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3717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合成抗菌药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改变核糖体结构

改变代谢途径

产生钝化酶

产生水解酶

C

第5题

服用磺胺类药物同服碳酸氢钠的目的:

碱化尿液,增加某些磺胺药的溶解度

防止过敏反应

增强抗菌作用

延缓药物排泄诺氟沙星

加快药物吸收速度

第6题

为何小儿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耳毒性

肾毒性

影响生长发育

引起软骨组织损害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在实验中发现对幼年动物可引起软骨组织损害,故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

药物可分泌于乳汁,乳妇应用时应停止哺乳,故E更准确。

第7题

目前发现喹诺酮类耐药机理,可除外:

进入菌体药物减少

与药物亲和力下降

基因突变

产生灭活酶

泵出药物

D

第8题

TMP和SMZ合用的依据应除外:

减少单药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半衰期相近

抗菌谱相似

增强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

[解题思路]TMP和SMZ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

二者合用由于能从不同环节阻断细菌叶酸合成,而抗菌活性大大加强,这是最重要依据。

同时二者t1/2相近,抗菌谱相似。

过去认为二者合用时剂量减少,可减少不良反应。

但目前认为二者合用中,亦能引起与磺胺类同样的不良反应。

TMP可增加SMZ对造血系统的毒性,故正确答案是E。

第9题

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氧氟沙星

吡哌酸

洛美沙星

依诺沙星

环丙沙星

[解题思路]环丙沙星特点。

环丙沙星抗菌谱广,为临床常用喹诺酮类中体外抗菌最强者。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肠道杆菌、流感杆菌、军团菌、弯曲菌、绿脓杆菌、产酶淋球菌及耐药金葡菌有较好作用,对厌氧菌多无效。

第10题

可以治疗阿米巴病的是:

甲硝唑

磺胺嘧啶

呋喃唑酮

第11题

下列哪种情况可使用氟喹诺酮类:

精神患者或癫痫

儿童,孕妇,授乳妇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与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

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

第12题

磺胺类的不良反应可除外:

过敏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尿结石

二重感染

胃肠反应

第13题

与抑制胃酸分泌药同时应用可减少其吸收的药物是:

喹诺酮类

红霉素类

TMP

硝基呋喃类

磺胺类

[解题思路]碱性环境对药物的影响。

应用磺胺类药物常主张口服碱性药,如碳酸氢钠,其目的是加强其在尿中的溶解度,减少肾毒性;

红霉素在碱性环境中可以促进吸收;

喹诺酮类可与制酸药形成络合物而减少其自肠道吸收,应避免合用。

第14题

喹诺酮类不宜用于儿童的原因:

胃肠反应严重

可能损伤软骨引起关节痛

损害肝肾

影响牙齿健康

影响骨髓造血

第15题

下列何药不能用于厌氧菌感染:

头孢西丁

庆大霉素

克拉霉素

拉氧头孢

第16题

下列情况不宜使用磺胺药,但除外:

孕妇、授乳妇

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

儿童

肝功不良

新生儿、早产儿

第17题

对呋喃妥英的描述,下列哪点不正确:

对G+和G-菌均有抗菌作用

碱化尿液可增强其抗菌作用

血药浓度低,不能用于全身感染

尿中浓度高,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

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

第18题

呋喃唑酮的用途应除外:

泌尿系感染

霍乱

痢疾

肠炎

消化性溃疡

第19题

有关磺胺类药物引起泌尿系统损害的问题,下列哪点是错误的:

碱化尿液可减少此副作用

各种磺胺应常规合用碳酸氢钠

某些磺胺及其乙酰化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析出结晶

SD、SMZ服药超过1周,应定期检尿

多喝水可减少此副作用

第20题

甲硝唑的用途,应除外:

细菌性痢疾

滴虫病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性肝脓肿

厌氧菌感染

第21题

SD与碳酸氢钠合用是为了:

避免胃酸破坏

增加SD及其乙酰化物在尿中的溶解度

减少SD的胃肠反应

抑制SD从肾脏排泄,延长作用时间

第22题

氧氟沙星的特点是:

尿中游离浓度高

口服不易吸收

体内分布窄

抗菌活性弱

血药浓度低

第23题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是:

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

干扰细菌叶酸代谢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第24题

下列哪点对磺胺类是错误的:

甲氧苄啶可增强磺胺类的抗菌作用

磺胺类与对氨苯甲酸竞争而发挥作用

磺胺类对支原体肺炎无效

磺胺嘧啶较易引起泌尿系统损害

磺胺嘧啶与碳酸氢钠合用是为了增强其抗菌作用

第25题

构效关系表明:

4-喹诺酮母核的6位引入氟原子能产生的效应是:

增强抗菌作用并对金葡菌有抗菌活性

脂溶性增加,肠道吸收增强

扩大抗菌谱

提高对金葡菌及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

提高水溶性,使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

[解题思路]喹诺酮构效关系。

若7位引进哌嗪环可提高对金葡菌及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如诺氟沙星);

若7位哌嗪被甲基哌嗪环取代(如培氟沙星),脂溶性高,肠道吸收增加;

6位引入氟原子,可增强抗菌作用并对金葡菌有抗菌活性。

第26题

适用于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感染的磺胺类药物是:

磺胺米隆

磺胺异噁唑

第27题

目前临床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中体内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是:

培氟沙星

氟罗沙星

诺氟沙星

[解题思路]体内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

氟罗沙星抗菌谱广,虽然体外抗菌弱于环丙沙星,但体内抗菌活性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维持时间长。

第28题

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机理与抑制细菌哪种酶有关:

酞酰基转移酶

DNA回旋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叶酸合成酶

RNA多聚酶

第29题

下列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为:

磺胺甲氧嘧啶

磺胺多辛

[解题思路]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药物。

磺胺米隆是局部应用,不受脓汁和坏死组织影响的磺胺药物。

怎样辨别呢?

