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29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docx

一年级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小学一年级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第六课《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生字卡等。

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

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

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

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

注意正音,指导读好“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

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放在字卡上,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

“静、床、光、望、乡”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一条龙读后鼻音的字。

3.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

“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

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4.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

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

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

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

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养成写规范字的好习惯。

]。

六、课外作业

 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

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

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七、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目耳头米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

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

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

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

注意正音,指导读好“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

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

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

“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

”(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

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

“静、床、光、望、乡”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

“合作愉快!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

“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

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

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

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

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

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

“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师:

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

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

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

第五单元   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编排的。

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能识别钟面上的整时刚过或不到整时的时间,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可利用的资源。

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来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单位---秒。

认识秒以后让学生把时、分、秒结合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灵活的换算时分秒。

运用学生自身的实际让他们自己体验一分钟到底有多久?

一小时到底有多久?

由于1小时的时间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还不足1小时,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分”来体验“时”。

另外,认识钟面上的非整时时刻以及时间的计算,需要综合应用时和分的知识。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

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

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

师:

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

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

来比比赛!

(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可真聪明啊!

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

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

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

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

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

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

对,就是一秒!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

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