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427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全国1卷 范永凯化学Word文档格式.docx

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6.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7.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实验结论

稀硫酸

Na2S

AgNO3与AgCl的浊液

Ksp(AgCl)>Ksp(Ag2S)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

硝酸>碳酸>硅酸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8.(15分)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③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盐?

其溶液显性(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

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后者再与硫酸反应,写出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3PO2)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杂质。

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9.〔化学—选修2:

化学与技术〕(15分)

磷矿石主要以磷酸钙〔Ca3(PO4)2·

H2O〕和磷灰石〔Ca3(OH)(PO4)3〕等形式存在。

图(a)为目前国际上磷矿石利用的大致情况,其中湿法磷酸是指磷矿石用过量硫酸分解制备磷酸。

图(b)是热法磷酸生产过各中由磷灰石制单质磷的流程。

部分物质的相关性质如下:

熔点/℃

沸点/℃

备注

白磷

44

280.5

PH3

-133.8

-87.8

难溶于水,具有还原性

SiF4

-90

-86

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磷矿石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含磷肥料,约占磷矿石使用量的℅。

(2)以磷灰石为原料,湿法磷酸过程中Ca3F(P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有1吨折合含有五氧化二磷约30%的磷灰石,最多可制得85℅的商品磷酸吨。

(3)如图(b)所示,热法生产磷酸的第一步是将二氧化硅、过量焦炭与磷灰石混合,高温反应生成白磷。

炉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冷凝塔1的主要沉积物是:

冷凝塔2的主要沉积物是:

(4)尾气中主要含有,还含有少量PH3、H2S和HF等,将尾气先通入纯碱溶液,可除去

再通入次氯酸钠溶液,可除去(均填化学式)

(5)相比于湿法磷酸,热法磷酸工艺复杂,能耗高,但优点是:

10.〔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铁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可用硫氰化钾奉验三价铁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

(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

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g·

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11.〔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②一摩尔B经上述反应可生居二摩尔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属于单取代芳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

(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

(2)D的化学名称是,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3)G的结构简式为

(4)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且面积比为6:

2:

1的是_______。

(写出其中的一种的结构简式)。

(5)由苯和化合物C经如下步骤可合成N-异丙基苯胺。

反应条件1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反应条件2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

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12.(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1)装置B的名称是: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

A.30℅B.40℅C.50℅D.6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填高或者低)原因是

13.(15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1)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OSO3H)。

再水解生成乙醇。

写出相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①2CH3OH(g)=CH3OCH3(g)+H2O(g)△H1=-23.9KJ·

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②2CH3OH(g)=C2H4(g)+2H2O(g)△H2=-29.1KJ·

乙醇异构化反应③CH3CH2OH(g)=CH3OCH3(g))△H3=+50.7KJ·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H=KJ·

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

(3)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

①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②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

,理由是:

③气相直接水合法党采用的工艺条件为:

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压强6.9MPa,n(H2O)︰n(C2H4)=0.6︰1。

乙烯的转化率为5℅。

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四、计算题(题型注释)

五、简答题(题型注释)

六、推断题(题型注释)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A.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B、戊醇中共有8种同分异构体;

C、戊烯的同分异构体有共有9种。

D、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6种。

可见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戊烷。

选项为A。

考点:

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书写的知识。

2.C

A、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溶液的碱性更强。

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

并不是碳酸钠可与油污直接反应。

错误。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有效成分Ca(ClO)2会发生反应产生的HClO不稳定,光照分解产生HCl和氧气,错误;

C、当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与NH4Cl混合使用,则二者的水解作用相互促进,使N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因而肥效会降低。

正确。

D、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是因为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把多余的Cu腐蚀掉。

考查盐的水解及应用的知识。

3.A

根据反应机理可知I-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碘离子浓度大,产生的IO-就多反应速率就快。

因A正确,B错误。

C、反应的活化能是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

这与反应的物质得到多少,错误。

D、H2O2分解的总方程式是2H2O2=2H2O+O2↑。

由于水是纯液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而且H2O2和O2的系数不同,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也不同。

考查H2O2分解的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应的关系的知识。

4.D

根据题意可以推知,X、Y、Z分别为S、Na、F;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

X>

Y,错误;

B、单质的沸点关系是:

Y>

X>

Z,错误;

C、Na+、F-是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就越小,因此离子半径X2->

Z->

Y+。

错误;

D、根据上述叙述可知:

原子序数X>

Z。

考查元素的推断、及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的知识。

5.A

A、由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可知:

