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德实践心得word范文模板 10页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道德实践心得word范文模板 10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道德实践心得word范文模板 10页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作为积极向党靠拢的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并带动其他人员共同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加强人们低碳、环保的信念。
这次的实践,查阅了许多知识,让我了解到当下的环境问题是不容轻视的。
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最终围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环保专家,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环保知识。
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又要从枝枝节节做起,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次道德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多。
实践活动前,我们积极的献言献策,最终确定我们的活动主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动手又动脑,使得我们道德实践活动迅速、高效得出完成。
不仅加深我们之间的认识,奠定了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加积极的向党靠拢,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该与时俱进,使自己不断的进步,符合党的要求
在这次道德实践活动中,我认识到,只要我们乐于做,我们就会有所收获。
只要大家都愿意加入到“捡拾校园落叶”的行动中来,我们的社会就会由于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捡拾一片落叶,争做道德模范”,每个人都应为其承担一份责任,愿我们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创造健康、绿色的生活。
第二篇: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关键是能否使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外化的两大飞跃。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
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
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
要想取得这类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验。
一、实践教学的功能和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通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它包括课堂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有关德育活动等。
1.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施加影响,使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心理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以便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与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是指外在于受教育者主体的体现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社会舆论,加上学校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形成的合力,在主体知、情、信、意等内在心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心理机制的作用下,使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被受教育者主体所接受和认同,并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内化为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即精神力量。
外化过程是指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将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相对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行为。
这一过程是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动态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法律行为作用于外部环境,往往会产生某种社会评价,即人们在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过程中依据社会道德法律的准则和基本要求,对其行为实践所作的价值判断。
其功能是以善恶和法律规定为标准,形成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的正确价值观。
它实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动机、效果和价值的判断,是人们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和坚持正确行为习惯的外在力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善于运用正确社会评价的舆论引导受教育者主体,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于顺利完成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运行过程,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强化、激励和促进功能。
2.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大飞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激励、促进受教育者主体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外化两大飞跃。
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信念、意志等,属于意识或精神的范畴,在它没有客观化、外在化时,还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
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是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励要素的统一,是观念、意识和行为实践的统一。
它需要经过两个飞跃:
一是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原则、规范、基本要求等内化为道德和法律意识,从而实现从社会的外在力量到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在力量,即精神力量的飞跃;
二是实现从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在力量到客观化、外在化的行为实践的飞跃。
实现这两大飞跃离不开人们的行为实践。
受教育者主体只有通过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和外化的整合才能实现上述两大飞跃,从而形成其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倾向。
上述两大飞跃并不是一次实践教学或理论教学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多次,分层次、分阶段的实施才能够实现。
其中,认同、信奉层次和阶段是重要阶段。
认同,即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法律意识及其精神需要。
它是行为主体在认知、情感上,对外在于主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的实施价值、意义的认识趋同,并指导自身自觉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
认同阶段的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主体将外在于自身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需要内化为自身意识、自身需要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其自身内在的知、情等心理要素。
该阶段是确定更深层次内化的基础,是完成内化和外化运行过程,实现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两大飞跃的动力源泉和心理基础。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自觉性即受教育者主体实施道德或法律行为的主观动机发自其个体的自我需要,并使这种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相趋同,它区别于特定情势下的盲从。
主动性即受教育者主体实施的道德法律行为,是在内化和外化机制的作用下主动实施的,它区别于在特定外部压力下被动的服从。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认同层次和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应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对道德和法律理论的接受、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在动情上下功夫,做到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将学生引向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行为实践。
信奉,即个体人在认同外在于自身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实践的情感体验,建立在道德和法律价值信念基础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道德和法律价值信念是人们在内化和外化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对转化为内心信念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价值及其真理性坚信不移,它是系统化的道德法律认知和相对稳定的情感体验的结晶,是外在于个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法律意识的较高层次和阶段。
信奉阶段除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高度自觉性、主动性外,还具有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坚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信奉的关键是“信”,其特点是对道德和法律有关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道德和法律的实践感悟、情感体验,坚信其认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并在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烈的情感,它是激励人们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和法律信念坚定,则认识必然深刻,情感必然强烈,意志也就愈坚定,行为则愈自觉。
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需要转化为其自身意识和自身需要后,不会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动摇,相对稳定并持续地实施某种符合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行为。
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进入信奉阶段,标志着两大飞跃的阶段性实现和完成。
