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3100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保护区管理 课程报告Word下载.docx

4.5.6东坡植被带谱8

(1)洱海水生植物群落(海拔1945—1966米)8

(2)农田耕作带(海拔1966—2100米)8

(3)云南松林(海拔2100—2500米)8

(4)华山松、栎类林(海拔2500—2900米)8

(5)针阔混交林带(海拔2900—3200米)8

(6)箭竹冷杉林(海拔3200—3500米)8

(7)杜鹃冷杉林(海拔3500—3800米)8

(8)高山杜鹃草甸(海拔3800—4000米)8

(9)高山荒漠(海拔4000米以上)9

五、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9

5.1目的9

5.2意义10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报告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及主要保护对象

1.1地理位置

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中高原西部与横断山脉南端相互交汇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0°

57′—100°

18′,北纬25°

26′—26°

00′。

1.2管辖范围

管辖范围为苍山、洱海两大部分组成,地跨2县1市,苍山西坡为漾濞县,东坡为大理市,洱海北端为洱源县,南端为大理市。

总面积797Km2,其中:

苍山:

东坡海拔2200米以上,南至西洱河北岸海拔2000米以上;

西坡海拔2000米(由西洱河北岸合江口平坡村至金牛村)和2400米(由光明村至三厂局)以上;

北至云弄峰余脉。

规划面积约546Km2,占总面积的68%。

洱海:

东起海东环湖公路,西沿湖岸线;

南起洱海公园,北止洱海弥苴河三角洲(包括弥苴河段)。

包括整个洱海湖面及部分滩涂,规划面积约251Km2,占总面积的32%。

1.3主要保护对象

(a)高原淡水湖泊水体湿地生态系统

(b)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原淡水湖泊

(c)以苍山冷杉——杜鹃林为特色的高山垂直带植被及生态景观

(d)以大理弓鱼为主要成分的特殊鱼类区系

二、自然保护区类型

依据《自然保护区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同时兼属自然遗迹类别,其中包含三种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质遗迹类型。

因此,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

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典型生态特征和重要科研价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在城市近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自然保护区的典型。

保护区地跨大理市、漾濞县和洱源县,所处区域开发较早,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整个保护区基本处于完全开放(洱海)和半开放(苍山)状态,和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并受到其干扰和影响。

2.1生物地理界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

苍山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山体雄浑,群峰挺秀,南北纵列于洱海西岸。

属古北界、中国西南省、四川云南高原、云南高原亚地理单元,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内存在的苍山冷杉林、常绿阔叶林以及由多种杜鹃构成的寒温性灌丛,为本地理单元的典型代表。

物种的脆弱性和分布的边缘效应明显,有20种横断山区分布的杜鹃以苍山为分布的东界(段诚忠1994);

一些云南高原成分以此为分布的西界;

是苍山冷杉、黄花岩梅分布的南界,一些热带成分如大理罗汉松为分布的北界,是呼应东、西、南、北的纽带(李锡文1994)。

在动物区系上,地处东洋界的西南区、是一些南北动物分布的阻限地。

完整的第四纪堆集物,反应了第四纪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演化历史,对研究更新世至全新世全球气侯和生物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2.2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区海拔从西坡漾濞河谷1560m至苍山主峰4122m,相对高差为2562m,植物垂直分布带谱明显,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高原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

保护区是一个种类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

具有二十六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大量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植物,其中: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三级保护植物10种,中国特有种3种,云南特有种4种,苍山特有种5种。

花卉植物资源丰富,包括山茶花、杜鹃花、木兰花、报春花、百合花、龙胆花、兰花、绿绒蒿等云南八大名花的全部种类。

药用植物有199科601种。

经济果木有茶、核桃、板栗、石榴、柑桔、梅、杏、李、桃等。

苍山杜鹃花有44种,约占中国杜鹃花总数的10%,占云南省杜鹃花总数的18%。

洱海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有鱼类8科20属33种,其中土著鱼17种,8种为洱海特有种,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大理弓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

