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365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八14页Word文件下载.docx

”变化之情除数学的测定外,还可从律吕来把握。

音乐对人类生活及意识如此潜移默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至后来产生了许多美丽的音乐神话、故事传说。

(宗白华《美学散步》)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尤其 B.高山仰止       

C.潜移默化 D.以至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通过“神舟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是第三个在技术上已具备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条件的国家。

B.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只要这样你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

C.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复苏的过程,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逐渐增强的时代。

D.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6.提取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雨中城”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6分)

“雨中城”的构思,源于新世相2016年在微博上发起的一个打造一座“永远下雨的城市”的想法。

新世相收到了数百条热情认真的回复。

建筑师、艺术家、医生、社会学专业学生们等4345个雨天爱好者提供了9999个城市建设建议。

几位XX员工在看到这个构思后,萌发了以XX地图为载体、用XX全景技术打造这座“雨中城”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9月25日,“雨中城”正式在XX地图上线。

这座城市在物理世界的坐标,位于东经89.5、北纬42.9的火焰山脚下,一个几乎不下雨的地方。

但是在“雨中城”里,你还能听到黑龙江中俄边境伴着江水涌动的雨声,云南苍山洱海旁敲击在瓦片上的雨声,内蒙古通湖草原自驾途中的雨声,也能听到伦敦、神户、普吉岛、斯德哥尔摩等地下雨的声音。

这些雨声,都由世界各地的喜欢下雨的人们提供而来。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

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改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

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

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

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

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

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

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

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

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

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7.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诗 眼

胡 炎

阳光薄而柔软,秋深了。

风拨弄着树叶,将绿色一点点蚕食。

酒后的秦乡长,立于寒意渐浓的街头,忽地就有了些怅然。

半年没有看老母亲了。

那竹篱柴扉、三间矮房之内,母亲抱一方孤独,身体可好?

“秦乡长,又发诗情了?

”年轻的村主任悄然来到身边。

圈里人都知道,秦乡长既是个有魄力的实干家,又是位业余诗人,官场中实不多见。

秦乡长淡然一笑,未答。

“走吧,找个地方按摩一下,松松筋骨。

“算了,忙你们的事吧。

”秦乡长摆摆手。

桑塔纳绝尘而去。

出了村,秦乡长透过车窗,望绿野无垠,远方高楼丛立,视线就突然有了些模糊。

那个河水环抱的村落,和村头那棵枝叶如冠的杨树,真实地出现了。

朴素如昨,生动如昨。

那是他的根啊。

秦乡长不禁喃喃吟哦起一首旧诗:

白杨擎着太阳/那是母亲的脸庞/绿叶在风中歌唱/那是母亲的秀发飞扬/我是一只小山雀/啄着发丝上的阳光/捧起母亲的叮咛/等待着飞翔……

幼时的记忆中,母亲秀发如瀑,桃腮含笑。

不知情者,看不出这是个丈夫早逝的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顽强地撑起生活的风雨。

秦乡长就在这单亲的温暖中长大,大学毕业后分到另一城市工作,直至今天荣任乡长。

在秦乡长的心中,母亲的每一根头发,都是生命的脉络。

无论走到哪里,始终走不出母亲的牵系。

小时候,他常给母亲梳头。

长发齐腰,他说:

“娘,你的头发真长。

”母亲莞尔一笑:

“孩子,你能走多远,娘的头发就有多长。

”……成家后,他想把母亲接过来住,可母亲拒绝了:

“孩子,你心里有娘,娘就在你身边了。

好好做事吧。

回到乡里,副乡长告诉他,那几个上访者刚被打发走。

秦乡长“哦”了一声,一乡之长,大事还忙不完,哪有工夫去处理这些鸡毛蒜皮?

经济建设才是工作中心,才是德政之本啊。

秦乡长交代了一下有关事宜,便决定立即回老家一趟。

他心里现在只有娘了。

到了,大杨树举着一蓬黄叶,向他道着岁月沧桑。

秦乡长疾步进家,破落的院子里,娘正俯身浆洗。

“娘!

”秦乡长唤了一声,眼眶便潮润了。

娘看他一眼,表情复杂,须臾之后,竟低下头自顾浆洗,对他视若无睹!

秦乡长心里一沉:

“娘,我是秦川,你的儿啊!

娘蓦地站了起来,站得很直,一如村头参天的白杨。

满头银丝,如飞絮般舞着。

娘说:

“我知道你是秦川。

你回来得正好,要不,我明天就去找你。

“娘……”秦乡长困惑了。

“你们那儿几个乡亲,一年多了,想见你秦乡长一面,难啊!

人家见不着你,就找我这个当娘的来了。

村主任明着欺负人家,你竟然不管不问!

你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

秦乡长哑然。

一切都太突然,太意外了,让他猝不及防。

娘二目通红:

“秦川,娘再说一句,你是公家人,是官,可你要记住,这黄土地上的人,永远都是你的爹娘!

秦乡长久久地沉默着。

他不敢看娘,娘凛然如山,娘发如银镜。

这些年,他的确政绩累累,可爱民之心还有多少?

他心中想的,只是为自己的远大仕途积累资本,只是雷厉风行之后的逍遥人生,在娘挺立的身姿面前,他还有勇气把那个“人”字写得笔直吗?

“娘,我知道了……”秦乡长潸然泪下。

在秦乡长的坚持下,娘让他又梳了一次头。

秦乡长的手颤抖着,每一根银丝都像针一样刺着他。

“当秋天染白了母亲的生命/我依然听到大地的脉动/当叶片骑在风的脊梁上远行/我又望见您迎风傲立的身影……”这些瞬间迸发的诗句,雕刀般镌刻在了他的心头。

秦乡长蓦然发现,为诗多年,今天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诗眼。

而这个诗眼,正在深秋流泪……

当晚,秦乡长披星返程。

(选自《北京日报》)

10.简要说说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娘怎样的内心活动?

11.文章结尾处秦乡长才找到了真正的“诗眼”,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这个“诗眼”指的是什么?

12.你认为秦乡长是怎样一个人?

13.举例说说这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字数在120~160之间)(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

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

盖将有激云尔。

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

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

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

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

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

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

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

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②,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

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

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

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佯言之哉?

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 ①贲、育:

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②沉冥郁堙:

埋没湮没。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奇:

命运不好

B.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枉:

冤枉

C.岂假予佯言之哉假:

假装,冒充

D.操觚率然,辞不逮意逮:

及,达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方希则学识渊博,有君子之风,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尽管如此,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

B.作者应方希则之邀写了这篇序,尽管作者与方希则认识较晚,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交往很默契。

C.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之士,才能出众,但却命运坎坷。

作者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觉得他一定会被后世儒生仰慕。

D.本文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很少抒写离别之情,而是重点表达作者对方希则的评价及态度,送别之情寓于其中。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译文:

                                   

(2)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9.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____________的景色,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情感。

(2分)

20.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21.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

22.“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

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媒体做过一个社会实验:

一名男子在地铁站用小提琴演奏了巴赫的6首作品。

他面前的地上,放着一顶口朝上的帽子。

在45分钟的演奏时间里,大约有2000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他总共收到32美元。

没有人知道,这位卖艺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约夏·

贝尔。

他演奏的是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而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的门票售罄,聆听他演奏的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这个实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透漏个人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