在信奉阶段,受教育者主体不仅能够依据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相对稳定的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而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课型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探索实践教学的课型。
这些课型内容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课堂实践的课型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课型。
1.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
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
它主要是指受教育者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专题为载体,以研究和探讨为方式,以交流研讨为主要途径,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
例如,“职业与道德”理论阐述之后,引入“某些大学生就业后被辞退”、“失信的代价”、“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增设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测试”等典型案例和专题,引导学生围绕该案例或专题发表看法,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研讨。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指定1名同学参与全班交流,围绕专题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性讲解。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明确提高以“敬业”和“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功开创事业的一张必不可少的入场券。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增设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测试的现象告诉我们,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选用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需要知识和智慧,然而,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极大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研讨题目,制定研讨方案。
研讨题目的确立应该立足于对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内容的认真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思想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选题要准,质量要高,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基础。
最好是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讨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专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
受教育者主体之间可以相互启发、活跃思想,把教学过程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营造一个畅想争鸣的求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热情,锻炼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2.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演或辩论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围绕某一专题安排学生开展讲演或辩论活动。
通过讲演或辩论活动促进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论阐述之后,安排“胸怀民族复兴,立志奋发成才”的讲演活动。
其具体做法是:
提前1周或2周把讲演题目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报名,拟定参与讲演人员的名单,做好讲演活动的准备。
在讲演活动中,教师结合该专题涉及的有关理论和知识点做好总结和点评。
通过讲演活动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如,“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理论阐述之后,安排“爱岗敬业辩论活动”。
正方围绕要“干一行,爱一行”的论点进行辩论;
反方围绕要“爱一行,干一行”的论点进行辩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部分学生分为2个组(正方与反方)展开辩论,用点评方式进行总结。
组织“干一行,爱一行”和“爱一行,干一行”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活动,涉及到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并符合自己理想职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往往能够做到“爱一行,干一行”。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现实与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往往会发生矛盾。
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理想的职业标准选到满意的职业,无法改变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可以改变其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情感和态度,在岗位工作中逐步培养职业兴趣和情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拥有一份骄傲的人生。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理想职业、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职业理想,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职业理想。
即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还不够理想,也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当国家需要与个人爱好发生矛盾时,应服从国家需要。
3.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
体验型实践教学,即受教育者主体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走向企业、农村、部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
通过社会实践的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论阐述之后,安排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调查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对企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
通过对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现状,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职业道德状况的评价等进行分析,明确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遵守职业道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从业者事业成功的保证。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积极主动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了解该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并写出心得体会。
通过调查,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非常关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聘用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自觉性。
有利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实践导引,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促进其良好道德法律行为的养成。
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激励、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的外化两大飞跃。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反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感受,即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并强化其认知。
情境可分为“人为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和“现实道德法律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加深情感体验。
活动体悟,即通过设计或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感受体悟。
价值辨析,即以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典型事例为引导,启发学生进行道德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是个老话题,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探讨,有待于该课程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创新。
第三篇:
母亲节的道德实践心得
母亲节的道德实践展
——青共校实践心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01X年5月8日是母亲节,我们小组举行了以母亲节为专题的道德实践展。
为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了解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通过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大家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同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身边实际,珍惜并感恩现在身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让同学们成长起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活动一:
寄出同学们的明信片
活动现场挤满了同学,他们给亲爱的母亲写下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同学们的反映强烈。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远离母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许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他们的母亲。
面对千千万万个日子以来母亲与你的点点滴滴,在这个母亲节里,除了感触,你是否想为她做写什么?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许多节日贺卡和信封,让同学们写上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和心里的祝愿,让同学们对母亲的爱一起随着贺卡寄给远方的亲爱母亲。
活动二:
收集爱的便利贴
对于大学生来说,离开家在外求学,肯定会有对家里亲人的思念,但是有很多同学比较害羞,不愿意参加我们的第一种活动,更想用委
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我们小组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许愿板这个平台,可以让大家在便利贴上写下对母亲的祝福或者相对母亲说的话。
活动三:
制作纸质康乃馨
康乃馨是母亲节最畅销的花。
但年年买鲜花送母亲是不是有些单调?