——物种多样性。

苍山洱海地区地处三江水系分水岭的复合地带,在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南端与滇中高原的接合部位。

经鉴定查实,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约2330种,隶属170科755属,约占云南省种子植物种数的15%。

其中:

洱海水生植物有26科44属,共61种,包括沉水植物19种,浮叶植物7种,漂浮及悬浮植物6种,挺水植物11种,其它18种。

洱海藻类有195种,属42科。

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保护区动物种类约433种,其中:

高等动物285种,(兽类82种,鸟类170种,鱼类33种)低等动物148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15种。

——景观多样性。

保护区包涵了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具有高山生态景观、森林生态景观、雪原景观、冰川遗迹景观、高原湖泊景观和湿地生态景观。

整个保护区水陆相依,山川辉映,形成独特的“风花雪月”的风貌。

——保存完整的冰川遗迹。

苍山是国家级地质公园,苍山山脉在第四纪发生海洋性的山岳冰川。

由于现代冰川的作用,在苍山三千米以上现存较为典型而完整的冰蚀地貌,如冰斗、槽谷、刃脊和角峰等遗迹,处处可见。

从现存的玉局峰北侧的洗马塘、三阳峰下的黄龙潭几个冰斗的分布位置来看,为谷源冰斗,海拔都在3880m。

冰川槽谷分布较为普遍,现苍山十八溪海拔3100m以上地段都能觅见其踪迹,规模较大的为万花溪,目前保存较为典型的是主峰马龙峰和玉局峰之间清碧溪的3100m以上的沟谷,谷底至山顶高差达1000m,有数条支谷和主谷相连,组成复式山谷冰川,连接部位形成悬谷和槽谷头。

云弄峰西面的鸡茨坝(海拔3150m)、小花甸(3260m)和花甸坝(2900m)都为当时的冰蚀湖。

现大理冰期已为人们普遍采用,作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的最后一次冰期,苍山是著名的冰川遗迹地。

——典型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

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和分布,直接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形成典型而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独具特色。

从洱海湖区至苍山顶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和植物种类的分布极为明显,层次清晰,保存着许多从南亚热带过渡到高山冰漠带的各种植被类型。

——保护区文化多样性丰富。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在苍洱间繁衍生息。

这里是云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始设郡县,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曾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长达500多年。

公元一千年前大理曾是世界14大城市之一,清康熙年间御赐大理为“文献名邦”,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我国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是以苍山洱海为依托发展起来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风景名胜区之一。

因此,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仅在苍洱之间,大理三塔、南诏太和城遗址和德化碑在50年代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苍山山麓的元世祖平云南碑和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筑群也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蝴蝶泉、蛇骨塔、大理紫禁城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

具统计:

大理市共有57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项、省级10项、州级7项、市级35项;

洱源县共有19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1项、州级4项、市级14项;

漾濞县共有10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2项、州级1项、县级7项。

各具特色的名胜景点遍布苍山洱海之间,以优美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点缀,以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为特色,所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代表着以洱海为中心的洱海文化的多样性。

2.3周边人民生活的生态屏障

苍山流向东西南北方的30余条溪流年产5亿多m3的径流量,是周边3县(市)14个乡(镇)58万人民、1.87万hm2耕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保障;

洱海是大理市的饮用水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灌溉、旅游、航运、渔业、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苍山大面积植被覆盖,可有效减少泥石流发生;

林下药材、花卉、食用菌等非木材林产品的持续利用,保护洱海生物多样性,洱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社区群众经济收入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洱海年平均入湖水量为8.3亿立方米,改善洱海流域水质及生态环境对于保障澜沧江重要生态功能,保证其出国断面水质长年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洱海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约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7%,GDP却占全州的45%以上,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大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

提出“保护洱海,保护海西;

开发海东,开发凤仪”,苍山洱海的保护是前提。

失去了苍山洱海,对游客只失去一个风光绮丽的旅游圣地,而对大理人民则丧失了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屏障。

