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奢靡而衰败的王朝Word文件下载.docx
《因奢靡而衰败的王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奢靡而衰败的王朝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此,晋朝的衰亡之征,在统一之后便已露端倪。
晋武帝统治中后期,国家无事,文恬武嬉,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奢侈无度的氛围之中。
正是这种奢靡的世风,最终导致了政治风气的日益败坏!
皇帝带头奢靡,首席大臣何曾自然也不相让。
何曾身为曹魏重臣,在司马氏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司马炎篡国成功,晋朝建立,何曾顿时官拜太尉,并做到太保兼司徒的大官。
这位何曾,当年以“礼法派”头面人物自居,曾一本正经地当面痛斥名士阮籍醉酒误事、“伤风败俗”,力劝司马昭严治阮籍,颇使时人“敬惮”不已。
但就是这样的晋朝“榜样”高官,其本人居高位后,贪欲嘴脸暴露无遗:
“(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
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
每燕(宴)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
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
何曾何老爷吃一顿饭就过“万钱”,够多少百姓吃一年啊。
就这还觉得没下筷子的地方,难怪他到皇宫赴宴还要自带饮食。
从晋武帝这位首席大臣吃喝小事就可以推断,西晋贵族的豪奢。
贵族石崇宴客之时连杀自家的劝酒美女,大臣王济用来做菜的小猪竟然用人奶喂养,被谴丢官后依旧编钱作埒驰射游乐挥霍无度!
而帝舅王恺和石崇,无休无止、千方百计斗富比阔,更是千古穷奢极欲的典型。
这两个人千方百计,为了竞富竟能想出用麦芽糖水涮锅,以蜡烛当柴做饭……
如此荒谬绝伦的“豪奢”,恰似煤老板等中外超级大款们以美钞点香烟,完全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只求扭曲快感的变态浪费!
祸近腹心,整个西晋上层统治集团视而不见,依旧继续享乐着,腐化着,各自为了更加“美好”的奢靡生活而变本加厉,大肆争权夺利。
翻开《资治通鉴》、《晋书》等原始史书,我们可以发现,奢侈就如癌细胞,不断侵蚀帝国的肌体。
奢侈也从生活方式开始,逐渐演化为让人眼花缭乱的权力和利益争斗。
步步惊心,先是外戚之间,继之是外戚与诸王之间,最后是诸王与诸王之间,斗得你死我活。
最终,西晋贵族王公同姓相残,大动干戈,斗争形式由政治内斗转向了军事杀伐。
晋武帝立国之初,很快就发生了血雨腥风的“八王之乱”。
6年之间,诸王血拼,你死我活,同宗相残的战场从洛阳、长安二都步步扩展,大河南北,尽成流血疆场。
“八王之乱”内讧,更使得西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五胡”唿哨而至,匈奴、鲜卑、羯、氐、羌,狼纛虎旗,兵来马往,杀戮循环,在中原大地奔驰翻飞,人民死伤无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在兵戈相接不歇的日子里,生民涂炭,中原板荡,重堕分裂……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经过宁平城大战和洧仓大战,晋军最后的十多万精锐被匈奴刘渊手下羯族大将石勒悉数歼灭,二十万百姓被大火烧杀而成为虏军军粮,昔日风神俊爽、望之如神仙的宰相王衍以及五十多个司马宗室王爷,也全部成为虎狼羯族军队的俘虏。
隋炀帝:
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统一体
杨津涛
隋朝第二代统治者杨广通常被称为“隋炀帝”,这是李渊篡位后给表弟上的一个谥号。
按古时谥法的规定,“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总之就是说他荒淫无道,以至众叛亲离。
公元581年,杨坚抢了小皇帝宇文阐的帝位,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封二儿子杨广为晋王。
13岁的杨广随即就被派往今天的山西,以并州总管的名义,率军防御突厥。
