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届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届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届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届高三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原卷版
...............
昌平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它承载文化。
汉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是依据“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造汉字的,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深邃的图画”,记录了山川鸟兽、天地万物,以至民俗民风等。
如“婚”字,最初写作“昏”。
古代社会男方娶亲习惯在黄昏或黑夜进行,所以作“昏”。
后来为了与“黄昏”的意义区别,加“女”旁为“婚”,专指结婚。
分析汉字的组合过程,可以研究造字人在主观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
汉字注重审美形象,能给人们视觉上的满足。
看到“枫、柏、松”“昏、旦、春”就会想到“树木”或“时间”,因为“木”和“日”这两个偏旁给出这种暗示。
这是汉字造字时所遵循的类似联想机制的理据性,想从其他语种的词汇中找到这种理据很难,而汉字比比皆是。
历经数千年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滋生出了书法、碑刻、诗词、楹联等,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共筑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人类难以再造的无上瑰宝,本是中国人,当知中国字。
但时至今日国人对汉字优势的认识尚显不足,缺乏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论是汉字本身还是汉字文化,不论是其工具性还是呈现的思想、精神亦或是思维的开发、良好行为的形成,没有完全继承下来,因此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在学校、社会营造学汉字、写汉字、用汉字的良好氛围,以热爱祖国的方块字为荣,以书写祖国的方块字为荣,以能流利地书写并书写得整齐、端正、美观为荣。
同时,借助媒体的特殊作用,像青歌赛、诵读比赛一样每年都搞全国性的汉字书写大赛,把“书写”这一传统的工具性手段推广到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大中小学生乃至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与汉字保持亲密接触。
余光中曾说:
“悠久而美丽的中文,粟雨夜哭的典礼之后,远从《诗经》的源头,历经李杜韩柳与欧苏,现在传到了我们的手头。
重任当前,勉力接棒,是我们的天职,无能传薪,是我们的罪过。
”我们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做书写汉字的倡导者、实践者、传薪者,让汉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存活。
(取材于《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字有依据,分析汉字的组合过程能研究造字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
B.从拼音文字中容易找到汉字造字时所遵循的类似联想机制的理据性
C.我们应该以热爱方块字、书写方块字、能流利地写好方块字为光荣
D.我们应借助媒体的特殊作用,举办一些有利于推广汉字书写的活动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一种书写符号B.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
C.汉字都是组合型文字D.汉字是方块字
材料二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20世纪80年代仍有一定市场,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还给人带来联想、感觉等。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取材于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汉字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文化发展中,汉字教育能起到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作用
B.现在一些人重视英语而不学汉语,这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
C.很多学者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以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
D.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来认识,让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生机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各个时期都有人对汉字产生怀疑
B.提笔忘字现象与汉字面临危机无关
C.信息化时代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减少
D.汉字教学引进拼音的方法是错误的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
“秀”字第六笔是“丿(撇)”。
B.削弱:
“削”读作“xuē”。
C.曼妙:
“曼”的意思是“柔美”。
D.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
材料三
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中,我们如何做到汉字的坚守?
这必须有顶层的策划、持之以恒的办法和措施。
因为母语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对中国人来说,更蕴含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表达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在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这种文字对3000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3000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从灿烂的华夏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直至延伸至今形成独特的汉字文化,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画卷,也是中国精神的凝练。
在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使用的语言中,只有汉语依然活着,并且通过汉字保持着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这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具有活力的证明。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通过语言文字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
在历史上,一些国家在侵占别国时,往往同时要改变被占国的语言,那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清除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抽掉一个民族的灵魂。
面对键盘文化横行的网络时代,只要运用通行的拼音输入法,就可以将象形文字转化为拼音输入。
于是出现越来越多的“提笔忘字”现象,许多青年人已不读书,不看报,“唱衰纸质媒体”的声浪日益高涨。
于是,传承了许多年的方块字似乎变得陌生了。
这些情况已引起国人的普遍重视。
要复兴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对母语的重视和认知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国学热”和“汉字书写热”呼应了这一文化潮流。
而各类媒体也不时大声疾呼:
“回来吧,被键盘吃掉的手写字”,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大受好评,这一切都是引起全民关注的好办法。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拓展,随着中华文化的建设和繁荣,全球已建立430余所孔子学院,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不少国家掀起了“汉语热”,刮起了“汉语风”。
让我们像坚守疆土一样,坚守汉字,让汉字世代相传,直到永久。
(取材于居欣如《汉字的坚守》)
6.下列对材料三第2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B.甲骨文是一种文字体系
C.汉字是有生命力D.汉字使用人数众多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汉字传承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已经传承了三千多年,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文化
B.网络时代键盘文化的横行,不利于汉字的传承和发展
C.复兴文化与文化建设,就要加强对母语的重视和认知
D.国外掀起的“汉语热”是汉语国际影响力提高的表现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在如何传承汉字方面,你给同学提几条可行性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
莅任才三日,郡兵尽已调发,峒獠①仓卒犯城,众议闭门守,镛曰:
“孤城空虚,能支几日?