苍山洱海保护与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苍山洱海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大理州把苍山洱海保护作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前提,作为大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全州之力保护苍山洱海。

三、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背景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地跨大理市、漾濞县和洱源县,所处区域开发较早,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整个保护区基本处于完全开放(洱海)和半开放(苍山)状态,和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并受到其干扰和影响。

3.1社会经济状况

大理以农业为主,其经济产业结构大致保持为农业、轻工业、旅游业等协调发展的模式,并确定了以烟草工业、旅游业、生物资源开发、建筑材料开发为支柱产业,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其它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此形势下,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和生物及矿产资源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苍山东坡保护区位于大理市。

大理市是大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6.9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52.19亿元,形成农业、轻工业、旅游业、交通、邮电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济体系。

苍山东坡保护区内有贮藏量较大的大理石矿出产优质大理石,有大面积高山草甸适于发展花卉、药材种植和畜牧业,其边缘分布有茶场、种植茶园。

苍山西坡保护区属漾濞县。

漾濞县为特困县,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2700万元,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为4549万元,工业总产值为13839万元。

保护区边缘分布着一些村落,山坡坡地零星种植少量作物,砍伐为薪仍然存在,经济林主要以核桃为主。

洱海是本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是本地区渔业生产的主产地,2000年渔业产值达5069万元。

同时,洱海也是主要的旅游区域之一。

3.2人口分布及民族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域涉及两县一市,总人口数为941552人(2000年)。

大理市为521169人,包括农业人口332361人,非农业人口181249人;

白族人口317303人,占总人口的61%。

漾濞县为105380人,包括农业人口93256人,非农业人口11966人;

少数民族人口68810人,占总人口的65%。

洱源县为315003人,包括农业人口294572人,非农业人口18663人;

少数民族230748人,占总人口的73%。

根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的人口分布状况是:

核心区内无人居住。

缓冲区内基本无人居住。

实验区内人口为332—632人。

东坡主要分布在花甸坝农场,常年居住人数约100人,不定期上山垦植的约300人。

西坡居住农户有41户共232人。

民族主要为汉族、白族、彝族。

四、自然地理概况

4.1地质地貌

苍山、洱海地处我国最强大的一条径向构造带,即康藏歹字形构造褶皱带的东部边沿上,这是一条地壳西升东降的巨型深大断裂,洱海断裂是滇中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本区的分界,地层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错断陷落,隆起地块形成苍山断块山地,陷落地块成为断陷盆地并积水成为洱海,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主构造线为北北西向,南北长,东西窄。

洱海位于苍山东麓,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

洱海流域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湖面积为251Km2(水位为1974m),总容量为25.3亿m3,汇水面积为2565Km2。

湖长42.5Km,平均湖宽6.3Km,最大湖深22m,平均湖深10.2m,湖周长117Km,全年湖面水温为12℃—21℃。

最低运行水位为海拔1962.84m(海防高程1971m),最高蓄水位海拔1965.84m(海防高程1974m),正常水位范围处于海拔1962.84—1965.84m之间(海防高程1971-1974m,以下均为黄海高程)。

洱海水源主要北接茈碧湖、西湖和海西海湖水,西纳苍山十八溪水,南有波罗江,东有南村、向阳、挖色等小溪流,天然出水口为西洱河,湖水经澜沧江出国境注入湄公河。

洱海南、西、北三面受河流冲积形成洪积平原,十八条溪溪口横向连接成洪积裙。

洱海湖盆为典型的地堑式湖盆,岸坡陡峭,深度较大,岸线平直,湖形狭长。

湖东岸石灰岩出露,湖岸比较曲折多弯,湖中有三岛,在湖泊成因上又具有溶蚀构造湖的特点。

洱海东岸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奥陶系地层,岩石组成主要有石灰岩、玄武岩、砂页岩等,湖南岸丘陵为白垩纪地层,岩石以紫砂岩为主。

