目标区间的问题,以及选择最优通货膨胀目标率的问题。

A.目标定位

B.目标测量

C.目标偏离

D.目标期限

10.(C)实际上是凯恩斯学派的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其主要思想是:

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促使投资增加,投资增加会引起产出的增长。

A.托宾Q说

B.信贷观点

C.利率对投资的效应D.非对称信息效应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

1.货币政策传导的国际贸易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动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动引起汇率的变动,从而对净出口产生影响的过程。

√2.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个人财富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的效应。

√3.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中,行政手段是主要的管理方式。

4.货币的投放量反映了市场的流动性,如果货币投放量过多,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流动性不足,多余的资金会另谋出路追逐高收益,出现市场投资过热甚至通货膨胀的危险。

5.宏观审慎管理的主要工具,是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提出新的、额外的管理要求,如对资本充足水平和流动性的要求,这些工具的使用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调整成本。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15分)

1.如何衡量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如何防范流动性风险?

答: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是衡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指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以较低的交易成本买进或卖出大量证券并且对证券价格产生较小影响。

比如:

交易市场与流动性,如果一个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卖方找不到买方,买方也难以找到卖方,则这个市场的流动性较差,在该市场中流动的钱很少。

并且由于买卖双方不对等,价格可能出现过高过低的情况。

对一个地区、国家、经济体而言,市场中的钱多则代表流动性好,钱少就代表流动性差。

例如近期央行发行央票,即中国央行向离岸市场借走人民币,导致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减少了。

钱少了就是流动性减小,因此也称为“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

防范流动性风险:

(1)引入净稳定资金比例量化指标,重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是因为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货币政策执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的传导、流动性的“吞吐”,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这一载体实现的。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变化将会放大市场流动性走势,对市场整体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

完善防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

(2)构建一整套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极为必要的管理举措。

应该全面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明确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2.主要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有哪些?

答:

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通常分为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周期性风险与顺周期性相关。

“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指在时间维度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动态彼此加强,繁荣与萧条所致的波动幅度被放大,破坏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稳定性的事实。

最典型的比如投资者的买涨不买跌。

当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大家预期收入、房价等都会上涨,因此也就更加愿意去消费和投资,比如购买房产,从而进一步推进资产价格比如房子价格的上涨。

再比如,公司在经济上升期更愿意借钱投资,银行也愿意放贷,但是在下行期,最需要银行贷款和企业投资时,反而双方都很谨慎。

结构性风险指的是金融体系总风险在某一时刻的分布或集中。

金融机构往往通过与交易对手的风险敞口紧密相连,从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形成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不利的总体冲击可能通过金融机构、市场和产品的溢出、传染、道德风险、不透明性和复杂性而放大。

周期性风险工具

周期性风险工具主要思路是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

动态拨备,也称为前瞻性损失拨备,是指根据经济周期环境对银行贷款违约的拨备进行动态调整,即在经济繁荣阶段增加拨备额,以备可能损失或经济衰退时使用,而在经济衰退阶段减少拨备额,以期降低经济恶化程度。

此外,在经济衰退期间降低拨备规模也可以防止资产负债表疲软而削弱投资者对银行稳定性的信心。

贷款抵押值比例(loan-to-value,LTV)上限,及其替代指标,偿债收入比率(debtservice-to-income,DTI)上限。

LTV上限在实践中的运用更为普遍,该工具限制了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资产价值的百分比,确保了抵押品价值的充分缓冲。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香港首先推出LTV上限工具以期抑制房地产行业泡沫化,并在经济周期交叠过程中起到了降低系统性风险的效果。

在众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中,LTV上限工具对抑制房地产的过度扩张最有效。

而且,对于降低价格冲击和遏抑资产价格与信贷间的联动性也有显著作用。

结构性风险工具

结构性风险工具主要关注风险的分布情况。

实施LCR可以鼓励银行用短期流动性资产替代长期非流动性资产,从而防止出现银行挤兑;而NFSR工具则可以通过鼓励银行使用长期存款为流动资产融资,改变银行使用挤兑性存款的倾向。

对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施加高于普通金融机构的附加资本要求,来防止风险在金融体系中的传染。

调整支付和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来降低金融系统内信用风险的累积,例如清算所模式。

通过设立中央交易对手为交易进行担保,取代了以往交易者间直接签订合约的模式,进而产生了场外交易的清算所模式。

这种清算方式不仅减少了对抵押品的总体要求,而且可以限制金融网络内的风险敞口,清算所还根据清算所成员对系统风险的贡献为其设定保证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