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可见溴酸银(AgBrO3)溶解是吸热过程,错误;

B、温度升高,溴酸银溶解在水中的微粒运动速度加快,扩散的更快,因此升高温度使其溶解速度加快,正确;

C、60℃溴酸银的溶解度大约是0.6g.则c(AgBrO3)=(0.6g÷

236g/mol)÷

0.1L=0.025mol/L,Ksp=c(Ag+)·

c(BrO3-)=0.025×

0.025约等于6×

10-4,正确;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比较大,而溴酸银的溶解度较小,所以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考查难溶物质溴酸银的溶解过程及原理的知识。

6.B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否则仪器不准。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正确;

C、酸碱滴定实验中,不能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否则浓度测定偏高,错误;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有关倒掉重新配。

考查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规范操作的知识。

7.B

A、①②发生反应,产生的H2S在试管中与③中的遇AgNO3与AgCl的溶液,与Ag+结合生成Ag2S沉淀,这与Ksp(AgCl)和Ksp(Ag2S)的大小无关,错误;

B、浓硫酸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脱水碳化。

然后浓硫酸与C单质的反应,生成CO2和SO2,在试管中与溴水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硫酸和氢溴酸。

因此证明了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正确;

C、SO2溶解在试管中使溶液显酸性,这时就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SO42-,再发生离子反应得到硫酸钡白色沉淀。

若在③中无氧化性的物质存在,则不能发生沉淀反应。

D、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也会与Na2SiO3溶液反应得到硅酸沉淀。

因此不能证明酸性:

硝酸>碳酸>硅酸。

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的知识。

8.

(1)H3PO2

H++H2PO2-;

(2)①+1;

②H3PO4;

③正盐弱碱性;

(3)2P4+3Ba(OH)2+6H2O=3Ba(H2PO2)2+3PH3↑;

(4)①2H2O-4e-=O2↑+4H+;

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3-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③PO43-;

H3PO3或H2PO2-被氧化。

(1)由于H3PO2是一种中元强酸,所以其电离方程式是H3PO2

(2)①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H是+1价,O是-2价。

所以在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②根据题意结合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

氧化产物为H3PO4,还原产物是Ag。

③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及电离情况可知H3PO2的结构是

,所以NaH2PO2是正盐;

由于该盐是强碱弱酸盐,所以该溶液显弱碱性。

(3)根据题意可得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P4+3Ba(OH)2+6H2O=3Ba(H2PO2)2+3PH3↑;

(4)①在阳极由于含有的阴离子OH-、SO42-、H2PO2-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是OH-,所以发生反应:

2H2O-4e-=O2↑+4H+;

②在产品室只所以可得到H3PO2是因为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3-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阳极产生的氧气会把H3PO3或H2PO2-氧化为PO43-,是产品不纯。

考查物质的制取方法、反应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元素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9.

(1)69;

(2)Ca3F(PO4)3+5H2SO4=3H3PO4+5CaSO4+HF↑;

0.49;

(3)CaSiO3;

液态白磷;

固态白磷;

(4)SiF4、CO;

SiF4、HF、H2S;

PH3(5)产品纯度大(浓度大)

(1)根据图示可知生产含磷肥料,约占磷矿石使用量的比例是0.04+0.96×

0.85×

0.80=0.69.

(2)以磷灰石为原料,用过量的硫酸溶解Ca3F(PO4)3,可制得磷酸。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3F(PO4)3+5H2SO4=3H3PO4+5CaSO4+HF↑;

根据P守恒可得关系式P2O5~2H3PO4.142份P2O52可制取196份的磷酸。

1吨折合含有五氧化二磷约30%的磷灰石,含有P2O5的质量是0.3吨,所以可制取85℅的商品磷酸是质量是(196×

0.3t)÷

142÷

0.85=0.49t;

(3)二氧化硅、过量焦炭与磷灰石混合,在高温下反应除了得到白磷外,得到的难溶性的固体物质是CaSiO3;

冷凝塔1的温度是70℃,280.5℃>

t>

44℃所以此时主要沉积物是液态白磷;

冷凝塔2的温度是12℃,低于白磷的熔点,故此时主要沉积物是固态白磷。

(4)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反应实际,在尾气中主要含有SiF4、CO,还含有少量PH3、H2S和HF等,将尾气先通入纯碱溶液,SiF4、HF、H2S会与碳酸钠反应而除去;

再通入次氯酸钠溶液,由于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因此可除去有还原性的PH3。

(5)相比于湿法磷酸,热法磷酸工艺复杂,能耗高。

但是产品纯度大,杂质少,因此逐渐被采用。

考查磷矿石的主要用途、反应原理及有关计算的知识。

10.