洱海湖面全年水温在1℃——20℃之间,水温垂直分布具正温层特点,终年不结冰,属亚热带湖(暖湖)。

透明度4m,季节性变化显著,雨季较小,干季较高。

据1985年12月监测结果,平均透明度为5.4m,最大透明度达8m,水色浅蓝,色度6.625。

水质无色无臭,属清洁级重碳酸盐钙镁型淡水湖泊,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型。

苍山南起下关,北止洱源县邓川镇,呈南北走向,延绵45km,东西宽约10余km。

苍山连脊屏列十九峰,最高峰马龙峰海拔高达4122m,与西坡漾濞河谷(海拨15460m)相对高差为2562m,与东坡大理盆地(海拨1966m)相对高差为2156m。

苍山东坡共十九峰十八溪,景色壮观,山麓保存着十分完整的洪积扇裙。

苍山地层属前寒武系苍山群,岩石组成主要为麻岩、板岩、花岗岩及大理岩。

4.2气候特征

大理地区属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带。

全年有干湿季之别而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15.5℃,全年平均最高气温22.2℃,最低气温10.2℃;

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为1000—1100mm,但分布不均,95%的降雨集中在5—10月的雨季,苍山东西坡降雨有显著差异。

一般年,花甸坝(高山)降雨2034.7mm,海西(包括山麓)降雨1348mm,海东降雨959.5mm。

苍山东坡气候属亚热带类型,苍山西坡属中亚热带类型。

西坡漾濞年均温、相对湿度和地温均高于东坡的下关、大理、洱源,这是因为苍山南北绵亘象一条巨大的屏风阻挡西南季风而造成的。

西坡气温年较差大于东坡,旱季最低降水月雨量低于东坡,原因在于洱海对东坡气候的调节作用。

苍山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主峰终年积雪,从山麓至山顶具有亚热带暖温带及寒温带3个垂直气候带,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

冬春季节盛行大风是洱海湖区的一大特点,平均风速为4.1m/s,大风一般12—14m/s,最高风速达20m/s。

洱海湖区春秋季达290天,冬季仅75天,形成冬夏短,春秋较长,四季如春的特点。

4.3水文状况

由于大理岩夹层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渗透,多由横向断裂及物理地质作用而形成十八溪,并成为集中汇流苍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带。

苍山山腰南北向大理岩夹层中,岩溶发育,在东西向横切部位,有大股泉水涌出,如茫涌溪沿山脚一带;

有的在岩层接触带或断裂带裸露部位,冲积层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泉水出露,如蝴蝶泉。

洱海东岸为石灰岩及砂岩,透水性强,不利于储水,因此比较缺水。

洱海水量除由地表水补给外,接受地下水条件良好,四周山地排泄的地下水均归入洱海。

4.4土壤状况

土壤在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下,垂直分异明显。

苍山东坡海拔2100m,西坡2250m以下为耕作土;

东坡2100—2500m,西坡1750—2550m为山地红壤;

东坡2500—3300m,西坡2550—3200m为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东坡3300—3900m,西坡3200—3700m为山地暗棕壤;

东坡3900—4122m,西坡3700m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

4.5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4.5.1生态系统多样性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海拔从西坡漾濞河谷1560m至苍山主峰4122m,相对高差为2562m,植物垂直分布带谱明显,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高原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

4.5.2遗传多样性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种类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

4.5.3物种多样性

4.5.4景观多样性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包涵了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具有高山生态景观、森林生态景观、雪原景观、冰川遗迹景观、高原湖泊景观和湿地生态景观。

保存完整的冰川遗迹

苍山山脉在第四纪发生海洋性的山岳冰川。

从现存的玉局峰北侧的洗马塘、杉阳峰下的黄龙潭几个冰斗的分布位置来看,为谷源冰斗,海拔都在3880m。

现大理冰期已为人们普遍采用,作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的最后一次冰期。

因此,苍山成为我国著名的冰川遗迹地。

4.5.5典型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

4.5.6东坡植被带谱

(1)洱海水生植物群落(海拔1945—1966米)

洱海水生植物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浮水、沉水三个植被亚群,19个群系。

(2)农田耕作带(海拔1966—2100米)

