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34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6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报告.doc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

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第1章引言 3

第2章奇瑞公司简介 3

2.1公司的基本情况 3

2.2奇瑞汽车发展的主要特点 4

2.3奇瑞公司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6

第3章中国汽车产业 8

3.1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焦点 8

3.2中国汽车产业的收益动向 8

3.3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动向 9

3.4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能力 9

3.5中国汽车制造商面向2010年代的经营战略 9

3.6中国汽车周边行业的事业状况 10

3.7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比较 10

3.8奇瑞在中国 17

3.9奇瑞购买满意程度分析 18

第4章国际化 21

4.1亚洲汽车产业 21

4.2世界汽车制造商 27

4.3奇瑞的国际化模式 30

4.4奇瑞汽车开展国际化业务现状 32

4.5奇瑞国际化战略分析 33

4.6奇瑞出口业务实施情况 34

4.7奇瑞的国际化模式 35

4.8奇瑞走向国际名牌的独特道路 36

第5章奇瑞的SWOT分析 38

第6章奇瑞的销售模式 40

6.1第一幕:

第一阶段(05年3月---07年3月):

分网销售力挽狂澜 40

6.2第二幕:

经销商分级管理单点销量与年度总销量稳步上升 41

6.3第三幕:

经销商销能大幅提升 42

6.4第四幕:

奇瑞营销模式的飞跃阶段:

2007年4月至今“单品牌4S点集群”实施 43

6.5第五幕:

纵横中国战略的实施 45

6.6第六幕:

创新大区模式:

运营管理部代替大区经理不承担销售指标 46

6.7第七幕:

分销模式的创新:

网上卖车每年减少26 46

第7章总结与归纳 47

中国典型国际化企业案例分析 Jessia

第1章引言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传统民族工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受到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冲击,加上自身发展存在的瓶颈,中国国内汽车企业受到巨大冲击面临巨大的挑战。

奇瑞作为国内的一线汽车企业,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发扬自立自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以“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林”为奋斗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经过1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奇瑞公司已拥有整车、发动机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企业。

第2章奇瑞公司简介

2.1公司的基本情况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安徽省及芜湖市五个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坐落在水陆空交通条件非常便利的国家级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占据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枢纽地位,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物流中心;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

2001年,奇瑞轿车正式上市,当年便以单一品牌完成销售2.8万辆;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车坛黑马”。

2003年3月,已全部完成一期至二期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30多万平方米,现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前两期工程都拥有各自的轿车生产四大工艺,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此外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变速箱厂。

2003年4月1日,奇瑞公司三期工程也正式破土动工,四期、五期工程也在紧张地规划之中。

奇瑞公司目前已面世的产品有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A1、V5、A6、瑞虎、凯瑞、A3、V2、A5等十几款车型。

2001年3月,奇瑞(风云)轿车成功推向市场,短短两年时间,一款风云轿车使奇瑞迅速成长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2002年,风云车获得市场成功后。

2003年,奇瑞又将QQ、旗云、东方之子3款车型相继投放市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2005年,奇瑞创造了中国汽车业的“四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自主品牌ACTECO在奇瑞诞生;奇瑞汽车销量增幅第一,年销售汽车18.9万辆,同比增长了118%,净增长超过10万辆;单一品牌销量第一,奇瑞QQ的年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129.8%,每月销量近万辆,连续12个月在中国两厢车销量中位列第一;轿车出口1.8万辆,位列全国汽车出口第一;位居全国乘用车行业第七名。

2006年销售30.52万辆,比上年增长62%,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2%,位居全国乘用车行业第四名,强势挺进以往被合资品牌所垄断的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遥遥领先。

进入2007年奇瑞汽车继续保持强进势头,其中三月一度获得单月销量冠军。

据1~4月份的销量统计显示,上海通用继续以15.57万辆的销量领跑,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以14.38万辆和13.73万辆位列榜眼和探花;进步神速的奇瑞汽车以13.53万辆紧咬一汽大众。

三家老牌合资企业和自主新军奇瑞汽车继续保持第一阵营中的领先。

从诞生之日起奇瑞就展现出鸿鹄之志,早在2001年2月就通过了由国家轿车质量检测中心质量认证体系中心组织的ISO9001体系认证,2002年8月又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的现场审核,从而成为国内首家通过目前国际上最严格最先进的汽车生产质量控制体系——ISO/TS16949标准认证的整车制造企业。

2002年10月,由IBM公司参与实施的SAP/ERP项目正式上线运行,SCM的建成和投入使用、CRM一期项目的投入使用,使奇瑞公司企业管理与工作流程上实现了与国际同步。