18岁时,杨广被召进京,做了两年的内史令后,在开皇八年(588年)成为伐陈隋军的统帅。
有父亲在后方坐镇,有高■、韩擒虎等名臣效力,杨广平白地捡了一个统一南北的盖世功勋。
因为隋朝政策上的一些失误,平陈不久,江南各地复叛。
叛乱被平定后,杨广再次回到江南,当上了扬州总管,他因此对扬州情有独钟。
杨广虽然没在战场上立功,但他招抚江南士族,使很多地方不战而降。
杨广为了收江南地区的人心,还学了一口流利的吴地方言。
用一句教科书的套话来说,杨广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与政治统一。
杨广在江南十年,一方面尽力拉拢地方士族与朝廷显贵,另一方面则尽一切办法讨好父皇和母后。
独孤皇后以善妒闻名,不许文帝接触宫中其他女子,因此五个皇子都是独孤皇后一人所生。
杨勇有多名宠妃,各自都为他生了几个孩子;
而杨广则只与王妃萧氏同居,其他妃嫔都无子嗣。
文帝和独孤皇后曾到二儿子家串门,杨广听说后,急忙就让府中漂亮的侍女躲藏起来,只留一些丑女人招待皇上和皇后。
屏帐都用最普通的布;
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杨广也不让擦洗。
由此给文帝留下了一个“不好声色”的假象。
隋炀帝上任第一件事是营建东都洛阳,然后在各地修筑离宫,《隋书》说当时全国有宫殿26座。
东都修好后,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那就是作为防御的长壕。
隋炀帝征用了几十万民夫,修了一条横贯山西、河北、山东数省的长沟。
隋炀帝紧接着又重修长城,他亲往塞北,监督工程。
在洛阳城外,一座周长两百里的“西苑”拔地而起。
在西苑中的湖泊上,以传说中的仙山方丈、蓬莱、瀛洲为模型,建造了几座百余尺高的小岛,岛上修有宫殿。
西苑北边是一条龙鳞渠,渠面宽20步,有桥连通两岸。
沿着渠边建有16个院落,厅堂殿宇无不华丽。
冬天,院里种的树木全部凋零,这时就命人把彩纸剪成花的形状,然后挂在树枝上。
纸叶掉色后,即会更换新的,所以庭院中的树木就“四季如春”了。
隋炀帝冬天时如果想乘船在西苑游览,就会有人凿破冰封,在水上布置出彩纸剪的荷花与菱角。
16个院中的美女们各显神通,以求得到皇帝的关注。
杨广在位14年,其中老老实实地在首都长安的时间不足1年,他策划的最有名的工程无疑就是大运河。
有野史记录,隋炀帝曾得到一幅《广陵图》,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
萧后问他:
“知它是甚图画,何消皇帝如此挂意?
”炀帝回答说:
“朕不爱此画,只为思旧游之处。
”广陵就是杨广待了十年的扬州。
萧后听炀帝讲了江南风物后,说了一句:
“帝意在广陵,何如一幸?
”这正中炀帝下怀。
所以大业元年(605年)通济渠刚一完工,他就急不可耐地一下江南了。
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宽、高各45尺、长200尺,共4层。
最上面一层是正殿,炀帝在这召见大臣、处理政务;
中间两层是160间雕梁画柱的房子;
最下面住的是内侍和水手。
皇后座船名为“翔螭舟”,规模比龙舟稍小。
随行船只数千艘,其中既有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们所乘的游船,也有装各地进贡物品的货船,史书说拉船的纤夫有18万人。
皇帝出行不能没有护卫,龙舟后一方面有兵船数千艘,另一方面骑兵们在运河两岸跟随龙舟而行,旌旗蔽日。
炀帝命人建造的这些船只各有名号,等级分明。
隋炀帝赋诗《泛龙舟》: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借问扬州在何处?
淮南江北海西头。
”有统计说,炀帝一行的大小船只共有5191艘。
为龙舟拉船的人名为“殿脚”,意即“水殿的脚”,共有1080人。
这些人“三班倒”,每班360人,使龙舟得以昼夜行进。
对于“殿脚”,在《大业拾遗记》等笔记中说,隋炀帝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
炀帝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
炀帝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
“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这个故事被明朝文人进一步发挥,在章回体小说《隋炀帝艳史》中,有人向皇上建议用美女拉纤,炀帝疑惑地问:
“这样一只大船,百十名柔媚女子,如何牵得它动?