自己动手做一束康乃馨,是不是也别具心思?
活动当天,我们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手把手的交会同学们制作纸质康乃馨。
在活动中,有一个同学说道:
“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母亲,她可以为你付出一切。
”最感人的语言莫过是最真实的心底之语,另一位同学也向我们说:
“我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母亲身体健康,陪伴我走过人生中美好的时光。
”你的成长见证母亲青春的流逝,母亲的光阴犹如渐短的影子映衬你的未来,你在拥抱辉煌母亲却在积累沧桑。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是值得我们为母亲订送一个节日贺卡,给母亲一份甜甜的心意。
整个活动持续进行了才一个小时,承办方的信封与贺卡都已写上了同学们家里的地址与内心的真心话语。
也许有许多母亲是第一次收到孩子的家书,我们可以想象当母亲看到家书那已刻的感动与欣慰。
母爱是人间一种永恒的情感归宿,它可以超越一切。
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不仅仅是母亲节这一天,你是否你想起了你的母亲,想起母亲曾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母亲节,让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快乐平安。
第四篇:
最近,我们08人力小组的青工校学员进行了道德实践活动。
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以及时下社会提倡的科学的、绿色的生活生产方式,我们小组将此次的道德实践主题定为“低碳环保”,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小组将进行三个项目的道德实践活动:
老山之行,变废为宝、电池回收。
一、低碳生活,健康你我——老山之行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每年都会有许多的游客以及附近的居民前来休闲度假。
服务于尽可能多的人以及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绿色的生活,也是我们小组此次道德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于是我们选定了大家都有空闲的日子,骑着自行车,向着我们的目的地——老山前进。
活动前期,我们小组设计了主题为“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海报。
以金黄的向日葵和绿色的汽车为主色调的海报,明亮、清醒、积极,主张低碳环保,享受绿色生活。
我们一行人骑着自行车来到老山,刚到老山,就下起雨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
我们迅速进入低碳环保的角色中,做起老山的“环保卫士”。
放眼望去,老山风景区呈现浓浓的绿意,各种树木郁郁葱葱。
由于现在不是双休日和节假日,所以来景区的游客不是很多。
稍稍准备一下后,我们开始捡垃圾,在景区的主要地段,卫生状况还是非常好的,于是我们来到景区的小竹林里,这里卫生不易处理和保持,因而不是十分的清洁。
于是我们钻在里面捡废纸、塑料
瓶等垃圾。
之后我们又到景区的其他地方,并把捡到的垃圾分门别类,方便回收利用。
景区的工作人员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临走时给我们盖章证明表示十分的满意。
针对此次的实践,我们小组回来后又设计了一张海报,旨在进一步宣传低碳环保,健康生活。
二、变废为宝,生活更美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制造出许多的垃圾,有些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而有些则是可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
我们小组围绕而这个主题,进行了变废为宝的手工活动。
我们利用宿舍里破旧的牛仔裤做成牛仔包、牛仔娃娃、牛仔拖鞋等各种物件;
用费报纸做成了纸篓;
用糖果盒装饰宿舍的墙壁等。
在做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动手。
当一些废旧的牛仔布、报纸在我们的手中辗转变成一个个宝贝的时候,我们都非常的兴奋、非常的有成就感,这也更坚定了我们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信念,同
时也增进了我们小组成员间的友谊。
三、电池回收、减少污染
我们都知道,废旧的电池如果随便乱扔的话,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汞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
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
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
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
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惨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于是,我们小组人员用纸盒做成许多的小盒子,把它们放在各个楼层比较显眼的地方,这样大家便能很容易的看到并方便把废电池放进去。
几天下来,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的同学把废电池放进去了。
我们都感到很高兴能为环境的保护出自己的一份力。
不仅加深我们之间的认识,奠定了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加积极的向党靠拢,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该与时俱进,使自己不断的进步,符合党的要求。
只要大家都愿意加入到“低碳环保”的行动中来,我们
的社会就会由于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低碳环保,健康生活”,每个人都应为其承担一份责任,愿我们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创造健康、绿色的生活。
第五篇:
道德实践心得体会
我局道德实践心得体会
我局党委为庆祝建党91周年,于七月上旬开展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