磺胺药物命名,一般先命对位氨基的取代基,然后磺胺,然后再命苯磺酰基的取代基。

若氨基上无取代基则直接命"

磺胺XX"

磺胺的游离氨基是抗菌所必须,若有取代基,口服不易吸收,在肠内解离掉取代基而发挥抗菌作用,故柳氮磺吡啶可用于肠道感染。

第30题

甲氧苄啶的抗菌机理是:

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增强机体抵抗力

破坏细菌细胞壁

第31题

有关甲氧苄啶,下列哪点不正确:

单独使用极易产生耐药性

与磺胺类合用可增强疗效

通过干扰细菌叶酸代谢而发挥疗效

可增加某些抗生素的疗效

一旦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可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第32题

关于呋喃妥因的叙述正确项是:

口服吸收少,主要经肠道排泄

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

尿中浓度高

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血药浓度高

第33题

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核黄疸的原因是;

降低血脑屏障功能

抑制肝药酶

促进新生儿红细胞破坏

减少胆红素的排泄

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第34题

氟喹诺酮类的抗菌谱中,哪点与四环素类不同:

支原体

G-菌

衣原体

G+菌

铜绿假单胞菌

第35题

用于砂眼的磺胺是:

SML

SD

SIZ

SMZ

SA

第36题

氟喹诺酮类对下列哪种病原菌有效,而四环素类无效:

G-杆菌

结核杆菌

第37题

下列哪种磺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柳氮磺毗啶

第38题

喹诺酮类抗菌机理可除外:

抑制拓扑异构酶Ⅳ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抑制DNA回旋酶

抑制细菌RNA合成

第39题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移位酶

抑制酞酰基转移酶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第40题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

磺胺噁唑

二、X型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

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有关磺胺类药物的论述,正确的是:

细菌对各种磺胺类药间有交叉耐药性

均可用于治疗流脑

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抗菌谱广

A,D,E

[解题思路]磺胺类药物特点。

磺胺类对脑膜炎球菌有效,但不同品种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不一,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高低有关。

SD(磺胺嘧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可透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故常是流脑的首选药;

磺胺类药物当用药不规则、剂量不足时易产生抗药性,可能与细菌改变代谢途径有关。

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但与TMP或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与TMP合用可延缓耐药性产生。

氟喹诺酮类药理学共同特性是: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感染、前列腺炎等

口服易吸收,体内分布广

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A,B,C,E

磺胺药的临床应用: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

恶性疟疾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感染)

伤寒

长效磺胺药的特点:

半衰期长

泌尿系损害较少

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

抗菌力弱

适用于轻症

A,B,D,E

磺胺类药物损害肾脏的诱发因素是:

磺胺药在尿中浓度高者

磺胺药的溶解度低者

尿中pH在5.0时

尿中pH在9.0时

几种磺胺类药合用

A,C

[解题思路]磺胺类不良反应。

磺胺及乙酰化物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故在应用中给碳酸氢钠可减少肾损害;

磺胺类药物不同种类乙酰化率不同,故几种合用,各自用量减少,可降低肾损害;

磺胺药在尿中浓度高者易诱发肾损害,故患者长时应用时应告之大量饮水。

对磺胺类(sulflnamides)敏感的病原体:

金葡菌

脑膜炎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绿脓杆菌(局部应用)

立克次体

A,B,C,D

呋喃妥因:

迅速在尿中达到高浓度

不易产生抗药性

碱化尿液增强其抗菌活性

酸化尿液增强其抗菌活性

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服用下列药物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阿司匹林

青霉素

伯氨喹

氨基糖苷类

C,D

用于伤寒治疗的药物:

SMZ+TMP

Penicillin

Ampicillin

在酸性尿液中抗菌作用增强的药物:

氯霉素

氨苄西林

四环素

阿莫西林

C,E

磺胺药对泌尿系损害,正确的论述是: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者肾排泄增多所致

酸性尿中肾损害加重

碱性尿中肾损害加重

长效制剂损害加重

乙酰化产物溶解度降低引起肾损害

B,E

防止磺胺药泌尿系损害的措施:

多饮水

休克等无尿、少尿患者尽量不用磺胺药

静滴葡萄糖盐水,加呋塞米(必要时)

同服碳酸氢钠

服用维生素C酸化尿液

磺胺药在脑的分布与下列因素有关:

血药浓度

药物脱氨后易进入脑脊液

脑膜是否有炎症

药物的乙酰化率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A,C,E

磺胺药的不良反应:

耳鸣耳聋

粒细胞缺乏症

球后视神经炎

泌尿系统损害

B,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