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建设,滚动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倡导“建校园式工厂,创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公司氛围,始终坚持“实现一个理想、创立一种机制、制造一流产品、锻炼一支队伍”的远大追求,一个生机勃勃、发展后劲十足的、迅速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靠拢的现代化大型汽车企业正在形成。

2.2奇瑞汽车发展的主要特点

汽车积极整合国内外人才和技术资源,着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具备了进一步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基础和条件。

主要是:

1、确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逐步培养和形成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现已建立起以汽车工程研究总院为核心,以国内分院、海外分院、控股设计公司为支撑点,与关联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开展协同设计,同时兼顾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研究开发体系。

目前生产的整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均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产品开发中,奇瑞选择了一条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通过以我为主、联合开发等方式,逐步掌握了开发技术和开发流程,有效地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也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2、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形象提升较快。

早在产品上市之初,公司就确立了“‘顾客满意’是公司永恒的宗旨,为顾客提供‘零缺陷’的产品和周到服务是公司每位员工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质量方针,并于2001年2月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2年10月,公司又在国内同行中率先通过了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上的常抓不懈,使奇瑞轿车在历次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突击检查中,全部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绝大部分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公司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提升客户满意为目标”的售后服务体系,服务网络已发展到近500家,覆盖了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

密集的服务网点,使奇瑞的售后服务更及时、更快捷。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得到迅速提升。

3、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配套体系,掌握了一批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为打破跨国公司对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垄断,公司积极培育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积极引进海外已经掌握世界领先核心技术的一流人才组成合资公司,先后投资参股和控股了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从而提高奇瑞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例如,中央智能电子集成控制器项目、CANBUS仪表、EMS等均属于当今国内外前沿的汽车电子技术,智能化天窗、综合驻车制动器等产品的技术也全都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技术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结束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大幅度降低了整车成本,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聚集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了较好的激励机制。

奇瑞公司从国际著名的汽车公司、零部件企业及国内各大汽车企业中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使奇瑞这个年轻的企业拥有了成熟的技术与管理团队。

奇瑞公司现有员工2.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5000多人,引进国外汽车领域知名技术专家、高级管理学者100多人。

在工程技术人员中,有近3200人(包括硕士219人,博士31人)从事产品开发,初步形成了车身、动力总成、底盘、电器等系统的专业开发队伍,具备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

为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公司还创新管理机制,采取技术与管理人才投资持股等多种形式,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5、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套装备及其生产、检测手段。

为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差距,奇瑞公司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套装备及其生产、检测手段,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开展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司确立了只引进第一套装备并消化吸收创新策略,加快了成套装备的本地化步伐,一方面满足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我们在伊朗、埃及等国合作生产奇瑞汽车提供国产装备创造了条件。

2.3奇瑞公司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奇瑞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品与技术的开发。

“自主创新,世界一流,造福人类”是奇瑞公司的奋斗目标:

要自主自立,就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汽车行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掌握更多的专利技术;要在产品品质、技术、经营业绩、管理、品牌等方面进入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才能成为受世人尊敬的企业。

  1、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模式,积累产品开发经验,培养骨干队伍。

  

(1)、走出去——联合开发,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自主开发不等于自己开发,中国创造不等于“闭门造车”。

奇瑞公司以创新的思维,在发动机研发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主研发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延伸到其他研发领域。

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奇瑞的合作伙伴是世界上著名的发动机开发公司奥地利AVL公司。

我们的要求之一,就是奇瑞公司的产品开发人员必须全过程的参与开发,并有参与设计、试验、装配、标定等人员的培训计划。

在整车的开发过程中,也有大量的人员培训计划,奇瑞的工程师和设计公司的工程师共同工作。

  

(2)、请进来——联合开发,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

  奇瑞公司以完全掌握汽车整车及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为目标,除派出大批工程师出国参加了发动机的全过程开发外;还请国外顶级设计公司人员到奇瑞公司来工作,由他们负责项目管理,带领年轻人共同完成设计,锻炼自己的工程师队伍。

  (3)、创新开发观念——两头在外,中间在内。

  奇瑞公司将鲁迅关于“拿来主义”的精髓运用到汽车开发工作实践中,“拿来”—吸收—再创新;公司将汽车开发分成多个部分,请设计公司完成概念设计,奇瑞公司完成工程设计,最后再请设计公司审查、把关。

该分则分,该合则合。

为了降低成本,和设计公司洽谈时,奇瑞公司总是把一个或几个平台的车型,集中和一家谈判,通过数量的增加,降低开发成本。

根据每个设计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分开签订不同阶段的合同,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如意大利设计公司擅长造型,奇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