除非再添些内相相帮,才不费力。
”那人先说“用女子牵缆原要美观,若添入男人便不韵矣”,随后想出一个“妙招”:
“古人以羊驾车,亦取美观,莫若再选一千嫩羊,每缆也是十只,就像驾羊车的一般,与美人相伴而行。
江南世族以文化正统自居,瞧不起隋朝开国的那些关陇勋戚,所以炀帝下江南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压服他们。
有一个名为何稠的人给炀帝出主意,在天子礼服上画日月星辰,用羽毛装饰仪仗,一切都豪华至极致。
为了满足皇室海量的羽毛需求,各地老百姓在水上、陆地布下天罗地网,不管是大的小的,还是美的丑的,全部一网打尽。
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地方有一棵超过百尺的大树,上面没有能让人攀爬的树枝。
树顶上有一个鹤巢,人们就想砍树捉鹤。
仙鹤为了不让幼鸟受伤,就自己把羽毛拔下来扔到了地上。
这在当时被看作是大吉兆,所谓“天子制羽仪,鸟兽自献羽毛。
”《太平广记》说,各地的飞鸟“殆无遗类”。
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南是在大业六年(610年),入住前一年才竣工的江都宫。
此时大隋朝国力臻于巅峰,外国人也都见识了中国以丝绸缠树的阔绰。
除了高丽以外,各国使臣云集江都,朝拜隋炀帝。
就是在这时,炀帝动了征辽东的念头,他要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见识一下大隋的厉害。
然而动员天下财力而发起三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
在四百年的大分裂刚刚结束三十年时,新的动乱就开启了。
率先反隋的杨玄感,其父就是当年帮助杨广夺嫡的权臣杨素之子。
他很快被击败,军师李密侥幸走脱,成为隋朝的重要掘墓人之一。
此后烽烟四起,以至评书中有所谓“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说法。
杨玄感造反时,把大运河上的龙舟都给付之一炬了。
炀帝下令重造,并在大业十二年(616年)最后一次下江南。
谏阻的大臣们不是被杖责,就是被处死,因为隋炀帝此时心中已有了打算:
抛下北方,据守东南。
临行前,没法与皇帝同往江都的宫女们痛哭流涕,炀帝随口吟诗道:
“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利用关中将士的思乡情绪发动政变,炀帝被迫自缢。
唐明皇:
无尽的欲望遭遇衰竭的精力
纪彭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位天子能和唐玄宗李隆基相比。
这位被后世称为唐明皇的大唐天子,有着太多故事。
史载,李隆基“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也就是说他文武双全,又涉猎广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他一生两度仗剑政变,诛杀韦后又逼死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
他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开元”,表明了他励精图治,再创大唐盛世的决心。
他的手下有众多名垂青史的宰相。
贤能者有姚崇、宋■、张九龄等,奸诈者有李林甫、杨国忠。
在他的时代,大唐帝国走向盛世,几乎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顶峰。
李隆基这样的天纵英才,他要的可不是这种低端娱乐,要的是生活方式。
他玩音乐,不仅听,还自己演奏、创作。
作为一位超级音乐发烧友。
他六岁能歌舞,祖母武则天举行盛大宴会时,他当众表演了《长命女》受到祖母的赞许。
少年时,李隆基便精于多种乐器演奏,琵琶、横笛都拿手,羯鼓的演奏技艺尤为高超。
他在位期间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设立梨园,扩充教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唐乐气派。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大唐的音乐世界第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西方超越。
李隆基即位之初喜欢高雅的生活,并不喜欢奢靡的生活。
他为纠正贵族中奢华的风气。
在开元二年(714年)七月下诏:
“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
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
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锦绣。
”不久又下敕:
“百官所服带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自余皆禁之;
妇人服饰从其夫、子。
其旧成锦绣,听染为皂。
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织锦绣等物,违者杖一百。
”同时,还罢两京织锦坊。
这种节俭的作风一方面来自于财政的需要,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李隆基的艺术修养——他看不惯那些庸俗的饰品和用具。
李隆基这样的人,不可能满足于“在家搞艺术”,他渴望的是更大的舞台。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
从关内招募到军士12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作“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
这种雇佣兵还通过集中训练、部队战斗力大幅提高。
李隆基还颁布了《练兵诏》并任命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
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李隆基还大力发展屯田。
经过充分准备后,李隆基准备试试拳脚。
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使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
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唐朝军队还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
为了继续这辉煌的军功,李隆基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许其率兵镇守边地。
开元初年,每年仅边疆军费就约耗钱200万贯,开元末年又增加到1000万贯,到天宝年间更是高达1500万贯。
财政资源对边镇倾斜,致使中央的资源被一点点消耗,逐渐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开元二十三年,李隆基就已经觉得国家太平,要表现国家的欢乐盛况。
于是,他大宴五凤楼,开了一个盛大的音乐派对。
各种音乐、舞蹈、戏剧、百剧杂陈,让三百里之内的刺史县令,都要带领当地的乐舞艺妓人到五凤楼表演,欢乐表演,热闹喧天,持续了五日之久。
李隆基还自编自导了大型歌舞剧《霓裳羽衣曲》,而杨玉环便是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一个作曲,一个演艺,真是天作之合。
据说,杨玉环会演奏不少的乐器: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
李隆基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两位音律上的高手遇在一起,激起伯牙子期般的心心相印,更多了一份男女之间的爱情。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无以复加。
她每次乘马,都由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
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
于是,百官竞相仿效。
杨玉环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杜牧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对于军国大政,他已无心过问了。
李隆基开始极力追求物质享受。
大造离宫别馆,开元二十六年冬,在两京建行宫、殿宇各千余间。
他每次进餐,“水陆珍羞数千,一盘之贵,盖中人十家之产”。
每次外出,都由贵妃姊妹随从,其奢侈豪华,无不惊人。
生活奢靡,随之而来的是政治腐败。
权臣李林甫掌握大权,反对谏官谏言。
他公开说: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何须多言!
