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机考终结性7套真题题库及答案2文档格式.docx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机考终结性7套真题题库及答案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机考终结性7套真题题库及答案2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
9.城市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主要来源于下列城市财政收入()。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D其他税收以及若干种收费
10.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的协调与统一。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文化可持续发展
C经济可持续发展
D社会可持续发展
11.()属于我国城市政府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收入来源。
A利润收入
B收费收入
C政府公债
D税收收入
12.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政府土地出让程序、方法失当
C土地开发低效
D土地投放效益失准
13.()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A稳定型
B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14.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外部性
B公共物品
C非对称信息
D垄断势力的存在
15.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
A处理者
B消费者
C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16.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17.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8.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治理方面的制度
B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19.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弱调控模式
B多元调控
C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2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A预警系统的建立
B危机应对
C危机判断
D确认危机来源
主观题
二、简答题(共4题,共40分)
1.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的过程要点是什么?
(试题分值:
10分)
答:
(1)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
(3分)
(2)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
(2分)
(3)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
(4)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
2.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1)拓展社区服务;
(2)发展社区卫生;
(3)繁荣社区文化;
(4)美化社区环境。
(5)加强社区治安。
3.处理社区自治组织与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
(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
(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
(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
4.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
(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
(4分)
(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
(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共1题,共20分)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点。
20分)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题库二
1.城市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D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2.()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第一次
B第五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3.在我国城市中,城市国家政治权力系统包括()。
A市人大
C市政协
4.集聚经济对城市管理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
B城市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C城市间政府应该加强沟通
D城市政府要注重政策向城市周边地区倾斜
5.()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
A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法院
C市人民检察院
D市政协
6.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组织。
A市妇联
B市共青团
D市工会
7.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组成。
A战略措施
B战略反馈
C重点战略
D战略愿景
E战略依据
8.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包括()
A城市的经济资源禀赋情况
B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C城市的社会资源禀赋情况
D城市发展的环境
9.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0.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
A25%
B30%
C35%
D40%
11.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年。
A5
B15
C20
D25
12.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巨物模式
D专制模式
13.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
A中小学年龄
B老龄
C劳动年龄
D托幼年龄
1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自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D居住型社区
15.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16.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根本保障。
A法制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17.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
A环境监测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许可证制度
D“三同时”制度
18.复兴时期的大都市政府的构建突出(),大都市政府产生的过程很长,不像传统的大都市政府的组成过程那样短。
A合作
B弹性
C自愿参与
D谈判
19.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20.()在区域协调方面,实行强调控模式。
A法国
B荷兰
C日本
D希腊
1.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对城市公共住房的需求量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什么?
(1)城市中低收入人口数量及其构成和特征;
(2)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及其构成和特征;
(3)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倾向和需求结构;
3.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4.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6)污染者负担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题库三
1.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系统分析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综合分析方法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A60%
B65%
C75%
D70%
3.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
A办公信息化
B政务公开化
C管理一体化
D决策科学化
4.()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5.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
6.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D市人大
8.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的城市。
A适于居住的
B银行信赖的
C治理和管理良好的
D有竞争力的
9.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10.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机构包括()。
A综合机构
B专业机构
C协调机构
D临时机构
11.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
A预算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金管理
12.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
A外部不经济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
14.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
16.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17.()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A科技现代化
B信息化
C工业化
D农业现代化
18.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根本保障。
20.非常态事件的特征包括()。
A非突发性
B非紧急性
C非负面性
D快速传播性
1.城市政府职能的执行重点?
(1)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职能;
(2)城市社会发展、社会控制与社会保障职能;
(3)公共经济管理和经济振兴职能;
2.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哪些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3.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1)采取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
(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4.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
(1)从发展决策入手,规划先行,统筹引领。
(2)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使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3)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4)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
(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
(8)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题库四
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区别于农村地区。
A人口数量和密度
B人口构成
C产业构成
D行政管辖
2.()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农业现代化
B科技现代化
D信息化
3.()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4.我国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
A建立在集体讨论基础上的首长负责制
B纵向层级的集权制
C层级制与职能制相结合
D完整制与分离制相协同
5.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7.在市政决策领导体系中,()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B市政府组成
D中共市委
8.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10.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11.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A人行不便
B交通拥堵
C停车困难
D交通污染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的特征。
A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以“经济性”为主
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13.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
14.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
1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16.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A行政手段
B法制手段
C经济手段
17.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18.()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19.发达国家区域协同机构的特点是()。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20()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1.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
(3)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2.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进入规制。
其主要手段有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和申报制;
(2)数量规制。
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
(3)质量规制。
其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可证、专门的检查监督制度等;
(4)价格规制。
其主要方法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资回报率定价。
3.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在平抑和消除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同时,实现城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2)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3)保障充分就业,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4.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发展理念失准;
(2)规划不合理;
(3)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设计缺陷;
(4)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
(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题库五
2.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3.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
4.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
7.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1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13.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B日本
D新加坡
14.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政府的低效率
B政府赤字问题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政府的行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