(1)X射线衍射;

(2)4个;

血红色;

(3)sp3;

sp2;

6NA;

乙酸的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6;

(4)12;

(2)从外观无法区分三者,但是用X光照射会发现:

晶体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而非晶体不会对x射线发生衍射。

准晶体介于二者之间。

因此通过有无衍射现象即可确定。

(2)26号元素Fe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63s23p63d64s2,即可见在基态Fe原子上有4个个未成对的电子,当Fe原子失去4s的2个电子后,再失去1个3d电子就得到了Fe3+.因此Fe3+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Fe3+与SCN-形成的多种配位化合物的颜色但是血红色的。

可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Fe3+。

(3)新制的Cu(OH)2在加入时可将乙醛(CH3CHO)氧化为乙酸,而它自身则被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

反应的方程式是: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在分子乙醛中,甲基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上是sp3杂化 

而醛基上碳原子是sp2杂化;

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醛大,而且在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沸点比乙醛高。

在Cu2O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O原子的个数是:

4+8×

1/8+6×

1/2=8.由于Cu:

O=2:

1.因此在一个晶胞中含有的Cu原子的个数是16个。

(4)在Al晶体的一个晶胞中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l原子在通过这个顶点的三个面心上,而通过一个顶点可以形成8个晶胞,由于每个面重复数了2次,所以在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为(3×

8)÷

2=12.在一个晶胞中含有的Al原子的个数是8×

1/2=4.因此Al单质的密度

g/cm3.

考查晶体、非晶体、准晶体的区分方法、原子结构、离子的检验、金属晶体的密度计算的知识。

11.

(1)

消去反应;

(2)乙苯

(3)

(4)19;

(5)浓硝酸、浓硫酸、加热50℃~60℃;

Fe/稀HCl;

(1)根据题意可知A是2,3-二甲基-2-氯丁烷:

(CH3)2CClCH(CH3)2;

A与NaOH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时发生消去反应得到B:

2,3-二甲基-2-丁烯:

反应的方程式是

B在臭氧、Zn和水存在下反应得到C:

丙酮

.

(2)由于D是单取代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则D是乙苯

,D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发生对位上的取代反应得到E:

对硝基乙苯

反应的方程式为:

E在Fe及稀HCl作用下被还原得到F:

对氨气乙苯

F

与C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G:

(4)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一共还有19种。

1的是

(5)由苯与丙酮合成N-异丙基苯胺的路线示意图可知:

苯与浓硝酸在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得到H:

硝基苯

;

H在Fe和稀HCl作用下被还原为I:

苯胺

苯胺与丙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J:

J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被还原为N-异丙基苯胺:

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12.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

干燥;

(6)b;

(7)D;

(8)高;

会收集少量的未反应的异戊醇。

(1)由装置示意图可知装置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

(2)反应后的溶液要经过多次洗涤,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和为反应的醋酸;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既可以除去未洗净的醋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

再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产品上残留的碳酸氢钠;

(3)由于酯的密度比水小,二者互不相溶,因此水在下层,酯在上层。

分液时,要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待到两层液体界面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因此选项是D。

(4)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

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能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

因此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醇的转化率;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吸收酯表面少量的水分,对其减小干燥。

(6)在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排除a、d,而在c中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因此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b。

n(乙酸)=6.0g÷

60g/mol=0.1mol.n(异戊醇)=4.4g÷

88g/mol=0.05mol;

由于二者反应时是1:

1反应的,所以乙酸过量要按照醇来计算。

n(乙酸异戊酯)=3.9g÷

130g/mol=0.03mol。

所以本实验的产率是0.03mol÷

0.05mol×

100℅=60℅。

选项是D。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醇,会收集少量的未反应的异戊醇,因此产率偏高。

考查仪器的识别与安装、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制取、药品的选择与使用、物质产率的计算的知识。

13.

(1)C2H4+H2SO4=C2H5OSO3H;

C2H5OSO3H+H2O=C2H5OH+H2SO4;

(2)-45.5污染小,腐蚀性小等;

(3)①K=0.07(MPa)-1;

②P1<

P2<

P3<

P4;

反应分子数减少,相同温度下,压强升高,乙烯转化率提高;

③将产物乙醇液化转移去,增加n(H2O):

n(C2H4)的比。

(1)根据题意可得乙烯与浓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