只应谕以朝廷恩威,庶自解耳。
”众皆难之,谓“孔太守书生迂谈也”。
镛曰:
“然则束手受毙耶?
”众曰:
“即尔,谁当往?
”镛曰:
“此吾城,吾当独行。
”众犹谏阻,镛即命骑,令开门去。
众请以士兵从,镛却之。
贼望见门启,以为出战,视之,一官人乘马出,二夫控络而已。
门随闭。
贼遮马问故,镛曰:
“我新太守也,尔导我至寨,有所言。
”贼叵测,姑导以行,远入林菁间。
顾从夫,已逸其一。
既达贼地,一亦逝矣。
贼控马入山林,夹路人裸加于树者累累,呼镛求救。
镛问人,乃庠生赴郡,为贼邀去,不从,贼将杀之。
镛不顾,径入洞,贼露刃出迎,镛下马,立其庐中,顾贼曰:
“我乃尔父母官,可以坐来,尔等来参见。
”贼取榻置中,镛坐,呼众前,众不觉相顾而进。
渠酋问镛为谁,曰:
“孔太守也。
”贼曰:
“岂圣人儿孙邪?
”镛曰:
“然。
”贼皆罗拜,镛曰:
“我固知若贼本良民,迫于馁,聚此苟图救死。
前官不谅,动以兵加,欲剿绝汝。
我今奉朝命作汝父母官,视汝犹子孙,何忍杀害?
若信能从我,当宥汝罪,可送我还府,我以谷帛赍汝,勿复出掠;若不从,可杀我,后有官军来问罪,汝当之矣。
”众错愕曰:
“诚如公言,公诚能相恤,请终公任,不复扰犯。
”镛曰:
“我一语已定,何必多疑。
”众复拜,镛曰:
“我馁矣,可具食。
”众杀牛马,为麦饭以进,镛饱啖之,贼皆惊服。
日暮,镛曰:
“吾不及入城,可即此宿。
”贼设床褥,镛徐寝。
明日复进食,镛曰:
“吾今归矣,尔等能从往取粟帛乎?
”贼曰:
“然。
”控马送出林间,贼数十骑从。
镛顾曰:
“此秀才好人,汝既效顺,可释之,与我同返。
”贼即解缚,还其巾裾,诸生竞奔去。
镛薄暮及城,城中吏登城见之,惊曰:
“必太守畏而从贼,导之陷城耳。
”争问故,镛言:
“第开门,我有处分。
”镛笑语贼:
“尔且止,吾当自入,出犒汝。
”贼少却。
镛入,复闭门。
镛命取谷帛从城上投与之,贼谢而去,终不复出。
(取材于冯梦龙《智囊》)
注释:
①峒獠:
指境内少数民族。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剿绝汝绝:
灭绝
B.当宥汝罪宥:
赦免
C.我以谷帛赍汝赍:
送给
D.镛薄暮及城薄:
轻微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庠生赴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为贼邀去吾属今为之虏矣
C.立其庐中吾其还也
D.贼谢而去觉今是而昨非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应谕以朝廷恩威,庶自解耳
只有明白了朝廷的威严,才能解除危机
B.众请以士兵从,镛却之
众人请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