”有补阙杜■上书言事,次日即被贬官。
对于李林甫这种蒙蔽圣听的行为,李隆基非但没有注意,反而仍然认为天下无事。
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是外重内轻,精兵悍将多集中在边镇,朝廷力量空虚。
安禄山在忽悠了皇帝之后,回去认真做了准备。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起兵造反,率十余万大军南下,仅一个月攻陷了东都洛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沉湎于声色中的李隆基如大梦初醒,仓皇西逃中,李隆基不得不背弃自己的爱情,缢死杨玉环以保全自己。
安禄山的叛乱,使大唐帝国塌了半边天,可谓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此后,大唐盛世如过眼云烟,这个帝国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
南朝:
金树银叶的绝望森林
宋齐梁陈在历史上被称为“南朝”,它们延续了169年。
在这个时代开始的时候,第一位皇帝刘裕万里远征,平南燕,灭后秦,北方君主谈之色变。
到了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则和妃子们绑在一起藏到井里,让北方军队像捞王八一样捞出来。
近一百七十年间,阴柔奢靡渐次荡尽南朝豪气,而且其影响不限于一朝一代。
顾炎武是明末人,他在《日知录》里说,南方的士人,轻薄奢侈,这是梁陈诸帝的遗风;
北方的士人,斗狠劫杀,这是安史之乱的遗风啊。
南朝是小朝廷,人口和国力都不能和汉唐相比,还要在北方维持一条横贯中国的战线,资源有限,自然就少了汉唐那份大开大合的气象。
但是它的精细雅致多少弥补了这个缺点。
比方说,房子要大,但不能一味大;
庄园要气派,但不能一味气派,关键要和谐,要有自然的美感。
泉流池沼和山石林木要错落有致,精巧搭配,最好能给人出尘之感。
这种小资情怀是秦汉人难以想象的。
当时财主诗人谢灵运这么描写自己的家:
“栈道倾亏,蹬阁连卷。
复有水径,缭绕回圆。
弥弥平湖,泓泓澄渊。
”洋洋洒洒一篇《山居赋》,读下来感觉他简直就是在家里给自己修了个九寨沟。
在这个豪华庄园里,谢灵运深深地思考着富贵是多么的无聊,知足是多么的可贵,从而领悟出安贫乐道乃快乐之本的道理。
官员的奢靡也带有浓郁的文青气。
梁朝的刺史羊侃到外地去,把船连起来修成水上书斋,船上到处镶嵌着锦绣珠玉,璀璨夺目。
船上摆好屏风,陈列着乐者歌女,乘着潮水解开缆绳,面对水波置下酒席。
涛声如咽,歌音浩渺,两岸观者拥堵,确实很风雅,此情此景酷似晚明时节的秦淮河。
至于皇上,当然更是奢靡风气的领头羊。
在这些帝王的奢靡中,依旧能看到其中浸染着一种颓废的雅致。
比如南齐皇帝萧宝卷,他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都用金壁装饰,墙上涂上麝香,锦幔珠帘,穷极奢丽。
萧宝卷为潘妃用金子做莲花,嵌在地上,说让潘妃“步步生莲花。
”这里就不光是奢侈了,还有一种精致的想象力。
至于那位被人从井里捞上来的陈后主,文青气息更重。
他盖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每个都高几十丈,门槛窗户等都是沈、檀木做的。
楼阁里面的珠宝装饰,瑰丽得“近古所无”。
据说起风的时候,这些楼阁香味能飘出好几里。
皇上坐在香喷喷的楼上干什么呢?
主要还是研究文学和音乐。
陈后主经常召集一堆妃子、文人,写诗谱曲,然后让宫女演唱。
他自己也做过《玉树后庭花》: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南朝169年间更替了4个王朝,26位君主,每位君主平均在位时间只有6年,如果刨掉那位“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梁武帝,平均在位时间更缩短为4年了。
光看这个数字就知道那是个没有安全感的时代,一切都显得有点局促不安。
翻看一部《南史》,帝王大臣、名流巨卿,往往不得善终。
就像这篇文章前面提到的人物,随手盘点一下他们的结局:
萧宝卷被杀,谢灵运被杀,陈后主被俘,羊侃死于围城之中。
如此大环境之下,奢靡也就往往少了一种盛世时的安定从容。
这就像一出随时会谢幕的戏,大家看的时候就会精神格外集中,尽量在谢幕前把票钱看回来。
其实,问题不仅仅在于有人贪污腐化,也不在于有人奢靡无度,而在于这种事情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获得了某种合法性,连皇帝都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人家自己赚的钱,自己拿来奢侈,有什么不对的?
”盗亦有道,当国家的精英们连强盗的规则都无法遵守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公元548年,北方叛将侯景带8000人渡江,王朝像纸糊的房子一样垮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