以稻、麦、豆类、玉米等为主的农业区,山坡旱地有茶叶、棕樟榈、油桐等经济作物。

主要分布植物有:

大青树、滇楸、核桃、柿、桃、梅、竹、桉树、杨树、喜树和冬樱等。

(3)云南松林(海拔2100—2500米)

主要由云南松、南烛、杜鹃和草类构成的山地松林组成。

地被物疏,为本地林牧混合经营区,地力低,水土流失严重。

映山红、大白花杜鹃、山茶和禾本科植物为常见灌木及草类。

(4)华山松、栎类林(海拔2500—2900米)

主要由华山松、栲、栎类萌生树,马樱花、大白花杜鹃、粗柄杜鹃等组成乔、灌木层。

水湿条件好,地被物丰富,百合花、独蒜兰、树萝卜常见分布。

局部地区有药场、茶园。

(5)针阔混交林带(海拔2900—3200米)

由云南铁杉、隐果石栎、高山栲等组成乔木层,但因过量砍伐,多见为萌生树丛。

西南榛、云南杜鹃、火红杜鹃、红棕杜鹃、滇冬青、南烛等为主要灌木。

滇藏木兰、龙女花也有分布,豹子花、巨百合、龙胆花、杓兰等为观赏价值较高的草本植物。

(6)箭竹冷杉林(海拔3200—3500米)

苍山冷杉、云南铁杉、箭竹是最常见的群落类型,草本植物少,可见苍山贝母、报春花等。

(7)杜鹃冷杉林(海拔3500—3800米)

由苍山杜鹃、常绿高山杜鹃—草类苔藓林组成,大片树姿优美的苍山冷杉广布于山地、岩峰。

发育成乔木状的乳黄杜鹃、假乳黄杜鹃、兰果杜鹃、和霭杜鹃及高山桧组成本群落的次林层。

七月开花时节,满山灿然,景观非凡,是苍山自然保护区中极为重要而又亟需保护的植被带。

岩白菜、假百合、报春花等高山花卉常见。

由于高寒而湿度大,大量的苔藓植物成为地面、树干上多见附生植物,成背景化。

(8)高山杜鹃草甸(海拔3800—4000米)

主要分布于苍山马龙峰至鹤云峰之间十个山峰脊部。

高山杜鹃常呈甸状灌丛,主要种类有大理杜鹃、兜状杜鹃、似似杜鹃、弯柱杜鹃等。

铺地柏、德氏高山柳、岩梅、铺地蜈蚣等混交其间,金不换、高山葶苈、高河菜、大钟花、报春花、绿绒蒿、岩白菜等为常见高山植物。

大嵩草、褐苞灯蕊草、杜鹃灌丛之间形成片状和块状高山草甸。

这里气候严寒,雪深风大,紫外线辐射强烈,使这里的植物具有密枝、矮小、甸状和生长期短的高山生态特点。

(9)高山荒漠(海拔4000米以上)

主要分布在苍山主峰及山脊顶部,多为流石滩及冰川地貌如角峰、刃脊、U形谷、冰槽、冰积湖等。

植物稀少,由低等植物雪茶、壳状地衣等组成。

西坡植物带谱

苍山西坡的植被垂直分布带比东坡低250米,其主要原因是,西坡山势更加陡峭,定向的西西南风对迎风坡有强烈的风袭作用,并且人为活动较东坡少,因此,西坡局部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各种植被类型。

沟谷阔叶林耕作带海拔2000—2500米

云南松樟栎林海拔2500—2900米

针阔混交林海拔2950—3350米

箭竹冷杉林海拔3350—3560米

高山杜鹃矮曲林海拔3560—3700米

高山荒漠草甸带海拔3700—4122米

由于漾濞河谷海拔比洱海低150—200米,所以西坡河谷带出现了以榕属(Ficus)及芭蕉、万达兰、玉叶金花、火殃勒、大仙茅、木棉等为多见的河谷南亚准热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