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1903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发展观材料Word格式.docx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实施情况

  2003年10月召开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

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

“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

三大(即人口高峰、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

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

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

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

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被写入党章

  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大会认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大会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领域的应用

  专家们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要看到: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一举赶上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亿大关,2003年突破了2万亿大关,2005年突破3万亿大关。

经济实力的显着增强,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我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而我们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15%,钢材占30%,水泥占54%。

这些数字表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第三,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大量增加,规模趋于扩大,手段趋于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不协调已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

  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

虽然,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相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激化,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

如不投入更大的力量去解决,我们已经难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才能抓住、应对挑战,已有的发展成就,破解面临的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解决近30年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

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下重要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具体落实到定量化的指标上,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个定量化的指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

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

缩小城乡差距、区域,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的特征极为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将难以根本扭转,而且,由于我国面临着国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和在国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双重任务所造成的两难选择,实现我国的协调发展将是一项的艰巨任务,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按照国际上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扭转我国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开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环境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吸收速率的局面,还是一个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而且随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

这些事实表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要求。

  第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人民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二,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标:

  到二〇二〇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着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五,坚持“五个统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木)、统筹区域发展(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火)、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金),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五,和谐社会六大特征:

  l,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总结

  到底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

从近来专家和媒体发表的一系列谈话和文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脉络。

  l、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提出,宏观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不协调、非典的袭击、去年上访人数骤增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三方面背景。

科学发展观的五点论断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

  (四)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

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

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提纲挈领的理论。

  最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

形成“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择善而固。

从而使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由偶态变为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